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西南地区城市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模型,并借助UCINET6.0与Arc GIS软件分析其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06—2018年西南地区整体网络结构逐渐趋于均衡,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网络空间分布呈"东密西疏,北密南疏"的特征,整合进程呈点状—集聚—旅游圈模式.将层次体系划分与核心-边缘分区结果进行结构对等性分析,划出了5个功能与地位属性相似的等级群体.基于分析结果并结合现有交通网络布局、旅游资源条件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等要素,提出空间一体化发展模式为4角增长极、3级廊道、3圈集群模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城市相互作用强度模型和城市流强度模型,对济南都市圈城市相互作用强度、城市流强度以及城市流强度结构进行分析与测算.研究表明:1)济南都市圈各城市经济关联较弱;2)城市经济空间发展不均衡,呈现"单核心"格局;3)城市流倾向度与城市经济实力间关系不协调;4)城市综合服务能力较弱.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济南都市圈城市流强度模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3.
旅游活动作为一种异质性生活经历,成为调剂现代生活方式、缓解社会压力的常态现象,研究旅游流空间结构、流动规律和节点等级对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结合2017年辽宁省14市旅游发展情况,运用旅游流强度模型,计算旅游流集散指数、净流和总流,分析旅游流强度、方向、旅游流相互作用的空间结构以及潜在旅游流核心节点.研究表明:(1)辽宁省各市间旅游流处于成长阶段,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区域旅游流集散差异较大,旅游业发展不平衡;(2)锦州、鞍山、丹东成为潜在旅游流核心节点,应重点培育和开发,促进辽宁省14市旅游流空间结构更加完善和稳定;(3)旅游流潜在核心节点的判别与判别方法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4.
基于ArcView的空间分析功能,探讨了都市圈空间范围的界定方法.根据江苏省各县级行政区的实力指教属性,用邻域分析方法求得省内的若干"经济高地",作为辨识江苏省内都市圈核心城市的标准;以南京都市圈为例.用缓冲区分析方法求得以南京为中心、100 km经济吸引区范围之内的县级行政区,并用Voronoi分析法对其进行修正;根据江苏省内快速交通网的drivetime属性.用网络分析方法求得南京市辖区的2 h车程范围;分析比较了南京市区100 km经济吸引区与2 h车程范围的交集和并集,综合确定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5.
都市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地理形态之一,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对都市圈进行空间范围界定是研究都市圈空间结构的基础.长沙都市圈是长株潭城群的核心,合理界定都市圈的地域范围有助于长沙与周边地区的资源整合,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借鉴国内外成熟的都市圈范围界定方法,将经济距离和城市综合质量引入引力模型和场强模型中,基于县域尺度,以长沙市区周边200km为辐射半径,最终得到都市圈地域范围为包括长沙市区在内的27个县、市、市区.并用经济距离、引力和场强组成判断向量,把长沙都市圈划分为三个圈层:核心圈层、紧密圈层、机会圈层.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圈城市经济关联及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和城市流强度模型,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区域,对武汉城市圈城市相互作用强度,各城市的区位商、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以及中心性进行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经济关联强度较弱,城市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武汉市中心地位突出,经济发展呈现"一城独大"格局;武汉城市圈外向型服务功能落后,城市间服务功能不协调;武汉城市圈经济集聚与辐射功能总体较弱,区域一体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建议:分类引导,提升武汉城市圈城市总体实力;完善交通,强化武汉城市圈网络化结构;明确分工,实现武汉城市圈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增强武汉城市圈城市流强度.  相似文献   

7.
1990年以来福建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培阳  闫岩 《河南科学》2008,26(4):482-485
研究区域经济差异是制定区域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区域经济差异在空间的重要反映.以人均GDP作为测度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的变量指标,从区域经济空间集聚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格局和经济增长空间格局3个方面来分析福建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趋势,得出其经济空间集聚十分明显,且总体呈逐步扩大趋势;其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已形成"核心-边缘"空间模式;最后通过对县域单元增长类型的划分简要分析了福建省经济增长空间格局的演化.  相似文献   

8.
