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为了解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对光能的需求及适应性,以红鳞蒲桃幼苗为材料,设置透光率分别为100.0%、72.3%、48.6%、24.9%的4种光照处理,测定其光合作用参数、光响应参数、叶绿素含量等数据,研究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红鳞蒲桃是喜光树种,红鳞蒲桃幼苗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日均值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而减小,胞间CO2浓度(Intercellular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Ci)日均值随之增大,过度遮光下(透光率为48.6%和24.9%),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日均值显著低于全光照;(2)遮光条件下,红鳞蒲桃幼苗净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非气孔限制引起的;(3)红鳞蒲桃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Maximum Net Photosynthetic Rate,Pmax)、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LCP)、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LSP)、暗呼吸速率(Respiration Rate,Rd)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4)红鳞蒲桃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b)的含量均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叶绿素a/b的值随之减小。红鳞蒲桃在幼苗期具有较明显的喜光性,因此,在红鳞蒲桃幼苗的培育及种群的恢复过程中,可通过疏伐、修剪枝条等措施来增加林内的透光量,为处于幼苗时期的红鳞蒲桃创造适宜的光照环境,为其自然更新提供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2.
秦惠珍  邹蓉  韦霄  柴胜丰  唐凤鸾 《广西科学》2023,30(6):1171-1179
为探明最适宜栽培白花兜兰(Paphiopedilum emersoniii)的光强,采用人工遮阴方法研究不同光强处理(RI 10、RI 30和RI 50)对其叶片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叶绿素含量,以及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强对白花兜兰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thetic rate,Pn)日变化影响基本一致,Pn均随着时间递进而降低,白花兜兰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主要集中在12:00之前,不同光强处理下白花兜兰叶片Pn的降低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导致的,气孔因素对RI 10光强处理下白花兜兰叶片Pn影响较大。RI 30光强处理下白花兜兰叶片Pn日均值最大且具有最大净光合速率 (Pmax)、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LSP)和表观量子效率(Apparent Quantum Efficiency,AQE),显著高于其他光强处理,是白花兜兰生长的最适光强。白花兜兰为阴生植物,RI 50光强处理下白花兜兰叶片叶绿素易受损。经过2个月遮阴处理后,白花兜兰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在RI 30光强处理下最大。因此,人工栽培白花兜兰时应进行适当遮阴处理,其最适宜栽培的光强为750 μmol·m-2·s-1,约为自然光强(2 500 μmol·m-2·s-1)的30%。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极危植物贵州地宝兰(Geodorum eulophioides)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以贵州地宝兰成年盆栽植株为材料,通过人工遮阴的方法设置不同光照强度处理(8%、20%、45%和100%自然光照),测定不同光照强度下贵州地宝兰的气体交换参数日变化、光合-光响应曲线、叶绿素荧光参数,并对其叶片叶绿素含量及生长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 20%、45%和100%光照强度下贵州地宝兰的日均净光合速率(Pn)呈“双峰”型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而8%光照强度下的Pn呈“单峰”型曲线,20%光照强度下的日均Pn值最高,为(1.922±0.453) μmol·m-2·s-1;(2)贵州地宝兰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在20%光照强度下最高,在此光照强度下的光合能力最强;(3)叶绿素荧光参数FmFvFv/FmFv/F0在100%光照强度处理下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100%光照强度下贵州地宝兰遭受了严重的光抑制;(4)叶片叶绿素a (Chl a)、叶绿素b (Chl b)、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和叶绿素(a+b)[Chl (a+b)]含量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而Car/Chl (a+b)呈相反趋势;(5) 20%光照强度下贵州地宝兰的株高、基径、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均最大,8%光照强度下次之,100%光照强度下最低。研究表明,贵州地宝兰对不同光环境有一定程度的适应性,20%光照强度最适宜其生长;在迁地保护中,可选择相对开阔且具有一定遮阴效果的环境进行苗木种植;在种群恢复过程中,可适当间伐上层乔灌木,增加林下透光率,提高贵州地宝兰的生长速度,促进其自然更新。  相似文献   

