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序次Probit模型的离散股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股票日内价格行为需关注高频分笔交易的价格离散特征.本文使用沪市个股高频分笔交易数据,采用序次Probit模型对离散股票价格建模分析.结合我国股市限制卖空与订单驱动的制度背景,考察了交易时间间隔、交易量和订单信息对价格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序次Probit模型可捕捉价格离散特征.较长交易时间间隔可能预示坏消息,使股价下跌.相对于卖方交易量,买方交易量更具有信息含量.订单信息影响价格变动,买方较多时股价上涨,卖方较多时股价下跌.  相似文献   

2.
基于深证300价格指数中数据最全的220支股票的分笔交易数据,分析股票暴涨暴跌之前1天的股价和流动性状况,以探讨大幅价格变动与之前交易过程的关系.对暴涨暴跌之前1天的日内分析表明,暴涨暴跌前1天的收益和流动性与未发生暴涨暴跌时显著不同,这意味着中国市场存在提前的信息泄露和内幕交易行为.回归结果表明因信息泄漏而发生异常变动的价格和流动性指标与次日股价暴涨暴跌的概率有显著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股市价格动量与交易量关系:中国的经验研究与国际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收益率和交易量两个角度对中国股市价格动量进行月度数据检验.结果表明,单独基于收益率标准的检验证实中国股市总体不存在价格动量.但增加交易量标准的进一步分析显示,低交易量组合的股票存在价格动量,而高交易量赢者组合的股票发生显著的价格反转,同时"对角策略"存在很大的套利空间.这一结果主要是由于中国股市的特殊结构所致,可以用行为金融模型解释.  相似文献   

4.
机构投资者能否稳定市场和改善市场效率尚无定论.通过检验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对波动率和信息效率的影响,基于非平衡面板数据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提供了新的证据.除保险公司以外的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有助于公司私有信息融入股价,使股价更加贴近基本价值, 进而提高信息效率和降低波动率.股价信息含量的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机构投资者全体和基金的交易行为使股价反映更多的当期和未来盈余信息.整体而言, 机构投资者确实起到了稳定市场和改善市场效率的作用,但保险公司在降低波动率和提高信息效率方面没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61家股票型基金200406~200803的16个季度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建模,研究了政策性资产配置和基金经理对基金业绩的贡献.主要发现有:① 政策性资产配置与基金业绩之间的关系显著,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基金资产配置能力提高1%,约能提高基金业绩0.8%;② 基金经理的学历、年龄、从业时间和从业背景对基金业绩的贡献显著,但贡献度不大;③ 基金业绩存在可能的”反转”现象,反转周期估计半年.  相似文献   

6.
从行为金融的角度对基金经理的噪声交易行为及其薪酬中的分红比例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基金经理噪声交易行为的理论模型,进而给定其薪酬的条件模型,分析了不同市场环境下当基金经理进行噪声交易时其分红比例的最优值。结果表明:面对股价的上涨(下跌),若基金经理表现的非常悲观(非常乐观)与保持理性相比,会得到较小(大)的收益(损失);若基金经理表现的乐观(悲观)反倒会比进行理性交易获得更大(小)的收益(损失)。此时,作为委托人,支付给基金经理的分红比例,随股票交易风险、基金经理风险厌恶程度及其机会成本的升高而增加;随股价上涨(下跌)幅度和基金经理能力及乐观(悲观)程度的升高而减少。最后给出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7.
个股与市场总体之间的流动性协动在证券市场中普遍存在.选取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股票为研究样本,利用2015年股灾期间的日交易数据,实证分析杠杆交易是否是股灾中个股产生流动性协动的驱动因素,以及个股的流动性协动是否对其股价跌幅存在显著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股灾中个股的流动性受到高杠杆股票组合流动性变动的显著影响,且杠杆交易越多的个股受到的影响越大,表明杠杆交易是股灾中个股流动性协动的重要驱动因素.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杠杆交易越多,个股股灾中的价格跌幅越大,并且个股的流动性协动程度对股价跌幅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动量效应为何长期广泛存在,是传统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争论的焦点.本文针对中国股市的特性,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锚定 偏误与处置效应构建了两种“相对股价动量”组合,并研究了这些“股价动量”与传统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控制传统动量 效应和系统性风险之后,股价动量组合的收益仍然显著为正;在控制了股价动量效应后,传统的动量效应不再明显;在考虑交易成 本之后,动量收益不显著.这说明,“锚定偏误”和“处置效应”是导致我国股市动量效应的重要原因,交易成本则阻碍了套利行为的进行.  相似文献   

