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测定了P507萃淋树脂的若干重要参数,并以P507萃淋树脂作为萃取色谱柱填充料,进行四对希土元素(镨—钕、铕—钆、镝—钬和镱—镥)分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精制松根轻油—苯乙烯的阳离子共聚合进行研究,系统地考察了该共聚合体系的各个主要影响因素,优选出适宜的共聚合条件。该共聚树脂的产率可达82%,其中,固态树脂的产率可达67%。通过对主原料(松根轻油,沸点110~200℃)的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和对松根轻油—苯乙烯共聚树脂的红外光谱分析,可确认该树脂为萜烯—苯乙烯共聚树脂,进而可推测出其分子结构。该共聚树脂为芳香族改性萜烯树脂,可用作热熔胶的增粘树脂在胶粘剂工业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实验手段报导了508树脂吸附铀酰离子反应机理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初步得到以下三个结论: (1) 由701预聚浆与5NAP生成508树脂的反应是生成醚键的化学反应,反应产物是R—O—R′。(其中R—OH是指(?)—NH_2,代号为5NAP化合物,而R′是指具有树脂母体,代号为701树脂)。 (2) 紫外光谱方法证实,5NAP不吸铀。而508树脂却是一个优良铀吸附剂。 (3) 508树脂吸铀机理,是508树脂醚键与—NH_2基和UO_2~(2+)进行螯合。以上结论,在国内外尚未见正式文献报导。  相似文献   

4.
由于分离提纯困难,难溶难熔未知物的组分剖析研究较少.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微商热重仪(TG-DTG)、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能谱(SEM-EDS)、热失重—质谱(TG-MS)、热失重—红外光谱(TG-FTIR)等多种方法,进行了一种难溶难熔未知板材的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未知物为填料增强热固性树脂体系,树脂基体为对苯型不饱和树脂与苯乙烯的共聚物,增强填料为硅灰石、硅藻土和碳酸钙;未知物的三级热分解特征和分解产物佐证了分析结果.本分析方法可为难溶难熔的未知物的剖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以N,N'—亚甲基二对亚苯基双马来酰亚胺(BMI)与活泼亚甲基化合物——丙二腈、乙酰丙酮、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进行Michacl加成反应制成一类新型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1~4。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树脂是在BMI:活泼亚甲基化合物=1:0.7摩尔比下合成的,这种树脂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加工性、力学性能和热性能。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容量较高的接有三苯甲基氯基团的树脂(2.47mmolcl/g树脂),以此树脂作为支持体,接上十一烯—〔10〕—醇—1,然后在固相上进行硼氢化、氧化反应,得到接在聚合物支持体上的α.ω—十一碳二醇,再继续在固相上合成出十一碳二醇的单甲基磺酸酯,以它作为合成昆虫性信息素的中间体,较之Leznoff线路产率要高.  相似文献   

7.
对苯二酚型"蛇笼"氧化还原树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以国产717等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基体,结合以对苯二酚—甲醛线型聚合构形成的一类"蛇笼"氧化还原树脂(全文将其简称为HSR树脂).我们主要研究了它们的合成、氧化还原电位与氧化原性能和其应用,对它们形成蛇笼结构的可能性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南京市自来水中痕量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初步研究。将水用GDX-502树脂进行富集,然后用高分辨毛细管气相色谱—四极矩质谱联用法分析,初步检查出有敌敌畏、六六六、双—(2—氯乙基)醚等73种有机污染物存在。  相似文献   

9.
全氟磺酸再生树脂的微结构和热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再生全氟磺酸(PFSA)树脂的结构,比较了酸型PFSA再生树脂(PFSA-H)和钠型PFSA再生树脂(PFSA-N a)的微观结构,利用酸碱滴定的方法测定了再生PF-SA树脂离子交换容量(IEC),利用热重法、微商热重法及差示扫描量热法等研究了PFSA再生树脂的热性能。结果表明:PFSA再生树脂中的磺酸根(—SO3-)、侧链中的醚结构(C—O—C)及碳氟主链骨架(CF2)等特征基团都与Dupont公司的N afion膜的PFSA的分子结构一致;PFSA再生树脂溶液中未发现F-8020型全氟离子交换膜中全氟羧酸层树脂;每摩尔交换基团所对应的PFSA再生树脂的质量(EW)达到1 130,接近Dupont公司产品N afion117的相应性能参数。热分析结果表明:PFSA-N a再生树脂的起始分解温度410°C左右;酸型树脂的起始分解温度200°C左右,且PFSA-H再生树脂的分解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200~250°C、250~375°C和375~550°C。  相似文献   

