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城棘腹蛙的核型和Ag-NOR_s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城棘腹蛙的染色体数为2n=26,由5对大型染色体和8对小型染色体组成,其中有6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NOS、2、3、4、8、9、10)和7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NO7的一个成员短臂有一明显的次缢痕,银染后,一个NOR定位于此缢痕区  相似文献   

2.
蝘蜒的染色体数为2n=30,包括6对大型中部着丝粒染色体,8对小型点状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雄性异配(xy).BSG显带处理后,6对大型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均显示明显的着丝粒带.1对NORs定位于NO.8小型点状染色体,从核型、带型特征上看,该种可能是石龙子科中的原始种类.  相似文献   

3.
泥鳅的Ag-NORs带和C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泥鳅的染色体组型为2n=50=8m+6sm+36t;具有2对Ag-NORs分别位于sm3和t3两对染色体的长臂端部;其深染C带区可以丰丝粒C带和臂端C带两类;前位于部分染色体的着丝部位,后与Ag-NORs相对应。没有发现与性别相关联的带型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云南小狭口蛙的染色体组型和Ag NORs 进行了研究,其结果为2 n= 26= 5 +8 = 22m + 4sm ,NF= 52 ,No.6 染色体对长臂上有一恒定的次缢痕,且Ag NORs 位于No.6q 的次缢痕区。本文还将云南小狭口蛙的染色体组型与已知染色体组型的近缘属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我国海洋鱼类和贝类染色体组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综述迄今为止已报道的我国38种海洋鱼类和22种海洋贝类的染色体组型,以及其中6种鱼和1种贝的C-带、Ag-NOR带等细胞遗传学研究的结果,并对这项研究工作存在的 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自合成的3种含Ln^3+的二聚物晶体Nd2(CH3COO)4(ONO2)2(C12H8N2)2(A),Sm2(C6H5COO)6(C12H8N2)2(B),Eu2(C6H5COO)6(C12H8N2)2(C)的UV-VIS-NIR光谱数据,依据Ln^3+能级图以及相应光谱项和选律,对各谱带进行了分析指认,并与Ln^3+离子和简单化合物Ln(NO3).6H2HO光谱的对比,讨论了配位场对二聚物  相似文献   

7.
Yong Platycephalus indicus(Linnaeus)的核型和Ag—NOR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HA体内注射肾细胞直接法和银染法研究Yong的核型及Ag-NOR带。提出Yong的核型公式为2n=48,2m+8sm+2st+36t,NF=58。核型中第二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染色体)为典型的具次缢痕染色体。银染结果显示次缢痕部位为银染核仁组织者区(Ag-Nu-cleolus organizer region,Ag-NORs),并表现出数目和结构多态性。此外,还讨论了Yong的不同群体间核  相似文献   

