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子其人及《老子》其书的年代问题,自五四以后,就不断发生争论。有主张春秋说者,有主张战国说者,更有主张秦汉说者。二十年代初时,钱穆提出他的新观点,主张《老子》成于战国晚期,在《庄子》内七篇之后。直至六十年代不断撰文论证,不亚二十篇之多。他的观点,无锡的另一位老庄学者蒋锡昌提出异议。在他的《老子校诂》一书的第二篇序言中系统阐释了自己的观点。他的观点和上述第一种说法相近。最近湖北荆门郭店出土了一批竹简,其中有《老子》一书的残文。经考古学者考释,认为老子先于孔子,孔子曾问学于老子是历史事实。由此也可证明蒋锡昌的观点是可以成立的。本文是对蒋的序言的解读,可以帮助读者疏理蒋锡昌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
老子是我国古代大哲学家之一,在我国学术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他的籍贯问题迄今尚未真正解决. 今本《史记·老子传》明言“老子…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后来也多承此说;但其间并非没有问题.首先是《史记·本传》关于老子的其他记载亦多含糊不清之处.盖自稷下黄老学派乃至汉初道家者流,对于老子往往欲神其人,欲奇其事,以至造成一些混乱.因此,司马迁在撰写《老子传》时,常常以疑似之词书之.如:  相似文献   

3.
郭店楚简的发现 ,学术价值很大。1、有助于文献交流史的研究 ,可推知早期儒道文献主要通过教育、不同的儒道学派、列国间相互交流以及战争等途径来传播。2、有助于了解先秦简策形制的变化、发展及规律 ,从而了解先秦时期古书的形成及书籍特点。3、《老子》甲、乙、丙3篇出土 ,为解读老子其人其书提供了新的说法 :《老子》一书应成书于春秋时期 ,为老聃的著作 ;老聃与太史儋实为二人 ,简本《老子》出自老聃 ,今本《老子》出自太史儋 ,二者不同一传承系统。早期儒道思想有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引书多而复杂,关于其引书数目,清代以来统计者禾乏其人,但因统计原则不同与统计时之疏略,所得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5.
郭店楚简的发现,学术价值很大。1、有文献交流史的研究,可推知早期道文献主要通过教育、不同的儒道学派、列国间相互交流以及战争等途径来传播。2、有助于了解先秦简策形制的变化、发展及规律,从而了解先秦时期古书的形成及书籍特点。3、《老子》甲、乙、丙3篇出土,为解读老子其人其书提供了新的说法:《老子》一书应成书于春秋时期,为老聃的著作;老聃与太史儋实为二人,简本《才子》出自老聃,今本《老子》出自太史儋,二者不同一传承系统。早期儒道思想有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90年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带来文化形态的巨大变异。并直接导致了文学格局、观念及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变化。精英文学的地位受挫、大众文化的势头猛进和欲望取代信仰的价值重构三个方面的特征,标志着90年代文学为中国文化后现代时期的到来开启了道路。  相似文献   

7.
《晏子春秋》是一部由历史人物晏婴的传闻逸事连缀而成的作品,其成书年代至今尚存争议。如果从《晏子春秋》的文体渊源出发,对其在文学发展的进程中适当定位,根据其文体特征,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推断出《晏子春秋》的成书年代大约在战国初期稍后,中期以前。  相似文献   

8.
郑州商都城垣建于二里岗下层一期偏晚阶段或下层二期早段,宫殿区建于下层一期之初。以宫殿区的建造力为都城的始建年代,则郑州商都始建于二里岗下层一期的最早阶段。郑州商都的废弃年代是白家庄期之末,与废墟一期文化相接或基本相接。通过对考古、文献材料以及碳十四测年数据进行分析可知。郑州作为商都的积年至少有200年以上。  相似文献   

