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心理素质理论和幸福适应理论,考察大学新生的心理弹性与其幸福感的关系,以及新生适应及其维度在其中的中介效应.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大学新生适应性量表和中文版生活满意度量表对539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心理弹性、新生适应和生活满意度彼此呈正相关;(2)新生适应在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中介作用,进一...  相似文献   

2.
调研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性对高校教师做好学生工作,引导新生顺利完成中学到大学阶段的过渡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文章从新生对所在学校与专业的满意度,大学生活规划,大学生活适应难题,近期情绪状态,心理困扰应对方式,等几个问题展开调查,了解大一新生心理适应整体状况及存在问题。最终的结论是,新生存在良好适应潜质,但在处理人际关系,自主规划大学生活,对负性情绪的应对等方面需加强心理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3.
魏灵灵 《科技信息》2013,(18):230-231
在由中学向大学转变的过渡阶段,大学新生会产生诸多不适应和矛盾困惑。本文在分析大学新生林某适应不良的表现以及内心矛盾困惑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新生尽快适应新生活的心理调试方法。  相似文献   

4.
选取485名大一新生,采用《闲暇满意度量表简易版》和《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自评量表》进行测量,探讨其闲暇满意度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新生闲暇满意度在性别、专业类别和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整体闲暇满意度和心理、教育、放松层面的闲暇满意度均高于女生,城市大学新生的心理层面闲暇满意度高于非城市学生,文史类大学新生的放松层面闲暇满意度显著高于理工类和艺体类学生。(2)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在性别、专业类别和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整体学校适应和学习适应、交往适应、情绪状态方面均好于女生,城市生源大学新生在学习适应上显著强于非城市生源的大学生,文史类大学新生在生活环境适应和交往适应方面都显著强于理工类大学新生。(3)大学新生闲暇满意度及其各维度与学校适应及其各维度都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大学新生闲暇满意度对其学校适应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培养新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心理体验,建立积极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系统,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策略,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评估体系,帮助大学新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适,促进新生更好地、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6.
新生初进入大学,面临一段艰难的心理适应期.对于缺乏心理准备的大学新生来说,在这个心理转型与重塑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承担起对大学新生入校教育的工作,注重对新生入学后的心理调适,帮助其度过心理失衡期.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学新生由于适应不良出现的各种问题,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分析大学新生出现适应问题的主要原因,阐述新生适应教育实践的主要做法,即搭建家校互动平台、发挥朋辈榜样作用、组织团体心理辅导和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构建了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开展新生适应能力提升的主要框架,对大学新生适应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分析视角,对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孟晔 《当代地方科技》2010,(13):147-148
大学新生面临着生活适应、人际关系、学习与自我意识等心理问题,对大学新生这个有很多相似的适应问题的团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认清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构建开放成熟稳健的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大学新生心理的良性转变,使他们成为高智商、高情商、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9.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能力分析与指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新生在进入新的生活环境中,不能很快地转换角色,会出现暂时的心理不适应问题,作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可通过举办心理健康系列讲座、板报、宣传单、校园广播等方式,做好大学新生入学心理适应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群体,是社会人才的主要市场。高校要从大学新生入学阶段开始,了解大学新生,重视大学新生的教育。本文分析了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冲突,并提出了应对心理冲突的入学阶段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前景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有助于大学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为将来更好地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伟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188-189
大学新生刚刚迈进大学会面临很多不适应的问题,作为新生辅导员,应当加强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和学习教育,帮助新生顺利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角色的过渡,为大学新生顺利、充实度过大学四年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确引导大学新生适应新的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帮助大学新生迅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可以从时间安排、专业特点、学习方式、信息摄取、心理等几方面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3.
新生进入大学后因为适应不良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文针对高职新生在生活环境、人际交往以及学习方式等各方面的不适应,提出解决高职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江南大学莱姆顿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经验入手,研究大一新生进入大学后在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的适应性障碍,针对这三个方面提出了教育对策,帮助新生入学后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能够尽快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15.
正确引导大学新生适应新的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帮助大学新生迅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可以从时间安排、专业特点、学习方式、信息摄取、心理等几方面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证调查大学新生心理资本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其发展特点和群体差异性,通过新生适应教育、榜样引领作用、校园文化活动、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提升新生心理资本,促进新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医科大学新生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在重庆市某医科大学抽取286名本科一年级学生,采用由方晓义等编写的大学生适应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是影响医科大学新生适应状况的最主要因素。在此研究结果上,建议医科高校应加强对新生适应性的教育,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学生群体,以便及时发现医科大学新生入学后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新生从高中步入大学,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处的生活环境及其学习特点、需处理的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大学新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面临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学习、生活、心理、人际关系等四个方面,本文对这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学校和老师的角度出发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引导新生正确认识大学环境和自我,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9.
武永亮 《青海大学学报》2003,21(2):84-85,93
论述了大学新生普遍存在心理不适应的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及时开展心理适应教育工作,使其适应转变,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大一新生在校园里是引人注目的一个群体,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大一新生的心理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健康的实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高校新生的心理调适问题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