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不同浓度锌对西葫芦幼苗生长及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锌处理对西葫芦幼苗生长及其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锌与多锌症状在叶片上表现明显。锌浓度与地上、地下部的鲜重呈大致正相关,锌浓度的增加对地上部的影响较地下部的大;幼苗地上部干重与锌浓度呈明显正相关,而地下部干重随锌浓度的提高增加幅度较小,锌浓度过高干重反而下降;锌浓度对幼苗根系和茎节间的伸长生长有明显的影响。锌浓度对POD同工酶的基因表达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1年生薄壳山核桃实生苗为研究材料,以盆栽加盐的方式来人工模拟盐胁迫环境,设置0(对照,不加NaCl),0.1%,0.2%,0.3%,0.4%,0.5%,0.6%,0.7%和0.8%共9个盐梯度,研究在不同盐梯度下薄壳山核桃幼苗的存活率、生长量(相对苗高生长、相对地茎生长、相对鲜质量、相对干质量)以及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①0.1%NaCl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量和光合作用没有显著影响;②当NaCl质量分数超过0.2%时,随着NaCl质量分数的增大,薄壳山核桃幼苗的生长量和光合作用显著下降;③当NaCl质量分数超过0.7%时,薄壳山核桃幼苗的生长几乎停滞,光合作用极其微弱,存活率低于22.2%.④低质量分数(NaCl质量分数低于0.4%)限制光合速率主要是气孔限制因素,高质量分数(NaCl>0.4%)主要是非气孔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3.
刘懿  窦羿  张平  刘丽丽 《科技信息》2008,(29):327-327
锌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缺乏时会引起坏血病等,土壤-植物系统的锌缺乏而导致的人体锌缺乏或潜在缺乏在全球尤其在我国相当严重与普遍,因此,富锌食品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选用萝卜芽苗菜为材料,研究喷施锌对其产量的影响及产品中锌含量,为开发简便安全的食品锌源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硫酸锌(ZnSO4)在萝卜芽苗生长过程中对其进行叶面喷施,经观察,在各表观指标无明显差异情况下,(ZnSO4)浓度在0.1mg/L-0.5mg/L萝卜时芽苗菜体内锌含量上升,当施加硫酸锌在0.6mg/L及以上时萝卜芽苗菜体内锌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施肥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薄壳山核桃容器幼苗生长以及养分的影响,筛选适宜苗木生长的施肥方案。方法 以薄壳山核桃‘绍兴’子代1年生容器苗为材料,设置指数施肥(A)、常规施肥(B)和平均施肥(C)3种施肥方式,每种施肥方式设定0.5、2.0、3.5、5.0 g/株(编号依次为1、2、3、4)等4种施肥量,不施肥(CK) 为对照,共13个处理,分别测定苗高、地茎、生物量、根系及营养积累等指标,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 指数施肥下,薄壳山核桃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指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以施肥量5.0 g/株(处理A4)时苗木生长量最大;常规施肥和平均施肥下苗木生长指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升后降,均以3.5 g/株施肥量时(处理B3和C3)达到最大值,且处理C3优于B3和A4。苗木养分积累情况表明:指数施肥方式下,除P元素外,N、K元素的积累量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上升,表明指数施肥处理下苗木生长处于贫养;常规施肥和平均施肥方式中,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各处理养分积累量均先上升后下降,以施肥3.5 g/株时达到最大值,其中以C3最优, B3次之。结论 本试验以平均施肥方式、施肥量为3.5 g/株有利于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苗高、地径、根系、生物量及养分积累等指标表现较优,苗木质量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5.
缓释肥用量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缓释肥用量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和养分状况的影响,确定培育薄壳山核桃容器苗合理的缓释肥用量。【方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同处理T0、T1、T2、T3(缓释肥用量对应为0、3、6、9 kg/m3),测定和比较薄壳山核桃苗木生长及植株N、P、K养分含量。【结果】与对照(T0)相比,不同缓释肥处理均显著促进薄壳山核桃苗木苗高、地径、单株生物量、根系总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根系平均直径和各器官N、P、K含量,改善了根冠比且以T1处理效果最佳;随着处理浓度增加,促进效应下降。动态测定表明,缓释肥处理能保持试验期苗高与地径的持续快速生长,其中地径的持续时间更长,生长后期(8月中旬后)与苗高呈现非同步性。【结论】适量的缓释肥用量能促进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的生长、生物量积累和根系发育,促进效应与改善植株N、P、K养分含量有关;缓释肥施用量以3 kg/m3较佳。  相似文献   

6.