10.
专利情报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车辆侧窗用夹层玻璃本发明涉及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它是由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或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重量份、透明性改良剂0.01~4重量份、具有有机官能团和加水分解性基因的硅烷偶合剂0.01—4重量份和松香类树脂或烃类树脂1~40重要份构成的树脂组合成物所形成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车辆侧窗用夹层玻璃,它是一种可以将车辆侧窗设计成能够升降的,由中间膜介在多块玻璃板之间进行层压加工而成的夹层玻璃,而上述的中间膜是由一种含有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或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或这些共聚物的改性物作为主成分的树脂组合物所形成的。(CN 1142437A)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由河北产兰萼香茶菜中分离出五种结晶单体,经化学和光谱(红外、核磁和质谱)方法测定,其中四种证明为β—香树脂醇(β—amyrin)、熊果酸(Urso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和2—α羟基熊果酸(2—αHydroxynrsolic acid)。β—香树脂醇在本属植物中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主要讨论了导电炭黑、氯化聚乙烯弹性体对HDPE树脂抗静电改性。采用配方为HDPE树脂100,炭黑15—20,氯化聚乙弹性体10—20(均为质量份),其它助剂适量,所得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性能及物理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用特定螯合树脂对含有混合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处理己见报导,而采用大孔巯基树脂对含汞废水处理也已有研究。本文系采用间Κ(β-羧基丁内酰胺)苯酚甲醛树脂对混合金属离子体系中H_g(Ⅱ)的螯合性能的研究,同时与大孔巯基树脂作对比,进一步肯定了间—(β-羧基丁内酰胺)苯酚甲醛树脂对H_g(Ⅱ)的螯合性能。  相似文献   

14.
双酚A型323不饱和聚酯树脂制成的玻璃钢可用作新型耐腐蚀材料。我们对这种树脂的固化性能及树脂结构对玻璃钢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首先按标准(SPI)操作测定323不饱和聚酯的固化放热曲线(图1、图2)。图中曲线表明:无论用过氧化二苯甲酰——N,N—二甲基苯胺催化体系或过氧化环己酮——环烷酸钴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当控制环境水中的脂肪酸含量,必须对各污染源和水系中的脂肪酸进行测定。本文研究了水中痕量低级脂肪酸的富集和测定方法。采用调水样至碱性并过GDX—502柱净化后减压蒸发浓缩步骤,模拟水样回收率为90%左右。气相色谱测定中,采用国产GDX—401树脂 (参考北京石油化工总厂和北京化工研究院内部交流资料)和美国产Porapak(QS树脂涂渍磷酸的双柱定性,GDX—401柱外标法定量。C_2—C_6脂肪酸均在6分钟内出峰,  相似文献   

16.
<正> ABS树脂是众所周知的热塑性工程塑料。由于它的综合性能好,用途广,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此品种。有关ABS树脂的结构分析以及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已有不少研究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对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合成橡胶厂的ABS树脂等,也初步进行了组成比、接枝效率,以及游离AS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与性能之关系的探讨。到目前为止,对测定ABS树脂中游离AS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都是用有机溶剂经几步相分离后(若溶液不清晰,还须用2万—4万/分钟的高速离心机进行分离),得到纯的游离AS组分,再用凝胶渗透色谱(GPC)等  相似文献   

17.
对三聚氰胺脲醛树脂(MUF)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探讨和研究。通过调整合成工艺中的缩合温度及缩合时间,并根据甲醛(F)、三聚氰胺(M)、尿素(U)的不同配比,合成了6种MUF,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工艺研究表明,将缩合温度从60℃提高到85℃,缩合时间缩短至30 min,所获得的MUF1—MUF5树脂澄清透明,无白色颗粒悬浮物以及沉淀分层现象,只有MUF6仍有一定数量的白色悬浮颗粒。树脂胶合性能测试结果表明:F与(M+U)的物质的量之比较高时树脂的耐水性优于物质量之比较低的树脂;树脂的胶合强度既与F和(M+U)物质量之比有关,也与M和U的物质的量之比有关,调节好三聚氰胺和甲醛的比例是改善MUF耐水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实验中筛选出几种脱色树脂,以产于上海的705树脂和产于美国的Am-berlite IRA—900树脂最好.前者具有高脱色容量和强抗污染性,而后者则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两种树脂结合使用,脱色将更为完全,这样做不仅可延长树脂寿命,而且可降低再生剂的消耗.Amberlite IRA—900树脂工作流速可达10BV/hr,用4BV(0.5%NaOH+4%NaCl)再生.疲劳试验表明,IRA—900树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经预处理的原糖糖浆,只需用这两种树脂中任何一种处理,即可制得优质糖.  相似文献   

19.
对常规阴离子交换树脂法中的再生剂做了一些研究和改进 ,将常规处理后的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再处理成重碳酸盐型树脂 ,然后用于交换 ,并选用 ( Mg O+ CO2 )为再生剂 ,从而大大提高了再生效率。根据一系列实验结果得出了最佳再生剂的浓度 ,计算了该树脂对NO-3 —N的穿透容量、NO-3 的去除率和产水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 U(Ⅵ)在201×7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与 HCI—乙醇、HCl—丙酮混合质介之间的分配进行了研究,测定了 U(Ⅳ)的分配比及 HCl 的非交换吸入;测定了达到交换平衡后树脂相及溶液相的可见吸收光谱.结果表明,分配比随着溶液中有机溶剂的含量及 HCl 的浓度增加而增加,随着 U(Ⅳ)的浓度增加而减小:HCl 的非交换吸入随着溶液中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溶液中有机溶剂的含量及 U(Ⅳ)的浓度增加而减少;证明,在此混合介质中.U(Ⅳ)在溶液相和树脂相中的化学状态,与其在纯的 HCl 水溶液介质条件下的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