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这首歌将江南水乡的母亲湖太湖描绘得诗情画意,而如今,无锡市民再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却是另一番滋味.今年5月底太湖蓝藻提前暴发,在一夜之间让数百万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再次敲响了中国水污染问题的警钟,触动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那根敏感神经.  相似文献   

2.
还我太湖美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一曲优美动听的赞歌,唱出了江南水乡的秀美和富饶。然而,进入90年代以来,美丽的太湖被日益恶化的水污染所困扰,人们再听起这支《太湖美》,深有"其声鸣呜,如怨如诉"之感…… "重病缠身"的太湖太湖古称震泽,地处长江下游沪宁杭"金三角"的中心,面积3.6万公顷。它碧波如镜,72峰层  相似文献   

3.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一曲歌谣,唱出了太湖碧波荡漾、山清水秀的景象.然而令人尴尬的是,曾经背负盛名的太湖,近几年却频频因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见诸媒体.无锡市民一定不会忘记2007年夏季的那一天,他们如往常一样打开水龙头,迎来的却是刺鼻的气味.蓝藻,这一原始而古老的原核生物,一夜间成为各大搜索引擎的热点词汇.  相似文献   

4.
太湖万顷水,七都蟹入时。又一年金桂飘香,在烟波浩淼的太湖之滨——七都。稻熟蟹肥,海内外蟹商聚首,普天下食客云集。藉此盛况,2004中国七都第三届太湖螃蟹节暨吴江市第六届水产品交易会又一次隆重拉开了帷幕,这也是原七都镇与原庙港镇行政区域调整后全新的一届螃蟹节。  相似文献   

5.
苏州市水产研究所有限公司创建于1953年,地处风景秀丽的苏州东山风景区,是江苏省最早建立的淡水水产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医药产品的开发经营;水产新品苗种和养殖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鱼病防治技术开发和服务。公司依靠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建立了以生产医药产品滴眼剂、散剂为主的苏州太湖美药业有限公司、以水产新品种苗研究开发为主的江苏省苏州水产新品园等实体,公司讲诚信、讲质量、讲服务,是江苏省重台同守信用企业主要产品:“太湖美”牌珍珠明日滴服液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江苏省消费者协会推荐产品注册商标“太湖美”是江苏省著名商标。  相似文献   

6.
创新品牌化道路--吴中区构筑太湖蟹产业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太湖者,大而色黄,壳坚,胜于他产,冬日益肥美。谓之十日雄。”这是《太湖备考》中对太湖蟹的记载。  相似文献   

7.
太湖下游水系出现倒流,将大运流的污水大量灌入太湖,污染了太湖水质,严重影响无锡、苏州自来水水源,因此研究太湖水系倒流规律,合理运用环太湖水利工程,控制污水倒流入湖,对保护太湖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运用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深部地质结构是目前应用最广、最有效的方法。为了研究太湖穹窿的深部构造背景及太湖穹窿形成机制,作者利用重、磁资料反演计算获得太湖地区浅变质岩系顶界面、磁性层顶界面、居里面和莫霍面的深度,分析了各界面的特征,以及深部构造与太湖穹窿在成因上的联系。提出浅变质岩系底部为区内深部的主要滑脱面,在区域挤压力作用下,滑脱面上的塑性层增厚,使其上部岩层弯曲,形成穹窿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太湖藻类生长的动态模型,并将其与水动力模型和水质模型相耦合,综合考虑了风场、水动力特征、光照、水温等环境因子的影响.通过室内环形水槽实验得到了底泥释放率随水动力条件动态变化的特征,建立了底泥中TN,TP释放率与水体流速的定量化关系,并在模型中得到应用.该模型不仅可以对太湖的风生湖流,TN,TP等水质要素进行模拟,还可以模拟藻类在太湖中的生长和消亡情况以及其随风生湖流迁移的规律.采用2001年7~9月太湖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对风生湖流、总磷、总氮的模拟都是切合实际的,以叶绿素a浓度描述的藻类浓度的模拟值也能较好地拟合实测值.说明该模型对太湖富营养化的产生过程具有较好的描述能力,特别是考虑了底泥释放率与水动力条件相关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运用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深部地质结构是目前应用最广、最有效的方法。为了研究太湖穹窿的深部构造背景及太湖穹窿形成机制,作利用重、磁资料反演计算获得太湖地区浅变质岩系顶界面、磁性层顶界面、居里面和莫霍面的深度,分析了各界面的特征,以及深部构造与太湖穹窿在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在近期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七都螃蟹节暨吴江市第七届水产品信息发布会上,记者获悉,继今年5月七都镇的“万顷”牌大闸蟹率先通过国家有机食品审核后,最近,该镇的“七都”,“庙港”,“阿四”牌大闸蟹也被认定为国家有机食品。这表明,七都太湖蟹养殖进入了一个新的层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太湖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富营养化程度迅速提升,进入90年代后,太湖水体的污染已经相当严重.治理太湖污染除切断外源性污染物的入湖途径或减少污染物入湖外,更重要的是尽快修复被破坏了的湖泊生态环境,使之发挥强大的自净功能.本文对太湖污染的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对污染前后环境变化进行比较,指出太湖渔业生态系统的修复途径:调整放流鱼和养殖鱼类的品种结构;加大对水生植被的调控力度;推广成功的生物修复技术;综合治理太湖污染.  相似文献   