8.
山谷型藏山羊染色体核型及带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斯培养方法,结合G、C、Ag-NORs显带技术,对山谷型藏山羊的染色体核型、G带、C带、Ag-NORs进行了研究,绘制了G带模式图,并对山谷型藏山羊的各种显带核型及山谷型藏山羊与藏绵羊的染色体同源性进行了探讨。为科学地评价和利用山谷型藏山羊的遗传资源提供细胞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14种二茂铁亚胺类化合物的制备和紫外—可见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9种取代苯胺基亚胺二茂铁类化合物R-N=CHFc[R为C6H5-nXn(X=H,4Br4SO3H,4OCH3,2,4(NO2)2和2,4(NO2)2C6H4NH]及5种取代苯亚甲基亚胺二茂铁类化的Xn(2OH)C6H4-nCH=N-Fc[X=H,5-Br,5-NO2,3NO25Br,3,5(NO2)2]的制备,测定了它们的紫外光谱,指定了谱带的归属,并对谱带的位移从理论上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10.
对九龙耗牛染色体的核型、C带及Ag-NORs的研究表明:九龙耗牛的常染色体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X、Y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染色体,C带具有多态性,Ag-NORs分布于2、3、4、5、28对染色体上,其频率为5.04;并对耗牛常染色体的形态和犏牛雄性不育的机理进行了讨论,为九龙耗牛的研究提供了细胞遗传学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首次报道了马尾松染色体银染和G带复合分带的成功,在同一细胞内同时显示出染色体的Ag-NOR和G带。通过计算机扫描,每个染色体的带型清晰。该方法制作简易,效果良好。对植物染色体G带的分带条件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2.
NO2_~-和氨基苯磺酸、α—萘胺的点滴反应,是鉴定NO2-的特效反应,可捡出1:5×106的NO2-。本方法采用723型分光光度计对反应液进行扫描,从获得的吸收曲线,可鉴定1:6.7×107的NO2-,比点滴反应的灵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稻蝗属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一种改进的方法对稻蝗属新鲜标本、酒精浸泡标本及干标本进行基因组 D N A 提取.样品经检测,谱带基本呈线形,无拖尾, O D(260/280 nm )值667% 在16~18 之间.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牦牛(含野牦牛)的染色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地分析研究了中国牦牛染色体的核型、G带、C带、Ag-NORs和SC的特征,并探讨了牦牛染色体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的调控序列中含有NF-IL6的识别元件,但NF-IL6对iNOS基因的调控功能目前尚不清楚。研究发现PS2/0骨髓瘤细胞能低剂量持续表达iNOS,该利用该模型将含有iNOS调控序列的报告基因质粒与NF-IL6的表达质粒共转染至SP2/0细胞,观察到NF-IL65的表达能抑制iNOS基因的表达,并呈剂量效应关系,初步认为NF-IL6是iNOS基因表达的负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16.
以二甲亚砜/丙酮-二甲亚砜为反应介质,合成了Cu(Ⅱ),Fe(Ⅲ)的L-从氨酸,吡啶-2,6-二甲酸三元配合物,并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电导率,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化合物的组成分别是「FeC12H13N2O8」Cl2,「CuC12H14N2O8」Cl2。同时,对其溶解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自建的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和用该细胞建成的高转移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癌模型(NSMO)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的比较研究。结果提示:两株细胞均属超二倍体核型,众数为54条。1、3、15和22号染色体常见缺失,10、16、19和22号染色体常见增加,部分核型中X染色体有1条缺失,同时发现由1、3、13、14和15号染色体异常而形成的4个标记染色体。HO-8910核型不同的特征是除了4个出现频率较高的标记染色体外,还可见一些其他异常染色体,而NSMO核型中只出现与HO-8910同样的4个标记染色体,很少见有其他异常的染色体,这4个标记染色体可能是高转移卵巢癌独特的遗传特征,这对深入探讨卵巢癌病因和癌变机理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云斑车蝗(Gastrimargus maroratus thunberg1815)的核型和C-带。结果表明:云斑车蝗的染色体数目:2n(♂)=22+xO=23,全部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核型公式:2n(♂)=2x=23t,NF=23。按相对长度云斑车蝗染色体可分成L、M、S3组。除所有染色体均有明显的着丝粒带外,X染色体还有端带。最长与最杂色体之比为3.81:1。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在染色体  相似文献   

19.
采用改良C带法对啤酒大麦7个品系染色体的Giemsa C带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大麦品系间相同序号染色体的Giemsa C带分布相似,带的数目和强弱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染色表现不同程度的C带带型多样性,第1,3,4染色体的带型具有较大的多样性,而各品系间第6染色体地带型相同。  相似文献   

20.
用正红花油(RFO)去壁,Giemsa染色法对黄果西番莲的染色体进行了G-显带研究和G-带带型分析。结果表明,全部9对染色体(2n=18)均显示出清晰的丰富的G-带带纹,但各条染色体的带纹数目随着有丝分裂时期的推进而逐渐减少,前期带纹数量多,早中期次之,中期最少或无带;各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之间带纹的位置、数目、大小、着色深浅和带间宽窄,彼此基本相似,可较准确配对,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带型特征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