4.
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药用和科研价值,但其野生资源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有濒临灭绝的风险,因此开展金花茶的回归引种,可有效保护该物种。为探究金花茶实生苗、扦插苗回归引种到原生境近7年后在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方面的差异,本研究对其生长状况、成活率、光合特性和叶片形态特征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金花茶回归苗木实生苗比扦插苗具有更大的生长量和更高的成活率;实生苗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均显著高于对应点的扦插苗(P<0.05),其光能利用范围也大于对应点的扦插苗;实生苗的叶绿素a (Chl a)、叶绿素b (Chl 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均显著低于对应点的扦插苗(P<0.05),但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中脉导管直径和叶面积则均显著大于对应点的扦插苗(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回归点和苗木类型分别对金花茶的株高、地径、成活率、Pmax、LSP、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因此,在开展金花茶回归引种中宜优先选用实生苗种植,并选择具有中等遮阴环境的野外生境进行回归。  相似文献   

5.
外源水杨酸对甘蓝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对甘蓝幼苗光合指标和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结果表明:随着SA浓度的增加,自由水/束缚水比率逐渐下降,同时用0 01mg·L-1的SA处理后甘蓝幼苗的地上部分和根的干质量和鲜质量都会增加,但是随着SA浓度的增大,其增加量逐渐变小.当甘蓝幼苗经过0 01mg·L-1的SA处理后,叶片的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分别增长61 9%,75 7%,30 1%.低浓度的SA处理能降低植株的二氧化碳补偿点和光呼吸强度,而使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上升.不同浓度SA处理的甘蓝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特征与对照的基本一致,差异只在数值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6.
探究西藏虎头兰(Cymbidium tracyanum L.Castle)幼苗对不同光照强度的适应性,明确其生长的适宜光照强度,为该物种资源保育及驯化提供科学依据。以苗龄为2 a的西藏虎头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光照强度下(8%、20%、45%、100%全光照)西藏虎头兰的生长状况、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等的变化。结果表明:西藏虎头兰在20%光照强度下长势最好,其株高、分株基径、冠幅和最大叶长最大。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西藏虎头兰叶片的叶绿素a (Chl a)、叶绿素b (Chl b)、类胡萝卜素(Car)和叶绿素(a+b)[Chl (a+b)]含量均显著降低,Car/Chl(a+b)升高,Chl a/ Chl b无明显变化。8%和20%光照强度下西藏虎头兰的净光合速率(Pn)呈现“单峰”曲线,45%光照强度下呈现“双峰”曲线;日均Pn大小表现为20%光照强度(0.78 μmol·m-2·s-1)>8%光照强度(0.55 μmol·m-2·s-1)>45%光照强度(0.23 μmol·m-2·s-1)。20%光照强度下西藏虎头兰的光补偿点(LCP,8.86 μmol·m-2·s-1)最低,光饱和点(LSP,607.67 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AQY,0.041)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2.91 μmol·m-2·s-1)最高。本研究中,西藏虎头兰在20%光照强度下植株长势最好、光合作用能力最强,因此在进行引种栽培时应提供适当的光照,有助于其生长。  相似文献   

7.
腾格里沙漠南缘2种沙地灌木植物的光合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沙坡头地区人工自然植被中的主要植物种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和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光合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2种沙地灌木植物光合速率(Pn)、微环境因子(光合有效辐射PAR、气温t、相对湿度RH)以及植物叶片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比(Ci)、气孔限制值(Ls)、蒸腾速率(E)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2种沙地灌木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其中光合速率最大值出现在9:00左右,17:00左右出现第2峰值,这是沙地植物对强光照、高气温、低湿度的干旱自然环境条件的一种响应.2种沙地灌木植物光合作用的变化既受气孔因素的影响,也受非气孔因素的影响.其中在7:00~9:00与17:00~19:00时,两者光合速率的增加不仅仅是由于气孔导度的增加造成的,而9:00~15:00期间,植物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以上各项光合特征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在研究区自然环境条件下,油蒿比柠条具有更好的光合适应特性.  相似文献   

8.
遮阴对米槁幼苗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槁是我国少数民族特色药用植物之一,为了探索其对光的需求及其生理适应性,解决其产量下降的问题,笔者以1年生米槁幼苗为试验对象,通过Li-6400测定在不同尼龙网遮阴环境下(透光率分别为100%,75%±5%,40%±5%)米槁幼苗培养120d的光合生理特性,了解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遮阴加剧,米槁幼苗叶片Chla(叶绿素a)、Chlb(叶绿素b)、Chl(总叶绿素)、Car(类胡萝卜素)含量上升,Chla/b含量的比值下降.遮阴加剧使米槁光饱和点有所增加,且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皆先增大后快速减小.胞间CO_2浓度(C_i)恰好相反,其随遮阴的加剧先降后升,蒸腾速率(T_r)则持续下降,而水分利用率WUE不断升高.透光率为75%±5%时米槁P_n、G_s最大,C_i最小,为米槁生长的最适透光率.  相似文献   

