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竹阔混交林土壤性状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代表性竹阔混交林,根据阔叶树所占比例分成5种类型,即类型A(毛竹纯林)、类型B(阔叶树比例5%~15%)、类型C(阔叶树比例占15%~25%)、类型D(阔叶树比例占25%~35%)、类型E(阔叶树比例占35%~45%),分别测定林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化学性质.结果表明:A类型林地土壤大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数量最少,土壤结构破坏率最高,平均达37.27%,类型C的土壤破坏率最低,平均为12.33%;土壤3个层次的有机质含量、全氮、水解氮、速效磷、全钾平均值也以类型C的最高,全磷、速效钾以类型D的最高,类型A的最低.由此可说明,适当比例的竹阔混交有利于土壤地力的维持.  相似文献   

2.
毛竹混交林出笋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建阳交溪毛竹阔叶树混交林、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杉木阔叶树混交林及毛竹纯林等4种不同经营模式林分比较,结果表明竹林冬笋产量最高的是竹阔比例为82林分,产量达1592kg/hm2,纯林模式其次,竹阔比例为55林分居于第三;各模式林分出笋数量都较少,出笋时间较早的为毛竹纯林,其次为竹阔混交林和半天然竹杉混交林;竹阔混交林成竹率较高,而退笋率低,各模式春笋高生长拟合逻辑斯蒂方程,相关指数达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大南沟小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地统计学空间插值分析了陕西安塞县大南沟流域内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6种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内土壤养分含量普遍较低,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是:有机质0.964%,全氮0.506g·kg-1,全磷0.609g·kg-1,碱解氮41.295mg·kg-1,速效磷2.009mg·kg-1,速效钾138.506mg·kg-1.各养分空间分布模型:全磷符合指数模型,速效磷和碱解氮符合球状模型,速效钾符合高斯模型,其变程由大到小依次是全磷(870m)、速效磷(724m)、速效钾(207m)、碱解氮(105m).各养分空间分布由高到低总体表现为林地、果园、荒草地、退耕地、农地,坡下部高于坡上部.由于氮素易于淋溶损失,且受人工施肥影响严重,在分布上有连片特征;磷素受母质控制,存在状态稳定,所以空间变异较小;速效钾也易淋溶损失,且与植被类型有较强关系.研究为优化大南沟流域的土地利用模式,从根本上遏制以水土流失为代表的生态环境退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4种不同林型的杉木人工林(杉木纯林、杉木×小叶桢楠、杉木×闽楠、杉木×缅茄)为研究对象,探讨纯林及其混交林不同土层(0~20 cm、20~40 cm)的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变化规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林型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为杉阔混交林营造以及持续健康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4种杉木人工林表层土壤(0~20 cm)的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均明显高于下层土壤(20~40 cm),呈现明显的表聚现象;2)在同一土层,杉木×闽楠混交林的土壤pH、铵态氮含量最高,杉木×缅茄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全氮、硝态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最高,杉木×小叶桢楠混交林土壤的全磷、全钾含量最高,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土壤肥力因子之间存在较为显著(P<0.05)的相关关系,4种土壤酶活性间呈现显著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4)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排序为杉木×小叶桢楠>杉木×缅茄>杉木纯林>杉木×闽楠.总体上看,杉木×小叶桢楠与杉木×缅茄混交林对林地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改善作用显著,有利于提高林地生产力,可为杉木纯林改...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高原鼠兔扰动对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在青海湖流域进行定点采样分析,研究了高原鼠兔扰动前后不同地表类型(草地、新鼠丘、旧鼠丘和禿斑地)土壤养分的垂向分异和水平差异.结果表明:1)高原鼠兔扰动能在短时间内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和速效养分释放量,不同土层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质量分数的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不同地表类型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质量分数的差异显著(P<0.05),但全磷质量分数的差异不显著(p>0.05);2)高原鼠兔扰动能在短时间内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并使其垂向分布更加均匀,随着时间推移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迅速下降,不同土层微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的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不同地表类型微生物量碳质量分数的差异显著(P<0.05),但微生物量氮质量分数的差异不显著(p>0.05);3)高原鼠兔扰动主要通过改变土壤密度和土壤粉粒、地上生物量、土壤含水的质量分数对土壤营养成分产生影响,高原鼠兔扰动后,土壤环境在短期内得到改善,伴随土壤侵蚀的发生多种营养元素流失,土壤总体品质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6.