配方施肥对薄壳山核桃苗期养分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氮(N)、磷(P)、钾(K)不同配方施肥对薄壳山核桃苗期养分含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筛选薄壳山核桃苗期的最佳施肥方案。【方法】以薄壳山核桃品种‘绍兴’2年生实生苗为砧木,优良品种‘马罕’(‘Mahan’)为接穗,嫁接生长1 a后的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根据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3因子(N、P、K) 3水平(水平1为4 g/株N、2 g/株P、1 g/株K,水平2为6 g/株N、3 g/株P、3 g/株K,水平3为8 g/株N、4 g/株P、5 g/株K)配方施肥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薄壳山核桃幼苗全株及不同组织(根、茎和叶)养分含量(全N、全P和全K)以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相关指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的影响。【结果】配方施肥显著提高了薄壳山核桃全株及幼苗根、茎、叶的全N、全P和全K含量,且全N和全P在不同组织中的含量均表现为叶>根>茎,全K含量表现为根>茎>叶;配方施肥后的叶绿素a、b含量均在7月中旬达到最大;配方施肥对幼苗光合相关指标的影响除Tr外均显著,且表现为N>K>P的处理效应。【结论】配方施肥能够显著提高薄壳山核桃全株及不同组织养分含量、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作用能力,试验筛选出的最佳配方施肥为T4处理组,即每株施N、P、K肥分别为6、2、5 g。  相似文献   

7.
探讨叶面喷施钙、镁、锌和硼肥对芳樟矮林生长和精油产量的影响,为芳樟矮林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芳樟矮林为试验材料,比较叶面喷施钙、镁、锌和硼肥对芳樟矮林地径、株高、生物量、叶片出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钙、镁、锌和硼肥对芳樟矮林株高和地径影响不明显,大部分处理株高和地径略低于对照组。叶面喷施钙、镁、锌和硼肥对芳樟矮林生物量有显著影响。芳樟矮林单株鲜重随叶面喷施钙和硼肥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镁和锌肥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叶面喷施0.5%的钙肥和0.05%的硼肥效果最好。单株叶鲜重变化趋势与单株鲜重相似,叶面喷施0.5%的钙肥和0.05%的硼肥显著提高了芳樟矮林单株叶鲜重。单株小枝和主枝鲜重最大的分别是叶面喷施0.5%的钙肥和0.05%的硼肥。叶面喷施钙、镁、锌和硼肥对芳樟矮林叶片干重出油率影响不明显,对单株叶片精油产量有显著提高,其中叶面喷施0.15%的锌肥精油产量最高,其次是0.05%的硼肥、0.5%的钙肥和0.45%的镁肥。因此,综合芳樟矮林生长、生物量、叶片出油率指标,叶面喷施0.5%的钙肥或0.05%的硼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土壤水分胁迫对银杏无机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盆栽土培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了1年生银杏实生苗在土壤水分胁迫下体内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积累及其在各器官中的分配。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银杏茎和叶中全氮、叶中全钙和全钾、根中全铜及根、茎和叶中全磷含量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根系中全氮含量变化较少,茎和根中全钙、茎中全铜及茎、根和叶中全镁、全锰和全锌含量逐渐升高,银杏叶中全铜、茎和根中全钾含量逐渐下降;(2)各种土壤水分条件下,全镁、全氮、全磷、全钙等元素含量分配比例在根茎叶中的均表现为在叶中最高,茎中次之,根中最低,全铜含量的分布规律是根中最多茎中次之叶中最少,全锰含量的分布规律表现为根中最多叶中次之茎中最少,全锌含量的分配比例为茎和根中相当,叶中较少,全钾含量在根茎叶中的分配比例因土壤水分条件不同而不同;(3)相关分析表明,所测定的无机营养元素之间,部分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表油菜素内酯对烟草根系活力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Hoagland 完全培养液水培的烟草幼苗进行 BR 叶面喷施和浸根处理,以研究 BR 对烟草根系活力及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0.04ppm 或0.05ppmBR叶面喷施或浸根可提高烟草根系伤流量,提高根系伤流液中 P_2O_5和还原糖含量,增强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进而提高根系及叶片内尼古丁含量.  相似文献   

10.
