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公交车调度进行了讨论,确定了高峰期及一段时间内的各站车上人数和平均所需车次,求出了高峰期发车时间间隔和所需车辆数;一个工作日内平均发车时间间隔和平均所需车辆数;高峰期外的发车时间间隔;定出了与之相匹配的公交公司派到该路线上的最少车辆数.该模型最大限度地兼顾了公交公司和乘客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对公交车调度进行了讨论,确定了高峰主一段时间内的各站车上人数和民需车次,求出了高峰期发车时间间隔和所需车辆数:一个工作日内平均发车时间间隔和平均所需车辆数,高峰期外的发车时间间隔;定出了与之相匹配的公交公司派到该践线上的最少车辆数,该模型最大限度地兼顾了公交公司和乘客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公交站点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直线式和港湾式公交站点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分析了公交站点影响区域内的车辆运行特性,使用排队论和间隙理论分别推导了直线式和港湾式站点路段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73%和3.10%,说明本文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测算出公交站点影响路段的通行能力. 使用上述模型得到了公交站点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系数,并重点分析了公交停靠时间对该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公交发车间隔优化时对公交运行过程描述不够全面、未充分考虑乘客时间成本的问题,提出了考虑乘客时间成本的城市公交发车间隔优化模型.首先,在详细分析能够体现公交车辆运行特征的不同时段与站间的运行速度、站点停站时间、上车人数、下车人数、滞留人数以及新增候车人数等变量或参数基础上,建立车辆运行约束和乘客人数约束,将包含等候时间和在车时间的乘客平均出行时间作为出行成本、车辆平均满载率作为公交企业载客成本,以乘客出行成本与公交企业载客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建立发车间隔优化模型.然后,使用软件Pycharm中scikit-opt代码库调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最后,以北京市848路公交上行线路早高峰8:00—9:00时段为例,求解其理论最优发车间隔,结合运营实际确定实际最优发车间隔及总成本.研究结果表明:考虑乘客时间成本后的发车间隔较实际发车间隔,乘客平均出行成本降低9.09%,公交企业载客成本上涨0.57%,乘客与企业总成本下降约3.01%,提出的模型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具有服务频率高、客流需求大、运行环境复杂等主要特点,公交车辆之间串车、交叉口延误、站点延误等问题较大,严重影响了公交系统的运输效率以及服务可靠性。公交优先控制是降低公交车辆在信号控制交叉口延误的有效方法,然而当前研究主要考虑公交车辆的通行效率需求,欠缺考虑公交车辆之间的串车以及交叉口下游站点由于泊位数不足而导致的排队延误问题。本研究基于车路协同环境提出了一种公交车队运行速度调控方法,让公交车辆以协同车队的方式主动适应信号配时相位;同时,对协同车队引入准入规则,使得协同车队同时满足串车预防与下游站点停靠泊位数约束的双重要求。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显著降低信号控制交叉口公交车辆停车延误的同时,可以有效避免同一线路公交车辆的串车现象以及站点排队进站情况,实现了公交运行效率与可靠性的双重提升。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公交车辆和中途停靠站点模拟为一个多通道服务台的排队系统,从理论上计算中途停靠站点的泊位数和可容纳停靠线路数,为公交站台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运用排队模型对西安市轻工市场站进行实例分析,从计算结果对公交中途停靠站设置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优化设计,有效控制站点处车辆排队长度,提高站点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交叉口通行能力测算模型的仿真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交叉口作为车辆汇集、转向和疏散的枢纽,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影响其通行能力的因素众多.为直观反映系统参数变化对交叉口的影响趋势,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分析交叉口各因素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影响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各元素的因果关系图和系统流图,建立了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测算模型,并利用Vensim软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进口道宽度、交叉口有序度和行驶速度是影响交叉口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可从这3个方面着手以提升交叉口通行能力.其中,控制交叉口行驶速度可成为新的交叉口扩容途径.  相似文献   

8.
对元胞自动机引入Gipps跟驰模型,并结合改进的Q强化学习方法分别建立普通车辆及智能网联车的微观行驶策略,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混合交通流演化仿真方法.然后,利用数值模拟方式对双车道交通环境进行仿真,探索智能网联车对混合交通流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元胞自动机构建的普通车辆智能体,改进的Q强化学习方法训练的智能网联车智能体具备更强的连续时空环境适应能力,双车道环境下道路通行能力随着智能网联车渗透率的提升而增大,最高可提升45.34%.此外,智能网联车渗透率的提高会降低车群低效的换道行为,拓宽高通行能力水平下的车辆密度范围,有利于改善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9.
路段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交叉口之间的路段上连续车流的通行能力。由于道路通行能力大小因道路、交通、管制等不同条件而不同,其计算采取从理想状态的计算开始,逐步修正到实际状况.其计算顺序为: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或称实际通行能力)。(-)慕本通行能力:基本通行能力是道路与交通都处于理想状态下,由技术性能相同的标准车,以最小的车头间隔连续行驶的理想交道流,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段面或某一车道的最大车辆数。也称为理论通行能力。是作为计算可能通行能力和实际通行能力的基础。所谓理想条件是指;车…  相似文献   

