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钼酸镧超细微粒催化剂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a2(MoO4)3超细微粒催化剂,使用DTA-TG、IR、XRD以及BET比表面测试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制备条件与热处理条件对复合氧化物超细微粒形成、结构和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法制备的La2(MoO4)3复合氧化物的比表面积远远大于共沉淀法制得的类似样品的比表面积,在氮气气氛中分解La2(MoO4)3凝胶中的柠檬酸,可有效地避免柠檬酸分解发生氧化燃烧而引起微粒烧结。  相似文献   

2.
Bi2Mo3O12在苯酚-过氧化氢羟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硝酸铋和钼酸铵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微波加热技术制备了Bi2Mo3O12纳米微粒催化剂,使用XRD,TEM以及BET比表面测试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Bi2Mo3O12纳米微粒对苯酚-过氧化氢羟基化反应的催化活性,探讨了H2O2/phOH摩尔比,反应介质,反应温度以及反应体系pH等对苯酚羟基化反应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为白钨矿型纳米微粒,粒子的比表面积为68.8m^2/g,粒径约为12nm,在所选定的反应条件下,苯酚的转化率达50.3%,苯二酚的产率为49.9%。  相似文献   

3.
采用MoO3或CoMoOy与N2/H2程序升温还原反应,合成出了BET比表面积为165m^2/g和158m^2/g的Mo2N和CoMoNx,用CO的加氢反应作为探针反应,并结合原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评价了合成催化剂的加氢性能。结果表明,氮化钼催化剂具有较高的CO加氢活性和CH4选择性,催化剂的预处理条件对其反应性能有明显的影响,钝化态的氮化钼经在673K下的加氢还原并不能提高其加氢性能。  相似文献   

4.
将微波加热法引入到液晶模板中, 探索微波辅助加热层状液晶模板法制备钯纳米粒子, 利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产物进行表征. 微波加热下, 在Tween-80/n-C10H21OH/H2O形成的液晶模板体系中成功制备了分布均匀的钯金属纳米粒子, 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 改变反应物浓度和加热时间可将钯纳米粒子的粒径控制在3-6 nm.  相似文献   

5.
CeO2在Al2O3及TiO2载体上的分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eO2/Al2O3、CeO2/TiO2复合氧化物载体。应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激光Raman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研究了CeO2在Al2O3及TiO2载体上的分散状态。结果显示:对CeO2/Al2O3,CeO2主要存在于Al2O3表面,晶粒小、分散性好;而对CeO2/TiO2,大部分CeO2以体相形式与TiO2共存,晶粒大、分散性也差。此外,也没有发现TiO2由锐钛矿向金红石的晶相变化。CeO2/Al2O3具有比Ce/TiO2更大的比表面积,更适合用于催化剂的载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择典型的无烟煤基活性炭(TX-AC)和烟煤基活性炭(XP-AC)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加热酸碱法和微波加热酸碱法进行活性炭脱灰的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加热较常规加热耗时少,处理后样品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值高于常规法;TX-AC微波脱灰处理后的BET比表面积由621m~2/g增大到810.1m~2/g,平均孔径由2.19nm增大到2.818nm,XP-AC微波处理后的平均孔径由2.17nm增大到3.064nm。  相似文献   

7.
TiO2的微波辐射Sol-Gel法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微波辐射Sol-Gel法在石英砂表面制备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考察不同加热方式。微波功率以及微波加热温度对溶胶质量的影响,微波加热反应制备的溶胶粒子平均粒径小于常规加热反应制备得到的溶胶粒子,微波加热反应适宜条件是微波功率600W,反应温度为90℃、以苯酚为光催化降解研究对象,考察了两种方式制备的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辐射Sol-Gel法制备的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光催化性能也优于常规Sol-Gel法制备的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微波辐照下均分散氧化亚铜超细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用沉淀法制备了氧化亚铜均分散超细粒子,实验表明:随加热方式、CuSO4浓度、表面活性剂或螯合剂的不同,粒子的开状呈方形、雪花形、球形多种形态,特别是雪花形粒子,尚未见文献报道,与传统加热方式相比,微波辐照制备的粒子均分散性更好、形状更规整。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外活性炭需求量的增大,探索出高效制备活性炭的工艺非常重要。本研究以新疆无烟煤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利用微波加热和传统加热法制备煤基活性炭(CAC),研究煤碱比、活化时间、活化温度、微波功率对CAC吸附性能和产率的影响,获得制备CAC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加热法∶煤碱比1∶2,微波时间8 min,微波功率700 W;传统加热法∶煤碱比1∶1,活化时间5 h,活化温度800℃。利用扫描电镜、氮气等温吸附脱附、零点电荷(p Hpzc)、Boehm滴定法对CAC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法制备的CAC吸附性能优于传统加热法制备的样品,其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为1061.93 m2/g,更高的p Hpzc(8.0)及更少的酸性官能团含量(0.986 mmol/g)。上述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法节能、省时、成本降低,将在材料制备过程中具有显著地应用前景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纳米铁酸钴的液相催化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微量FeCl2为催化剂,利用Fe(OH)3和Co(OH)2的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铁酸钴纳米粒子.实验表明催化反应的最佳条件是9.0≤pH≤10.3,0.45mol/L≤c总≤1.20mol/L,反应时间≤4h.用XRD,TEM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铁酸钴的磁化曲线、比表面积和密度.  相似文献   