9.
《贵州科学》2021,39(3)
为评价遮阴对太子参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本实验对太子参进行了遮阴度为15%、30%和50%以及对照处理遮阴度为0%等4个处理,测定不同遮阴条件下太子参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随遮阴度增大而显著上升,类胡萝卜素含量随遮阴度增大也呈上升趋势但变化不显著;太子参叶片净光合速率随遮阴度增大先上升后下降,在遮阴度30%时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不遮阴处理,各处理间净光合速率大小为遮阴度30%50%15%0%。过高的光强会抑制太子参叶片的光合作用,遮阴降低了到达太子参叶片的光照强度,在遮阴条件下太子参为了适应弱光条件捕获更多光能合成大量叶绿素,提高太子参光合速率,而过度的遮阴度则会使光能供应不足,抑制叶片的光合活性,降低净光合速率,因此适度遮阴对太子参光合作用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暖地杓兰(Cypripedium subtropicum)是兰科(Orchidaceae)杓兰属(Cypripedium)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其野生资源遭受严重破坏,野外居群数量急剧减少,已被列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探讨暖地杓兰不同生长期叶片的解剖结构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本研究对其叶表皮特征、叶解剖结构、光合特性以及光合色素含量展开研究,以期为暖地杓兰的保育和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暖地杓兰叶片上、下表皮的形状不规则,呈波状,并且气孔和表皮毛仅分布于下表皮;叶片结构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结实植株的气孔面积、叶片厚度和叶主脉厚度均极显著大于幼苗。(2)暖地杓兰结实植株和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补偿点(LCP)、表观量子效率(AQY)均较低,且结实植株极显著大于幼苗,说明其具有阴生植物的特征。(3)暖地杓兰结实植株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极显著大于幼苗。(4)暖地杓兰叶片的Pmax、LSP、AQY、暗呼吸速率(Rd)与Chl(a+b)、叶主脉厚...  相似文献   

11.
摘要:本文研究了两种不同光强下生长4种南亚热带森林优势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黧蒴(Castanopsis fissa)、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nna)和肖蒲桃(Acmena acuminatissima)幼叶和成熟叶的光保护物质积累能力和其光合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是全光照还是遮阴下生长,4种木本植物成熟叶的叶绿素(Chl)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显著高于幼叶,而花色素苷、类黄酮、总酚、总抗氧化能力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ar/Chl)比值都显著低于幼叶. 全光照下生长幼叶的花色素苷、类黄酮、总酚、总抗氧化能力和Car/Chl比值比遮阴高. 显示幼叶的光保护能力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其较高的光保护物质来实现的,如高的花色素苷含量、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以及Car/Chl比值等;随着幼叶的发育成熟这些光保护物质含量逐渐减少而光合能力逐渐增加,因此在幼叶和成熟叶中光保护物质积累能力与光合能力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光照条件对浙江楠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珍稀树种浙江楠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光照条件下浙江楠幼苗的生长及某些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光照条件对苗木单株分枝数日、叶片数日和冠幅均有极显影响,遮荫条件下苗木单株分枝数日、叶片数目和冠幅均有所下降;(2)遮荫条件下,浙江楠单叶面积变化不大,但是单叶干重变化较为明显,比叶面积增大,但比叶重减少,表现为低的光合能力;全光条件下,单叶干重最大,表明叶片内部干物质积累多;(3)遮荫条件下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均表现为增加,有利于在弱光下提高苗木光合能力;(4)全光和弱度遮荫条件下,苗木具有较大的净光合作用速率,苗木生长旺盛,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较多,生物量增加。重度遮荫时,苗木具有较小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较少,生长缓慢,生物量下降。  相似文献   

