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确定复杂地质条件煤层群开采矿井合理生产能力,将采煤工作面煤层地质条件开采工艺性综合评价结果与计算机模拟的工作面单产相结合对工作面进行可靠的单产预测,基于工作面预测产量对可能满足矿井生产能力的多种方案进行接续方案的比较分析以得出矿井合理生产能力。以燕家河煤矿5-1,5-2和8煤层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矿井未来开采的83个工作面进行开采工艺性综合评价;其次,基于综合评价结果对各工作面进行了可靠的单产预测;再次,提出了2种工作面配置方案并进行工作面接续编排;最后,分析了矿井合理生产能力。研究表明,矿井合理生产能力为180万t/a,产量波动范围为156.5~208.7万t,平均年产量为178.5万t,产量波动系数为0.114,矿井持续稳定开采25 a.  相似文献   

2.
王瑞 《科技信息》2012,(13):411-411,431
为了解决回采工作面长度的问题,在对综采工作面地质,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工作面设计生产能力确定工作面长度,工作面通风能力确定工作面长度,所用支架阻力确定工作面长度三个公式确定计算工作面的长度。并结合煤矿回采工作面的各种因素,最后得出适合煤矿工作面合理长度。  相似文献   

3.
煤矿的安全生产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建设安全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矿井,如何提高单产单进就显得格外重要。制约单产单进的因素很多,如:地质条件,机械化程度,人员的素质,管理水平高低,等等。本文就提高工作面的生产能力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4.
杨绪军 《科技信息》2013,(25):402-403
协庄煤矿为提高坚硬厚夹矸复合煤层工作面单产,开展了坚硬厚夹矸复合煤层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首先调研国内外同类煤层开采情况,确定了合理的采煤方法及开采工艺。本文针对确定的开采工艺将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三机对现场的适应性,使其发挥最大效能,同时对工作面通风方式、综合防尘体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陕北神府矿区中小煤矿均采用房柱式采煤方法,多个煤矿进行长壁采煤方法试验均因浅埋煤层矿压显现剧烈,单体支柱不能有效的控制顶板而失败.南梁煤矿2-2煤层属于地表厚松散层浅埋煤层、改建设计改为刀柱式采煤法,为了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提出了长壁间隔式开采方法,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确定间隔开采方法工作面合理开采段长度和煤柱尺寸.南梁煤矿采用间隔开采方法已成功采完9个工作面,成为榆神府矿区中小型矿井第1个采用长壁布置单体支柱开采的矿井.间隔开采方法已被临近煤矿所采用.  相似文献   

6.
综采工作面两侧回采巷道,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留设煤柱的方法维护。伴随着煤层赋存状况由简单变复杂,工作面接替、瓦斯治理、沿空掘巷支护等问题日显突出,工作面及矿井生产能力的发挥受到制约。因此探索新的采场布局方式和开采方法,高效开采,建立现代矿井开采的集约化开采模式及矿井技术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朱庄煤矿沿空留巷试验巷道选定Ⅱ646一、试验工作面概况  相似文献   

7.
刘魁 《科技信息》2011,(34):384-385
我国急倾斜煤层分布广泛,其地质条件大多数比较复杂,经过长期的勘探和开采,对现有生产矿井中的急倾斜煤层的赋存特征已有相当的了解,急倾斜煤层的开采方法与煤层埋藏的地质条件有密切关系。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煤矿存在水害威胁、瓦斯、自然发火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为了保证急倾斜煤层综放工作面安全开采,加强回采工艺各环节管理,防止溃水溃泥、瓦斯增大等带来的不安全隐患。通过改革综采支架和开采技术管理,增强综放工作面安全开采。回采实践证明,急倾斜煤层开采管理方法保证了梅河煤矿四井多个综放工作面的顺利安全回采,创造了巨大效益。至今在梅河煤矿四井急倾斜煤层综放开采经历了25年,有较成熟的开采经验。为类似矿井开采提供了宝贵的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8.
利用涌水量预测方法,分析了石壕煤矿技改扩能后,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由90万t/a,提高到180万t/a的生产能力。利用现有生产水平涌水量的参考资料,对开采东翼Ⅱ区煤层-200标高水平开采提高到矿井生产能力180万t/a的涌水量预测。可供类似矿井涌水量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顾士辉  仲崇坤 《科技资讯》2011,(25):116-116
沉积相分析应用于预测开采地质条件,通过利用地质钻孔资料,经过分析。基本掌握矿井可采煤层的岩性变化特征和沉积层序发布规律,配合其他研究,能够为煤矿开采条件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模糊数学、运筹学原理及数理统计方法,总结了影响矿井生产能力的因素,并对矿井地质条件进行了量化描述和模糊综合评判。应用电子计算机建立了矿井生产能力、工作面生产能力和地质条件的五个相关模型,从而提供出一个研究地质条件与生产能力关系的量化方法。经应用于实际工作进行预测、验算和系统分析,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