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车联网群智感知位置隐私泄露和用户参与任务公平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车联网群智感知位置隐私保护方法(location privacy protection method based on blockchain and crowdsensing, LPPMBC)。将分布式的区块链引入车联网群智感知位置隐私保护方法中,消除第三方服务平台对参与用户数据的控制;通过保序加密和Geohash编码相结合,为参与工人提供多级别的位置隐私保护,确保参与工人位置隐私的保密性;通过Haversine公式进行感知位置验证,防止工人通过非感知区域数据获得非法奖励,保障感知数据的质量。仿真结果表明,LPPMBC能够更好地权衡感知数据质量与工人隐私保护关系,保障用户参与任务的公平性, 提高用户参与任务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移动群智感知中工人的位置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一种两阶段位置隐私保护方法.首先,设计一种结合区块链和边缘计算的系统模型代替第三方平台;其次,在任务分配阶段基于同态加密提出了密文时间工人选择算法,通过边缘节点的协作高效完成任务分配;最后,在数据上传阶段给出双扰动本地差分隐私算法,工人在本地扰动位置数据,并加入干扰因子ω平衡保护强度和质量损失.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现有算法相比提高了任务完成率,降低了服务质量损失,并能有效保护工人的位置隐私.  相似文献   

3.
针对移动群智感知网络中感知的任务分配以及保护感知用户的隐私信息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属性感知的任务分配与隐私保护协同机制。首先,根据感知用户固有属性以及历史任务参与记录,挖掘用户对任务的不同倾向、意愿和访问等来量化出用户的静态属性和社会属性;然后,将用户属性作为输入,使用BP神经网络对用户服务能力进行分析,实现任务与用户的优化分配;最后,感知用户生成假名参与感知任务,结合环签名对用户属性生成随机数进行属性加密,确保感知用户在隐私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平台感知数据的准确程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策略能够有效地选择出感知用户,验证了用户上传数据的可用性,保护了用户的身份安全。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全新的物联网感知模式,移动群智感知网络通过普适感知设备采集特定范围内的个体、情景、环境感知数据,完成复杂的泛在深度社会感知任务并提供丰富应用。介绍了移动群智感知网络当前的应用发展状况,分析了在智能交通服务、基础设施和市政管理服务、环境监测预警、社会关系与公共安全、公众健康和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移动群智感知网络在未来所面临的安全挑战,分析了用户隐私保护、感知数据和平台的安全性、感知质效提升和资源优化利用方面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在群智感知(mobile crowd sensing,MCS)数据收集过程中,任务参与者的恶意行为能够显著降低感知结果的真实性.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参与者信誉度感知的数据收集机制,通过意愿程度和数据质量分析信任状态、量化历史信誉度,进而,根据逻辑回归模型动态更新参与者当前信誉度.同时,为准确衡量感知数据可信程度,利用剩余可发送时间和移动设备剩余能量将参与者分为直接发送和间接转发两类,从而在多任务并发场景下,服务器根据结果合理地选择任务参与者,达到准确可靠收集感知数据的目的.结果表明所提出数据收集机制能大幅度提升感知任务实时性,显著提高感知数据质量,有效降低服务器总奖励开销.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群智感知激励方法难以满足分布式环境下用户的隐私需求,该文提出一种基于Tangle网络的群智感知隐私保护激励方法TNIP(tangle network incentive policy)。首先,基于隐私保护思想,感知网络采用Tangle网络框架,分布式记录方式保障网络安全性;其次,为防止恶意竞争和区块链带来的PoW(proof of work)门槛等问题,设计了PoW控制算法,降低参与门槛和恶意竞争;接着,借助基于ECDSA (elliptic curve 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的数字签名方法增强了感知数据保护,使数据更安全;然后,利用量化评估模型对隐私泄露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再通过可信的里程碑交易控制网络风险,增强感知网络隐私性;最后,利用真实数据集,通过仿真试验对该文提出的TNIP方法的激励效果和隐私保护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TNIP方法在三类任务的平均参与率较CSII(cross-space multi-interaction-based-dynamic incentive scheme)方法和TCS(tangle-net crow...  相似文献   

