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扩展的Solomon方程描述1H受到射频(RF)场照 射时13C的自旋晶格弛豫过程. 理论分析表明, 在1H受到射频场照射时, 13C自旋晶格弛豫通常是一个三指数过程, 但在特定实验条件下可以变为单指数过程. 数值模拟可显示出满足TC1H1和T C1>TH1条件的 13C自旋晶格弛豫过程的明显差别以及不同射频场强度对13C自旋晶 格弛豫的影响. 通过实验观察固体L-缬氨酸的甲13C自旋晶格弛豫过程, 测定 相应的弛豫时间. 所得结果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2.
目前临床用的小分子量磁共振造影剂存在血液半衰期短、在较高浓度时表现出肾脏毒性和非特异性等许多缺点,基于树状大分子的造影剂家族为磁共振成像(MRI)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综述了基于树状大分子的T1和T2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研究进展.与小分子造影剂相比,基于树状大分子的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具有更高的摩尔弛豫率,且能特异性靶向癌症、肿瘤细胞或组织用于靶向诊断成像,成像效果更好、血液循环时间延长,这些优点使基于树状大分子的T1和T2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在近10年来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改良的Stber法合成CdTe@SiO2微球, 直接沉淀法制备CdTe@SiO2@GdF3核壳结构的荧光/磁共振成像双功能微球, 并 用透射电镜(TEM)、 能量散射X射线光谱(EDXA)、 磁共振成像(MRI)、 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对其结构、 磁共振成像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合成的微球具有明显的球形核壳结构, 大量的GdF3以小颗粒形态均匀分散于SiO2表层, 颗粒尺寸为5~8 nm; 在CdTe@SiO2@GdF3微球表面可检测到Si,O和Gd元素, 即Gd已掺杂到CdTe@SiO2材料中; 相对于CdTe量子点, CdTe@SiO2@GdF3微球荧光发射光谱发生红移, 但仍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 CdTe@SiO2@GdF3微球的弛豫参数  相似文献   

4.
详细评估成岩作用对碳酸岩锶同位素组成以及元素含量的影响是应用其揭示古环境变化的重要前提。本文探究来自美国Monitor Range的一个晚奥陶世剖面碳酸岩87Sr/86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显示,在生物带D.ornatus的中上部,87Sr/86从0.70794升高至0.70830,显著高于已发表的同时期样品的比值(~0.7079)。这一异常高的87Sr/86比值指示了后期、局部过程对研究剖面碳酸岩原始锶同位素信息的改变,因而不能代表同时期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另外,87Sr/86与成岩作用指标(Mn、Fe含量,Mn/Sr与Fe/Sr比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成岩蚀变是所测异常87Sr/86的主控因素。通过成岩流体-岩石反应的数值模型计算,再次证实所测的锶同位素以及元素数据可用成岩作用造成的碳酸岩化学组成变化进行很好的解释。本文结果表明,即使碳酸岩样品满足“[Sr]&g...  相似文献   

5.
Fe@Fe_3O_4纳米粒子(NPs)由于Fe核的存在具有很大的饱和磁化率和横向弛豫率,能够表现出比Fe_3O_4 NPs更好的磁共振成像(MRI)和光/磁热治疗效果,并且由于其具备光声和磁共振(MR)造影功能,可引导Fe@Fe_3O_4 NPs对肿瘤进行治疗.该材料因生物相容性好、成像和治疗方式多元化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介绍和总结Fe@Fe_3O_4 NPs的几种成像模式和治疗方式,描述了目前该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深入了解Fe@Fe_3O_4 NPs在癌症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polymerization, RAFT)方法,聚合得到以疏水性共聚物链段作为内核,亲水性共聚物链段作为支链的两亲性聚合物纳米颗粒,与氯化钆(Ⅲ)六水合物进行螯合反应后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支化结构聚合物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纳米造影剂P(DO3A-Gd3+)。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P(DO3A-Gd3+)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体外MRI测试结果表明:P(DO3A-Gd3+)的弛豫率为5.30 (mmol/L)-1·s-1,高于临床造影剂Magnevist(2.94 (mmol/L)-1·s-1); P(DO3A-Gd3+)具有显著的MRI造影增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P(DO3A-Gd3+)是一种优异的MRI造影剂,具...  相似文献   

7.
将上转换发光与磁共振成像相结合构建多模态的生物成像材料是目前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一种新趋势.该文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以2-溴对苯二甲酸为配体,以Gd(NO3)3·6H2O、Yb(NO3)3·6H2O和Er(NO3)3·6H2O为原料制备了兼具上转换发光与磁性的多功能钆基配位聚合物超微球.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球形貌均一且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在激发波长980 nm的近红外光激发下,该配合物呈现出较强的红光发射和稍弱的绿光发射带,它们分别对应于Er3+4F9/24I15/22H11/24I15/24S3/24I15/2的能级跃迁.最后考察了不同实验条件对产物形貌及其发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共沉淀法制备的超小型Fe3O4纳米,采用1.5 T磁共振扫描仪测定其弛豫率为0.155×106mol-1.s-1;振动样品磁强计测定出饱和磁化强度为13.40186 A/m(Fe),比饱和磁化强度13.20380 A/m,比剩余磁化强度为5.8812 A/m,剩磁为2.1464 mT;磁化曲线显示样品具有超顺磁性.上述测定参数与文献记载的国外同类产品磁学性能十分相近,提示其磁学性能达到作为载体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Gd、Ho和Dy因其独特的光学和磁学性质而在生物成像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镧系元素中,Gd~(3+)具有7个不成对的电子,可以提供高的弛豫度,已被广泛地用于磁共振成像(MRI)造影剂,而Ho~(3+)和Dy~(3+)具有最短的电子弛豫时间和最高的有效磁矩,因此有良好的高场T_2弛豫效果.介绍了基于这3种稀土元素的纳米材料在MRI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团簇Fe4P催化水分子析出氢气的反应活性,以团簇Fe4P催化析氢的反应机理为依据,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并基于前线轨道理论,对优化后得出的8种优化构型,通过讨论其前线轨道图、各构型的HOMO能级与水分子的LUMO能级的差值,发现在吸附反应中构型2(4)与水分子进行同号轨道重叠的可能性最大,且水中氢原子均吸附于团簇Fe4P的Fe原子上,即表明Fe原子为团簇Fe4P潜在的催化活性位点.此外,综合团簇Fe4P两步催化反应的分析结果,发现构型2(2)、3(2)无论是在吸附反应中还是解吸反应中均表现出良好的反应活性,说明构型2(2)、3(2)为团簇Fe4P催化水析出氢气的最优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