9.
选取从2005-2008年的A股交叉持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发现被持股公司(子公司)股票的历史收益与持股公司 (母公司)股票的当期收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通过构建按月调整的零投资组合, 发现该投资策略可以获得2.01% 的月超额收益率, 在控制了风险因子和公司特征之后依然是显著的. 进一步地, 用公司规模、历史收益、换手率、是否被同一只基金所持有等来衡量投资者的注意力, 发现交叉持股动量收益的显著性对注意力代理变量是比较敏感的, 这恰好与有限注意假说一致.  相似文献   

10.
股票搜索量作为投资者关注的重要代理变量,其变动情况与该股票价格走势的关系得到了学界与业界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股票间的价格同步性一直是股票市场中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基于此,本文在个股层面探究了相关股票搜索量变动与目标股票价格走势的关系模式,利用延迟时态关联分析提出了发现股价预测规则的方法,并进一步设计了个股层面的交易策略.同时,本文以我国A股市场股票为研究样本,针对特定场景检验了个股层面交易策略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相关股票搜索量与目标股票价格的关系,可以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11.
中国股市每天交易时间只有4小时,而可能影响股票收益的信息却在24小时内连续累积。隔夜信息即指非交易时段产生的影响股市的信息,既可能源自非交易时段的政策颁布、公司公告,也可能源自海外市场的股价变动等。在估计日已实现波动率时,对隔夜信息的处理方式尚无定论。以沪深300指数5分钟高频价格为实证数据,比较多种引入隔夜信息的方法,发现本文提出的以SP500指数交易时段已实现波动率代理隔夜波动率,与沪深300指数交易时段已实现波动率相加而构建的日已实现波动率估计量,在均方误差指标和模型置信集检验下具有最高的样本内精确度。并且以之为真实波动率代理变量时,常用GARCH类模型样本外预测性能的比较结果在各种估计窗/预测窗组合下最为一致。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推出为背景,研究杠杆融资交易及其波动对标的股价崩盘的影响。研究表明,杠杆融资交易显著加剧了标的股价的崩盘风险,更重要的是,杠杆融资交易的波动进一步加剧了标的股价的崩盘风险。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针对融资交易的监管政策不仅要考虑融资交易额的变化,还应该关注融资交易波动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模分析了信息效率、资金流动管制和市场波动之间的关系.市场有两类投资者,在位投资者拥有信息,资金流动受管制的潜在投资者没有信息.利好消息在在位投资者中部分扩散,产生股价反应不足,潜在投资者可通过动量交易获利,他们的介入可以引起股价过度波动.信息披露越充分,潜在投资者的利润越少.文章在不同管制力度的条件下分析了价格序列,发现适当的管制可以修正信息不充分引起的股价反应不足,降低市场波动,但使得后进入的潜在投资者无法不盈利.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管理层是否从同行股价中获取信息辅助其研发决策.本文首先发现,同行股票的估值水平与企业的研发开支存在负相关关系.本文的进一步发现满足了管理层学习行为的必要条件:第一,同行估值与企业研发的相关关系在企业自身股价的信息含量较少、同行公司股价的信息含量较多时,更为显著;第二,两者关系在行业竞争相对激烈、企业市场地位较低时,更为显著;第三,企业上市会削弱同行估值与企业研发的相关关系;第四,企业转行后,前同行的股价信息影响削弱,而新同行的股价信息影响增强.此外,文章还排除了迎合理论的替代解释并采取多种方式缓解行业层面的遗漏变量问题.本文从管理层从股价中学习的这一视角对股价波动影响企业研发做出了新解释,也为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基金经理过度自信条件下基金收益与风险的动态变化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健  庄新田 《系统工程》2006,24(6):64-67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建立基金经理过度自信时的交易模型,分析基金收益和风险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基金的收益和风险与基金经理过度自信程度以及交易成功的次数均成正比例变动。另外。随着交易持续进行,若过度自信的基金经理为高能力投资者,则基金的收益和风险将收敛至高能力基金经理进行理性交易时的水平;若过度自信的基金经理为低能力投资者,当其过度自信程度在一定范围内时,基金的收益和风险将收敛至低能力基金经理进行理性交易时的水平。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逐渐丰富的工作经验会使基金经理变得理性,而过度自信对基金收益和风险的影响也并非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有限注意力假说,用分析师共同覆盖构建公司相关性,检验了A股市场关联公司之间股票的动量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以共同覆盖分析师数量作为权重构建的关联公司股票加权平均收益率,能正向预测焦点公司未来1~12月的收益率,基于关联公司收益率构建的多空组合可获得10%~12%的年化超额收益;在截面回归中,关联公司动量溢出效应较同行业或同地区公司的动量溢出效应更强.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拥有更多分析师共同覆盖、非明星或低学历分析师共同覆盖,以及焦点公司股票被更多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持有时,关联公司动量溢出效应更强,说明该效应的成因与分析师和投资者的有限注意带来的行动迟缓和反应滞后相关.本文的工作对A股市场跨资产动量效应给出了全新证据,对市场监管与投资者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人工股市模拟的方式探讨了不同价位股票最小报价单位变动对市场质量的影响.首先, 以中国股市实际交易机制和交易行为作为输入变量, 构造了基于改进的混合策略三因素预期模型、 前景理论价值函数与风险偏好和交易意愿更新机制的有限理性agent模拟股票市场.然后, 分别对三种价位股票采用不同最小报价单位进行了重复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于相对低价股, 如果提高相对高价股的最小报价单位, 虽然不可避免地会使价差显著增大, 但可在不显著增加波动性的同时, 使市场深度、交易量和市场效率都得到明显改善, 从而显著提高了市场质量.因而, 建议中国股市应当根据股价水平而灵活采取不同的最小报价单位, 即针对高价股适当提高最小报价单位.  相似文献   

