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张爱钰 《科技资讯》2007,(24):217-218
运用图像解析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国际重大艺术体操比赛中的绳操为例对身体动作和器械动作的结合特点进行研究,分析了艺术体操身体难度和器械技术结合的现状,并探讨了艺术体操技术动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临场动作完成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现场统计、专家访谈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2006年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集体项目的比赛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运动员的身体动作难度的完成缺乏均衡性;转体和跳跃存在薄弱环节;器械掉地与抢接造成成套动作成功率不高;尤其是器械技术呈明显弱势,直接影响了比赛成绩。因此,迅速提高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的完成质量,成为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艺术体操个人全能赛前3名运动员和中国运动员的成套动作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成套动作中身体难度动作的数量、价值、类型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国内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难度动作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存在较大差距,柔韧与转体难度最为突出,转体技术应成为训练的重中之重,合理化的编排、高品质的完成质量将是日后艺术体操难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难度是艺术体操技术价值的主体,提高难度动作的质量将成为今后艺术体操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艺术体操后搬腿转体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总结归纳了后搬腿转体动作五阶段训练法,以求为艺术体操基层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艺术体操比赛中,器械的抛接技术是掌握完成整套动作的重要环节和难点,也是比赛成功获得好成绩的关键.1991 年对省大学生运动会艺术体操比赛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了理论和技术分析,并进一步讨论了影响器械抛接技术的心理、空间、时间等主要因素以及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卫咏梅 《科技资讯》2010,(9):175-176
通过实验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艺术体操教学中如何运用表象训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进行研究。认为:在艺术体操教学中加入表象训练符合学生想、练结合和运用感觉器官参与学习的规律;运用表象训练可以提高、强化难度动作及动作之间的衔接;运用表象训练可改善初学者动作僵硬、不协调、表情紧张这种局面。进行实验并统计析。  相似文献   

7.
从全新的视角采用对比法对第13届亚运会及第26届奥运会的艺术体操个人全能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新规则实施后艺术体操项目在难度动作数量上有较大幅度增加;整套动作在难度水平的要求肯所提高;难度类型更加多样化。并针对以上结果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艺术体操新等级规定动作从身体难度动作的数量、类别、分值、结合身体难度动作的器械使用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等级规定动作身体难度动作数量大大高于上轮等级规定动作;新等级规定动作根据不同的器械以不同的身体难度动作类型为主;动作的分值有了很大的提高;结合身体难度动作的器械使用向着"难、新、巧"竞技级别的方向发展,器械与身体难度动作使用趋于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观察等方法,从艺术体操进行专项体能训练的依据、艺术体操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特征、艺术体操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方法3个方面,对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分析艺术体操项目特征及其专项体能训练的特点,提出提高运动员专项体能的训练方法.认为艺术体操的专项体能训练要以其项目特征作为依据,要正确认识艺术体操专项体能训练的特征,提炼其本质规律,艺术体操运动员在进行专项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要突出器械技术、身体难度、身体技术与器械技术结合和成套动作进行体能训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锦标赛艺术体操赛场情况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运动员的难度发展水平不够全面;成套动作的编排在满足规程要求的情况下,难度数量及价值的高低不决定成绩的高低;完成情况是取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谈接受美学理论对艺术体操教学主体性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角度阐述了主体性实践在艺术体操教学中的应用,并可以将该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活动,从而对提高体操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竞技健美操是一项艺术性极高并要求不断创新的运动项目。健美操运动员的训练及在比赛中获得成功,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人体运动工程。文章根据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规则为准绳、难度是基础、艺术为魅力、选材是关键”的训练方向,并加以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北京市大学生学科竞赛的背景和现状,分析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科竞赛业务组织流程的特点,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来建设学科竞赛创新平台。在该平台中,学科竞赛总门户面向参赛高校、参赛学生及指导教师,提供竞赛信息发布、在线报名、竞赛管理、竞赛结果分析等功能;学科竞赛总门户以Web服务的形式向各学科竞赛运行系统提供多项功能,包括报名信息数据交换、获奖信息数据交换、竞赛信息数据交换等。SOA体系结构的使用,提高了创新平台的可伸缩性,降低了学科竞赛总门户与各学科竞赛系统之间的耦合程度。  相似文献   

14.
竞技武术套路指定动作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研究了竞技武术套路比赛中运动员指定动作的完成情况,结合问卷调查运动员的临场心理因素等,揭示出竞技武术套路比赛中指定动作发挥水平的高低是高水平运动员竞争的要点,运动员临场主观心理因素是完成指定动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02年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团体项目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查与研究,分析团体项目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具体影响因素,为今后指导比赛,调节心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十六届亚运会武术套路比赛的全能和长拳项目的最后得分与动作质量、演练水平、动作难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表明:女子全能的最后成绩均与动作难度有紧密相关性(p<0.01),男子全能南拳南棍、刀术棍术和男、女长拳的最后得分与三项技术存在高度相关性(p<0.01),男、女前三名在演练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由此,分析了影响竞技武术套路的制胜因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学科竞赛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高质量理科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文中在地方理科院校学科竞赛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地方院校理科学科竞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地方院校理科学科竞赛活动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即从完善基于学科竞赛的体系保障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开放实验教学平台、筹建创新协会、解决学科竞赛的辅导模式、学分制管理、学科竞赛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构建基于学科竞赛活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方案的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Rowe C  Harris JM  Roberts SC 《Nature》2005,437(7063):E10; discussion E10-E10; discussion E11
The shirt colour worn by sportsmen can affect the behaviour of the competitors, but Hill and Barton show that it may also influence the outcome of contests. By analysing the results of men's combat sports from the Athens 2004 Olympics, they found that more matches were won by fighters wearing red outfits than by those wearing blue; they suggest that red might confer success because it is a sign of dominance in many animal species and could signal aggression in human contests. Here we use another data set from the 2004 Olympics to show that similar winning biases occur in contests in which neither contestant wears red, indicating that a different mechanism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se effects.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体育竞技与战争有着相同的对抗属性出发,探讨“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与竞技体育的关系,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孙子战略思想对竞技体育实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相关理论思考和实践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心理训练正被许多教练员所关注,是现代运动训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运动成绩的发挥、比赛的胜负。在运动训练与比赛中,除了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技、战术外,心理素质也显得更为重要,故对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概念、任务、原则和方法等进行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