9.
有明一代实行卫所制度,宁夏中屯卫是明朝于宁夏设置的卫所之一,由于多次置废,多种史志关于其始建年代的记载众说纷纭,且模棱两可,本文以《中国明朝档案总汇》所收“武职选簿”为依据,认为宁夏中屯卫在洪武年间的最早建立时间为洪武二十四年六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出版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注译、通释性的图书有许多种,尤其对先秦时期的《老子》、《周易》等文献的思想挖掘更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领域,其中由青年学者高秀昌撰写、河南大学出版社近日出版的《哲人的智慧——〈老子〉与中国文化》(以下简称为《智慧》)一书,更是在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中,呈给广大读者的一部启人智慧、通俗易懂,具有深刻见解的专著。释读该书,深感其有如下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1.
《老子》现存三个版本:简本、帛书本和传世本。简本和帛书本《老子》可据墓葬的年代确定其成书下限,时间相对较为统一。而传世本《老子》的成书时间较多分歧。依据《墨子》、《列子》、《尹文子》、《韩非子》和《说苑》等早期典籍所引,可以补证其成书年代。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邓小平文化思想研究取得丰富成果。从研究重点来看,主要是围绕着邓小平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与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文化思想,与新时期文化以及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文化思想的继承发展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金瓶梅》成书年代问题 ,学术界一致认为应是产生于明代的文学作品 ,至于究竟成书于嘉靖还是万历 ,抑或隆庆年间 ,研究者看法不一。本文通过对书中出现的许多干支纪年、纪月及纪日进行推算和考证 ,认为《金瓶梅》应成书于万历中期以后。  相似文献   

14.
王安忆的小说创作变化无序,90年代评论界关于王安忆小说创作的研究,基本把握了其思想内容、心灵追求、叙事方式及发展线索,但也存在一些缺陷。本文试图按照王安忆创作的具体情形.对90年代以来的研究文章进行分阶段述评,期待对90年代王安忆小说研究作一个小结。  相似文献   

15.
同时代的人对老子其人其书的看法就是老子观,它是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史记》是最早为老子立传,同时也是最先使用“黄老”一词把老子和黄帝联系起来的著作,基本体现了西汉前中期的老子观。本文以《史记》为中心分析了西汉老子观的特点,揭示了西汉中期以前,尽管统治阶级十分推崇老学,但却未形成神化老子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黄帝被大肆神化,“黄老”连称的出现推动了老子角色在汉武帝之后向神仙的正式转化。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初关于《假如我是真的》等三个有争议的剧本的那场论争,具体地看是就文艺创作的题材,真实性,社会效果等问题的激烈论争,实质牵涉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此基础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步子如何迈的一种认识上的分歧的辐射,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已经不再有20世纪80年代那样的轰动效应,这个时期的小说创作形成了迥异于新时期小说的叙事特征。全球化是20世纪90年代文学所处的文化环境,市场化是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转型得以实现的巨大动力,而现代性则更是中国文学自新文学诞生以来甚至更早的时间内持续的现代化诉求。把20世纪90年代的小说放在这样的全球化、市场化,追求现代性的历史背景下来考察,会发现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有了期盼世界认同的努力和尝试。在这样的理想下,小说创作在思想表现方面虽然失却了深度模式但是却成就了叙事意义上的另一种成绩。  相似文献   

18.
王礼锡是中国现代文学上的重要作家。由于种种原因,对王礼锡的研究非常欠缺。甚至被现代文学研究界长期遗忘。他的文学活动在30年代。由他发动的关于中国社会史的论战,倡导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直接促使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巨著《子夜》的诞生。他的诗歌创作,以来自现实的战争的声音,为古老的格律诗体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他自觉地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起来,献身于民族解放的革命事业,断然放弃旧体诗,转而投入新体系的抗战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19.
马幼梅 《科技信息》2010,(28):I0152-I0152
70年代阜阳出土了两张叠在一起的纸卷经咒,两张经咒质地为桑皮纸,微黄,其中一张为圆形,直径27厘米,手书,内容为汉译的陀罗尼经咒,是由外圈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向里书写,共计有24圈,经卷笔力劲健,结体严谨,体态修长而挺拔,书写者有着非常扎实的楷法功底。另一经书为印经,方形,边长26厘米,外沿四周刻有净水瓶、绶带、莲花、火焰等图案,内容为印度梵文陀罗尼经,由对角向里刻印,共计有14行,经文中间有佛像,经卷图文并茂,十分精美,虽有残缺也弥足珍贵,曾参加"全国流散文物珍品展览"。  相似文献   

20.
纵横家鼻祖鬼谷子其人及《鬼谷子》其书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因为流传至今的相关资料说服力不很够。然而,在没有直接证据证明《鬼谷子》为伪作之前,还是定鬼谷子实有其人。《鬼谷子》的作者就是鬼谷子比较稳妥。纵横家靠的是游说,讲究语言技巧,《鬼谷子》一书对语言的运用与表达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尤其是关于反复揣摩、尚辩善辩的论述,反映出作者的文学思想,对语言接受心理研究和文学语言发展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