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大同市空气污染情况以及空气污染对植物种植的影响,分析了污染对植物的危害(包括污染危害的症状及植物对污染的抗性),探讨了通过植物种植获得控制空气污染的最大效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大同市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提出大同市旅游的市场营销问题,基于对大同旅游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确定、市场定位的S·P·T分析,为大同市旅游营销确定了不同于传统4P'S理论的4C·D区域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3.
大同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旅游服务设施,值大同市产业转型之际,发展休闲旅游产品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本文在分析大同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将大同市的休闲资源分为三个大类、八个亚类和十九个基本类型,并将大同市的休闲旅游产品分为传统型休闲旅游产品、发展型休闲旅游产品、新型休闲旅游产品,分别对三类产品进行设计,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大同休闲旅游产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近年大同市空气质量状况的统计资料,文章详细分析了污染物来源和污染状况的变化趋势,总结出空气污染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而,从大同市的地理条件、历史背景和气象因素等方面对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同市旅游发展战略的TOW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OWS分析法对大同市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得到以云冈石窟为代表的人文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交通的极大改善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对重点文物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大等关键的内外部因素,最后提出了如特色文化、完善交通、区域联合等适合大同市旅游发展的六个战略.  相似文献   

6.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对城市旅游文化品牌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对产业融合视角下城市旅游文化品牌内涵的深入剖析,以大同市为案例地,分析其旅游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依托产业融合视角下城市旅游文化品牌建设模型,将大同市旅游形象定位于"佛道古都",并提出品牌设计与开发、品牌内部建设与外部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7.
仿古街作为城市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满足了当今社会人们的工作生活、休闲购物和周末旅游等方面的需求.仿古街区的建设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娱乐场所,同时也可以给外地游客展现城市的历史文化.本文首先概括了大同市仿古街区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和应遵循的原则,然后分析了华严寺仿古街区的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同市仿古街区旅游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同是能源转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各领域都有所改善,为此,对大同市城市居住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本文针对大同市年鉴中的农业、工业和建筑业,能源、贸易、交通邮电和旅游、财政金融、科学技术和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等方面,选择其作为指标,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确定权重,建立评价体系,并建立了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再用模糊分析法进行计算,得出大同市的居住适宜度为73,从自然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对大同市作出城市适宜性评价,从居民的认知方面进行相关的分析和综合研究,通过实际对大同城市的宜居度作出评价,提出发展对策,根据不同的指标、不同的区域和针对人群,提出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并选取大同市为案例地,依据耦合协调度等级及阶段划分标准,将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划分为3个阶段:探索失调阶段、过渡发展阶段、创新上升阶段;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探索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之间存在显著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旅游产业滞后类型占多数;大同市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从2011年实现了从失调阶段向协调阶段的转变;从静态角度看,大同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与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 4、0.983 4、0.789 2、0.987 5、0.968 3;从动态角度看,大同市各因素对两个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旅游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世界卫生组织说,全球空气污染的重灾区是东南亚,包括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太平洋西岸地区,从中国到菲律宾。3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称,2012年全球有八分之一的死亡人数是由于空气污染问题导致的,目前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头号环境问题杀手。空气污染导致人类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飙升,2012年人类心血管疾病(心脏病和中风)发病率的80%与室外空气污染有关。报告特别指出,空气污染对  相似文献   

