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医是通过“四诊”“八纲”等法则,运用辩证论治的方法及中药配伍等各个环节来处理疾病,而最关键环节─—配方至关重要,如配错药品,不但影响疗效,而且还危及病人健康,笔者探讨处理疾病的重要环节─—配方中注意的几点,以供参考。一、注意“十八反”与“十九畏”“十八反”“十九畏”是中药配伍中禁忌的,作为中医药人员应牢记勿误,在此不予赘述。但“十九畏”与中药配伍中的七情之一“相贯”是否一回事?这是要弄清楚的。“十九畏”属禁忌范畴,而“相畏则是处方配伍之一,它们是截然不同的。目前有些杂志刊物报导:某些疾病可用“…  相似文献   

2.
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具有抗惊厥、抗帕金森、镇痛、抗癫痫、抗肿瘤和免疫兴奋作用,因此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配伍及中成药生产。本文综述了全蝎的中药组方配伍与全蝎提取物、蝎毒的生物医药及应用,以为资源药物全蝎的挖掘、保护和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西药物联合应用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形式。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的目的是取长补短,增强疗效。但是由于盲目杂乱地配伍中西药物,结果不但不能增强疗效,反而还会使药物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增加,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为了提高我们对中西药物配伍变化的认识,从而减少或避免因药物配伍不合理而带来的不良后果。现作如下简要分析。1含生物碱成分的中药及中成药门)中药麻黄、长春花、黄连、苦参、延胡索等及制剂不宜与重金属盐类、碘化物等联用。因重金属盐类、碘化物等在胃酸作用下,金属离子能沉淀大部分生物碱,使…  相似文献   

4.
慢性支气管炎多见于老年人,是一种极难治愈的顽症。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气管炎研究组什对这一顽症在前几年“当归、黄蔑等补益中药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作用研究”、“支气管病变组织切片电镜观察研究”等工作的基础上,迸一步依据我国中医传统的“益气活血”、“扶正固本”的洽疗原则,辩证实馅,调整单、验方配伍,以科学新法泡制,研制出一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在心肌梗死中的促血管新生作用。方法:依据中医"益气化瘀生新"理论和西医"治疗性促血管新生"概念,选用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进行心肌梗死的干预治疗。分别采用动物模型、离体细胞培养等多种实验方法,运用分子生物、药物化学等现代研究技术,明确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的促血管新生机制。结果: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在心肌梗死中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调控,有效发挥促血管新生作用。结论:以中药黄芪、丹参为代表的益气化瘀类药物在缺血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防治作用,为中医药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丰富的诊疗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相反”药物配伍应用自古不乏其例,一味遵循“十八反”,是否制约着治疗用药,使一些疑难杂症无法治愈,使中医药“相反相激”的快捷疗效无法体现?而全盘否定,是否又会误用后引起中毒、甚至死亡而涂炭生灵?这些均是悬而未决的问题.鉴于临床应用中,“相反”药物配伍多用于特定的病理条件下,本文提出在临床应用的基础上,选择含有反药配伍的经方,针对其主治病证病理条件下“相反”药物配伍的不同条件进行研究,从而挖掘基于临床应用的中药“十八反”宜忌条件及配伍关系,对完善中药配伍理论和指导临床“相反”药物配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药制剂技术与中成药生产紧密联系,它是高职高专中医药教育中药类专业学生和技能型中药人才必备的专业知识组成部分,在中药制剂的生产和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文章探讨了中药制剂技术传统教育的优缺点,指出了中药制剂技术课堂教学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8.