18.
依据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方法从信念角度出发区分交易者行为类型,进而探讨股价的形成机制。基于投资者在信息处理中存在系统性认知偏差,对不知情交易者为何成为交易策略相反的正反馈交易者和保守交易者进行了分析。通过行为模型,得出与传统理性市场观点不同的结论,在追逐信息租金过程中,不知情交易者的不完全理性对我国股价有显著影响,并对过度反应现象给出相应解释。  相似文献   

19.
考虑卖空限制的动量效应和反向效应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了HS模型的假设条件,增加了反向投资者行为偏差的影响,建立了考虑卖空限制的动量效应和反向效应模型.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不同于HS模型的递推公式法,清晰地描述了正、负消息影响下股价及收益率的运动轨迹,直观地分析了消息投资者和两类趋势投资者行为偏差导致赢者和输者组合出现动量效应和反向效应的规模和方向.证明了受到卖空限制的约束,输者组合股票在长期表现出反向效应的概率比没有卖空限制时减小.  相似文献   

20.
随机冲击下的最优变现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对于普通投资者,大规模持有某种资产的机构投资者在交易这种资产时.其行为会导致资产价格的单向变动,从而产生流动性风险。本文考虑在随机冲击下机构投资者的纯卖变现行为,利用最优控制理论研究内生的最优变现时间问题。敏感性分析表明.最优变现策略和变现时间由市场价格波动率、资产的流动性和机构投资者的风险厌恶偏好共同决定,需要投资者相机选择合适的最优变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