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一个令人振奋的喜讯在包河区迅速传遍:包河区被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这标志着区划调整两年来该区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果,并受到了国家和省市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对该区未来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都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增加了“质疑环节”,这是令人欣慰的,学生的学爿本来就应该是解决旧疑存新疑的过程。然而,由于教师理解与实践上的偏差,“质疑环节”往往收不到理想效果,产生低效率、低质量的“兜圈子”现象,这应当引起我们的警醒。那么,怎样才能使“质疑”这个学习环节不再遭受他人的质疑呢?  相似文献   

3.
“磁化水”质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探讨了水的磁化效应。从理论上分析了水的磁化机制,认为水是不能被磁化的;用高斯计测量磁化水的磁场,结果表明其磁场强度为零;将饮用水放置在磁场强度在5.5×10^-2特斯拉的磁化杯中磁化一小时以上,做浇花、小麦、啤酒大麦和糜子的种子发芽率实验,结果表明与用饮用水的效果完全一样。理论分析和实验均表明饮用水不能被磁化杯所磁化。  相似文献   

4.
汉律早已散失。程树德在《汉律考序》中说:“隋志亦云汉律久亡,是唐时已佚。后世对汉朝法律的了解,仅仅根据两汉魏晋及以后的有关史料加以考证和研究。故此,到目前为止,对汉朝法律制度的研究仍  相似文献   

5.
杞人忧天,又简称杞忧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成语,为了正确使用它,很有必要对它的含义作一番探究.1980年版《辞源》“杞人忧天”条:《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室者.”后因称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为杞人忧天.《辞源》的解释实际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成语出处的本义,二是以本义为喻体而产生出来的比喻义,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是它的比喻义,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辞源》对成语含义的理解却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6.
大规模、低成本、价格战是格兰仕立足世界的法宝。随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靠降低劳动力成本获取价格竞争优势的做法必然遇到挑战,我们不禁担心——格兰仕模式还有多大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7.
“宜昌教案”是中国近代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涉外事件,然而各种史籍对该案的记述不一,甚至自相矛盾。对“宜昌教案”的诸多疑点进行考证清理,还历史本面目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吕一平 《海峡科学》2009,(4):49-50,59
“冰臼”引发学术争论,成为新闻报道的热点。该文根据现有研究文献资料,依据地质科学原理和方法,指出“冰臼”的分布区域的不可信,所谓的“冰臼”却是“壶穴”,或其它地质成因的凹坑。从形成机理推论,“冰臼”不能成为冰川的佐证,对研究冰川亦没有意义。迄今为止,现代冰川区并无“冰臼”的发现,冰川的特性也决定了“冰臼”的不存在。因此推论“冰臼”客观上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现行《古代汉语》教材在“叠韵”问题上,或主两个音节韵母相同说,或主两个音节韵母相同相近说,或主两个音节“韵”相同说。作者以适量例证,辨析了各种主张同语言事实的矛盾,论证了“叠韵”乃两个音节为同一韵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学贵质疑,是我国历代先贤十分强调的治学方法。孔夫子主张“每事问”,韩愈提倡“再思”,都倡导有疑而问,多动脑筋的积极治学态度。孟子认为“尽读书不如无书”,批判了一味读死书的僵化模式。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则主张“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学贵质疑”是以科学批判为依据的,质疑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只有师承而无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那样科学就停滞了。疑问的产生本身就是研究的开始,是创新的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三年八月二月,《人民日报》发表了“甘肃天水发现黄土高原罕见石林”的报道。同年,《自然杂志》五卷七期也刊登了“新发现的天水石林”一文。甘肃电视台对它作了录像播映。《少年文史报》也以“天水石林奇观”为题作了介绍。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同时也引起了部分地学工作者的评论和意见。那么天水“石林”到底是不是石林?它和石林究竟有何不同?它又是什么样的一种地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报纸上屡屡出现“职业大学”这样的字样。大学而冠以“职业”,引起人们的一些议论。有人翻检了《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竞然都没有“职业大学”这类词条。据说,“职业大学”这一名称,是为了把某些学校和“一般大学”区别开来而新创的。如果承认“教育是起源于人类传授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需要”(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教育史》,第四页),那么,从广义上说,教育本来就是有职业性  相似文献   

13.
历来认为诗词的声律是平仄律.但究其含义和成因时,有"长短说"、"轻重说"、"抑扬说"、"超音段说"等多说,各持一端;在诗词实践中既讲"平仄",又讲"四声",自相矛盾.所以平仄律只是一种感性经验,还不是科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现行《古代汉语》教材在“叠韵”问题上,或主两个音节韵母相同说,或主两个音节的母相同相近说,或主两个音节“韵”相同说。作者以适量例证,辨析了各种主张同语言事实的矛盾,论证了“叠韵”乃两个音节为同一韵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目前流行的哲学原理教科书中,“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似乎已经成了定论。如果我们认真地对运动加以考察,便会发现上述说法值得商榷。一要讨论运动是不是无条件的问题,首先得明确什么是运动和条件。按照教科书公认的说法,“运动”是标志宇宙间所有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概括地说,运动也就是变化,它只是一种属性,一种方式,而不是物质实体。所谓“条件”,是指同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广义的条  相似文献   

16.
“集合概念”是概念一章中的一个难点。其所以难,是因为有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在逻辑学界也曾引起过争论,可是翻开现行的众多的形式逻辑著作,提法却又大致相同。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时下,当你漫步于语文课堂,不管是平时的课,还是各级各类的公开课、教研课,都常能听到课堂里有同一种声音,那就是让学生主动质疑。确实,通过质疑,学生创新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课堂里的思维更活跃了,便于教师顺学而导、依学定教,在课堂里展现着前所未有的精彩。然而,在听取了大量的教学质疑片段后发现,其实,我们离“质疑”的本真还很远。  相似文献   

18.
"四人帮"横行的时候,文痞之流曾经着意捕捉了一个目标——教学"三中心"(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加以大批特批.妖风起处,"开门办学"、"能者为师","结合战斗任务组织教学"……成了时髦的东西.这些东西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何等灾难,是人所共知的.粉碎了"四人帮",教育战线进行了拨乱反正,学校的教学秩序日趋正常,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但是,对"三中心"的拨乱反正,有些同志采取简单的方法——颠倒法:你批"三中心"、反"三中心",我就赞"三中心"、拥"三中心".这叫做旗帜鲜明,对此,教育理论界是有不同看法的,但未展开认真的讨论.理论上的混浊必然造成实践上的混乱,为了探究真理,这里提出质疑两则.一则:"文化革命"前十多年,我国学校教学是否搞的就是"三中心"那一套?  相似文献   

19.
有关一氧化氮与硫酸亚铁作用生成棕色配合物。通常称为“棕色环实验”,是分析化学中硝酸根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其操作是在试管中放入试液和过量的硫酸亚铁溶液,然后小心顺管壁加入浓硫酸,使它流入管底形成两层,在两层的交界处形成棕色环。其反应为:  相似文献   

20.
“不当得利”与“不当之利”在法律关系上是互相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两个法律概念,混淆二者界限会在实践中引起混乱,本文试图从理论上给二者以严格的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