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的人文意蕴在于对人之主体性的深层关注。教育的主体性日渐成为当代教育最深层次的一种人文关怀的主导话语。弘扬和培植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现代主体教育理论的基本精神。主体性品质主要包括自觉积极性、自主能动性和主体创造性等方面。当代教育可以从强化主体意识、改善师生关系、注重引导训练等多方面谋求学生主体性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道关系、科学主义、人本主义的话语背景下,主体性教育时沉时浮,或隐或显,至现阶段对主体性教育的张扬,主体性教育作为教育的原点,在建国以来半个多世纪的语文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曲折演变。其根本原因要归结于语文教育价值取向上的分歧。主体性教育基于人的个体的、内在的、自主的、未来的价值取向,必然成为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主体性教育研究中出现的工具价值与本位价值对立、“主体性”理解的焉面化和绝对化、对宏观层面上的教育主体重视不够、对教育自身主体性的认识不足、对培养创新素质的认识不足问题进行反思,由此可以更加明确主体性教育的内涵,并在实践领域对其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主体教育思想的由来与意义出发,对主体性、主体教育、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养以及主体教育的价值取向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是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学生也具有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客观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是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学生也具有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客观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人类最为自觉的精神活动,对人类主体性的确立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纵观人类教育发展史,不论在极权时代,还是民主时代,都存在着教育专制和教育暴力的暗流。它破坏教育的本真,抹灭人的主体性,阻碍人类的创新发展,与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是需要不断克服的教育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8.
主体间性是人在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性品质,是主体性的三大品质之一。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对"主—客"二分单子式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走出单一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走进教育生活,回归生活世界,在教育主体的社会交往中开展。  相似文献   

9.
马恒祥 《科技信息》2010,(29):I0201-I0201,I0177
主体性教育是以尊重、弘扬和发展人的主体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一种教育思想,它符合教育实现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从主体性教育的视角阐述了教学管理的内涵、特点与建设.为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偏重灌输模式,灌输模式的教条化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生硬、感染力小、实效性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应首要关注其接受规律,追求实现接受过程。接受过程的实现就必须弘扬人的主体性,通过树立主体性思教理念、充实主体性思教内容、应用主体性思教方法、丰富主体性思教载体,建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但批判和摆脱灌输模式,也要防止矫枉过正而否定道德规范,削弱系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1.
构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立足于培养、开发和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以观念更新为先导,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系统,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平等交往、双向互动、辩证统一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特点是主体性。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为保障和体现,以弘扬和培育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提出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的根本体现,也是现代教育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理所当然地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指向。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体育教学是健康教育与现代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产物,是实施健康教育方法之一 其实质是: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中通过建构学生体育主体性的过程,提高学生的体育主体性使其成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法 实施主体性体育教学能从根本上改变体育课实效差的问题,也是全面推进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经历了近现代大学教育、建国至改革开放前大学教育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学教育。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面对目前高校学生主体性教育出现内外两大困境,进一步确立和发挥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性是今后若干年我国高教改革的出发点、基本内容和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基本的范畴,传统的思政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具有支配力与权威性,是教育的唯一主体,教育对象只是消极被动的客体。其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对象都是具有主体性的人,都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及有效性、满足人们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主体性是人积极、自主的认识和行为方式,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唐旭 《新余高专学报》2005,10(1):126-128
教师主体性的发展是基础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而我国目前的教育研究对教师主体性尚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研究。通过教育行动研究、参与课程开发、进行反思性教学等教育科研方式,可以发展教师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研究中,观察法是很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离不开研究者主体性的参与,主体性体现在观察准备阶段、进展中、整理分析阶段。但是为了使得到的第一手信息更客观,就必须处理好研究者的主体性发挥和遵循研究方法原则这一组矛盾。文章探讨在教育研究过程中研究者的主体性体现及其对观察的影响,并尽可能减少研究者主体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教育工作者的基地 ,高师体育是高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构建高师体育教育体系至关重要 .主体教育可促成人的全面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参与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实施现代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做人、求知、健体、审美、创造等综合素质 ,形成学生生理、心理、社会三维教育观 .通过对学生主体性参与教育过程的实验研究 ,实现了良好的素质教育目标 ,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文献课对主体性教育思想研究的必要,以文献实习课结合专业科研课题的实践对主体性教育思想进行了探讨,进而指出了学生主体性发展不可忽视人的意向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