用不同浓度的硼酸溶液在蚕豆不同生长期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在蚕豆生长的幼苗期、现蕾期和开花期叶面喷施0.1%-0.2%的硼酸溶液能促进蚕豆的生长和产量的增加.可能施硼后导致蚕豆叶片的SOD活性和CAT活性的增强,同时降低了O2-生成速率和MDA含量.  相似文献   

11.
以中低品位氧化锌矿的硫酸铵焙烧熟料溶出液为原料,其中主要含有Zn SO4,Fe2(SO4)3及Al2(SO4)3,以碳酸氢铵为除杂剂,采用黄铵铁矾法和水解法去除溶液中的杂质Fe和Al以得到较为纯净的Zn SO4溶液,实验考察了溶液p 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除铁率的影响,得到了黄铵铁矾渣,继续调节硫酸锌溶液的p H值以水解去除溶液中的Al,得到铝渣.采用XRD,SEM,化学成分分析等手段对黄铵铁矾渣、铝渣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黄铵铁矾发育良好,颗粒规则,氢氧化铝粒度不均匀.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Zn2+、Cu2+、Cd2+金属离子诱导玉米产生金属硫蛋白,采用实验室溶液培养的方式,通过不同浓度Zn2+、Cu2+、Cd2+(0.05、0.5、1.0、2.0、4.0、8.0、16.0 mmol/L)胁迫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MS)测定玉米叶金属硫蛋白(MT)的诱导合成量。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升高,MT的含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锌、铜、镉胁迫浓度分别为8.0、0.05和0.5 mmol/L时,玉米叶片中MT含量最高,当铜、镉离子浓度大于2 mmol/L浓度时,玉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死亡。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可作为锌、铜、镉污染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电脑微激光粉尘仪对西安市南二环2013年春季5月70 m高度范围内的可吸入颗粒物(PM_(10))质量浓度进行了4个昼夜的监测。观测发现,西安南二环PM_(10)质量浓度昼夜变化可分为5个阶段:第1阶段在8:00—10:00,PM_(10)平均质量浓度范围0.056 mg/m~3;第2阶段在12:00—14:00,PM_(10)平均质量浓度为0.075 mg/m~3;第3阶段在16:00—18:00,PM_(10)平均质量浓度为0.058 mg/m~3;第4阶段在20:00—22:00,PM_(10)平均质量浓度为0.070 mg/m~3;第5阶段在0:00—6:00,PM_(10)平均质量浓度为0.038 mg/m~3。高分辨率地垂向观测结果表明,西安5月PM_(10)质量浓度垂向变化可分为3种类型:第1种类型,随着高度的增加PM_(10)质量浓度增加幅度居中,平均递增率为0.048μg/m;第2种类型,随着高度的增加PM_(10)质量浓度幅度增加最大,递增率为0.065μg/m,且波动变化明显;第3种类型,随着高度的增加PM_(10)质量浓度增加幅度最小,递增率为0.013μg/m。西安南二环5月PM_(10)质量浓度在1 m高度处最低,平均为0.048 mg/m~3;4~46 m高度范围内质量浓度较低,平均为0.051 mg/m~3;在49~67m高度范围内质量浓度较高,平均为0.052 mg/m~3;在70m处最高,平均为0.056 mg/m~3。观测期间PM_(10)质量浓度与4 m处的温度之间为显著正相关(y=240.73x+12.305),与4、7、10 m高度处的湿度为显著负相关(y=-606.42x+82.08)。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柴胡药渣对含锌废水的吸附特性和液相pH 值、电导率变化特性,以柴胡药渣为生物吸附剂,进行了Zn2+批量吸附实验研究。分析了液相pH 值、Zn2+初始浓度(C0)、柴胡药渣加入质量浓度(ρm)、粒度(Mz)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行等温吸附模拟及吸附动力学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室环境下的较佳的吸附条件为:pH 值为4.0~6.0,ρm 为4.0~8.0 g/L,Mz为40~100 目,C0为0.1~2.0 mmol/L。柴胡药渣对Zn2+的等温吸附结果很好符合了Langmuir 和Freunlich 吸附模型,R2分别为0.978 和0.989;计算所得最大吸附量(qmax)达到19.96 mg/g,说明柴胡药渣对Zn2+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动力学吸附分析表明,柴胡药渣对Zn2+的吸附是一个快速进行的反应过程,二级吸附速率方程拟合结果中R2均在0.997 以上,由此认为其吸附反应过程中限速步骤是化学吸附过程。