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奕娜 《科技信息》2009,(31):297-298,321
语码转换是指语言使用者在同一语篇中交替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码的语言现象。语码转换不仅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在文学作品中也较为常见。其中在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鉴于各种原因,小说中人物在他们的对话中经常使用语码转换。因此,本文以《围城》为语料,以Jef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基础,寻找可以导致这些语码转换发生的因素,以及这些语码转换所具有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围城》为语料,对作品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语码转换是交际者用于实现自己交际目的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际策略。语码转换使用过程中体现了对语言使用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的顺应,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实现了语码转换不同的语用功能,例如:填补词汇空缺或语义差异使交际更加方便,避免社会尴尬,作为幽默、讽刺、强调、排除听话人、引用等策略满足交际者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现象引起了语言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大量重要研究成果。国内对语码转换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少有涉及到影视作品中的汉英语码转换。语码转换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自有它的功能和作用,已经有不少语言学家对语码转换的功能做了研究、归纳及总结。依据于国栋2001年提出的顺应模式,通过对《北京人在纽约》中含有语码转换的对话进行分析研究,从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三个方面探讨了电视剧中英汉语码转换的功能是怎样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从关联理论看广告翻译中的语篇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语言交际理论,揭示了语码转换的本质.在语码转换的过程中,关联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关联理论对于以实现AIDA功能为目的的广告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语篇重构作为一种对原文的结构和语言形式进行较大幅度的改动翻译方法,是实现广告功能对等,译出符合译入语市场消费行为和译入语行文习惯的地道译文,从而实现外来广告的当地化,打开市场,促进销售主要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对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分类统计的基础上,运用Verschueren(1999)提出的语用顺应理论,阐释语码转换对作品人物塑造的独特作用,进而指出将语码转换研究与文学批评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语码转换是指操双语者在同一或不同话轮中对两种语言进行交替使用的双语现象或言语行为。语码转换是语言之间发生接触、互动的必然结果。文章以当代高校学生之间日常语码转换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旨在阐述高校学生语码转换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7.
语码转换是《尤利西斯》的一大特色。传统小说中作者总是不断站出来解释人物的意识活动,乔伊斯则“作者退出小说”,将人物的意识活动或话语活动通过语码转换等意识流技巧直接呈现。读者如不去揣摩语码转换隐含的意义,就无法读懂该书。语码转换发展了文学创作手段,改变了传统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言学家们对语码转换现象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其中会话分析路向由于其注重对话本身而也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北京人在纽约》中157段含有汉英语码转换的对话,阐述了在该剧会话中语码转换的模式和层次的特点及原因。  相似文献   

9.
李玉梅 《科技信息》2010,(8):I0151-I0151
本文介绍了语码转换的含义及其主要类型,并探讨了语码转换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指出在进行语码转换时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必要进行英汉语码的转换;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大学英语课堂还有必要进行简单语码与复杂语码的转换。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把握好转换的度,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好英语;否则过犹不及,势必影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语言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运用社会语言学中有关语码转换的相关理论对哈代的《卡斯特桥市长》中的会话进行分析,认为哈代以其渊博的社会阅历和高超的语言能力,巧妙地在标准语和方言之中娴熟地进行语码转换,在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生动复杂形象的同时,也批判了维多利亚时代伪善的社会道德和语言标准。语码转换不仅反映了哈代对传统语言和文化的眷恋,也反映了他的社会和艺术理想。  相似文献   

12.
语码转换是《尤利西斯》的一大特色。传统小说中作者总是不断站出来解释人物的意识活动,乔伊斯则“作者退出小说”,将人物的意识活动或话语活动通过语码转换等意识流技巧直接呈现。读者如不去揣摩语码转换隐含的意义,就无法读懂该书。语码转换发展了文学创作手段,改变了传统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13.
尹燕 《科技信息》2007,(35):115-116
衔接是语篇特征的一个重要内容。英语和汉语有衔接方式的共性,但也有各自的特点。历来对《红楼梦》翻译的论述颇多,但在衔接与连贯方面来讨论并不多见。本文尝试从《红楼梦》原著与英译本衔接手段的对比,来强调《红楼梦》翻译中必须根据源语言和目的语的衔接特点,进行有效的双语转换。  相似文献   

14.
语码转换指讲话者在同一言语交际过程中使用两种或更多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语码转换既具有社会功能同时又可表现说话者的心理情感.<海角七号>中的语言是整部影片的一个亮点,剧中人物闽南语、普通话和日语在不同场合相互转换,具有一定的社会和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其小说《孙行者》中,采用的最主要的语言策略之一就是在人物的话语中语码转换的运用。汤亭亭在《孙行者》中使用语码转换这一语言策略,通过保存华裔群体语言的独特性以构建华裔群体的语言、文化和社会身份,同时表达作者的多元文化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6.
孙妍玉 《科技信息》2012,(18):183-184
人际功能是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提出的,它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纯理功能之一。人际功能是语言的参与功能,通过这一功能,参与者可以表达他在某一情景中的态度和推断。本文以人际功能为出发点,从人际功能中表达说话者身份、地位、态度和说话者对事物的评价这四个层面来研究《围城》小说中的语码转换现象。以此来揭示语码转换这一交际策略在《围城》小说中所具有的人际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刘一洁  杨蓓蕾 《科技信息》2011,(5):I0141-I0141,I0421
语码转挟,即两种或多种语言变体的转换,是语言接触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对歌词语篇中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却鲜有人涉及。歌词,尤其是流行歌曲的歌词,作为语言的形式之一也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日趋成为语码转换的一种特殊载体。众所周知,语码转换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语言的使用和变异,考虑到语码转换的这一深远影响。对中文流行歌曲中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不仅很有意义,而且很有必要。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中文流行歌曲歌词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这一现象。一是分析中文流行歌曲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结构特征;二是探讨歌词作者在歌词语篇中运用语码转换所实现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8.
语码转换的发生有其各种社会原因。小说《儿子与情人》中主人公保罗.莫瑞尔的一次无意识的语码转换揭示了他深藏的心理。通过分析保罗这次一反常态的使用父亲常用的方言,揭示了保罗对拉康所称的“父之名”的认同以及他对恢复自己男性身份的渴求。  相似文献   

19.
《语合二章》是西藏翻译史上的第一部翻译理论文献,也是最重要的一部。文章通过对《语合二章》中藏民族早期文字翻译作品问世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的介绍,简述藏民族早期文字翻译活动开展情况、翻译成果、形成的翻译理论,力图概括、梳理和总结西藏早期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研究,并与西方古代翻译研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的两个重要的特征,翻译正是建立在语篇而不是字、词上,因此翻译也需要具备这两种特征。从语篇的衔接和连贯的角度对朱纯深和杨宪益夫妇翻译的《荷塘月色》进行对比研究,从这两方面对译文进行对比,从而发现英汉两种语言因属于不同语言体系,而必须使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衔接和连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