配伍是中药临床用药的特色,药对是临床配伍的最小配伍单位,金银花-连翘药对是温病治疗中的常用药对,可以增强单味药物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本文从化学成分、药理药效作用方面对其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金银花-连翘药对的作用机制、科学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卢国明  苏伟 《科技信息》2005,(11):10-14
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但面临不 少问题与挑战。中医药需要与时俱进, 就需要中药现代化,通过技术创新,再 现中药的辉煌。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复方与其药效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以及中药复方配伍关系的诠释是研究难点。文章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数学模型解析逍遥散及其功效药队的抗抑郁配伍关系。首先,采用孤养结合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的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然后,明确逍遥散及其功效药队对抑郁大鼠行为学以及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行为学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后将所得行为学数据作为训练集,建立BP神经网络药效预测模型,应用模型对所测行为学的重要度进行排序。结果显示,旷场穿越格数>旷场直立格数>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水迷宫穿越平台次数>糖水偏爱率。同时,还对逍遥散、疏肝药队和健脾药队的行为学数据分别进行了BP神经网络回归分析,表明逍遥散对各指标的回归系数高于疏肝药队和健脾药队。研究结果表明,逍遥散及其功效药队可显著改善CUMS抑郁大鼠快感缺失、活动以及学习记忆能力减弱等核心精神症状,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而疏肝药队和健脾药队协同发挥抗抑郁作用,验证逍遥散组方精当、配伍合理。文章亦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研究中药复方配伍上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运动医学就开始将传统中医药运用于消除因过度训练而产生的运动性疲劳,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研究就近年来中医药单复方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其中单方中药如人参、淫羊藿、枸杞子、芦荟、黄芪、当归有着较好的抗疲劳、抗氧化等作用;而复方中药不同于单方中药,它充分利用了单药的药性以及单药间的药理相互作用。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研究趋向复方研制,但其临床实验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从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原理阐述了中药方剂发挥药理功效的作用机制,为更好地研究方剂的配伍原则,作用规律和临床科学用药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药炮制是下百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统制药技术,是中医药现代化过程极其重要的环节。时任同务院副总理吴仪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发表了“推进继承创新,发挥特色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讲话,特别强渊“要注重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的挖掘和传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如何建立心律失常复方数据库系统,并讨论了如何将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发现算法应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疾病的传统中药复方数据库系统中,用于发现中药单方之间的配伍规律,获取中医药药方治病机理等,实现对信息的深度开发,并且为人类专家的决策提供高层次的支持,为临床准确、合理选用方剂或为以后的新药研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廖波 《科技资讯》2005,(24):178-178
中药和天然药物药效物质(有效成分)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之一。数千年来,中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药的质量是其疗效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人们多是凭借经验,从药材的外观形态、气味以及一些简单的物理、化学现象来判断其真伪,虽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常常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当前,如何促进中药现代化,使中药研究建立能被国际认可和接受的客观、严格、科学的标准与规范,已成为中医药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展学孔  马小花 《甘肃科技》2007,23(3):211-212
介绍中药肉桂的近现代临床配伍应用情况及研究进展.方法:参阅相关文献,并进行临床应用情况的相关收集、整理与总结.结果:中药肉桂在临床治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结论:中药肉桂通过与不同的药物配伍,可以发挥不同的防病治病的作用,在临床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笔者基于对现代新药研究模式的认识和研究,综述了当代新药研究难点与现代中西药研究模式与新观点。针对病证,遵循君臣佐使配伍理论,整合君、臣、佐、使分子库,引入现代药物分子拼合手段,实现药物之间深入联合,将宏观传统理论与微观分子设计相融合统一,辅以体内代谢研究,发掘代表组方功效之核心有效成分,提出并构建了基于传统君臣佐使配伍特色的组合中药分子化学研究策略。此研究策略集传统君臣佐使宏观指导原则与组合化学微观构建手段于一体,使新药研究不脱离中医药传统又融合现代组合化学方法,适合作为一种中药研发新策略从而推动中药现代化乃至新药创制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2008年开始实施中药现代化重大专项。该专项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和引导作用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为技术依托,针对制约中药高技术产业化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重点支持,重点突破。并且主要在推动中药规范化种植、构建中药现代化科技平台、促进现代中药产品创新、培育中药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科技部肯定和中医药界的欢迎,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广东)"的建设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为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剂量配伍的泻心汤泻下作用与小肠炭末推进作用。方法将90只实验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泻心汤不同剂量配伍组(7.2 g/kg),按容积20 mL/kg的剂量给药后,分别用代谢笼积分法、炭末推进作用实验,比较不同剂量配伍的泻心汤对小鼠的正常泻下作用、炭末推进率的差异。结果不同剂量配伍的泻心汤对其泻下作用有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 h内各组泻下小鼠只数、各小鼠首次泻下时间、5 h内小鼠泻下次数、小鼠总排便数和炭末推进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剂量配伍4比较,5h内各组小鼠的泻下只数、各组小鼠首次泻下时间、5h内泻下次数、总排便次数和炭末推进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配伍的泻心汤泻下作用有差异性变化,这可能与配伍后不同剂量的黄芩与黄连对大黄蒽醌类成分溶出率的影响,该方法可作为不同剂量配伍的中药方剂质量控制方法,为今后综合开发和利用不同剂量配伍的中药方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质量控制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中医药发展的现状,提出只有通过加强中药分析方法的研究,特别是中药色谱指纹谱的推广,达到药品质量的可控,才能实现中药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