10.
乘客换乘时间需求是响应型接驳公交提供换乘服务时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提出一种考虑换乘时间需求的响应型接驳公交运行路径与调度协调优化方法.首先,将乘客按是否有特定换乘班次需求进行分类;然后,以同时接送模式下响应型接驳公交为研究对象,以乘客与运营商的效用加权之和最大为目标,以乘客换乘时间需求、乘客预约时间窗、车辆容量、车辆单程最大行程时间等为约束,构建发车间隔和运行路径一体化的协调优化模型,并基于遗传算法设计求解算法;最后,以长沙市地铁一号线尚双塘站周边区域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 表明:与单接单送模式相比,同时接送模式系统的总效用提升了17.1%,同时接送模式的优越性显著;乘客换乘时间需求导致系统的总效用降低了9.42%,但考虑换乘时间需求提升了乘客的换乘效率,降低的系统总效用是可接受的;中小型车比较适合响应型接驳公交系统.  相似文献   

11.
电力抢修监控调度系统中通讯方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了GSM,CDPD,800M集群系统作为基于GPS的电力抢修监控调度系统中的通道的利弊,提出并论证了采用GPRS以及CDMA等3G数据通道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利用GSM移动电话网做为通信媒介,利用GPS定位技术以及GSM移动电话的短信息功能传送GPS定位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电力抢修车位置的跟踪、监控、报警求助、信息服务、抢修调度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公共自行车系统在交通高峰时间段自行车借还困难问题,提升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用户 满意度,以某市的现有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大数据归纳了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借用和返回 规律,分析了公共自行车的运行特点,研究公共自行车的时间特性和周转特性,并且为调度模型的建立提供了 数据基础,最后通过改进蚁群算法建立了较好的公共自行车调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静态调度行驶路 径优化模型得到了最优调度行驶路径,从而使高峰时间段自行车借还困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减少了调度所 需时间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通勤高峰时期,地铁站区域“无车可租,无地可还”的情况严重影响了通勤效率,研究接驳轨道交通的共享单车的潮汐均衡特征,为单车调度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深圳市为研究区,使用工作日早高峰的接驳骑行订单数据,考虑地铁站和出入口两层面的潮汐均衡性分类,从单车调度角度将出入口划分为无需调度型、站内调度型和站外调度型,使用非负矩阵分解方法划分出入口流量时空分布类别,确定调度时间。结果表明,将接驳轨道交通的潮汐均衡分析聚焦到出入口层面,精确划分出入口调度类型,确定调度方式和产生调度需求的时间,可为单车管理者进行车辆调度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车辆调度的传统算法都是在固定不变的网络节点中进行优化,这种静态的算法并不能满足实时环境的需要。在实际环境中,各节点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将这种变化的不确定性的需求转化为静态需求为企业运作提供了便利,但却不能在时间上赢得竞争优势。作者在分析了传统的车辆调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时车辆调度系统,探讨了实时车辆调度系统的模型结构及其实现的关键技术,为建立实时车辆调度模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云平台正在迅速成为科学应用的重要平台.由于云平台下的节点资源数量非常多,显然他们有很多是不可靠的,这些节点会对EXE的执行和调度任务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本文中,受贝叶斯认知模型的启发和社会学的信任关系模型的引导,笔者首先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贝叶斯方法的认知信任模型,然后,将这种模型应用到资源调度系统中.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证明,笔者提出的方法能有效的满足云计算对节点资源的信任要求,并且牺牲较少的时间成本,确保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节点资源池中执行云计算任务.  相似文献   

16.
以公交线路站点客流量为依据,所有乘客等车时间延误最小及车厢内满载率较均匀为目标,建立了公交车发车时间表模型。模型求解时,以车厢满载率为控制参数,得到高峰时间优化的发车时刻。  相似文献   

17.
实际约束条件下多配送中心物流车辆调度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方法难以解决有时间窗等具有实际约束条件,且调度结果并非最优,提出一种基于变邻域搜索算法的多配送中心物流车辆调度优化方法。对多配送中心物流车辆调度优化问题进行分析,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之上构建实际约束条件下多配送中心物流车辆调度数学模型;利用变邻域搜索算法求解物流车辆调度模型的最优解,完成实际约束条件下多配送中心物流车辆的调度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进行多配送中心物流车辆调度,其总运输时间短、运输总费用低,调度结果较优,且符合实际约束。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解决不确定性环境下车用空调装配车间动态调度问题,通过分析固有不确定性、离散不确定性、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等影响因素,制订了基于双反馈控制的信息反馈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车用空调装配车间动态调度方法,并综合考虑可重入约束、设备能力约束、时间离散化约束等,建立了以提前或延期惩罚、完工时间、加工成本和质量损失为优化目标的车用空调装配车间多目标调度模型。针对模型特点设计了分段染色体编码方式、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防止遗传操作过程中非法解的产生,提高了求解效率。最后以实际应用案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奥运通勤线路上的人员调度问题可以归结为公交人员调度问题,解决公交人员调度通常采用"生成与选择"模式,此种模式具有的局限性使之不能满足解决奥运特色通勤线路上人员调度的要求.针对多条运营线路的奥运特色通勤线路人员调度问题,给出了奥运特色通勤线路人员调度问题的改进模型,模型的目标是在满足工作时间、就餐时间、换班要求等相关约束的条件下使人员完成任务的间隔时间最小.本文对已有蚁群算法解决车辆路径优化问题的算法进行了改进.对算法中相应的转移规则和轨迹更新规则进行了重新设定,改进了算法转移策略和信息素更新策略.给出了算法的实现步骤.通过仿真,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证明了改进蚁群算法解决奥运特色通勤线路人员调度问题的高效性和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集散区域快递物流运输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固定时间窗内多车型车辆往返运输的车辆调度问题,建立以运输总成本最小为目标的数学模型,并给出遗传算法求解办法。实例表明,该模型和算法能有效地满足物流车辆调度需求,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