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探讨生态环境因子与天麻(Gastrodia elata)浸出物及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关系,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不同采样点采集天麻样品,测定其浸出物和主要有效成分含量,运用ArcGIS 10.2和SPSS 20.0软件分析采样点对应的77个生态环境因子与天麻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77个生态环境因子中,浸出物含量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水气压、土壤沙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风速、海拔、土壤淤泥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6种有效成分总量与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风速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海拔和坡度呈显著负相关。生态环境因子与天麻浸出物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关系为气候>海拔>土壤,气候因子中影响较大的为12月降水量、4月风速和12月平均气温。与坡度相比,海拔影响较大。土壤因子中影响最大的为土壤淤泥含量,其次为土壤沙含量。研究结果可为宁强县优质天麻培育及天麻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HPLC法测定鲜天麻中多指标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鲜天麻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腺苷、巴利森苷A、4,4'-二羟基二苄基醚6种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Agilent 1120高效液相系统,YMC-PEAK ODS-A column(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甲醇溶液(B),梯度洗脱:0~5 min,5%B;5~65 min,5%~40%B;65~80 min,40%~100%B;分析时间80 mins;流速1 m L/min;柱温25℃;进样量50μL。其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腺苷、巴利森苷A、4,4'-二羟基二苄基醚6种成分在线性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2);平均回收率在94.20%~99.6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96%。在不同品种的鲜天麻中,6种成分的量存在差异,红天麻各成分含量稍高于乌天麻。同一品种天麻中,巴利森苷类成分含量较高,腺苷和4,4'-二羟基二苄基醚含量均较低,且鲜天麻中提取的天麻素等6种成分在8 h内稳定。该方法分离效果与重复性好、快速、简便,能够为客观、全面地研究天麻药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乌天麻(Gastrodia elata f.glauca)外观性状与特征性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通过采集贵州、陕西两地天麻主产区的乌天麻鲜品,测定其长度、宽度、厚度、质量等指标,利用电子感官仪测定样品色、气、味等性状特征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以进一步探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乌天麻形、色、气、味等性状特征值与其主要成分含量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厚度与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类含量的关联性最强,呈正相关;颜色值a~*与天麻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L~*、E~*ab与对羟基苯甲醇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对羟基苯甲醇含量与电子舌CTS (咸)、ANS (甜)响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电子鼻LY型响应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T型和P型响应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乌天麻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晒干、不同温度烘干、微波干燥和冻干方式干燥天麻,利用HPLC方法测定多指标成分的含量。建立天麻活性成分多指标同时检测的分析方法,考察不同干燥方式对天麻外观性状及多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以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作为主要指标,只考虑温度因素时,80 ℃烘干效果最好;以腺苷含量作为主要指标,晒干处理方式下腺苷含量最高;以对羟基苯甲醛作为主要指标,晒干跟微波干燥的样品含量差距不大,冻干方式含量最低。天麻多指标成分含量同时检测方法的建立,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采后干燥加工方式,综合考虑外观性状及指标成分含量的变化,天麻60 ℃烘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刘冰  赵永华 《河南科学》2019,37(2):262-269
基于汉中市存在的生态问题,选取土壤侵蚀、生境、酸雨作为评价因子,在GIS技术支持下对单因子进行敏感性评价,采用叠加分析法对研究区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重度敏感区及极敏感区比重上升3.06%,中度敏感性区比重下降6.60%,不敏感区比重上升0.44%,轻度敏感区比重上升3.10%,整体生态环境敏感性升高.低敏感性区域主要分布在佛坪县、洋县、汉台区南部、城固县中部、勉县东北部,这些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可以进行合理的经济开发;中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宁强县、勉县北部、南郑县西北部、镇巴县西北部,这些区域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应谨慎开发;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南郑县东南部、西乡县西北部、镇巴县南部,这些区域生态系统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应限制性开发,加强保护.研究结果可以为汉中市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川明参外观色泽与多个指标成分间的关系,为快速、高效筛选优质川明参药材提供参考。方法 以不同商品规格川明参药材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分光测色仪测定川明参粉末色度值,然后采用热浸法、硫酸-苯酚法以及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多糖、欧前胡素等指标成分质量分数,最后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软件分析色度值与各指标成分间的相关性。结果 川明参粉末颜色值L*与醇溶性浸出物、水溶性浸出物以及欧前胡素质量分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多糖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ΔE*ab与水溶性浸出物及欧前胡素质量分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醇溶性浸出物、多糖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a*b*与醇溶性浸出物、水溶性浸出物、欧前胡素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多糖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色度值可作为快速判断评价川明参药材质量的指标,为全面评价川明参药材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天麻中6个成分含量,并采用雷达图分析及评价其物质基础改变与不同炮制方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迪马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0.05%磷酸(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270 nm;柱温25℃。