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踏上美国的土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便感觉是来到了一个多种族和多民族的国家。经历数百年的历史沿革,有流血的和不流血的斗争,及至今日,有着和睦的一面,但是,那尖锐的种族矛盾和种族歧视的阴影还没有从人们生活中消散,还会时时表现出来。我一年的生活中也感受到这一点,把美国称为“民族的熔炉”似乎欠贴切。 波士顿地处新英格兰地区,也是美国的历史名城,至今还可见不少殖民时期的遗迹。这个城市居民中,白人占多数,黑人为其次,再有就是亚裔人和拉丁美洲裔人。自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学生  相似文献   

2.
美国种族歧视的根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一个种族成份复杂的移民国家。自殖民地建立至今,种族歧视问题的形成更多地掺杂着历史、化和政治等诸多因素。对白人种族优越论及美国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天赋使命感和种族歧视的实质逐一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这篇译文介绍了美国的民族状况。第一部分反映了美国是一个人口多元化(多种族、多民族)的国家;第二部分较全面地叙述了土著的印第安人的心酸历史。从这篇译文中,可以明显地看出:美国社会事实上存在的各民族之间的不平等和种族岐视。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沉重包袱——城市贫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震惊世界的洛杉矶暴力事件已经平息,该市的大规模重建工作正在着手进行。然而不少美国人担心,城市暴力的根源并未消除,悲剧仍有可能重演。这种忧虑不无道理。因为洛杉矶事件并不仅仅是种族矛盾激化的结果,而是更多地反映出在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被长期忽视的一个顽症——城市贫困化。城市贫困化是指西方国家的一些大城市里出现的部分居民收入下降、失业率上升、社会福利资金不足及设施老化、青少年犯罪和吸毒人数增加等各种与经济萧条紧密相关的社会现象。比起其他西方国家来,  相似文献   

5.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当代新兴大国、“金砖国家”主要代表的中国和印度在诸多方面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为何作为目前全球上最强盛的国家——美国会对这两个国家有着不同的外交政策呢?可能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意识形态不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诚然,这是一个因素,但是不是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呢?笔者将以下几个方面试述美国对新兴国家中国和印度外交政策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陈默 《世界博览》2013,(17):78-79
干预政治的美国导演政治和种族这东西,在娱乐圈,或者说电影界,就是个引火烧身的引信,谁都尽量少碰这个雷,以免为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烦。但众所周知,当代美国偏就有两位导演就是最不怕政治和种族话题的,一个是斯派克·李,另一个则是永远不会过气的奥利弗·斯通。  相似文献   

7.
“性骚扰”一词常见诸于西方的报刊、广播之中,其含义是指对异性在言语、心理或身体上以性的方式实施非礼的行为。“性骚扰”一词始于何时已无从可考,但至迟它在美国1976年已成为“正式词汇”。当然,类似词语其他国家也早已有之,如我国的“吃豆腐”之类的“俚语”几乎无人不知,其含义与“性骚扰”是相同的。据美国妇女同盟最近对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职业妇女的调查,美国的职业妇女中,至少有70%遭受过“性骚扰”,其中既有平民百姓,也有贵妇淑女。受到“性骚扰”的女性在不同种族、年龄和职业上分布很广,几乎已是一种普遍现象。美国的一些妇女问题专家在分析这一问题时认为,在今日美国乃至绝大多数其他西方国家,妇女在企业界、教育界、政府机构中的地位远不如男子。对  相似文献   

8.
只要手边有一幅世界地图,你就很容易准确无误地识别出图上的国别及其领土范围。“这是中国,这是日本,这是澳大利亚,这是美国……。”但这时如果有人问:什么是国家领土?恐怕不少人会对这个似乎很熟悉的概念一时难以作出准确无误的回答。国家领土,按国际法来说,是指处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特定部分,包括陆地、水域、陆地及水域的底土和上空。我们知道,构成一个国家,必须有确  相似文献   

9.
卢旺达大屠杀中美国政府的“不作为”政策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旭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27(4):133-135,140
1994年4月至7月发生在卢旺达的种族大屠杀是一场极其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美国本应有义务制止这一悲剧。但是,克林顿政府却抛弃了它所宣扬的"人道主义"旗帜,以"不作为"的方式应对正在进行的大屠杀。而这一决策的作出受到波黑内战、索马里危机、卢旺达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美国国内的"新孤立主义"思潮以及克林顿政府不明确的外交战略等诸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小说与社会     
美国文坛耆宿约翰·厄普代克评论苏童及莫言的小说, 认为中国已给思想界很多自由空间和宽容。 正如很多专家认为 的那样,中国是一个充 满无限发展潜力的国家。 这个人口众多、自由经 济蓬勃发展的国度在经 济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也培养了不少人才和精 英。如今,中国人的身影 遍及全球各地,从马来 西亚到美国,大有红旗 插遍全球的气势。但是,  相似文献   