11.
大同市是我国主要的煤炭产地,其大气污染属于比较典型的污染类型,对其加以研究分析意义重大。根据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的API数据,摸清了大同市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和SO2等,具体分析了大同市区大气环境污染的动态分布特征及污染原因,同时提出了对大同市区环境污染治理的对策,为经济健康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南昌市2003年10月~2006年6月城区空气质量日报数据分析空气质量状况。结果显示:南昌市城区空气质量为二级良,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一年中空气质量4~9月较好,10月至次年2月相对较差,其成因与南昌市不同季节气象要素有密切关系;据此从环境保护管理角度,提出空气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岐山县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及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陕西省岐山县人口密集的凤鸣镇和工业密集的经济开发区蔡家坡镇2001-2002年各月份大气环境监测资料,同时选取了城郊的周公庙地区作为空气质量优秀的对照区进行对比,对该县的大气质量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造成该地区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它使该地区大气受到了中度污染;SO2也是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NO2污染轻微.在一年内,冬春季污染强,其他季节弱.总结得出,要提高该地区大气环境质量,采用湿法脱硫技术和除尘技术、搞好城市规划、改变能源结构、增加绿地覆盖是控制大气环境质量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眉县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评价眉县主要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并提出控制措施。方法依据眉县人口密集的首善镇和工业密集的常兴镇2004~2005年各月份大气环境监测资料,并选取汤峪镇作为空气质量作对照区对该县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结果表明造成该地区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其次为SO2,NO2污染轻微;在一年中,冬春季污染强,其它季节较弱。结论分析可知锅炉燃煤和扬尘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提高该地区大气环境质量,必须改善能源结构,改变落后的燃煤方式,发展集中供热,加强污染项目环境管理,增加绿地覆盖面积。  相似文献   

15.
以《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和信阳市中心城区2015-2017年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日均值为依据,计算出每年的AQI月均值,分析该城区空气质量的年际、年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城区空气质量逐年改善,年内空气质量季节变化明显:夏季良好、较稳定;冬季污染天数多于其他季节,总体表现为轻污染;春、秋季在良好和轻污染级别之间震荡.多云、阴、小雨、小雪及雨夹雪,风力≤2级、无持续方向,特别是冬季北风、偏北风等天气条件下,易发生空气污染,城市地貌阻碍空气扩散.进一步表明在防控大气污染方面,该城区应关注天气和季节变化、重视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  相似文献   

16.
2012年选取与气象站点相邻的一个环境空气质量测点对PM2.5进行了研究性监测,测点距地面23m,全年PM2.5质量浓度在19~284μg/m3之间,年均质量浓度为89μg/m3,月均质量浓度最高的为1月.系统分析全年PM2.5监测质量浓度与相邻气象测点灰霾、能见度观测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宜昌市城区PM2.5污染质量浓度与灰霾观测值相关性不强,但与能见度的观测值显著相关;全年能见度降低受PM2.5污染的影响具有季节性,2、5~6三个月与7~9三个月及4、10~11三个月,这3组月份内的PM2.5与能见度之间的回归曲线基本一致,全年中3月份影响最大,而1月份最小,主要与气温、风速、降雨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大气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的大气环境的需要,首先要对大气质量做出全面的合理的评价,考虑到物联网监测数据只能反映空气监测站点周围有限区域的大气质量情况,且利用公众感知情感分析大气质量在客观性上略有不足,为此,基于物联网监测数据与公众感知情感数据建立大气质量综合评价模型,以山东省为例对2016年12个月的大气质量做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2016年的大气质量超半数月份里以中度污染为主,中度污染地区以及严重污染地区加起来占全省面积一半以上,这些地区多分布在山东省的中部、中东部以及南部,此外重度污染地区主要分布在东营市、滨州市的北部、青岛市以及潍坊市的南部地区,对此相关部门应该重点关注重度污染地区大气环境状况,切实解决环境问题,满足群众对优美大气环境的诉求.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空气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空气环境质量日报为依据,对上海市空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近年来上海市空气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轻至重污染天数平均每年减少10天左右;在一年当中污染天数最多的季节是冬季,其次是春季,最少的季节是夏季;在三个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指标中,由PM10和NO2引起的污染天数自2004年以来都在逐年下降,而由SO2引起的污染天数却在增加。为此提出上海市空气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应放在冬春两季,除继续对PM10和NO2进行控制外,应加强对SO2的控制,控制的方法仍以环境管理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