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戏剧中,语言可分为戏剧对话和非戏剧性语言。戏剧对话作为表演和阅读的符号,是指人物之间的对话;而非戏剧性语言指的是如舞台提示以及角色外的丑角或剧作家自己直接用语言交待、叙述故事。显然,话剧对话是戏剧构成的最主要最重要的部分,没有对话便没有话剧。《雷雨》作为我国话剧艺术成熟的一个丰碑,摆脱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唱腔歌舞,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话剧得归功于它在话剧语言上所获得的成功。本文想要探讨的便是《雷雨》的戏剧对话。戏剧性的对话不同于一般性的对话,它的构成与发展是以潜在的冲突为动力的,它是有力的,包含着互相…  相似文献   

2.
"五四"戏剧革命向传统戏曲宣战,并通过翻译将话剧这一种崭新的西方文学艺术引入中国。"五四"先贤们在译介西方话剧过程中通过对中国传统戏曲价值观、传统戏曲语言与文体、传统戏曲人物塑造、传统舞台结构原则的巨大颠覆,推动了中国现代话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张知峰 《科技信息》2011,(19):407-407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戏曲既有戏剧的的共同特点,又因不同的表演手段而区别于话剧等其他戏剧艺术,具有自己的特点。戏曲表演艺术是行动的艺术,作家可以用文字,画家可以用画笔,音乐家可以用声音作为创作的手段,而演员只能用准确的舞台表演征服观众。舞台上鲜明的人物形象是通过舞台表演过程来完成的,这就决定演员必须掌握塑造舞台人物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表演。  相似文献   

4.
石凌鹤的第一部戏曲作品写于一九三八年。这不仅是他从写话剧到写戏曲的转变,也是他创作思想的一个转折。这年秋天,他在武汉政治部从事抗日救亡宣传组织工作,接到命令,要他率领抗敌演剧八队前往湖南衡山县。到了那儿之后,演剧队演了几场宣传抗日救亡的话剧,由于不合群众的口味,观众反应很冷淡。面对这一现象,凌鹤思想上引起很大震动,剧团的演出群众不欣赏,这就失去了宣传鼓动的作用。凌鹤回顾了自己这些年来走过的路,苦苦地思索原因。当时的小资产阶级戏剧工作者都相当轻视民间传统戏曲,认为唯有话剧是戏剧正  相似文献   

5.
荒诞派戏剧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影响最大的戏剧流派之一,盛行于五、六十年代,它不仅在欧美各国为现代派作家竞相采用,即便在东方乃至我国的戏剧舞台上,也不时可见此类剧作。川剧《潘金莲》、话剧《孔子·耶稣·列侬》即是典型例证。可见荒诞派戏剧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广泛影响。认真研究一下这一戏剧流派,无论是对了解外国戏剧的创作经验,还是对繁荣我国文学创作都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春柳派戏剧是文明新戏的先行者和王牌军,其戏剧审美追求和对外来演剧模式的自觉借鉴,使它成为当时剧坛站在最前沿的颇有先锋意义的演剧流派.悲剧情感、悲剧情境的强化,日本新派剧情调和悲剧模式,浓厚的浪漫主义和沉郁婉约的悲剧美等,构成其悲剧审美的独特追求.把春柳派戏剧放在清末民初新潮演剧的背景中考察,更能清晰地看到外来演剧模式对中国戏剧变革的影响及其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十七年戏剧文学创作的总体格局是“话剧——戏曲二元结构”共生互补,话剧的突出特点是日益政治化和正剧化,戏曲则基本上是“传统戏、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三并举”和悲剧、喜剧与正剧同步发展.如果说中国戏剧的现代化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主要是由话剧的诞生与发展来代表的,那么,在十七年,戏曲的“推陈出新”及其文学成就对于中国戏剧现代化的意义则在话剧之上.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种文学文体的变异与发展,都是该文学形式繁荣昌盛的标志之一。话剧文学也不例外。新时期的话剧文学在文体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是传统的现实主义话剧文体呈现出了开放态势;二是剧作家在积极汲取西方戏剧和我国传统戏曲的优秀因素的基础上,新建构了几种文体。对此,笔者例举了几部代表作品,并概括了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文明新戏是开放国门,“采用西法”的产物,它所走过的路程是曲折的,和五四以后新兴的现代话剧比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它存在的三四十年间,经历了自成系统的一段兴衰史。本文试将文明戏的萌芽、发展和衰落作一追索,以探求艺术发展之规律;以期对中国现代话剧的全貌有完整的把握和认识。 一、戏曲改良 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舞台上传统戏曲一统天下。而在西方剧坛,批判现实主义戏剧正值盛期,现代主义戏剧出现萌芽,歌剧、芭蕾舞剧已相当成熟,出现了一大批经典剧目。 清朝末年,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入,也带来了西方的文化和宗教,东西方文化在中国发牛了激烈的冲撞,戏剧自然也在其列。在国外戏剧文化和传统戏曲的尖锐对立中,在对传统戏曲文化的批判中,呼唤着一种全新的戏剧的诞生。  相似文献   