柴胡药渣对Zn2+吸附过程中液相pH 值分析表明,pH 值呈现初始阶段迅速升高后进入缓慢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以乙酸锰和过硫酸铵为原料,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MnO2,再通过超声法制备MnO2/CNTs复合物.运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产物进行表征,并运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MnO2/CNTs复合物作为AZIBs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22 h的条件下,制得的MnO2产物为β-MnO2纳米线;将其与CNTs复合后,β-MnO2的化学结构没有发生改变;在0.1C倍率下循环20次,β-MnO2/CNTs电极在1 mol/L ZnSO4+0.5 mol/L MnSO4水溶液中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0 mAh/g,较β-MnO2/CNTs电极在1 mol/L ZnSO4水溶液中的首次放电比容量(45 mAh/g)提高了2倍,较β-MnO2电极在1 mol/L ZnSO<...  相似文献   

16.
CO2 作为最重要的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GOSAT L4B全球分布数据,分析全球及中国地区近地面CO2 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北半球近地面CO2 含量明显高于南半球,CO2 年增长率约2 ppm。全球高值区主要出现在东亚、俄罗斯、欧洲和美国等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地区。北半球近地面CO2 含量季节分布显示,冬季的CO2 含量最高,夏季最低。中国区域近地面CO2 含量在空间分布上较为集中,东西差异显著,总体呈东高西低的特征,高值区主要集中于中国华北和长三角地区。中国范围内近地面CO2 含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月平均含量4月(春季)升至最高值,为396.5ppm;7月(夏季)降至最低值,为382.8 ppm。  相似文献   

17.
为探知红松苗对未来大气CO2浓度的碳、氮响应策略,系统了解不同CO2浓度下红松幼苗及其土壤碳、氮特征,采用生长箱培养法,分别研究了350、700 μmol/mol CO2浓度下红松幼苗主要器官碳、氮浓度与积累(吸收)量变化,并分析其培养土壤的碳、氮含量。结果表明:与低浓度CO2处理相比,高浓度CO2处理并未对红松幼苗根、茎及叶的碳浓度产生显著影响,但导致叶碳积累量显著增加37.63%; 高浓度CO2培养导致红松幼苗根、茎、叶氮浓度显著降低,茎氮吸收量显著下降27.45%,根、茎、叶的碳氮比升高,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28.82%,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全氮、微生物量氮及水解性氮含量均未发生显著变化,碳氮比增加。总体上,3年生的红松幼苗氮浓度、碳氮比、叶碳积累量及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对CO2升高响应迅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节节麦入侵已严重威胁到我国小麦的安全生产,探明节节麦对盐碱生境的适应能力,为节节麦入侵扩散的进一步预测提供参考。【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CK)、50、100、150和200 mmol/L] NaCl和Na2CO3胁迫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①随着两种盐处理液浓度的增加,节节麦种子发芽率、胚芽及胚根长度均呈持续下降的变化。当处理液分别达到150及100 mmol/L时,NaCl和Na2CO3胁迫中节节麦种子发芽率与CK差异显著,至200 mmol/L时,Na2CO3处理的种子不发芽。此外,相同浓度条件下,Na2CO3胁迫中发芽和生长指标均明显低于NaCl处理;②盐碱胁迫中,随处理液浓度的增加,节节麦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呈显著增加的变化,而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在低浓度盐碱处理中较CK增加不显著,之后在高浓度的处理中则呈急剧增加的变化。由此表明,节节麦能够通过自身调节适应一定范围的盐碱胁迫。此外,相同盐处理浓度条件下,Na2CO3处理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NaCl处理。【结论】综合分析表明,节节麦对盐碱生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而Na2CO3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NaC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