以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区位商、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进行计算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内城市之间外向服务功能差异不很明显,城市群发展空间较为集中,城市分工重叠,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郑州与其他城市联系不紧密,对整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明显;城市群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发展不理想。中原城市群的发展需注意以下几点:郑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应加大对整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明确城市群内各城市分工;重点发展区域副中心城市,避免城市群内部等级明显分化;大力发展城市群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平顶山亟待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利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公式、引力模型公式测算长三角都市圈16个市在高铁运行前后的交通可达性和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变化情况,通过对比2008年和2014年两个时间节点上的研究结果发现:(1)高铁网络形成后长三角都市圈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大幅缩短、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大幅提升,高铁网络对于改善长三角都市圈可达性、加密城市间经济联系、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2)高铁网络影响下区域核心城市比较优势更加突出,上海-苏州-无锡核心区、南京、杭州在区域交通和经济中的地位凸显,高铁网络加剧了长三角都市圈内部的极化效应,边缘区存在形成交通和经济双重洼地的风险;(3)交通可达性、对外经济联系强度在空间上呈现高度耦合,区域交通中心和区域经济中心在空间上相重合,同时两者又表现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沿高铁轴线逐渐向南北两端递减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石家庄都市圈为研究对象,运用断裂点理论识别城市吸引范围,划定石家庄都市圈空间范围并进行空间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计算石家庄市与周围城市的经济距离、引力和场强,划定石家庄都市圈,即以石家庄市区为中心,共包含26个县(区、市);石家庄都市圈可划分为核心区、紧密区、外围区3个圈层,核心区辐射带动作用强,紧密区对核心区的依附性较高,外围区应不断提高自身实力,提升都市圈内部联系的密切性.  相似文献   

11.
城乡文化整合已经成为政界与学界的研究热点.该文围绕武汉都市圈城乡文化整合的空间结构,遵循科学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从自然基础、城镇联系、文化设施等有形联系与社会联系、文化联系、信息联系、空间联系等无形联系多方面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6个主成分对武汉都市圈48个县域单元的城乡文化整合度进行量化测算,据之将其分为4个等级.阐述了武汉都市圈城乡文化整合空间分布整体上呈以武汉市为圆心,随距离的递增向周边地区递减的格局,其中沿“京-广”铁路与“长江经济带”分布的县级单元的城乡文化整合度强于同等距离的其他区域.论证了新时期城乡文化整合的空间结构受城乡关联强度、社会行为方式、区域经济分异和空间信息联系等要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专利合作、专利转移、论文合作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南京都市圈2010年和2020年的创新合作网络格局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10—2020年,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网络呈现出以南京为核心的单中心空间结构,镇江、扬州、马鞍山属于次级核心节点,其他城市为边缘城市,网络联系较弱;三种创新合作网络规模持续扩张,但不同网络扩张趋势不同,由强至弱依次为专利转移、专利合作、论文合作;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网络已初具规模,但内部城市合作分工地位尚不明确,资源共享机制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结合GIS和Ucinet等分析工具,探究了辽宁省地级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5年辽宁省各市旅游经济联系量和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逐渐提升,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态势;2)各市旅游经济存在不均衡的空间结构,但网络密度增长明显;网络中心度也有一定的提升,沈阳市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余城市;旅游经济核心区数量变化不大,但区内联系逐渐增强,边缘区区内联系不强,与核心区的联系也较弱;3)为了使城市间旅游均衡发展,需要强化核心区城市对边缘区城市的"渗漏效应",不断强化边缘城市间的交通网络建设,优化整体网络空间结构以增强辽宁省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城市化发展所衍生的地缘结构、经济一体化的都市圈现象,通过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分析银川都市圈内部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交通网络、产业集群、生态环保、协同发展等系统内部要素,建立银川都市圈内部系统优化评价体系,并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银川都市圈评价等级整体属于"良好",其中,协同发展、产业集群和交通网络综合评价分数排名末尾.同时,提出合理配置发展资源、重视产业集群、都市圈软硬实力统筹发展等具体建议,可为银川都市圈的系统优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合肥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其经济辐射对合肥都市圈乃至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有重要意义。从经济联系强度出发,基于城市综合实力,运用经济地理学中的威尔逊模型和断裂点模型并在ARCGIS10.2的支持下勾勒合肥2011年、2013年和2015年的经济辐射范围。结果表明:(1)安徽省各城市中,合肥的综合得分最高,综合实力最强,与其作为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地位相符;(2)合肥都市圈的圈内城市与合肥的经济联系强度整体要高于圈外城市;(3)受到南京经济辐射、城市合作竞争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合肥对芜湖和马鞍山的辐射力较弱并且有减弱趋势。