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碳纳米管的表面修饰及其在水中的分散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硫酸和硝酸混合酸对催化裂解法(CⅧ法)制备的多壁碳纳米管(CNTs)进行纯化,然后运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HTAB)对CNTs进行修饰,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表征了CNTs的表面结构;另外,通过数码照相机和乌氏粘度计研究了修饰的CNTs在水中的分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混合酸处理能够使CNTS表面拥有较多的羟基和羧基官能团;在氨水的作用下,CNTs能够被HTAB所包覆,而且修饰后的CNTs在水中的分散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DNA/ZrO2/MWCNT/GCE结构制备高灵敏度的DNA电化学传感器.室温下应用电化学方法将氧化锆多孔薄膜沉积至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MWCNT/GCE)上.多壁碳纳米管(MWCNT)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电子传递性能、氧化锆的生物相容性和对DNA极好的吸附能力,能够显著提高DNA探针的固定量和DNA杂交的检...  相似文献   

3.
多壁碳纳米管-二(十六烷基)磷酸复合物修饰的丝网印刷电极(MWNTs-DHP-SPCE)应用于核黄素(RF)电化学行为研究.该电极反应受吸附控制,是等电子等质子的过程,其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0为2.8 s-1.循环伏安(CV)表明是MWNTs有效增强RF的溶出峰电流.采用方波伏安(SWV)对RF进行吸附溶出分析,开路电位下10 m in预富集,检出限可以达到4.2×10-9mol/L(S/N=3).该方法还成功应用于多种维生素药片中RF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碳纳米管金属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吸波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乙炔催化裂解制得碳纳米管,采用浓硫酸和双氧水的混合溶液对碳纳米管进行表面羟基化修饰,利用化学镀使Pd、Co以及FePt金属纳米粒子成功地吸附在碳管表面,结果发现碳纳米管及其复合物均为介电损耗型介质,Co-碳纳米管复合物相比纯碳纳米管在高频区域有较强的宽范围吸收.  相似文献   

5.
采用枝状聚合物对氧化多壁碳纳米管(WMCNT)进行修饰,研究枝状聚合物PAMAM/WMCNT复合物对溶液中铀的吸附性能。研究了不同pH、吸附剂用量、铀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离子强度等对吸附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等温吸附理论模型和吸附过程的热力学模型。在室温下pH值为5、吸附时间80min、铀初始浓度1mg/mL时,吸附率达到97.25%。吸附等温模型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聚合方法在玻碳电极上制备了Keggin型磷钨酸-多壁碳纳米管-聚吡咯(PW12-MWCNT-PPy)复合物膜修饰电极,并探讨了该电极对NO2-的电催化还原和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极对NO2-响应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NO2-在2.1μmol.L-1~1.3 mmol.L-1浓度范围内,与修饰电极上的稳态安培响应电流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62μmol.L-1(S/N=3).该修饰电极用于腌菜中亚硝酸根离子的测定,回收率在95%~99%之间。  相似文献   

7.
将不锈钢衬底进行适当的预处理,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的方法,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利用甲烷与氢气的混和气体,在不锈钢衬底上生长出多壁碳纳米管(MWCNT).将生长有碳纳米管(CNT)的不锈钢片作为基体电极,通过共价修饰法,制备出壳聚糖(CS)与碳纳米管复合膜的化学修饰电极,用来检测亚硝酸盐.对NO2-在电极表面的阳极溶出伏安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CS/CNT修饰电极检测亚硝酸盐,在0.1 mol/L,pH=6.0的KCl底液中,对NO2-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与吸附性,峰电流与NO2-的浓度在2.0×10-6~1.0×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3.0×10-7mol/L,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光光度法得出烷基多胺醚在碧玉和磁铁矿表面的吸附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升高时,碧玉和磁铁矿对烷基多胺醚的吸附量下降;在同等温度下,烷基多胺醚在碧玉表面比在磁铁矿表面的吸附量大。进一步计算出碧玉吸附烷基多胺醚的吸附焓为ΔH=-11.04 kJ/mol,介于物理吸附焓和化学吸附焓之间;磁铁矿吸附烷基多胺醚的吸附焓ΔH=-6.76 kJ/mol,为物理吸附;碧玉的吸附焓较大,说明烷基多胺醚对碧玉有更强的捕收作用。烷基多胺醚阳离子的键合原子静电荷比十二胺阳离子更多,更易于与矿物表面发生键合作用;烷基多胺醚阳离子的最高占据轨道与最低空轨道能量差(Δε)比十二胺阳离子的小,其反应活性更高,捕收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经不同预处理后多壁碳纳米管的储氢性能.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的吸附量在0~12 MPa范围内有一个极大值,极值点的压力和吸附量与样品的种类,处理方法等密切相关;不同量不同碱金属的掺杂对多壁碳纳米管吸附的影响稍有不同;加热活化对提高多壁碳纳米管的吸附量很有效,常温下,在将近9 MPa的平衡压力下,可以达到4.48%...  相似文献   

