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提高聚乳酸(PLA)静电纺丝纤维膜的热性能及机械性能,以PLA为基体,正硅酸乙酯为SiO2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和静电纺丝工艺制备PLA/SiO2复合纤维膜。研究表明:通过静电纺丝,SiO2被成功引入PLA基体制备成纤维膜,其中PLA呈非晶态,且SiO2增大了PLA的分子间距;SiO2的引入可以显著提高800 ℃时的残余量;SiO2可以提高复合纤维膜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且当(SiO2)为1 %时,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至2.82 MPa和42.2 %;静电纺丝纤维膜内的纤维无序排列,粗细不均匀,SiO2引入后,PLA的孔洞更加明显、致密。总之,SiO2引入PLA基体后,复合纤维膜在800 ℃的残余率显著提高,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改善,且形成致密的孔洞结构。  相似文献   

2.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硅溶胶,研究了体系中水、盐酸的含量对其电纺性能的影响.用电纺法制备出表面光滑、尺寸均匀,直径500~600 nm的二氧化硅(SiO2)纳米纤维.由静电纺丝得到的SiO2纳米纤维经室温下干燥和800℃高温煅烧后,分别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光谱法(FTIR)、热重分析法(TG)对其进行了表征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乙醇溶液为基体,加入体积分数为6%的钛酸异丙酯,制得前驱体溶液,在高电场强度下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VP/Ti(OCH(CH3)2)4复合纳米纤维,经600℃高温煅烧得到金红石和锐钛矿混杂的二氧化钛(TiO2)纳米纤维,直径约150~200 nm.研究了不同电纺参数对PVP/Ti(OCH(CH3)2)4复合纳米纤维的形貌的影响.通过差热-热重分析(TG-DSC)、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制得的TiO2纳米纤维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4.
水污染一直是全球工业化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因具有均一性好、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以及表面粗糙度高等优点,在处理水污染问题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在处理各种水污染问题中的应用现状,主要包括去除水中的染料、重金属离子、抗生素及有害细菌等4个方面,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拓宽聚对二氧环己酮(poly(para-dioxanone),PPDO)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面,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PPDO纳米纤维膜.在PPDO纺丝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1%的十二烷基硫酸钠以提高其可纺性,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优纺丝参数.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及多功能生物纺织品强力仪对PP...  相似文献   

6.
静电纺丝法制备金属氧化物纳米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度集成化浪潮的推动下,现代技术对纳米尺度功能器件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纳米线/管等一维材料作为纳米器件中必不可少的功能组件,在纳米研究领域中的地位显得愈发重要.静电纺丝法是一种能够连续生产直径在纳米级的高聚物纤维的方法.本文主要介绍利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金属氧化物纳米纤维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可能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静电纺丝法制备ZnO纳米纤维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乙烯醇作为络合剂与醋酸锌反应制得纺丝液,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得聚乙烯醇/醋酸锌复合纤维,经煅烧后得到直径为100 nm的纯ZnO无机纳米纤维.对所制得的纳米纤维的结晶度、纯度和表面形貌,分别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差热-热重分析(TG-DTA)、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测试手段进行表征.光降解亚甲基蓝水溶液的实验结果表明,700℃下煅烧得到的ZnO纳米纤维,紫外光照60 min使质量浓度为20 mg/L亚甲基蓝溶液的脱色率达99%,ZnO纳米颗粒对亚甲基蓝脱色率为84%,这充分说明ZnO纳米纤维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对静电纺丝法制备高分子纳米纤维的成因进行了探究,主要通过分析高分子的结构与纺丝条件,寻找到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材料的一般规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高分子结构、分子量、溶液浓度和溶剂对高分子纳米纤维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决定能否形成纤维的主要因素是高分子的结构和分子量,纤维的直径随着高分子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溶剂的挥发速率对纤维的形貌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时应着重考虑以上四个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反应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三聚氰胺超细纤维电纺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纺丝过程中溶液黏度、纺丝电压、接收距离和电导率4个参数对超细纤维的形貌及平均直径的影响,并采用热重分析(TG)研究了电纺膜的耐热性能.结果表明,纤维平均直径d与溶液黏度η、纺丝电压V分别符合关系式d∝η0.33和d∝ V-0.25,纤维平均直径随接收距离增加先减小后增加,电导率的增加使纤维平均直径下降.当PVA质量百分数为8%、纺丝电压为18kV、固化距离为12.5cm、NaCl质量百分数为0.1%时可以纺制出表面光滑、平均直径为400-600nm、耐热性能良好的超细三聚氰胺纤维电纺膜.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双针尖平行放置的一对细小铜针作为接收装置,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无水乙醇质量分数为10%,电压25kV,在不同的旋转数下纺出了PVP纳米纤维绳.在电纺丝喷丝针头和接收铜针间的静电库仑引力,以及纺丝间库仑斥力的双重作用下,电纺出PVP纳米纤维,纺丝电源中断后,一端的铜针固定,另一端作高速旋转,在接收器铜针的高速旋转下最终制得PVP纳米纤维绳.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接收器旋转速度和接收距离对多纤维结构的形貌有显著影响.讨论了纳米纤维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1.
从静电纺纳米纤维非织造布的空气体积分数出发,研究其热传递性能和湿传递性能,发现静电纺纳米纤维具有优良的保暖性和不良的透湿性.并通过实验得到一定体积分数的纳米纤维非织造布的导热系数,定量描述了纳米纤维非织造布的导热性能.分析了影响透湿性的因素,展望了它在防护性服装应用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新型的、性能优越的反射、吸收复合型的防雷达侦察的军用伪装基材——碳纤维非织造布材料,可以取代目前全反射型的基材,而且定量轻.性能优越,便于携带,具有较好的实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不同原料及工艺的4种水刺非织造布的水洗试验,研究了水洗次数对水刺法非织造布的表面形态、水洗后手感及尺寸变化率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多次水洗后水刺非织造布形态可以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14.
测试和比较聚乳酸非织造布和聚酯、大豆纤维、蛹蛋白粘胶纤维非织造布在土、淤泥、沙3种不同环境中的降解性能,介绍了用扫描电镜法、燃烧法、红外光谱吸收法、熔点法和吸湿性能测试来鉴别聚乳酸纤维、大豆纤维和蛹蛋白粘胶纤维。  相似文献   