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对都市圈的发展提出诸如增强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正确处理合作竞争关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徐州都市圈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力模型计算2006年~2016年中心城市与各个次级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并结合都市圈内城市发展的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都市圈内部经济发展时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2016年徐州都市圈的经济发展水平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内部经济发展差异总体在不断缩小.但是都市圈内中、东部之间经济发展差异有加大的趋势.徐州作为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对外经济辐射功能显著,与其经济联系密切的几个城市主要集中在距离徐州市80km范围内的淮北市、宿州市和枣庄市,其余城市因为受到自身的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与中心城市的经济紧密度相对较弱,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福建省9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利用经济强度联系模型、交通联系量模型、百度搜索指数模型定量计算各城市经济流强度、交通流强度以及信息流强度等,分析评价各城市的发展情况以及彼此间的联系及差异.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赋值法综合考虑各城市的3种要素流强度,依据各城市的综合得分进行空间层次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各城市各要素流流动范围广泛,表现为各研究城市间均存在不同强度的要素流流动;3种要素流之间彼此关联,表现为依据3种要素流独立进行等级划分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度;从整体来看,各研究城市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核心区与辐射影响区之间的差异明显,呈现两极分化;从个体来看,福州作为省会城市的具有高辐射能力和影响力;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客观因素是造成三明、龙岩等西部内陆城市发展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贵州科学》2021,39(3)
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是交通地理学持续关注的重要议题。以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结合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探究贵州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特征及其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县域交通可达时间表现出可达性优的县占比多与可达性差的县占比少的等级差异现象,可达性强弱与城市人口规模呈现线性不匹配特征,呈现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县域占比少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县域占比多的相对差异较大的"跷跷板"效应;(2)县域可达时间表现出强烈的空间差异且呈现以贵阳为核心向边缘逐渐递减的圈层式空间分布格局,可达性潜力呈现以贵阳都市圈和遵义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区域强与以铜仁市、黔南州东部、黔东南州东南部、黔西南州西南部、六盘水市和安顺市南部组成的区域弱的"马太效应"现象,经济发展核心区与经济发展水平洼地连片带表现出强烈的空间不均等性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差距较大;(3)以贵阳都市圈和遵义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组成的区域是贵州县域可达性最优地区、县域可达性潜力最优地区和经济发展核心区。因此,未来应重点发展具有可达区位优势、潜力优势和经济基础优势的以贵阳都市圈和遵义中心城区及周边县域组成的经济发展核心区,扩大对黔中城市群的经济辐射,提升贵州县域经济发展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人均GDP指标在多个空间层次上综合运用极差率、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以及泰尔指数对江门2000—2013年间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测度.基本结论是:江门四市三区之间的区域经济差异偏小,但是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不容忽视.总体上,江门已经形成了以市辖三区为主体的中心区域和以四个县级市为主体的外围区域并存的二元空间结构.影响江门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包括地理区位、要素投入、外向化程度、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区域经济政策等.促进江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必须多措并举,着力缩小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之间的差异、激发二者的内部经济活力.  相似文献   

20.
以合肥经济圈五个城市的国内旅游收入与入境旅游收入作为基础数据,探索2009—2015年合肥经济圈旅游经济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合肥经济圈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逐渐扩大;国内旅游经济相对差异增大,入境旅游经济相对差异减小,但入境旅游是相对差异形成的主导力量;国内旅游经济的差异贡献率显著高于入境旅游。(2)合肥经济圈呈现"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核心城市是合肥市;国内旅游经济规模呈首位分布,入境旅游经济规模趋于从首位型向集中型的转变。(3)合肥市旅游经济发展速率最快,远高于滁州市和淮南市。(4)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是影响合肥经济圈旅游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当城市增加一个星级旅游景区、城市GDP增加1亿元、城市公路里程增加1公里时,总体旅游收入分别增加2.07亿元、2.04亿元、3.89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