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济源的戏曲碑刻记录了丰富的戏曲文化.目前收集整理的济源遗存的戏曲碑刻共有33通,都是从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碑刻,主要分为创建、重修戏楼(舞楼)碑刻和民间演剧碑刻.这些碑刻记载了创建、重修戏楼的原因、经过,反映了神庙"献戏"的风俗.另外,从碑文中的戏价、戏费,可以大致看出当时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
清代戏曲的发展与康熙有太多的关联。清初戏曲的繁荣离不开康熙对戏曲的爱好,但清中叶以后曲坛的思想僵化也源于其严格管治。总之,他对戏曲的技艺层面,包括戏曲音乐、戏曲表演是宽容大度的,但是对戏曲的思想层面控制极端严厉,由此清代戏曲的教化功能得到空前强化,宫廷教化戏极度繁荣,但是也扼杀了戏曲自由之生命。  相似文献   

3.
李渔是清初一位具有多方面成就的文学家.多年来,学术界更多重视对其戏曲理论和戏曲创作的研究,而对其小说创作则有所忽视.<无声戏>是李渔的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至今还未被专门研究过.及于此,从其新颖的内容,体制的革新的戏剧化的艺术技巧等三个方面,探讨李渔对传统话本小说的继承与革新.  相似文献   

4.
戏曲是集歌、舞、科(动作)、白(念白)于一体的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和民族色彩的综合性艺术.时至今只,除了公认的国粹京剧以外,还有地处祖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的龙江剧,内蒙古大草原上的二人台,世界屋脊两藏的藏戏,景色别致海南省的琼剧,宝岛台湾的歌仔戏等等,这些地域的剧种数量数不胜数.二夹弦是一个起源于河北,发展于山东菏泽.曾广泛流行于冀、鲁、豫、皖、苏交汇地区,拥有长达两百多年历史的地方戏曲剧种.  相似文献   

5.
汤显祖是具有强烈时代责任感的戏曲作家,根据唐人小说改编而成的“四梦”不是对前人题材的机械沿袭,而是推陈出新,汇入了极具特色的创造,与小说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他利用改编这种方式,在戏曲中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充分表达了他的创作思想和和审美理想,“四梦”所包容的内涵是唐代小说远不能望其项背的。  相似文献   

6.
词与戏曲都是音乐文学,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宋代词人特别是苏门词人主动接受戏曲影响,借鉴戏曲体式,创作了以《调笑转踏》为代表的通俗戏曲性词作,不仅拓展了词的体式,而且增强了词的戏剧性,表现出转益多师的学习精神和破体为文的创新意识。《调笑转踏》以诗、词、文相结合的结构体式,歌舞相兼的表演性质,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特点,展现了宋代词人接受戏曲影响的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7.
豫剧花旦的行当表演技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曲花旦是戏曲旦行中的重要一支,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与表演技巧。通过对各类花旦表演特点的分析,对戏曲花旦行当的人物塑造形式、行当表演基功进行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归纳,探索花旦表演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戏曲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中国钢琴作品创作借鉴的主要素材之一,但是以戏曲元素本身作为主题直接进行创作的钢琴作品却不多见,迄今为止只有张朝先生的《皮黄》、陈彬先生的《七字调随想》等寥寥数首。通过对钢琴作品《七字调随想》中戏曲元素的分析,可以深化对地方传统戏曲文化的了解与推广,对中西合璧这一音乐文化形式进行进一步的可行性探索。  相似文献   

9.
论《威尼斯商人》中弱势群体的反抗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威尼斯商人》几位主人公中,夏洛克和鲍西亚虽然处于不同阶层,但他们两个都是这部戏剧中的弱势群体;夏洛克作为一个犹太人被基督教徒压迫;鲍西亚作为女性在当时社会也是附属于男人,不能有自己的意志。莎士比亚对当时的这种社会情况非常不满,他试图通过两位主人公语言和行动来表达他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0.
四平戏唱腔高亢激越,字多腔少,一泻而尽。单四度框架与大二度邻音级进是四平戏音乐的特性旋法。这一特性旋法是四平戏音乐激越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漳台两地的农业生态环境相似,使得漳台农产品营销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农产品营销,创建漳台农营协会是解决当前漳州当地农民、台资企业农产品销售以及台湾农产品返销大陆,并共同开发国际市场诸问题的新举措。因此,对漳台农营协会的研究,可以为构建和发展漳台农营协会提供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王喜华 《漳州师院学报》2007,21(3):37-41,76
漳州作为台胞主要祖籍地,漳台文化有着深远的渊源,漳州对台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优势独特,但普遍保护、开发不够,存在着小、旧、散等问题。应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修好族谱、宗祠,沟通亲情乡情;加强庙宇交流,大力开展宗教旅游;弘扬民俗文化,丰富文化旅游内涵;做好规划,设计好精品线路以促进漳州对台文化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3.
明代天启年间漳籍人颜思齐入台开拓,从而拉开了台湾大规模开发的序幕.颜氏的开拓活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台湾的称呼始于这次开发活动;奠定了汉民族开发台湾的牢固基础;使台湾本岛有了最早有效的汉民族社会行政管理机构;在台湾大规模传播了中华民族的中原文明和习俗.  相似文献   

14.
旅游资源丰富、闽南文化浓郁的厦、泉、漳地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是这一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与海峡对岸的台湾实现产业互补并扩大合作,发挥旅游文化对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预示着厦、金经济文化交流后的闽、台文化交流及闽、台旅游合作区的发展前景。因此,要逐渐由强调资源的原生性向强调文化的价值性过渡,综合评价和有效开发闽南文化资源,在突出“海峡旅游”主题的同时彰显两岸同根同源的旅游文化内涵,以此壮大区域旅游的实力,提升国内市场占有率,最终促成大闽南文化圈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闽南化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强烈个性特征的区域化。随着明清时期闽南人大量的渡台定居,闽南化播迁台岛。做为海洋性化——闽南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漳州化内涵丰富多彩,而且至今仍有其广泛、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沈文馥 《漳州师院学报》2007,21(2):29-34,45
延伸漳州花卉产业链既是海峡西岸产业提升的内在要求,也是漳州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目前,漳州已经构筑了花卉产业发展的平台(海峡两岸花博会),产业提升正逐步实施。通过对漳州花卉产业的实地调研和整个背景条件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延伸漳州花卉产业链、使东南花都形成龙头企业既有必要,也有可能。相应地,需要一系列保障条件,主要包括:政策支持、经济支持、管理支持和人力资本支持。如果在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合作的基础上,形成创新性的花博园区,建立“政府、企业、产业链与花农”共同发展模式,不但可以实现政府、企业、农民共赢的局面,而且对漳州建设现代化的花博园区花卉产业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7.
漳州做为东南沿海的重镇,素有舟楫之便.明初,在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中,有漳籍内官王景弘的贡献,漳州、镇海卫所亦有多名将士襄助.明代漳人张燮<东西洋考>、吴朴<顺风相送>均收录了郑和下西洋的重要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乡村旅游以其特有的风格与魅力吸引了旅游者,成为旅游行业中新的亮点,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漳州具有丰富的闽南特色乡村旅游资源,漳州市要注意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并分析其可行性,构建开发漳州乡村旅游资源的框架。  相似文献   

19.
漳州民间舞蹈具有“继承性、群众性、自娱性、民族地域性”的特点,其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人体保存文化和表现文化;群众间直接传承;从民间向舞台艺术升华三个方面。应深入挖掘漳州民间舞蹈的精粹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张燮为漳州明代著名学者,所著的<东西洋考>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张燮的生平和著作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漳州明代月港的兴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