13.
太湖产太湖新银鱼的生态学和经济学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步研究了太湖新银鱼食物链的主要结构,太湖新银鱼生物生产以及有机偿还速度等,说明太湖新银鱼对太湖生态系统利用具有良好的生态学效应;通过对太湖新银鱼在太湖渔业生产中的产量产值。对饵料生物的转换及其自身的渔业特点的分析,阐明了太湖新银鱼显著的生物经济学效应。  相似文献   

14.
远近闻名的太湖船餐市场,座落于光福镇西端的太湖之滨,拥有13座船舫式水上餐厅楼群,总营业面积为15000平方米,可同时接待6000多人就餐。  相似文献   

15.
利用和调查并核实了太湖的各种水文气象资料,并根据太湖巡测资料和湖区径流量资料,提出了一个较合理的太湖水量平衡方程式,从资料分析中选出丰、平、枯水三个典型年并进行水量平衡计算,分析了太湖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从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平衡观点出发初步探讨了太湖整治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太湖猪高繁殖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太湖猪的性成熟及情期生物学,卵泡发育及胚胎发育特点以及高繁殖率的分子遗传学等方面论述了太湖猪高繁殖率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关注长三角必须首先关注环太湖,研究长三角同样必须首先研究环太湖。因为,环太湖问题本身就是破解长三角问题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8.
太湖生态系统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了近50年来太湖生态系统的演变动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湖的化学水质逐渐下降,湖底淤积层厚度逐步增加,浮游藻类的密度不断增大,种类数逐渐减少,且明显趋于小型化。高等水生植物在50年代以马来眼子菜为主,但进90年代以后,随着挺水植物、浮叶植物的逐步扩展,沉水植物的覆盖率和生物量日益降低,湖底的淤积和部分湖区沼泽化的进程加快。从1959年起到80年代后期,太湖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进入90年代后,由于网围养殖的迅速发展和过度捕捞,软体动物的资源量急剧减少。太湖的渔业总产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自1983年网围养殖出现后,网围养殖经历了从粗放粗养型到精养模式的过渡,由常规养鱼向特种养殖的转化,从污染量大到污染量小的方向发展。目前必须加强太湖的综合治理,进行生态修复与重建,使太湖生态系统的演变向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太湖渔歌     
从洞庭东山向西遥望,西山岛犹如一枚巨大的青螺,静卧在三万六千顷太湖之上。我在东山陆巷码头搭上渡轮向西山驶去。这时,太阳已经开始西坠,烟波浩渺的太湖,金波粼粼,渔帆点点,湖山相映,煞是迷人。今天是中秋佳节,西山文化站的老吴邀我去石公山麓的渔村度中秋。说是在渔村既可对湖赏月,举杯畅饮,又可一睹渔家女"走月亮"、唱渔歌的风姿,实在令人神往得很。船抵西山码头,圆圆的月亮已经从湖上升起。老吴早就在码头等候了。这是一个靠近明月湾的渔村,  相似文献   

20.
太湖银鱼     
太湖银鱼被誉为“太湖三宝”之首,在国内外久负盛名,国际友人誉它为“水中人参”,是全国淡水鱼类中传统的外贸出口产品。虽然,近年来太湖银鱼发展状态不佳,但从总的趋势看依然充满光明和希望。源远流长相传太湖银鱼是西施的化身,西施原为越国大夫范蠡的妻子,范为帮助越王勾践灭吴,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为宠妃,越王灭吴复国后,范辞去官职,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