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WTP差异下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定价策略与协调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消费者对新产品及再制造产品支付意愿的不一致,考虑两种产品的替代性,研究了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定价策略及协调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集中式决策相对分散式决策而言,新产品及再制造产品的零售价更低,而市场需求更高,且供应链系统利润更高;为此,设计了收益共享契约对再制造闭环供应链进行协调;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WTP对定价及供应链系统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回收再制造的闭环供应链差异定价策略及协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单一制造商-单一零售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中,假定在同一周期中废旧产品的回收数量小于或等于新产品销售数量,在单周期环境中研究了新产品和废旧产品存在差别定价时,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的最优定价策略;在分散决策模型中,解释了制造商利润为什么与回收产品的转移支付b没有关系;并通过集中与分散两种模型的比较,发现分散决策使得新产品的销售量以及废旧产品回收量均损失50%,整个闭环供应链系统利润损失的相对值为25%,然后提出一种两部收费制契约协调定价策略,实现了闭环供应链的协调。  相似文献   

3.
考虑由制造商、零售商与第三方回收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分别建立了集中与分散决策情形下单渠道与双渠道销售模式的供应链决策模型.首先,通过求解得到了不同决策模型的均衡解及利润;并进一步分析了集中与分散决策情形下闭环供应链的渠道选择决策,得到了供应链成员及整个系统选择不同渠道模式的条件.然后,以集中化的最优决策结果为基准,探讨了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的协调问题,发现制造商通过将简单的价格契约与收益共享契约或两部收费制契约结合可实现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的协调.最后,运用数值算例分析了消费者的渠道偏好对闭环供应链影响,并验证了所设计的契约对协调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考虑由制造商、零售商与第三方回收再制造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系统,制造商同时拥有传统与直销两种销售渠道,且第三方再制造商只有在原制造商专利许可的条件下才可进行再制造活动.基于博弈理论建立了专利保护下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的定价与协调决策模型,通过分析与对比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两种情形下闭环供应链均衡解、决策成员及系统利润的变化,发现分散化决策下系统的效率并不能达到最优.因此,通过对传统的收益共享契约加以改进实现了专利相关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的协调.最后,运用数值算例分析了模型中关键参数的变化对双渠道闭环供应链定价与协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考虑由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构建政府动态补贴区块链技术的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模型,并进行分析和比较.在此基础上,设计协调机制以最大程度发挥政府动态补贴的作用,保障闭环供应链的运作.研究表明:1)消费者的溯源偏好会促进闭环供应链引入区块链技术; 2)政府动态补贴会降低产品批发价格,对促进产品循环利用和提升区块链溯源水平有积极影响,闭环供应链系统及其成员的利润增加.当消费者的溯源偏好低于某一特定阈值时,政府动态补贴会促使产品零售价格降低; 3)集中决策下,闭环供应链的系统利润更高,回收努力成本分摊契约协调使分散决策下制造商和零售商收益达到双赢效果,通过非对称Nash均衡谈判能够实现契约协调后动态盈余收益的分配.本研究为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策略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闭环供应链企业引入区块链提供了重要的管理启示,有助于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6.
考虑由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闭环供应链系统。利用线性加性不确定性描述市场随机需求的条件下,研究制造商同时生产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并对两种产品提供担保政策的模型。分析制造商的担保水平对产品的市场需求的影响,运用Stackelberg博弈原理讨论闭环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决策问题,分别给出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下制造商的最优担保力度和零售商销售初期的最优订货量。在传统回购契约的基础上提出了回购担保费用共享契约实现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协调问题,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对模型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需求不确定和再制造竞争双因素下闭环供应链定价策略,运用Stackelberg博弈论方法,构建了再制造竞争闭环供应链分散式和集中式定价模型,分析了新产品、再制造品和废旧品的价格波动规律以及与系统成员期望利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需求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分散式决策下制造商和再制造商,而对零售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再制造竞争程度增加,两种决策模式下闭环供应链系统总期望利润将会增加.通过算例仿真,指出了需求不确定和再制造竞争直接关系到各节点企业和系统的期望利润,系统总期望利润与再制造竞争程度呈正比,与需求不确定性呈反比变化.因此闭环供应链核心企业应设置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收益协调机制以发挥再制造竞争优势和降低需求不确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资源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再制造已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考虑政府对废弃产品回收的奖惩约束措施,针对一类由销售商负责废旧品回收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系统,在以再制造产品优先满足市场需求条件下建立博弈模型对闭环供应链的制造品、再制造品及废弃产品回收的定价策略进行优化决策,并设计一个基于再制造优先的协调定价机制.该协调机制不仅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EPR)原则在优先考虑再制造品利润的情况下协调制造产品和再制造产品利润,而且能对闭环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利润进行合理分配,实现了闭环供应链的总体协调.  相似文献   