闽西北不同类型集约经营毛竹林土壤环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福建省天宝岩自然保护区集约经营的毛竹纯林(Ⅰ)、竹阔混交林(Ⅱ)和竹针混交林(Ⅲ)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集约经营状态下,毛竹纯林化经营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Ⅱ、Ⅲ、Ⅰ,毛竹纯林的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均最高。不同类型林分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优劣次序不一致。毛竹纯林中的有机质、全氮、全钾、Ca2+、Mg2+含量和过氧化氢酶、磷酸酶活性在3种林分中最高,竹阔混交林的土壤pH、全磷、有效磷含量和脲酶活性最高,竹针混交林土壤水解氮、速效钾含量和蔗糖酶活性最高。对3种林分土壤性质进行综合评价,发现集约经营毛竹纯林的土壤综合得分由大到小依次为毛竹纯林(0.548 7)、竹阔混交林(0.437 6)、竹针混交林(0.411 2),集约经营的毛竹纯林土壤综合性质最好。因此,对集约经营的毛竹混交林分中的混交树种进行管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毛竹林土壤磷、钾养分状况及生长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定位研究方法,在相似经营条件下,采集高效经营的毛竹材用林、毛竹笋用林土壤样品,分析土壤速效磷、钾养分变化特征并揭示其与毛竹生长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 :不同经营目标的毛竹林对于磷、钾养分的需求和消耗存在差异,笋用林土壤速效磷含量、贮量均高于材用林,0~10 cm层次速效钾含量笋用林略高于材用林,10~20 cm层次笋用林 略低于材用林;材用林与笋用林的速效钾贮量相差不显著。速效磷贮量与毛竹平均高度、眉径的生长回归模型比较接近,符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方程,0~20 cm土层速效磷贮量与毛 竹平均高度的相关方程是H=-0014 2Xp2+0.438 6Xp+11.30,而与毛竹平均眉径的回归方程是D=-0.006 4Xp2+0.225 2Xp+8.642 8,与之对应的0~20 cm土层速效钾贮量与毛竹平均 高度呈现负线性相关(H=-0.032 5Xk+19611),速效钾贮量与毛竹眉径相关性不明显。因而,在安吉毛竹林区,针对不同经营目标的毛竹林地补充合理数量磷素养分和运用恰当施 肥方式比施用钾素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8.
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变化对于理解生态系统恢复至关重要,其状态直接制约植被恢复及生态系统功能表达。为探究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以退化喀斯特森林不同自然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建设并进行土壤取样及测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手段,探讨退化喀斯特森林不同恢复阶段下土壤养分与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研究地土壤全磷含量低于亚热带地区平均水平,且恢复阶段显著影响了土壤全磷含量变化;(2)土壤脲酶活性在恢复过程中差异显著;(3)不同阶段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主导因子不同,灌木阶段主导因子为全磷、硝态氮、中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次生林阶段主导因子为全钾、全磷、脲酶和蔗糖酶,老龄林阶段主导因子为速效钾、碱解氮、蔗糖酶和脱氢酶,土壤脲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纤维素酶与不同恢复阶段土壤养分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坡位土壤养分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普定县石漠化治理示范基地为例,根据研究区地形地貌特征,通过在坡顶、坡腰、坡脚取样进行室内实验分析,分析不同坡位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变化.结果显示与前人研究规律有所差异,土壤养分没有随坡顶、坡腰、坡脚坡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加,这是由于土壤养分的变化不仅取决于自然因素,并且受人为因素影响,总体上本研究土壤中养分含量为坡腰<坡顶<坡脚,各坡位各采样深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土壤全钾、全磷、速效钾、速效磷受土壤成土母质影响,与其它养分指标变化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0.
竹木混交效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竹木混交林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竹木混交林能改善林分小气候环境,明显提高竹林产量。与竹纯林比较,竹木混交林中的毛竹平均胸径、竹高、立竹重量、新竹胸径、新竹高、新竹产量分别比毛竹纯林提高了5.6%~21%、6.6%~15.5%、9.0%~53.8%、4.5%~33.7%、6.1%~19.6%、13.1%~42.1%。其中尤以7竹3杉和8竹2杉的混交方式的增产效果最为显著。此外,混交林在抑制病虫危害和蔓延方面比纯林有明显优势。推广营造竹木混交林是培育丰产、优质、高效竹林的主要途径之一,应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1.
