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百页窗     
《科技潮》1998,(5)
社会的科学能力社会的科学能力,是指一个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社会力量。广义地讲,社会的科学能力是所有直接和间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各种力量的总和,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狭义地讲,是指直接同发展科学技术有关的具体条件或基本要素。社会科学能力的基本要素有:(1)科学家队伍的集团研究能力。科学家队伍是社会科学能力的人才因素,其中包括科学家、实验家、工程师、教授、科技信息专家和科学管理专家,以及广大群众性科研队伍。这支队伍必须具有一定的数量,才能从事大规模的社会协作,产生集团研究能力。此外,这支队伍还要有一定的质  相似文献   

2.
篮球运动是一项充满哲学原理的运动,同其他事物一样有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之分,内部矛盾主要指攻防对抗基本矛盾、篮球技战术发展与竞赛规则修改、增订之间的矛盾.外部矛盾是推动篮球运动发展的外部条件,它包括社会文化、经济、政治方面的种种因素.本文从辩证唯物主义高度思考篮球运动,把握篮球运动的哲学思想及其规律,不断地在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做出新的正确判断,力求推动篮球运动向更新层次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然而,技术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要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同时兼顾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内部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贡献最终体现在技术在环境、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价值的整合效应。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模式的示范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首次提出,人类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并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符合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致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实验区是支撑这一系统的重要载体。经过20年的探索,福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逐渐成熟起来,在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方面进行了积极研究与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阶段性研究出发,引入熵定律的观点来界定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初期能力的内涵。通过对当前研究现状和研究背景的分析,指出应该从内部支撑力因素(资源、业务、经费、人力)和外部支持力因素(经济、文化、教育、科研)两个方面来构建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初期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家族企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家族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且也关系着我国的社会与文明的进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家族企业大规模支配外部资本的能力是家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和谐生产力主要是指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力的各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要求。具体来说,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亦即可持续发展理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亦即民主法制下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亦即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准则,人自身的和谐亦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相统一。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和谐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依靠科技引导,在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着示范和带动作用,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有益的经验。如何认识在应危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新形势下,加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在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本刊特邀请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会委员。就可持续发展机制创新与政策导向、经济高速增长与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及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推进科技成果的规模化应用与产业化、开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资源综合节约利用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面进行专题研讨。  相似文献   

9.
汪静静  余雪  陈桂珍 《科技资讯》2007,(29):166-168
在推进人类几千年的文明中,科学技术的作用"一枝独秀".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缔造了无数的辉煌和繁荣的背景下,它自身也愈来愈陷入让人类理性置疑最深的困境和危机之中.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仍然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找一条科学技术合理辅佐人类文明进步的道路.本文认为"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是应时而生的合理的观点;同时本文主要尝试分析了"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几点理由,并认为坚持"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人类可以在科学技术的发展道路上和在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中游刃有余地合理使用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10.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对人口安全系统的支撑之上,关键是要保持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并维持资源、环境对人口发展的持续支撑。基于此,建立了包括以人口子系统为中心的社会经济子系统、资源环境子系统和科技制度子系统的人口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框架,并对区域人口安全各系统状态进行因子分析,最后从制度、文化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人口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秀山县生物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构建了秀山县生物资源的经济发展系统、社会发展系统、生物资源基础系统、可持续发展实施系统4项准则层和人均GDP等21项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AHP层次分析方法,两两比较得出判断矩阵,进而算出各项指标权重,通过多目标加权函数方法,最终得出秀山县可持续发展力得分为6.79,处于可持续发展力一般的阶段。通过评价结果,分析了秀山县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经济支配资本主要包括财政资本、金融资本、农业剩余资本和农地资源资本。从这些方面看,我国农业经济支配资本能力并没有随农业发展、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而增强。农业经济支配资本能力处于弱势状态。农业经济支配资本能力弱势根本原因是我国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农地征收政策对农业生产资本的生成不利。可见,推进农业发展的外部制度创新是迅速提高农业经济支配资本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地理科学正是以人与地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特别是人文地理学更是直接以资源、能源、经济、人口、城市和环境保护为其主要研究对象,故在地理教育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地理学和地理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本文试图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渗透的方法和具体途径三方面来阐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地理教育中渗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内涵与目标,从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必备的地理环境、资源基础、经济条件、社会系统、科技优势、制度与政策6个基本条件出发,构建了包括环境、资源、经济、社会、科技和政策等要素在内的内蒙古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孙雯静 《甘肃科技》2006,22(3):189-191
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提供了重要哲学依据,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面,可持续发展是基于对以往发展思想与实践的反思而问世的,走出将可持续发展局限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误区,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运作。  相似文献   

16.
湖南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基本对策主要有:把握方向,转变观念;改革体制,创新机制;整合资源,调整结构;文化创新,科技先导;完善政策,加强管理;培育人才,锻造队伍;合作交流,开放提升。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多方面做文章、下功夫,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和扎实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由于文化形式的多样化,传统文化结构理论已难以对其作出归类与分析。运用三维视角,能从规律上和形式上阐释文化结构的特征及其发展态势。文化业态是指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包括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创业三大业态;文化形态是指文化结构的外部运动方式及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惰性文化、常性文化、理性文化三种形态;文化生态是指文化的发生与特征以及发展的规律性问题,包括文化群落共存律、文化重演周期律、文化进化振兴律三大规律。  相似文献   

18.
潘懋元先生提出的教育内部关系规律、教育外部关系规律是对教育基本规律的最一般抽象与概括,它们间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此中的内外部关系(internaland exteral)是相对于教育系统自身而言的,外部指教育系统与外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系统间关系,即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而非指外在的表象关系(extrinsic);内部指教育系统自身内部因素间的关系,即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而非指内在的本质关系(inherent).  相似文献   

19.
促进企业加大R&D投入需要了解企业R&D的动力。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了企业R&D投入的动力模型。认为,企业R&D的动力来自内外部多个方面,其内在驱动因素有利益驱动、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外部因素主要有科学技术、社会需要或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和政府政策等。在内在动力中,利益驱动是最根本的推动力。在外部动力中,市场需求是最根本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20.
生态重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生存、经济的发展必然要以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为代价,关键是如何使得付出的代价最小。可持续发展中生态重构的思想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生态重构主要涉及到重新配置资源的利用方式,重构组分和经济组分之间的平衡两大问题。生态重构资源的利用方面,主要涉及生态重构的生物物理基础研究,生态加工工艺学,未来材料科学,全球未来能源政策和发展趋势等问题;生态重构组分和经济组分的平衡直接与生态系统政策导向和研究等许多问题有关。克服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根据生态重构思想制定符合全球以及与当地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农林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