9.
针对消费者对新产品和再制造品的不同支付意愿,研究考虑制造商企业社会责任(CSR)的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决策及协调机制。分别构建了集中式决策、制造商及零售商主导下的分散式决策模型,分析了制造商的CSR行为意识对闭环供应链成员及整体绩效的影响,并建立“收益共享”协调契约。研究表明:无论何种渠道权力结构,随着制造商CSR行为意识的增强,新产品和再造品的价格均有所降低,但新产品对制造商的CSR行为意识程度更敏感、波动幅度更大;虽然制造商的纯利润会减少,但闭环供应链的总利润会增加。较之制造商主导,零售商主导下的闭环供应链总利润更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手机捆绑销售中手机供应链的主导权不一致问题,考虑网络外部性的影响,构建不同主导模式的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模型,通过比较不同模型下产品价格和成员利润,分析了网络外部性和不同主导模式对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手机制造商和通讯服务商的利润,以及供应链系统利润与网络外部性系数正相关;在两种分散决策模式下,虽然主导厂商不同,但是两种模式下系统总利润相等.两种分散决策可以通过收益共享联合补贴契约协调手机供应链,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1.
考虑废旧产品的回收再制造周期,研究了两周期闭环供应链应对需求扰动的回收决策和协调问题.建立了确定性需求下的闭环供应链第一及第二周期模型.进而,在需求扰动下根据不同的扰动程度,得出了相应的定价及回收决策,并设计了新的回收数量折扣契约和能力约束线性定价契约,协调闭环供应链的利润.结果表明,当需求扰动造成的废旧产品自愿返还数量变化较小时,保持原回收计划,适当调整回收价格即可;若扰动程度较大,则原计划需相应调整.通过与扰动后仍按原计划执行的情形进行比较,发现协调策略可以减缓需求扰动给闭环供应链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如今双渠道模式成为了日益重要的销售方式,即零售渠道和直销模式并存。研究双渠道供应链在相同定价条件下的协调优化,分别建立了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双渠道收益共享契约模型,此契约可以通过收益分成策略消除分散决策下双重边际效应导致的供应链绩效损失,同时提高供应链和零售商利润。在供应链协调的条件下,进一步比较分析得到共享条件下的批发价格低于分散决策,而契约下其供应链总收益远远大于分散模式,最后利用数值算例对以上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产品+服务"式消费理念日益凸显,企业间的竞争也已从单纯的价格竞争扩展到价格和服务质量共同竞争的状态。通过引入价格交叉系数、服务替代系数两个变量,分析了一个两级供应链在集中、分散以及协调决策模型下的博弈均衡,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通过数值分析,分析了零售商、制造商和供应链整体的各决策变量值的变化状态。研究表明:不同决策下销售价格和服务质量与引入变量有关;经收益共享成本分担契约协调后,零售商是"绝对收益者",收益共享系数和成本承担系数在合理之内,制造商同样收益,但在合理范围之外,零售商必须对制造商支付固定费用进行补偿;协调后供应链整体收益大于分散决策收益。  相似文献   

14.
考虑制造商负责回收和处理废旧产品的两级闭环供应链,建立制造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下的微分对策模型,以废旧产品回收量影响的企业声誉为状态变量,利用反馈求解法得出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决策.在此基础上,假设奖惩临界值受企业声誉影响,得出奖惩契约协调下的供应链最优决策.通过对奖惩契约有和无两种情形的决策进行对比,得出废旧产品回收成本系数与企业声誉和奖惩力度均成反向变动关系;在一定的参数条件下,采用奖惩契约能提高废旧产品的回收量,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增加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收益,达到社会、企业和消费者的多赢;当供应链系统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相比无契约分散决策下供应链企业收益,奖惩契约的设计与实施能够持续有效地提高企业收益.  相似文献   