10.
宫小卉 《科技信息》2010,(19):I0162-I0162,I0119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受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虚拟写意成为其最显著的特征。它唯美优雅,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以歌舞形式展现给观众。话剧是清朝年间才从国外传入中国的舶来品,它成了向中国人民展现外国文化最直观的表现形式。经过中国艺术家的学习、理解、加工…最终拥有了中国自己的反映中国百姓生活的优秀作品。本文通过对戏曲舞台道具一桌二椅、虚拟性表现特征,话剧舞台厢式布景的浅谈,尝试性的论述了戏曲舞台的虚拟性舞台设计与话剧舞台厢式布景的结合及结合的意义与期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早在20世纪60年代,黄佐临深切感受到中国话剧完全按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进行艺术创作并不完善,因为中国的文学艺术有着写意的传统,因此他提出"写意的戏剧观",主张在中国传统的写意戏曲的基础上创造话剧,同时吸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使话剧既能继承民族优秀遗产,又能吸取世界各国戏剧精粹,使之能成为相当完善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文明戏时期最重要的新剧社团是春柳社、进化团与南开新剧团.春柳社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先驱,进化团的演剧具有浓厚的革命气息,南开新剧团在文明戏全面衰落之时"为中国早期话剧注入生机".  相似文献   

13.
在梳理、剖析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话剧影响近代越剧改革的表现、进程与动因。话剧对近代越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话剧人介入越剧、确立编导制、编演时装戏和营造真实舞台4个方面;越剧的“话剧化”是近代话剧本位意识促成的,在改革中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话剧化”直接推动了越剧现代戏曲性的建立,越剧正是在对“话剧化”的主动践行和和反思中确立了剧种的戏曲本体。  相似文献   

14.
董每戡提出了以"剧史家"说为核心的戏剧本质观。董每戡的戏剧观是在中、西方戏剧美学思想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同时得益于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这使他对戏剧问题的探索更好地落实为具体的艺术实践,也使他对戏曲艺术精神的理解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15.
歌剧作为与话剧同源异流的艺术形式,其舞台时空表现方式受西方传统化、哲学观念、美学思想及思雏方式的影响,呈现出再现式的风格,具有鲜明的写实性。但歌剧作为音乐与戏剧的最高的综合形式,音乐本身的虚拟性特征使歌剧的时空表现有别于话剧而显现出一定的表现性风格。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戏曲以其时空虚拟的表演特征,在不同设布景裸台上尽情表演,从而形成独特而卓越的戏剧艺术和戏场建筑。广场式、庭院式和厅堂式戏场是其三种主要类型,而且多数是三面敞开的亭式舞台。研究整理传统戏场建筑的特征,可为保存、整理传统戏场这一文化遗产提供资料,同时对当前剧场设计中,如何更好地配合中国传统戏曲演出的特点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强强 《青年科学》2009,(10):54-54
人生是一个舞台,生活就是一场话剧。你、我、他,每一个人都扮演着一个个不同的角色,演绎着不同的戏剧版本。  相似文献   

18.
《暗恋桃花源》是当代台湾话剧史上的先锋之作,在接受西方戏剧现代主义元素的同时,不仅灵活实践了布莱希特"间离效果"的戏剧尝试,也成功实现了对其的创新和超越。这部戏剧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它丰富了舞台技巧和戏剧的表现形式,更在于它能够在杂糅的故事拼接中,将主题统一在一个线索之上。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古代戏剧研究,朱光荣教授在长期研究工作中逐渐形成“一个独特的理论系统”。其理论全方位、多角度论述了古代戏曲艺术发展规律、戏曲创作论、戏曲美学论、戏曲艺术体系论、戏曲风格论、戏曲艺术辩证法、戏曲研究思想方法论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戏曲与民族唱法都是由民间音乐发展而来,具有紧密的亲缘性,但随着二者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开拓和探索戏曲发展的科学性和民族唱法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