将3批不同炮制方法天麻样品中6种化学成分含量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组间t检验统计处理;以代表批次天麻的6种化学成分进行雷达图分析。结果: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3批不同炮制方法天麻的6个化学成分在各自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0),平均回收率在99.5%~101.0%之间(RSD 0.9%~2.9%);不同炮制方法的样品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天麻的组分和含量存在差异性,其中巴利森苷A含量在微波炮制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达图结果表明,天麻素的含量在蜜制和微波后较其它工艺高,对羟基苯甲醇的含量则在酒制后较其它工艺高;而5-HMF大部分只在微波工艺中检测到。结论:本检测方法快速、准确,可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为建立不同规格天麻饮片质量标准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果实评价方法的评价效果,选择适合柿果实品质综合评价的统计分析方法,为优异柿种质的精准选择和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浙江省85份柿种质资源为评价对象,测定柿果13项品质指标(单果质量、果实横径、纵径、粗蛋白、维生素C、淀粉、钙及β-胡萝卜素含量、含水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单宁和粗纤维含量),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和熵权TOPSIS法进行果实品质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柿种质果实品质存在较大差异,变异系数范围为3.82%~87.89%,β-胡萝卜素、单宁、淀粉、粗蛋白、维生素C及钙含量、单果质量和粗纤维含量变异比较丰富,纵径、可溶性糖含量、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含水率的变化较小。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时,长兴1、富阳2、奉化1、莲都2等10个种质资源综合得分最高;熵值法进行综合评价时,武义3、永嘉10、武义4、黄岩2等10个种质柿果品质综合表现较好;采用熵权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时,武义3、永嘉10、武义4、淳安14等10个种质柿果品质综合表现较好。其中,熵值法和熵权TOPSIS法结果较一致,而主成分分析法结果差异较大,3种评价方法造成结果差异的原...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天麻素有两个特征吸收波长(222nm和270nm),分别在2.37μg/ml~21.33μg/ml和29.625μg/ml~266.625μg/ml范围内有线性关系,测得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为0.7061%.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控制天麻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灰色关联度法(gray correlation method)和逼近理想排序法(TOPSIS)评价两种不同生境(附生于岩石上或树上)骨碎补的质量并进行比较。方法:测定两种不同生境骨碎补的水分、总灰分、浸出物、柚皮苷的百分含量,采用MATLAB编程构建两种不同生境骨碎补的灰色关联度质量评价模型并与TOPSIS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不同生境骨碎补平均关联度分别为树上(0.4741)岩石(0.4704),TOPSIS与灰色关联度法的分析结果一致。由两种方法结合分析可知树干生境骨碎补药材质量高于岩石生境。结论:构建了用于评价骨碎补药材质量的综合模式识别模型体系,为骨碎补药材仿野生栽培和规范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因素对药食两用植物赤苍藤(Erythropalum scandens Bl.)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当年采收的赤苍藤种子为材料,探讨浸种时间(0 d、1 d、2 d、3 d、4 d、5 d)、基质含水量(70%、50%、30%)、播种深度(0 cm、1 cm、3 cm、5 cm)、光照条件(全黑、自然光)、基质(沙土、肥土、黄土、混合土)、赤霉素浸种处理及破壳处理(全破、少破、不破)下赤苍藤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特性,为其规模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浸种时间、基质含水量、播种深度、赤霉素处理均对发芽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基质和破壳处理对发芽率有显著影响(P<0.05),浸种5 d、50%和30%的基质含水量、播种深度1 cm、混合土基质、50 mg·L-1赤霉素浸种12 h以及全破处理的发芽率在各对比的处理中均最高。浸种时间和基质含水量对幼苗叶长和枝高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他处理对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综上可知,赤苍藤种子育苗时,可先浸种5 d或用50 mg·L-1赤霉素浸种12 h...  相似文献   

12.
Countless fossil embryo Olivooides and the hatched larvae, juveniles and adults (the latter two kinds are Punctatus) are recovered by means of acid maceration from the fine-crystalline to medium-crystalline phosphatic limestone and phosphatic micrite of Early Cambrian Kuanchuanpu Formation at the Shizhonggou section, near Kuanchuanpu Village, Ningqiang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China. Using the technique of Synchrotron X-ray Tomographic Microscopy, the 3D internal structure of Ofivooides and Punctatus is reconstructed. The morphological and statistic analyses are also given to the stellae structure of Ofivooides and Punctatu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is structure is a result of adaptive evolution to a lifestyle of fast-attaching after hatching, probably with the function of mucilage secretio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Punctatus is described and discussed. The ovum-like structure, a common internal feature of Punctatus, is considered as the taphonomic structure, rather than eggs or other biological structure. This structure is thought to be formed after the burial of the animal and before or during the mineralization. The original internal structure of Punctatus is assumed to be tabulae-filled, with soft body grown on them.  相似文献   

13.