15.
已有的考虑两生产模式和期末二次订购的Newsvendor型产品供应链协调模型存在2个主要问题:①在集中决策下,供应链系统整体的期望利润表达式有误,并非为制造商和销售商在分散决策下各自期望利润的简单之和;②文献所提供的协调策略并不能使得供应链系统期望利润达到最大化.在修正已有文献中相关错误的前提下,重新建立了带有两生产模式的Newsvendor型产品供应链协调模型,提出了一个改进的收益共享契约来实现供应链的完美协调.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模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模分析了存在搭便车问题时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的双渠道定价策略以及3种不同的双渠道结构下各供应链主体分散决策时的定价均衡,并研究了收益共享契约这种供应链协调策略在各渠道结构下的应用,研究发现收益共享契约在分散双渠道时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完全协调,在部分集中双渠道时搭配一个价格差额契约也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完全协调,但在水平集中双渠道时不能实现供应链的完全协调.  相似文献   

17.
新旧动能转换政策的出台对闭环供应链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考虑政府奖励机制,构建公平中性的分散决策、零售商公平关切的分散决策及集中决策3种决策模式。给出3种模式的最优决策,并分析新动能创新投入成本、公平关切系数对闭环供应链定价、新动能创新投入、回收率及各方利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收益共享联合固定费用-成本共担”契约实现分散决策的协调。研究显示:随着创新成本的增加,新旧动能转化效率降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谈判空间变小,同时批发价和销售价格降低,这与传统“投入越高售价越高”的观点不同;零售商的公平关切行为不仅损害了主导企业制造商的利润,也损害了己方利润,同时降低了新动能创新投入水平、回收率和消费者效用,但增加了己方系统利润的占比;集中决策下新动能创新投入、回收率和各方利润最高,零售价格反而最低,可以通过“收益共享联合固定费用-成本共担”协调机制达到这种效果。并且,在该机制下,在回收活动中受益越多的企业,承担的回收成本越多。  相似文献   

18.
桑圣举  张强 《系统管理学报》2020,29(5):994-1002
在考虑消费者的参照价格效应下,研究绿色供应链的协调机制问题。构建了基于参照价格的分散决策模型、集中决策模型、成本分担契约和收益共享契约,给出了各优化模型下的最优均衡策略,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成本分担契约和收益共享契约可以提高供应链系统的利润,却不能达到一体化下的最优利润;收益共享契约优于成本分担契约;随着参照价格效应的增加,产品绿色度、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减小,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增加;考虑消费者的参照价格效应可以提高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闭环供应链中零售商对制造商回收成本的分摊行为对闭环供应链决策的影响。考虑了两种不同的分摊方式:1)零售商直接为制造商分摊一定比例的回收成本;2)零售商与制造商通过协商(bargaining)的方式确定成本分摊机制.建立了零售商分摊的闭环供应链模型(CSR)和制造商、零售商bargaining分摊的闭环供应链模型(CSB),并进一步将这两种模型与无成本分摊下的集中与分散决策的闭环供应链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与无成本分摊的分散化闭环供应链相比,成本分摊对制造商和闭环供应链系统始终有利,且bargaining的分摊方式优于零售商直接分摊的方式(CSB(?)CSR).其次,CSR模型中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情况均得到改善,但CSB模型中零售商的利益受损(低于保留利润).因此进一步利用两部收费制契约和收益共享契约对CSB模型进行了改进,使得契约参数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情况均得到改善.最后,运用算例分析了参数对模型均衡及契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新旧动能转换政策的出台对闭环供应链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考虑政府奖励机制,构建了公平中性的分散决策、零售商公平关切的分散决策及集中决策3种决策模式。给出3种模式的最优决策,并分析新动能创新投入成本、公平关切系数对闭环供应链定价、新动能创新投入、回收率及各方利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收益共享联合固定费用-成本共担"契约实现分散决策的协调。研究显示:随着创新成本的增加,新旧动能转化效率降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谈判空间变小,同时批发价和销售价格降低,这与传统"投入越高售价越高"的观点不同;零售商的公平关切行为不仅损害了主导企业制造商的利润,也损害了己方利润,同时降低了新动能创新投入水平、回收率和消费者效用,但增加了己方系统利润的占比;集中决策下新动能创新投入、回收率和各方利润最高,零售价格反而最低,可以通过"收益共享联合固定费用-成本共担"协调机制达到这种效果。并且,在该机制下,在回收活动中受益越多的企业,承担的回收成本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