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核苷酸补救途径理论 ,采用枯草杆菌肌苷产生菌 ,在培养过程中添加次黄嘌呤 ,作为从头合成途径 (denovo)的补充 .此方法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肌苷产率大幅提高 .  相似文献   

2.
葡萄糖酸钙对肌苷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肌苷的摇瓶发酵过程中,10g/L的葡萄糖酸钙适于肌苷的合成和菌体生长。初始培养基中加入10g/L的葡萄糖酸钙,能够诱导葡萄糖酸激酶的生成,大幅提高其比活,增大磷酸戊糖(HMP)途径的通量。肌苷的产率由10.76g/L提高到18.36g/L。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不同有机氮源对肌苷合成的影响,结合蛋白、核酸及菌体生长的分析测定,结果显示:国产酵母膏A是肌苷发酵的理想氮源。此外,由于国产酵母膏A部分可溶,其水解出的氨基酸的碳骨架可能作为前体物质直接进入糖酵解和三羧酸途径,使得以国产酵母膏A为氮源时肌苷生产期的呼吸熵(RQ)由1.0降至0.6左右,从而促进了肌苷的合成,糖苷转化率由原来的15%提高至29%。  相似文献   

4.
肌苷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肌苷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该性质肌苷的分析检测及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简要介绍了肌苷的医疗作用及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动态及不同pH值条件下,讨论当温度分别为30、50、70、90℃时发酵液中的肌苷降解情况,即:在强酸性环境中,当温度超过70℃时,肌苷迅速降解,且温度越高,降解速度越快;弱酸性环境中的肌苷降解只与时间有关,与温度无关;弱碱性及强碱性环境中的肌苷均稳定不分解.比较了静态和动态环境下的肌苷降解,其关系为:两者的降解情况完全相同,即膜分离装置的引入不会造成肌苷的降解.考察滤液中的肌苷降解行为可得:在常温及不同pH值条件下,滤液中的肌苷均不降解.试验结果对膜过程操作参数的选取有着重要的意义.图6,参8.  相似文献   

6.
肌苷分离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20年国内外肌苷分离技术发展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在分析检测和工业生产中肌苷的分离技术,并简要介绍了肌苷的用途及工业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肌苷产生菌枯草杆菌7171—9—1为出发菌株,经物理、化学诱变剂连续处理,获得一株腺嘌呤营养缺陷型并对8—氮杂鸟嘌呤、磺胺胍、链霉素有三重抗性的突变株GMS7,在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下,平均产肌苷为21.35g/L,最高可达23.21g/L,比原菌提高了1.4倍。此外从形态学角度,跟踪观测了肌苷发酵过程中菌体形态的变化,并探讨了各种因素对发酵产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超滤法提取肌苷几个主要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对超滤法提取肌苷乾地了研究,采用超过滤膜对肌苷发酵液进行超滤,再经浓缩、结晶、干燥,得到粗苷,实验确定最佳超滤条件为:压力0.15Mpa,温度64.9℃,肌苷提取收率为:85.7%,其粗苷中粗苷含量为:73.2%,比离子交换法提取肌苷,收率提高15个百分点,肌苷成本降低40%左右。  相似文献   

9.
铜—肌苷的极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025mol/L H3BO3-NaOH和0.1mol/L KCL支持电解质中(pH6.5),Cu(Ⅱ)-肌苷的络合物在-0.52V产生灵敏的极谱波,据此建立了测定肌苷的新方法,该波波高与肌苷浓度在8.0×10^-7~2.0×10^-5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此法已成功地用于药物中肌苷的测定,对极谱波的性质和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以固定化核苷磷酸化酶(EC 2.4.2.1)、黄嘌呤氧化酶(EC 1.2.3.2)与过氧化氢电极构成电流型酶电极,研究了肌苷酶电极分析法的各种分析条件及参数,并与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比测定了肌苷片中肌苷含量。酶电极法测定结果与紫外法测定结果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采用酶电极法测定肌苷片中肌苷含量专一性高、成本低、分析速度快。  相似文献   