7.
围绕外包数据的安全性问题与用户隐私性问题,展开对加密数据库方案的研究,提出了一个面向多用户的多层嵌套数据库加密方案.该方案根据洋葱模型多层理论,采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加密算法对用户的外包数据进行多层嵌套加密,实现了既保证数据机密性又满足多种不同SQL查询类型的数据库加密方案.针对用户递交包含敏感信息的查询语句在一定程度上泄露用户自身的隐私这一问题,设计了基于单服务器私有信息检索(private information retrieval,PIR)技术的用户隐私保护机制,实现了用户匿名查询.安全性分析表明,该方案满足数据机密性与用户隐私性.Sysbench基准测试实验分析表明,该方案具有良好的查询处理效率、读写吞吐量以及健壮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已有的广播加密方案无法很好地对用户的隐私进行保护问题,提出了基于合数阶双线性群以及拉格朗日插值法的具有接收者匿名性的广播加密方案。并针对现有的P2P社交网络存在的隐私保护方面的不足,基于匿名广播加密方案构建了P2P社交网络隐私保护系统。在Android客户端设计与实现了关键算法及系统的功能模块,并对各模块进行了功能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匿名广播加密算法在保证对用户数据进行分发同时,解决了已有P2P社交网络中依赖高代价匿名技术来对用户数据进行隐私保护或者用户权限的过度开放等问题,有效地保护了接收者的隐私性。  相似文献   

9.
当前物联网隐私保护加密算法所需存储空间较大,且计算复杂度高,不适于物联网用户众多、计算量大且存储空间较小的情况。为此,提出一种新的较小存储空间下物联网隐私保护加密算法,在对物联网中数据库关系进行分解的过程中,选用动态加密技术动态地产生密钥,使其适于较小存储空间环境。依据多辅助随机服务器和单数据库的思想对较小存储空间下物联网进行隐私保护,通过动态变换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后,利用预处理与在线查询两个阶段实现物联网用户信息的隐私保护。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算法进行物联网隐私保护加密,功能性和安全性较强,所需时间短,且能够保证加密隐私信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人脸识别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随之而来的是用户隐私数据泄露等安全问题.针对此,提出一种在云服务器下基于同态加密与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方案.通过CKKS同态加密方案对人脸图像进行加密,在云服务器中通过ResNet50 Model与Arcface Loss函数对LFW数据集进行训练,计算加密图片之间的向量相关性,对密文结果解密并比较阈值判断是否为同一个人,实现人脸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在LFW数据集上,阈值大约为0.25时,密文中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9.398%,证明本文方案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智能电网能源调度供给过程中储能单元隐私信息易泄露等问题,利用能源大数据对充电需求和能源供应情况进行管理,在云端协同的边缘服务系统框架下,设计基于同态加密的能源大数据安全聚合和智能调度系统.多个以边缘服务器为中心的边缘服务域负责进行用电需求的采集、验证和汇聚,然后各边缘服务域将汇聚数据提交给能源需求响应中心以制定电力调度方案.提出的多密钥同态加密运算协议,以支持不同密文域上的同态计算.然后设计了充电请求优先级计算公式,利用多密钥同态加密协议对密态用电数据(包括完成充电时间和电池充电状态等)进行计算,根据充电请求的不同优先级聚合充电请求数据,实现了隐私保护的数据协同处理、安全聚合和智能调度.与现有方案相比,本系统不仅保证了充电请求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认证性,还实现了充电调度方案的隐私保护,并且能够抵抗优先级伪造攻击.大量实验的结果和仿真测试证实了方案具有较低的计算和通信开销.通过形式化的安全性证明证实了多密钥同态加密运算协议可抵抗内部和外部敌手的攻击,并且边缘服务器在整个数据聚合过程中不能获知储能单元的隐私信息.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云服务器中海量密文文件的存储与检索需求,基于错误学习(learning with errors,LWE)问题以及近似最大公约数(approximate greatest common divisor,AGCD)问题设计一种新型同态加密方案,并通过建立加密关键词索引提出了新的检索方案.安全性分析与实验测试表明,方案可有效保护用户数据在存储与检索阶段的隐私,与传统的密文检索方案相比,具有较高的检索效率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移动群智感知网络中的数据质量对任务是否成功完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移动群智感知任务中的数据质量,本文从选择参与者环节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参与者选择方法,重点研究工作者的信誉、工作者的能力以及工作者与任务位置的距离三个方面,在将花费控制在一定范围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预期的结果质量,并利用启发式算法设计了新的参与者选择方法.经过实验评估,本文的方法与当前较好的方法相比较,任务的平均预算利用率大致相同,而任务的平均错误率下降了30%以上.通过仿真实验,可以看出本方法在控制任务平均错误率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在位置隐私保护中,协作用户之间可能存在共谋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从信息论的角度加以分析,并提出了基于网格划分和属性基加密处理的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通过信息流分析了潜在的共谋信息披露量,利用属性基加密防止协作用户共谋获取隐私信息,同时进一步使用网格划分有效的防止中心服务器和位置提供商对用户隐私信息的获取。  相似文献   