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井冈山不同经营类型毛竹种群胸径概率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纯林毛竹径级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和威布尔分布,密度函数曲线呈对称钟形,略有左偏;混交毛竹径级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密度函数曲线呈对称钟形,略向右偏;且混交林平均胸径大于纯林平均胸径。这对研究毛竹林分结构规律以及对毛竹林进行科学经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景观交错及不同景观交错类型对毛竹林生物量的影响。【方法】以福建省建瓯市3座存在毛竹和树木景观交错区域的样山和1座毛竹纯林样山为研究对象,在毛竹与树木的交错地带,以及距离交错地带10 m处分别划定两条样带,每条样带设置3个样方,调查了样地内毛竹的胸径及林下土壤养分,运用Kruskal-Wallis统计检验每座样山不同样带间毛竹平均胸径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①在相同取样面积下,不同景观交错类型的毛竹林生物量均高于毛竹纯林的生物量,尤其在景观交错带内,比同海拔水平毛竹纯林类型的高11.09%~27.72%,且山体上位样带内毛竹林的生物量均比下位样带的高,这与毛竹纯林上下位样带内毛竹林的生物量对比相反; ②不同景观交错类型的样带间毛竹林生物量差异显著,毛竹纯林类型的样带间差异不显著; ③4座样山的样带间土壤养分差异不显著但存在一定的变化趋势,多数为山体上位样带的生物量低于下位样带,与景观交错类型的毛竹林生物量在样带间的分布趋势相反。【结论】植物的景观交错有助于增加毛竹林生物量; 不同景观交错类型对毛竹林生物量的影响均显著; 不同景观交错类型中土壤养分含量对毛竹生物量没有显著性影响,毛竹林的生物量高于毛竹纯林,与其交错林分的林分类型、林分结构及人为经营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及其变种叶片养分重吸收效率,旨在揭示主要养分元素的生态适应机制,以期为毛竹及其变种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毛竹及其变种[黄槽毛竹(P.edulis cv.Luteo-sulcata)、花毛竹(P.edulis cv.Tao Kiang)、厚壁毛竹(...  相似文献   

14.
运用定位研究法采集位于浙江富阳路西林区垦复与未垦复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纯林枯落物样品(2002~2003年),对其枯落物的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论夏季或冬季,未垦复毛竹林枯落物烘干重量均显著高于垦复毛竹林,未垦复毛竹林冬季枯落物烘干重量是垦复毛竹林的1.65~5.74倍。不同毛竹林枯落物养分呈现相似的变化特征,即垦复毛竹林枯落物养分含量和贮量由高到低序列为:Ca、K、Mg、N、P,养分含量0.16~3.3 g/kg,养分贮量0.20~4.50 kg/hm2;未垦复毛竹林相应序列是Ca、K、N、Mg、P,养分含量0.20~5.10 g/kg,养分贮量0.70~29.10 kg/hm2。毛竹林垦复之后由于林地表层的枯落物数量大为减少,枯落物养分贮量也显著低于未垦复毛竹林,因而制约潜在肥力的稳定提高,进行土壤管理时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带状采伐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认识带状采伐对毛竹林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利用带状采伐实现毛竹林规模化经营提供指导。【方法】对毛竹林进行不同宽度(3、9、15 m)的带状采伐,25 d后采集样地内土壤样品,采用Illumina M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特定基因片段V3-V4区域,鉴定菌种类群,预测细菌功能,并结合7种土壤养分指标(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测定结果,探讨带状采伐对毛竹林地土壤细菌群落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随着采伐宽度的增加,土壤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先增后降。适当采伐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但采伐宽度超过一定限度后,土壤肥力降低,速效养分含量减少。不同带状采伐对毛竹林土壤中细菌类群的丰度、多样性、均匀度的影响各不相同;3 m采伐宽度的毛竹林地内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最高,且物种分布最均匀,随着采伐宽度的增大,其毛竹林地内的细菌群落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均降低,当采伐宽度超过9 m时,群落间的物种组成变化差异减小。带状采伐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增多,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湾菌门(Chloroflexi)相对丰度减少,这3种菌门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一起占据着毛竹林带状采伐土壤细菌群落种的主要地位,对土壤中碳(C)、氮(N)元素固定及其他养分的转化分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带状采伐后土壤细菌群落代谢通路中最重要的是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说明带状采伐后土壤细菌的优势功能主要集中在C、N两种元素的固定和转化。【结论】毛竹林带状采伐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3 m宽度的带状采伐能够增加细菌类群的丰度、多样性、均匀度以及土壤养分含量,当采伐宽度增大,上述各项指标降低;综合分析表明带状采伐后土壤微生物类群主要参与C、N元素的固定和转化的相关功能通路。  相似文献   

16.