鳞尾木(Lepionurus sylvestris Bl.)是主产于云南东南部与广西西南部河谷密林或石缝间隙中的一种稀有木本野菜,其嫩茎作为当地的一种美味野生菜肴,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特殊的药用价值,但其资源稀少,人为破坏严重,自然栽培困难,势必会引起一场开发热潮。本文简述了鳞尾木的形态学特征、分布地、营养成分研究、活性成分研究等,并结合野菜的营养、药用价值,分析总结出鳞尾木拥有极高的开发前景,为中国原料药的研究生产和鳞尾木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麻栗坡半蒴苣苔Hemiboea malipoensis Y.H. Tan是最近才得以被描述的、原产自中国云南麻栗坡县的苦苣苔科新种,最近在越南北部河江省(Ha Giang Province)的全坝区(Quan Ba District)也发现了该种。该新记录种的凭证标本保存在越南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所标本馆(HN)和俄罗斯科马罗夫植物研究所(LE)。本文亦同时提供了本种的详细形态描述、彩色图片、物候、生态学、保育现状等信息和目前越南已知的半蒴苣苔属植物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5.
为选育高产、高糖、抗逆性强且适应广西蔗区种植的甘蔗(Soccharum officinarum)优良新品种,以甘蔗新品种(系)桂热1号(GR1)和桂热2号(GR2)为试验材料,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对照,进行多年多点的跟踪种植试验,所得结果运用灰色关联度及TOPSIS法进行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产糖量的因素依次为蔗茎产量>有效茎>株高>分蘖率>蔗糖分>茎径。对3个品种甘蔗的TOPSIS综合评价高低排序为GR2>GR1>ROC22。GR2的蔗茎产量最高、有效茎条数多、综合评价最优,是优良的甘蔗品种,适宜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光调控对金线莲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不同光质和光周期处理对金线莲生长发育的影响,以蓝光、黄光、红光3种不同光质、不同光照时间处理广西金线莲组培苗,每瓶接种10个茎段,每个处理接种20瓶,培养90 d后观察记录。结果显示,日光灯照10 h·d~(-1)处理比单色光处理更有利于金线莲组培苗株高、茎粗、鲜重、干重、干物率的积累,也更有利于总黄酮、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光照6 h·d~(-1)时金线莲单株叶片数最多;光照14 h·d~(-1)处理,茎生长最粗,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最高;单色光处理中,蓝光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可使植株矮壮;黄光处理叶面积最大;红光处理下金线莲节间数和腋芽数最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但在所有处理中金线莲茎最细。黄光最有利于金线莲组培苗氨基酸的积累,金线莲组培苗氨基酸含量会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多而递减,表明不同光质和光周期处理对金线莲生长发育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海洋药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 (Linn.)Savigny)的质量标准,以便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木榄样品进行定性鉴别,并测定样品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木榄中总黄酮含量。薄层色谱结果显示,在对照品(芦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木榄样品水分含量为7.95%~10.53%,总灰分含量为8.53%~9.52%,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的含量为13.05%~16.14%;总黄酮含量为33.36~37.57mg/g。据此初步拟定木榄的质量标准: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2.0%、总灰分含量不得超过11.0%、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含量不得低于12.0%、总黄酮含量不得低于3.0%。制订的标准可用于木榄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饲料间的营养搭配,优化热带海参配合饲料及提高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人工养殖技术,本研究分析了5种饲料对糙海参幼参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采用虾料、螺旋藻粉、马尾藻粉、配合饲料和发酵饲料[由配合饲料、马尾藻粉、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ate)、海洋红酵母(Rhodotorula benthica)和螺旋藻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发酵]分别投喂幼参[体质量为(1.06±0.20) g],养殖周期40 d,最后测定幼参的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及体壁营养成分。结果显示,40 d时配合饲料组幼参体质量、SGR最高,发酵饲料组次之,均显著高于其余饲料组(P<0.05)。虾料组、配合饲料组幼参体壁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马尾藻粉组、螺旋藻粉组(P<0.05),发酵饲料组与其余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配合饲料组、发酵饲料组和虾料组幼参含水率显著高于螺旋藻粉组、马尾藻粉组以及试验初始时幼参的含水率(P<0.05);马尾藻粉组幼参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虾组、配合饲料组以及试验初始时幼参的灰分含量(P<0.05);虾料组幼参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