11.
根据肌苷的代谢调控机理,选择柠檬酸钠、NaF、CaCl2、次黄嘌呤、MnSO45种肌苷促进剂,考察它们的不同添加量对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简称Bs)CICC20958菌株产肌苷的影响,采用均匀设计法得到最佳组合添加方案.结果表明,在促进剂柠檬酸钠、NaF、CaCl2、次黄嘌呤、MnSO4质量浓度分别为7.9、0.001、0.032、2.1、0.2 g/L的条件下发酵,菌株Bs CICC20958的肌苷产量达到7.81 g/L,比不添加促进剂实验组(对照组)的肌苷产量提高了5.38倍.  相似文献   

12.
肌苷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分批发酵的代谢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掌握代谢规律和代谢方式,代谢流作为一个关键而重要的变量需要测定.然而,由于代谢流测定的困难,在许多代谢研究中代谢流并没有被完全应用.在肌苷高产菌枯草芽孢杆菌中,利用得到的实验数据包括葡萄糖的消耗速率和代谢主产物以及副产物的形成速率,利用代谢通量平衡模型,得到糖酵解、三羟酸循环及磷酸戊糖途径的代谢流,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用环磷酰胺灌胃造成小鼠白细胞减少,用卫士Ⅰ号口服液进行预防和治疗研究,并与肌苷组对比.结果表明:该制剂不仅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白细胞减少具有显著治疗作用,而且对不明原因的小鼠低白细胞亦有明显升高作用;与肌苷组相比较,卫士Ⅰ号升高白细胞的作用明显优于肌苷组.  相似文献   

14.
通过模式识别方法对肌苷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TX 3的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最优配比,同时对种子生长状况和发酵培养中温度与通风条件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该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在最适条件下该菌株肌苷产量可达18.53g/L。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研究一些微量化学物质对肌苷产生菌产菌影响的初报。试验结果表明,mn~(2+)及黄血盐在适当的浓度下均可提高产苷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鸟枪法将枯草芽孢杆菌磺胺胍抗性基因克隆到质粒pUB110中建成重组质粒,pBUW4,该质粒的分子量约8.1kb,标记为SG^r为Km^r,将pUBW4转化到肌苷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Q2901-4菌株中,得到的转化子产肌苷能力比受体菌提高25.5%。  相似文献   

17.
PHB—PEG共混物为载体药物缓释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β-羟基丁酸酯(PHB)与聚乙二醇(PEG)共混物为载体材料,以肌苷为模型药物,利用W1-O-W2型复乳蒸发技术制备肌苷缓释微球,探讨了溶剂、稳定剂、药物浓度、载体材料等因素对微球产率、包埋率及体外释放率的影响,并优化了微球制备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当明胶质量分数为0.6%、肌苷质量分数为5%、PHB与PEG的质量比为7:3时,掉得的微球收率为70%,包埋率为81.6%,且微球外观圆滑,研究微球体外释放行为时发现,用上述条件制得的肌苷微球在释放的第18小时时,达到了最大释放量,并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8.
长花马先蒿核苷类万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长花马先蒿全草乙醇提取物中的进一步分离出2个核苷类化合物,经UV,IR,^1HNMR,^13CNMR,DEPT,EIMS和FABMS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它们为6-肌苷和腺嘌呤核苷,其中6-肌苷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以工业化陶瓷膜考察了肌苷发酵液在不同浓缩比下的拟稳定通量、粘度及湿固含量变化,在此基础上,将发酵液进、出口调换,可使膜通量提高;分析了水洗方式对肌苷含量及膜通量的影响;探讨了膜的污染机理,提出了有效的膜清洗方法.结果表明:200 nm膜适宜于肌苷发酵液的膜过滤,按流加率4%加入洗水有利于菌体的洗涤,不可逆污染阻力Rf在总阻力中占主要地位,有效的化学清洗方法是:用1%NaOH和0.2%NaClO混合溶液清洗膜40 min后,再以0.5%HNO3溶液清洗5 min,膜通量可迅速恢复.图7,表2,参8.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以SO4^2-/ZrO2和SO4^2-/TiO2两种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由肌苷酰化合成四乙酰核糖的反应,并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产物得率的影响,获得了该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