南京牛首山南京椴群落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调查南京牛首山森林公园的南京椴天然次生林典型群落样地基础上,分析了该群落的植物区系特点、群落组成及其特征、群落的层次结构特征以及演替趋势。研究表明,该群落的植物区系特征具有一定的热带性质,温带区系成分占相当的比例。群落中木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层次分明,有乔木、灌木和草本3个层次。南京椴林在演替过程中能够保持落叶阔叶林的稳定结构,但有人工毛竹林种群侵入该群落,若不及时清除,将最终对南京椴林的顺行演替产生威胁。  相似文献   

17.
森林具有经济价值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效能.土壤层是森林发挥水源涵养功能的第三活动层,在森林-土壤系统中,只有具备良好森林植被结构的林型和深厚优良结构的土壤层,才可能取得最大的水文生态效益,而水分蓄存均取决于土壤孔隙度的大小和性质.以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楠竹林为研究对象,并以广泛分布的常绿阔叶林作为对照.对楠竹林和常绿阔叶林内土壤的含水量、土壤体积质量、孔隙度和持水力及土壤的pH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土层的增加,土壤体积质量增加,而孔隙度减小;楠竹林和阔叶林土壤为酸性,楠竹林的pH值随土层的增加而增加,阔叶林的pH值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小;楠竹林的土壤质地较阔叶林疏松多孔,渗水、保水效果较阔叶林的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森林资源监测的周期缩短、监测区域越来越小,精准监测成为森林资源监测的必然,对省域森林资源监测数据的误差进行控制是一项重点工作。【方法】以浙江省2004—2015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年度监测的5 375个固定样地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区分松类、杉类、硬阔、软阔4个树种组和小径级(6~12 cm)、中径级(14~26 cm)、大径级(≥28 cm)3个胸径级,组成12个研究类组,将全年划分为4、5、6、7、8、9、10、11月至次年3月等8个生长月,对各类组的蓄积月生长率进行了抽样估算,获得了蓄积月生长率和年生长率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类组的月生长率动态曲线。【结果】不同的树种组,其林木蓄积月生长率变动曲线有所不同,在4—10月的主生长期内,月生长率最高月与最低月比在2.0~2.2之间; 1年中,松、杉、软阔有2个生长高峰但出现时间与高度不尽一致,硬阔只有1个生长高峰; 随着径级的增大,蓄积生长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中径级蓄积生长率为小径级的77%~88%,大径级蓄积生长率为中径级的64%~90%、小径级的56%~77%。【结论】浙江全省林木的蓄积月际生长率存在较大差异,开展短周期森林资源调查时(如年度监测),需要进行时间误差校正和起源误差校正(起源调整系数)。研究认为时间误差的校正基准月定在6—8月期间为宜,在此基础上分别按天然、人工起源计算起源校正系数,浙江天然林的调整系数为0.908 6,人工林的为1.091 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摘花可减少毛竹林下多花黄精养分在生殖生长上的消耗,打顶能去除顶端生长优势。研究摘花和打顶措施对多花黄精地下块茎生长促进的影响,可为毛竹林下多花黄精高效复合经营提供参考。【方法】以毛竹林下种植3年的多花黄精为对象,研究了打顶、摘花及摘花打顶处理的多花黄精1年生、多年生块茎及根系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特征,并分析其异速生长关系。【结果】与对照相比,打顶、摘花及摘花打顶处理的多花黄精1年生块茎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显著提高,而多年生块茎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下降。其中,摘花处理1年生块茎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略高于打顶,均显著低于摘花打顶处理。打顶、摘花及摘花打顶处理的多花黄精多年生块茎-总生物量异速生长指数虽仅略有升高,但1年生块茎-总生物量异速生长指数则显著增加,且均以摘花打顶处理的异速生长指数最大。【结论】摘花和打顶措施通过调控多花黄精的源-库关系,实现光合碳同化物与养分的定向输运与分配,能显著提高多花黄精1年生块茎生物量、增长速率与分配比例,其中以摘花打顶措施增产效果最好,可以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玛纳斯县农田土壤养分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性质的空间变异对于揭示各项养分的分布规律,实行特定的田间管理措施和实施精确农业有重要意义。文章对照分析了1982年和2012年玛纳斯县农田表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 pH 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发现30年来研究区土壤养分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变异性,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 pH 值变化明显,各项等级均有增长,其中有机质和有效磷的变异系数最为明显,玛纳斯县研究区域养分总体含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缺氮少磷富钾”变为目前的“平氮平磷富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