10.
通过聚醚酰亚胺修饰得到了氨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拉曼光谱和热重分析对产物进行表征。通过估算,平均每根383 nm长的多壁碳纳米管接枝上了1 200个聚醚酰亚胺分子,约含一级胺的数目为28万个,即平均每100个碳原子接上了1.8个一级胺,大大增加了多壁碳纳米管表面的氨基数量。此外,修饰后的碳纳米管的溶解度显著提高,约2 mg/mL,利于进一步开发其在生物传感器、药物载带、组织工程、生物显像等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金属卟啉及其NO吸附物的FT-IR漫反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用于FT-IR漫反射法研究金属卟啉(M TPP)[M=Fe、Co、Ni和Cu]以及它们在室温下吸附NO的实验结果.实验表明,在相同的合成条件下,Fe和Co(比起Ni和Cu)容易形成金属卟啉配合物.FeTpp和CoTpp在室温下容易化学吸附NO分子,形成稳定的吸附物,分别产生1882.7和1695.1cm~(-1)谱峰。载体TiO_2对M-Tpp的IR光谱以及对NO的吸附没有产生可观察到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原位和非原位紫外 Raman谱法 ,对以 CH4 为碳源 ,由催化法制备的多壁碳纳米管( MWCNTs) ,K -修饰的该类 MWCNTs,以及它们对 H2 的吸附体系进行了 Raman谱表征 ,观测到可分别归属于类石墨结构的基频模 D和 G以及它们的三阶组合频 ,表面 C-H3基和 C-H2 基等的特征Raman峰 ;H2 在这类碳纳米管上的吸附态包括解离吸附生成表面 C-H3和非解离吸附分子氢 H2 ( a)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 ,K -修饰体系上这两类氢吸附物种的表面浓度都比未经 K -修饰的相应体系高 .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一锅超声回流法制备一种新型的二氧化钛-氧化石墨烯(TiO2-GO)复合材料, 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和 Raman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并研究溶液的pH值、 吸附温度、 吸附时间、 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对该材料作为吸附剂对苯酚废水去除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400 mg/L的苯酚溶液, 室温下, pH=5时,该材料对苯酚的吸附量为80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动力学实验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曲线; TiO2-GO可在30 min内有效净化苯酚废水,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高锰酸钾改性活性炭的表征及其吸附Cu2+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活性炭对废水中Cu2+的去除效率,用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采用静置氧化/冷凝回流法对颗粒活性炭进行改性。采用BET,SEM,FT-IR和XRD等方法对改性活性炭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探讨改性活性炭投加量、pH、吸附时间、温度对吸附Cu2+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Cu2+质量浓度为20 mg/L,投加量为5 g/L时,0.01KMnO4-GAC和0.03KMnO4-GAC对Cu2+的吸附去除率分别达到84%和95%,分别是GAC的1.20和1.36倍;吸附剂在5 g/L投加量时,180 min基本达到吸附平衡;3种吸附剂对Cu2+的吸附,随着pH的降低而减少;温度对活性炭吸附Cu2+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先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硝酸与磷酸为插层剂,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制备膨胀石墨,再与壳聚糖按一定的配比制备壳聚糖/膨胀石墨复合吸附剂;利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壳聚糖/膨胀石墨进行表征;以壳聚糖/膨胀石墨为吸附剂,对刚果红废水进行吸附,考察壳聚糖/膨胀石墨的配比、吸附剂用量、刚果红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已与膨胀石墨成功结合;当m(膨胀石墨)∶m(壳聚糖)= 3∶1、吸附剂用量为1.75 g/L、刚果红质量浓度为250 mg/L、在室温下吸附40 min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过程更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实验数据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度更好,壳聚糖/膨胀石墨对刚果红的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6.
以木质素磺酸钠和葡萄糖为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球形木质素基树脂(LBR)。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制备LBR的工艺条件,得到制备LBR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木质素磺酸钠用量10g,聚合反应温度190℃,葡萄糖用量5%(占木质素磺酸钠的质量分数),体系pH 0.5。在此优化条件下,制备的LBR产率达到37.75%。利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及Boehm滴定等分析测试手段对LBR的结构和物性进行了表征和测定,结果表明所制备的LBR是由随机样式极强的无定形高聚物组成,且负载有大量酸性基团(羧基、内酯基和酚羟基);在低于250℃时,LBR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LBR呈现球形颗粒状,具有发达的微孔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有效粒径范围在1~10μm之间。此外,室温条件下,LBR对Cr(VI)的饱和吸附量高达74.29mg/g。  相似文献   