11.
Fe-Mo复合氧化物超细微粒催化剂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Fe-Mo复合氧化物超细微粒催化剂,使用DTA-TG、IR、XRD以及BET比表面测试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制备条件与热处理条件对复合氧化物超细微粒形成、结构和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方法制备的Fe-Mo复合氧化物的比表面积远远大于共沉淀法制得的同类样品的比表面积,在氮气气氛中分解Fe-Mo凝胶中的柠檬酸,可有效地避免柠檬酸分解发生氧化燃烧而引起的微粒烧结.  相似文献   

12.
干燥方式对沉淀白炭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玻璃和硫酸为原料,文章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白炭黑料浆,然后通过烘箱干燥、微波干燥和喷雾干燥3种不同的干燥方式获得白炭黑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BET)分析、吸油值(DBP)分析等对3种不同颗粒的结构、形貌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得到的颗粒较适中,为30~50 μm;微波干燥的颗粒...  相似文献   

13.
溶胶-凝胶自燃合成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的相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TiCl4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自燃合成的方法制备了同时掺杂Ce3 ,Fe3 ,Zn2 的纳米TiO2粉体.用X光衍射法对粉体的相组成进行了表征.用正交试验研究方法考察了Fe/Ce、(Fe Ce)/Ti、柠檬酸/Ti(物质的量的比)、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等对产物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Ti,煅烧温度,(Fe Ce)/Ti对产物相组成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钛酸丁酯的溶胶-凝胶法及微波干燥制备了纳米TiO2光催化剂。通过XRD和BET进行了晶型、平均粒径和比表面积分析表征。以水杨酸为模拟污染物对其进行光催化降解活性实验研究表明,UV光照40min水杨酸降解率达到97%,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水杨酸降解率仍能达到94%。  相似文献   

15.
以钛酸丁脂为钛源,用溶胶-凝胶法制得催化剂前驱体,用超临界干燥法处理获得大孔及高比表面积的TiO_2超细颗粒,该样品在苯酚光催化降解反应中显示出优良的催化性能,其催化活性显著优于由直接干燥法处理获得的TiO_2颗粒,而且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即使经过973 K的高温焙烧,仍能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结合催化剂的系列表征,包括XRD、TEM、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XPS等,初步讨论了超临界干燥法对改善TiO_2光催化活性的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16.
MoO3对HZSM-5分子筛酸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MoO3担载量的Mo/ZSM-5分子筛催化剂,并利用XRD、BET和NH3-TPD及Py-IR等分析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担载了Mo后的Mo/ZSM-5分子筛在773K温度焙烧下,仍保持了ZSM-5分子筛骨架的完整性,Mo物种已进入分子筛孔道.随着Mo担载量的增加,Mo/ZSM-5分子筛的比表面和总酸量均下降.  相似文献   

17.
我国面临着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排放限制要求,以及商业催化剂(V2O5-WO3/TiO2)危废处理困难等问题.以工业偏钛酸为钛源,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xCeO2-yWO3/TiO2催化剂,研究了活性组分Ce,W含量对催化剂脱硝效率的影响,其中30Ce4W催化剂脱硝率90%和95%的温度区间最宽分别达到了310℃和285℃.采用XRD,XPS,BET,NH3-TPD,H2-TPR等测试方法对催化剂结构及脱硝性能机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30Ce4W催化剂表面较高的Ce4+占比和化学吸附氧含量、较高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脱硝性能,且该催化剂表面氧化物更容易被还原并对NH3的吸附能力较大,因此其脱硝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以水为溶剂,以有机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二乙醇胺和乙醇胺)为碱源,无需添加表面活性剂,以经改装的家用微波炉(功率连续可调)为热源快速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铈.结果显示:合成的二氧化铈的颗粒分布很均匀,且具有较好的分散性,粒径在3~5 nm之间,比表面积为189.00 m2·g-1.有机胺为碱源既可起到碱的作用,又可起到表面活性剂的作用,降低了CeO2的粒径,还使合成的产物不易团聚,分散性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均相沉淀法,以CO(NH2)2和(CH2)6N4为沉淀剂,Ce(NO3)3.6H2O,Sm2O3,Gd2O3为起始原料,经过700℃焙烧4.5h,分别制备了Sm,Gd掺杂及Sm和Gd共掺杂的CeO2基纳米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BET等方法,对焙烧粉体的物相、形貌、晶粒尺寸及比表面积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对粉体的形貌和粒径进行有效控制;当混合金属离子总浓度为0.04mol/L,起始沉淀剂浓度为0.5mol/L,pH值为6.8时所得前驱体粉末经过焙烧,其产物为具有立方萤石型晶体结构及良好相纯度和结晶性、粒度分布为21~28nm的球形纳米粉体.该方法不失为低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