15.
围绕多关键字的高效密文搜索和数据安全性保障问题,展开分析与研究,基于同态加密和私有集合交集技术,提出一种面向多关键字的高效的保护搜索模式的可搜索加密方案.该方案使用随机数填充和Paillier同态加密方法构造安全索引和陷门,保护了索引隐私和陷门隐私,进而保护了搜索模式;该方案通过私有集合交集技术进行连接多关键字搜索,搜索中只使用到了乘法和指数运算,与其他方案相比大大提高了效率;安全性和性能分析表明,该方案具有可搜索加密的语义安全性,可以高效地实现对密文的多关键字搜索,且具有良好的计算代价.  相似文献   

16.
群智感知作为一种颇具前景的全新感知范式,利用携带智能设备的用户来感知和获取所需数据。然而用户自私性和个体理性的特点,就会导致用户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和参与水平不高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为了使用户更好的完成平台所需任务,提出了一种基于逆向拍卖的激励机制。目标是为了激励更多的参与者加入到感知任务中去,使用户所提供的数据尽可能地覆盖平台所需任务。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机制具有有效的激励参与效果。  相似文献   

17.
群智感知通过将任务分配给大量普通用户,能够完成大规模、复杂的社会感知任务,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如何激励用户参与感知任务是群智感知中的重要问题.现有激励机制相关研究重点关注了如何设置任务的定价,从而激励用户提交高质量感知数据,但忽视了潜在的盲目报价问题;这极易导致参与任务执行的用户数量失衡,进而无法保证平台得到最优收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完全竞争均衡的群智感知定价机制.该机制首先将平台与用户之间的多人博弈抽象为平台与市场间的双人博弈.再引入市场类型概率,通过海萨尼转换,将双人不完全信息博弈转化为双人完全不完美信息博弈.最后通过平台多轮重复博弈,使平台报价收敛到完全竞争均衡水平.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激励机制能够收敛到完全竞争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8.
云环境下用户隐私混合加密方案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云环境下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性和数据应用操作效率要求相矛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态加密和基于属于加密的混合方案,实现对云用户隐私信息进行分类加密保护.方案中将用户数据分为绝对保密的数据和可信用户合理访问的数据2类,其中对绝对保密的数据采用同态加密算法;对可被部分授权用户访问的数据制定相应的访问控制树,并采用基于属于的加密算法.设计了云环境下混合加密方案,分为客户端和服务端,并将混合加密方案与基于属性的加密方法从加解密时间和存储开销进行了比较,可以看出混合加密方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移动群智感知(mobile crowd sensing,MCS)技术在无线电环境地图(radio environment map,REM)的数据收集系统中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移动群智感知的时空相关性特点,感知数据中存在大量的冗余,造成了数据存储效率低与传输带宽消耗大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感知数据综合差异度的无线电环境地图冗余数据删除技术.该技术通过计算感知数据之间的综合差异度,实现对无线电环境地图系统中感知数据的冗余检测与删除.为了验证所提技术的有效性,通过实验将该技术与传统的重复数据删除技术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重复数据删除技术相比,所提出的技术在保证数据完整性的前提下,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存储效率,降低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网络带宽的消耗.  相似文献   

20.
基于同态加密算法提出了一种保护边权值信息隐私安全的节点间最短距离计算方法.该方法对边的权值信息进行加密,然后将加密后的数据外包到云平台中.利用广度优先原理,云服务器能够直接针对加密的图状数据从初始节点向外扩展,迭代地计算初始节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距离,从而计算出任意两节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最短距离计算由客户端和云服务器端交互合作完成,主要的计算由服务器端完成,客户端只进行简单的解密和判断操作.本方法能够使得低计算能力客户端也可以使用云计算执行计算密集型的最短距离计算任务,并保证边权值、计算的中间结果以及最终结果等隐私信息不会被泄露.理论分析和模拟实验证明了本方法的安全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