17.
通过简单的共沉淀法制备掺杂不同碳管含量的Ag3PO4/MWCNTs复合光催化材料,并对样品进行XRD、SEM、FT-IR、UV-vis等表征。以300 W氙灯模拟太阳光,通过光催化材料对甲基橙的降解来评价光催化材料对印染废水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PVP的存在使得制备的Ag3PO4颗粒表面光滑、结晶性好、尺寸较小(200~300 nm);经过混酸改性后增加了大量的带有羧基基团的碳管,均匀地分布在Ag3PO4颗粒表面,与其形成了很好的复合;合成的复合材料较纯Ag3PO4具有更加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当碳管质量分数为3.6%时催化效果最好。最后,对所制备材料的光催化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先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硝酸与磷酸为插层剂,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制备膨胀石墨,再与壳聚糖按一定的配比制备壳聚糖/膨胀石墨复合吸附剂;利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壳聚糖/膨胀石墨进行表征;以壳聚糖/膨胀石墨为吸附剂,对刚果红废水进行吸附,考察壳聚糖/膨胀石墨的配比、吸附剂用量、刚果红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已与膨胀石墨成功结合;当m(膨胀石墨)∶m(壳聚糖)= 3∶1、吸附剂用量为1.75 g/L、刚果红质量浓度为250 mg/L、在室温下吸附40 min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过程更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实验数据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度更好,壳聚糖/膨胀石墨对刚果红的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9.
以乙酸镧、柠檬酸和苹果酸为原料,采用低温固相反应制备了柠檬酸镧和苹果酸镧,并通过FT-IR、XRD和SEM等手段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及形貌进行了研究。FT-IR和XRD结果表明,将反应物研磨1 h后,在室温下晾干或者100℃烘干均可得到柠檬酸镧和苹果酸镧产物。SEM图谱表明柠檬酸镧样品在升高烘干温度后颗粒度明显增大,而苹果酸镧样品在不同烘干条件下形貌变化不大。所提方法工艺简单、反应时间短、能耗低,反应不使用溶剂对环境污染小,有望应用于其他稀土有机酸盐体系的可控合成。  相似文献   

20.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of the C70 molecule is reported. The Raman scattering of C70 molecules adsorbed on the surface of a silver mirror was measur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lative intensities of the Raman features vary with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ample. When the temperature decreases from room temperature to 0℃, the relative intensifies of certain Raman bands decrease abruptly. If we like the strongest band 1565cm^-1 as a standard value 100, the greatest decrease approaches to 43%. However, with the further decrease in the temperature these relative intensities increase and resume the value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such a temperature dependence is reversible.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sorption state of the C70 molecules on the silver surface around 0℃ changes greatly with the temperature, resulting in a decrease in relative intensities for some main Raman features of C70 molecule.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lower than 0℃, the adsorption state changes continually and more slowly. Synchronously, eight new Raman features, which have not ever been reported in fiterature, are observed in our experiment and this enriches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vibrational modes for C70 molecu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