15.
透明、可溶性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带有侧基的柔顺性二胺单体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分别与3,3′,4,4′-二苯醚四羧酸二酐和3,3′,4,4′-二苯酮四段酸二酐共聚,合成了可容于DMF、DMAc、NMP等强权性溶剂的可溶性聚酰亚胺,研究中发现,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有一定的透明性,通过和常规聚酰亚胺对比,也有良好的耐热性,热分解温度均在500℃以上。因而作为液晶显示器的光学补偿膜具有实际的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一种可见光/红外转换薄膜. 给出转换薄膜热扩散的理论公式,并进行求解,得出薄膜的温度扩散分布曲线. 对于3种不同厚度的薄膜热扩散距离的仿真结果分别为113.0,113.4,114.2 μm. 制备了不同厚度的聚酰亚胺薄膜并设计了实验,热扩散距离的实验结果分别为119.6,121.6,122.8 μm. 实验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是基本正确的. 基于这种薄膜制备的可见光/红外图像转换器,可用于对各种红外成像仪器进行性能检测和实验.   相似文献   

17.
针对非织造布疵点自动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维Gabor滤波器的非织造布疵点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3个尺度和4个方向的滤波器分别对经过Gamma矫正以及同态滤波处理的正常图像和疵点图像进行滤波,进而得到偏差图像,并做融合处理,经二值化后将疵点从织物背景中提取出来,从而实现非织造布的自动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非织造布各类疵点的检测,尤其是对隐性疵点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PECVD法在聚酰亚胺上沉积氮化硅薄膜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了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lasma-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ECVD)在聚酰亚胺(Polyimide,PI)牺牲层上生长氮化硅薄膜;利用微旋转结构测量氮化硅薄膜的残余应力;讨论沉积温度、射频功率、反应气体流量比等工艺参数对氮化硅薄膜的残余应力的影响,并把薄膜的残余应力分为热应力和本征应力加以分析,得出适合制作射频MEMS开关器件中的桥式梁的氮化硅薄膜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以聚丙烯(PP)和聚乙二醇(PEG)为原料进行熔融共混,通过添加比例不同的PEG纺制出不同PP/PEG比例的无纺布,对其结构特征、力学性能、通透性能、保液率、持液率以及接触角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用60℃热水处理5 min后试样表面会出现沟槽形状,并且PEG含量为10%时,沟槽最为明显;随着PEG含量的增加,纤维细度...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双组分热熔聚酯纤维粘合法制得高膨松性非织造布,讨论了所用纤维性能及加工工艺参数对非织造布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利用双组分热熔纤维粘合法生产非织造的工艺参数的选择,结果表明对于皮层熔点低的双组分纤维其加工温度范围较宽,而对皮层熔点高的双组分纤维最佳加工温度约比其多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