11.
无疑,美国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也是几乎所有重大国际问题和事件的关键和中心。美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不要说中国人,就连很多美国人自己也说不清,美国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它的形象也充满了矛盾: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对外部资金、市场和人才又有很强的依赖性;美  相似文献   

12.
液压系统中的故障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液压设备由于液压系统组合元件不同,其故障现象也不同,即使同类型液压设备,所出现的故障也各不相同。系统中产生的故障,有的是某一液压元件失灵引起,有的是系统中各液压元件综合性因素所造成。同时,机械、电器及外界因素也会引起液压系统出现故障。其中有些故障可用调整方法解决,有的因使用年久,  相似文献   

13.
政治和种族这东西,在娱乐圈,或者说电影界,就是个引火烧身的引信,谁都尽量少碰这个雷,以免为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烦。但众所周知,当代美国偏就有两位导演就是最不怕政治和种族话题的,一个是斯派克·李,另一个则是永远不会过气的奥利弗·斯通。  相似文献   

14.
一个魅影——要使种族隔离永久化的恐怖主义的雪白的魅影,正在美国作崇。这个魅影并不是山姆大叔的狂热想像的产物。甚至在种族关系的“常态”可以解释为“对黑人永远可以随意行动”的环境中,咄咄通人的恐怖统治也达到了如此非常的地步,以至会把美国的整个南部地区投入极度紧张的状态,它可能造成整乡、整州以至整个地区的种族骚乱和对黑人屠杀的恶果。这是和美国所特有的种族隔离制度的前途有关的。多少世纪以来,这种制度使白种美国人和黑种美国人彼此分离,它自从从非州输入黑奴以来就在美国生根了。  相似文献   

15.
今天,当一部分美国人填写履历表格时,往往对自己属于什么种族感到困惑,这不仅因为他们自己是混血儿,还因为他们的父母、或许他们的祖父母也是混血儿,所以到了他们这一代,血统成分显得异常复杂而且无法用传统方法来界定其种族属性。这些人就是今天被称为“多种族人”的那部分美国人。目前,公开认为自己应该是多种族人的美国人已占美国总人口的  相似文献   

16.
薛亭亭 《科技信息》2011,(24):I0372-I0373
华裔美国女作家伍慧明的《骨》讲述了住在旧金山唐人街的一个华裔美国移民家庭的悲剧。对于这一悲剧的根源,很多人认为是由于夹在东西方两种截然不同文化的冲突中,华裔美国人在对其自身的文化身份的困惑所造成的,而忽视了更重要的种族歧视和阶级压迫的因素。本文将从种族和阶级的角度探究《骨》中华裔美国家庭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韩正忠 《科技潮》2001,(4):47-49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引起就业结构的深刻变化,各国都面临着人才危机。寻找、培养和留住人才已成为当今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科技上也一直处于各国的领先优势,这与它所具有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机制是密不可分的。重视人才培养实施教育优先战略早在1983年4月,里根政府发表了题为《国家在危险中——迫切需要教育改革》的国家报告,拉开了8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的序幕。这一“危机宣言”激发了美国盛况空前的一波又一波教育改革浪潮,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当年,美国教育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美国堪称“危机国度”。报刊、杂志、屏幕,乃至游行牌子等诸凡舆论工具,常常出现带着惊叹号的大写“危机”。当然,其中有渲染的,小题大作的,耸人听闻的,但货真价实的“危机”也确实不少。诸如就业、犯罪、吸毒、货币、外贸、种族……各种危机一个接着一个地冲击着美利坚合众国。  相似文献   

19.
《科技知识动漫》2008,(5):28-29
10年前,具有思维的智能机器人还只是一种科学幻想。而现在,不少国家已经制造出模样如同真人而且具有简单思维能力的类人机器人。最近美国一个有思维的智能机器人在运送途中失踪,不少人猜测机器人因渴望自由而逃走。真相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20.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支撑和推动创新的根本是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曾要求全党必须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要"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让人才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发光放彩,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成就人生,当然,也要让人才在付出的同时获得掌声、拥有待遇。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则是掌握科学技术这一重要因素的最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