13.
遮阴对银杏光合性能及其叶片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2年生银杏实生苗遮阴处理4个月后,对其部分形态和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就单株叶面积而言,一层遮阴〉全光照〉二层遮阴〉三层遮阴;(2)叶片相对含水率(RWC)、叶绿素含量随着遮阴强度加大而显提高;(3)就叶片羧化效率(CE)和二氧化碳补偿点而言,一层遮阴与全光照相差不大,二层遮阴和三层遮阴条件下CE显降低,而二氧化碳补偿点(Γ)显升高;(4)就叶片表观量子产量(AQY)而言,二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光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环境因子,可通过光敏色素等途径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毛果木莲(Manglietia ventii)为中国特有种,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笔者采取人工遮阴方式,对毛果木莲幼苗的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进行测定,探讨毛果木莲幼苗对光环境变化的生理响应和适应性,为开展其保护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濒危植物的保护及繁衍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利用黑色遮阴网进行人工遮阴处理,使用照度计反复测量以准确建立相对光照率(RI)分别为8%、30%和100%(全光照)的生境。待毛果木莲幼苗在3种光照生境中生长6个月后,应用Li-6400 XT型便携式光合-荧光测定仪(Licor-6400, Lincoln, USA),随机选取不同遮阴条件下日照充足的连体叶(每个生境梯度5株,每株2叶片,共30个重复,取其平均值)。于8:30—11:30进行光合-光响应曲线的测定。日变化前,暗适应30 min后进行3种生境下幼苗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 Fm)测定。天气晴朗时连续3 d,从7:00—19:00每隔2 h进行日变化的测定,测定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光合有效辐射(PAR)等光合参数;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PS 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 Fv'/Fm')、电子传递速率(ETR)等荧光参数。【结果】在限定条件下毛果木莲幼苗Pn对PAR的响应过程在不同遮阴程度下大致相同,且毛果木莲幼苗最大净光合速率(Pn, max)、光饱和点(PLSP)和光补偿点(PLCP)随遮阴程度的增大而降低,表明毛果木莲幼苗具有一定的耐阴性,能够通过降低Pn, maxPLSPPLCP来增强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单峰型曲线,PnTrGs均随遮阴程度增大而降低,且均无“光合午休”现象,说明毛果木莲幼苗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能适应多光环境。qNFv'/Fm'和ETR日变化皆呈现单峰型曲线,均随遮阴程度增大而降低;但qP的日变化随遮阴程度的增大而增加,说明遮阴促进光合作用与增强光能利用率和刺激叶肉细胞的光化学活性有关,主要通过增加PSⅡ反应中心的开放比例和降热耗散比例等途径适应弱光生境。而Fv/Fm随遮阴程度增加而增大,且RI为100%生境下其值低于正常值,具有强光抑制现象。说明长时间强光处理导致毛果木莲幼苗的光合机构受损,光化学活性降低。【结论】RI为100%时Fv/Fm显著低于其他两个遮阴处理(RI为30%、8%)(P<0.05,F=18.979, df=2),具有强光抑制现象,适当遮阴更利于毛果木莲幼苗生长,以RI为30%生境光强最佳。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生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少花桂幼苗叶绿体结构、净光合日变化、光合与生长和ATP含量的生长期变化,结果表明:遮荫条件使叶肉细胞中的叶绿全变大,数量减少,基质片层退化;且遮荫条件明显影响体内ATP含量、净光合速率和生物量的积累状况。  相似文献   

16.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herbivore would react to volatiles produced by herbivore infested plant due to potential change, either positive or negative, in the acceptability of the host plant. This hypothesis was tested for the brown planthopper (BPH) in the laboratory. Sixteen components of the headspace volatiles from rice seedlings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were collected with SPME and Tenax-TA trap and analyzed with GC and GC-M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volatile emissions were observed for rice plants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Undamaged control plants, mechanically damaged plants and the plants infested by BPH for 1 or 2 d emitted much lower amounts of volatiles compared to the plants infested by BPH for 3 or 5 d. The plants infested by BPH for 3 or 5 d emitted several volatiles that were not detected in undamaged control plants, mechanically damaged plants or the plants infested by BPH for 1 or 2 d. Spodoptera litura infested plants released much higher amounts of volatiles than those in all other treatments, and the contents of several green leaf volatiles, methyl salicylate and terpenoid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In dual-choice flight tunnel experiments, adult BPH females showed no significant preference between the untreated healthy plants and mechanically damaged plants or the plants infested by BPH adult females. However, rice plants damaged by S. litura had a clearly repellent effects on BPH adult females compared to healthy undamaged plants, mechanically damaged plants or the plants infested by BP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