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醒了的八千多万阿拉伯人民,再接再厉地为争取独立和自由而斗争,而垂死的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则力图镇压革命,以维持其殖民统治。阿拉伯民族反对殖民势力的斗争和阿拉伯人民反对国内反动势力的斗争,构成了当前中东局势的基本内容。在黎巴嫩爆发了反对夏蒙反动统治的人民起义后不久,作为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基地的巴格达,又在7月14日忽然变成一座革命的火山,英勇的伊拉克人民,在一夜之间,就把卖国的费萨尔封建王朝推翻了,反动的国王当场死于革命的烈火之中。新成立的民族革命政府,镇压了反动的势力,废除了  相似文献   

2.
哈布斯??王朝(Habichtsburg)它起家于瑞士阿皋州的哈布斯堡(意即鹰的堡垒).1273年,这个家族占有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宝座,直至1806年.它还先后统治过西班牙(1516-1700),奥地利帝国(1804-1867),奥匈帝国(1867-1918),并君临过欧洲一些小王国和公国.它曾与普鲁士、俄国结成反动的神圣同盟,参与瓜分波兰,出兵镇压匈牙利革命以及欧洲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力图恢复欧洲的封建专制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二○九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由陈胜、吴广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革命运动。 在秦二世执政期间,广大劳动人民承受着极其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不但每年要向地主贵族缴纳占总收成三分之二以上的地租、田赋和人口税,而且还要承担十分苛重的徭役。秦二世这个反动的封建统治者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还颁布了几十种严刑酷法,使人民处于残酷的压榨之下,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农民除了起义,别无生路。  相似文献   

4.
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揭示了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性,资产阶级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建构,压制了人的革命性,掩盖了其剥削和压迫的强制性,使得剥削和压迫披上了理性外衣。要反抗这种异化,必须"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品",摆脱日常行为异化的强制。"日常生活批判"释放了日常生活革命的可能性,戳穿了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成为我们反抗现代物化与量化统治力量的新的革命起点。但由于缺乏马克思政治经济斗争支持,"日常生活"又失去其真正革命意义。  相似文献   

5.
欧洲的冬天是多雾的.雾气弥漫的季节正象征着目前西欧的政治气候.我们已经两次到维也纳参加世界和平运动的会议,在这里直接接触到西欧的政治空气.一九五二年十二月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一九五三年十一月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前后相隔一年间,我们得到的印象是:美国战争势力对于西欧各国的压迫,愈来愈严重了;西欧人民对于美国战争政策的反抗,也愈来愈强烈了.  相似文献   

6.
一、“五四”运动的前夕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个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跃进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转折点,五四运动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在帝国主义勾结中国的封建势力、对中国人民实行侵略和压迫,使中国人民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发生的;同时又是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的鼓舞下发生的。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但是,  相似文献   

7.
清末新政时期直隶地区发生过一次规模宏大成效显著的禁烟运动,无论是社会民间团体还是清朝统治阶层甚至外国侵略势力,参与到禁烟运动中.直隶禁烟运动所以取得不错成绩,与晚清实权人物、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革命是反抗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势力的农民革命运动,教育在太平天国革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太平天国实行平等的教育政策,使一向处于社会底层受压迫的妇女和男子一样能够接受教育。虽然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太平天国对妇女的教育有很大的落后性和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却使当时的妇女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悲剧》与《土生子》同是美国文学史上的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虽然小说分别描写的是不同种族的人:黑人下层人民的反抗与穷白人的苦难,但是两部小说悲剧情节类似,主人公都是被压迫与被损害的人。美国的白人统治阶层利用种族歧视论离间了被压迫者,使得白人统治阶层可以分别通过阶级和种族对他们分而治之地进行压迫。  相似文献   

10.
1815年欧洲列强在维也纳召开的分赃会议上,把长期受异族统治的比利时划归荷兰。比利时人民受法国革命成功的鼓舞,起而反抗,于1830年宣告独立,成为欧洲较晚建立的国家之一。在当时欧洲列强的影响和安排下,比利时议会决定采取君主立宪制。议会原拟请法国“七月王朝”国王路易·菲力浦的儿子去当国王,由于英国害怕法国势力的扩张和革命浪潮的冲击,竭力反对;议会转而于1831年请来了德国的利奥波德亲王为比利时第一代君主,世称利奥波德一世。传至今天的国王博杜安一世,已是第五代君主了。他的全名是博杜安·阿尔  相似文献   

11.
一切反动派总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每当革命浪潮行将吞沒它們的时候,它們总要互相勾結,組成形形色色的反动同盟,合伙鎮压革命运动,維持其反动統治。历史上这种事例屡見不鮮。十九世紀初期欧洲反动君主結成的所謂“神圣同盟”,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一八一四年,拿破侖帝国崩潰后,欧洲反动封建君主千方百計地鎮压欧洲資产阶級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一八一五年九月,由俄皇的倡議,俄国皇帝亚历山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中国人民对外要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对内要抵抗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组织的压迫,相继发生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我们的党也这个时候成立了。在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和血腥镇压下,周恩来成立了中央特科来保卫我们年轻的组织,对抗国民党的各种破坏活动。国民党也有很多反动的情报机构,这些机构发展成后来的中统和军统,成为国民党统治的工具。在国共对抗的过程中,秘密战线里也在进行着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相似文献   

13.
戴婷婷 《科技信息》2009,(10):320-320
在近代,中国人民对外要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对内要抵抗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组织的压迫,相继发生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我们的党也这个时候成立了。在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和血腥镇压下,周恩来成立了中央特科来保卫我们年轻的组织,对抗国民党的各种破坏活动。国民党也有很多反动的情报机构,这些机构发展成后来的中统和军统,成为国民党统治的工具。在国共对抗的过程中,秘密战线里也在进行着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相似文献   

14.
清末新政时期直隶地区发生过一次规模宏大成效显著的禁烟运动,无论是社会民间团体还是清朝统治阶层甚至外国侵略势力,均参与到禁烟运动中。直隶禁烟运动所以取得不错成就,与晚清实权人物、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一八五四年(咸丰四年)至一八七四年(同治十三年)的二十多年时间里,贵州各族农民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下,爆发了空前规模的农民大起义,历史上称咸同贵州农民起义。它是贵州自建立行省以来,规摸最大,时间最长,参加的民族最多的一次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农民起义军不仅给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和清朝在贵州的封建统治以沉重的打击,而且促进了贵州各族人民群众的觉醒,加深了对清朝反动统治的认识,为贵州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了准备。本文主要谈谈咸同贵州农民起义的特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最近以来,由于庇隆政府和天主教教会势力的纠纷,阿根廷的政局动盪不定。庇隆政府谴责教会阴谋顚覆政府,先后颁布法令取消国家给教会的财政支持,取消公立学校内的强迫宗教课程,并且指令国会通过议案,准备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以实行政教分离。教会僧侣集团的反动分子期醖釀组织天主教民主党,煽动天主教徒不断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反抗政府。当双方冲突正进入剧烈阶段时,6月16日,阿根廷又爆发了以海军为主谋的军事政变,庇隆政府几乎被突然的袭击所推翻。这次政变虽然很快地被镇压下去,但是自从6月中旬至今,阿根廷的内部仍旧处在混乱的局面中。反对庇隆的势力和拥护庇隆的势力此起彼落地举行示威游行。庇隆政府在全国各地进行搜查逮捅。9月1日,阿根廷众议院  相似文献   

17.
本区位于我省西北部,属鄂西山地的一部分。土地面积约三万六千多平方公里。境内山脉广布,峯峦重(?),谷深坡陡,且地处僻远,交通不便。因此在我省农垦史上,开发时间较晚①。解放以前,反动统治对山区人民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更使其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水平极为低下。解放以后特别是“农业学大寨”运动蓬勃开展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整个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1975年本区  相似文献   

18.
刘小育 《科技资讯》2010,(14):226-226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鲁迅小说中的一位典型的中国农村妇女形象,在封建势力对她进行压迫时,她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抗,但面对着强大的封建旧势力,她的反抗是微弱的,她最后还是屈服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下而悲惨地死去。本文分别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祥林嫂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指出鲁迅以祥林嫂在鲁镇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的强大禁锢,对人性的束缚和残害,烘托出封建思想的人吃人的可怕,同时表现出鲁迅对人性的思索,对妇女解放问题的关心。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中叶,在震撼中外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推动下,广西左右江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反对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民族压迫。左江地区的农民起义首先是由新宁州(今扶绥县)人吴凌云领导发动起来的。咸丰元年(1851年)他因同情和支持贫苦农民对剥削阶级的反抗而被捕入狱。不久,他越狱回家即组织并号召受压  相似文献   

20.
都铎王朝统治时期,英国社会处于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历史阶段,即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作为原始积累的方式之一,圈地运动在都铎时代第一次达到高潮.它是14-15世纪英国社会大变动的产物。都铎时代的圈地狂潮具有直接暴力的典型特征,它包括掠夺公共土地、侵占农民份地、没收教会土地等等。圈地运动使耕地减少、牧场增加,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由圈地引起的新旧生产关系的消长,反映了英国农业社会中资本主义成长的实质。就都铎时代圈地运动对封建生产关系的扫荡作用而言,它的历史意义决不在17世纪中叶的政治革命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