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在降低生育率和死亡率,使人口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限制和巨大的人口惯性,我国当前在人口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1、人口总量的持续增长当前中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已接近更替水平,但是由于巨大的人口基数和60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大量妇女正不断涌入育龄期,所以我国人口总量一直以较高的速度增长。80年代后期,我国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仍分别高达21‰和14‰,每年出生人口约2400万,净增人口约1600万人。1991年年中,中国大陆地区的总人口已超过11.5亿。当前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仅1.3亩,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淡水量为2600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粮食产量仅383公斤。我们面临的是低生育率和高增长量的矛盾。如此巨大的和不断增长的人口对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除了减少妇女终身生育的子女数以外,还要大力提倡晚育和拉长生育间隔,以减轻第三次出生高峰造成的巨大人口压力。  相似文献   

2.
人口生态压力过大,且持续增长,是导致我国草原恶化的根本原因。目前中央草原治理财政预算增大,但退耕工作尚未与有效卸载当地人口生态压力相结合,持续增长的人口生态压力,以及新的退耕压力,有逐渐转移到剩余土地上的趋势。这种情况急需改变。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必须有人口、社会、经济等配套措施的支持。一、沙尘暴的根本成因:人口生态压力大,且持续增长、排解不畅近年频繁的沙尘暴表明,我国草原整治工作已经是十分紧迫的任务。据国内专家估算,到90年代初,由于人口压力,全国草原土地平均超载程度已达到84%,即实际载畜量超过理论…  相似文献   

3.
 人口生态压力过大,且持续增长,是导致我国草原恶化的根本原因。目前中央草原治理财政预算增大,但退耕工作尚未与有效卸载当地人口生态压力相结合,持续增长的人口生态压力,以及新的退耕压力,有逐渐转移到剩余土地上的趋势。这种情况急需改变。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必须有人口、社会、经济等配套措施的支持。一、沙尘暴的根本成因:人口生态压力大,且持续增长、排解不畅近年频繁的沙尘暴表明,我国草原整治工作已经是十分紧迫的任务。据国内专家估算,到90年代初,由于人口压力,全国草原土地平均超载程度已达到84%,即实际载畜量超过理论载畜量的84%。  相似文献   

4.
人口结构对经济持续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人口负担对于一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同的贡献.通过对河南省人口负担系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少儿负担系数的增长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老年负担系数的增长对经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的结论.由此可以推论,河南省单独二胎政策的出台实施将会极大地促进河南省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5.
自70年代全球出现粮食大欠收以来,80年代中期情况稍许转好,但世界粮食形势依然是十分严峻的。事实之一:饥民多达数亿。据有关方面估计,截至80年代中期,全世界处于营养不良和饥饿状态的人口约为8亿。也就是说世界人口每五人中就有一人在挨饿。曾经属于粮食净输出地区的拉丁美洲如今每七人中就有一人营养不良。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的一些非洲国家,处于饥懂状态的人口占到总人口的25-30%。亚洲的一些最不发达国家也是如此。事实之二:一些国家粮食产量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5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逐渐重视农业特别是粮食的生产,使粮食增长超过人口增长的速度。例如,  相似文献   

6.
袁圆 《科技智囊》2009,(6):32-36
随着世界人口预期寿命增加、出生率的持续下降,越来越多的国家日益趋于老龄化。20世纪50年代,全球60岁以上的人口有2亿;70年代,60岁以上的人口有307亿;而到了2000年,这个数字达到了58亿。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老年人群体的增长速度比人口增长的速度还要高出许多。当前,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有史以来老年人所占人口比例最高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是人口爆炸的世纪。世界人口已由19世纪初的10亿增长到目前的50亿。人口爆炸与盲目的生育不无关系,科学家为了控制人口做了许多最实际的,工作。避孕药之所以在这个世纪发现,而不是较早的什么时候,可以说既是奇迹又属必然。 30年代后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马克尔在墨西哥野生的薯类植物中发现一组类固醉物质,并对此产生很大兴趣。经研究他发现,  相似文献   

8.
论经济增长质量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环境、资源、能源与生态问题出现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人类的唯一选择。要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又必须保持经济增长的质量。经济增长质量应包括增长速度、经济效率、经济稳定、经济结构与环境质量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资源、环境与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资源是环境的组成部分,而环境又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将使资源耗损加速,并带来环境问题,而改善环境质量又需要发展经济。随着经济持续的增长,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而复杂。随着我国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高速增长及其工业化迅速推进,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空前的资源耗竭、环境  相似文献   

10.
日本军费增长情况(单位:亿日元) 80年代以来。日本的军费以平均每年6.7%的比例持续增长,从1982—1997年的5年中,军费实际增长了36%。而在此期间,日本的国家预算却控制在零甚至负增长,文教费和公共事业费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化石能源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已探明的原油、天然气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2.4%和1.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消费持续增长,消费的增长速度快于产量的增长速度,对国际石油的依存度也不断走高。2004年起,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耗国。2006年全年生产石油1.84亿吨,同比增长1.7%;消费石油3.47亿吨,  相似文献   

12.
非洲大陆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1950年,非洲人口只有2.2亿,目前已达5.3亿,到本世纪末将达9亿.差不多每24年翻一番.当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放慢时,非洲大陆却在无情地加快,它的人口年增长率几乎是世界人口年增长率1.7%的两倍.据1980年有关统计,全世界人口约44亿,其中南亚占  相似文献   

13.
 世界人口的增长一直快于粮食的增长 ,发展中国家尤为如此 ,导致世界范围内粮食矛盾不断加剧。FAO1985年报道全球有5.5亿饥民 ,每年有4000万人死于饥饿 ;1998年 ,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饥饿和半饥饿状态的人口已增至8.28亿。到2040年 ,全世界粮食需求量将为现在的3倍。农药是保证提高农业单产的重要物资。20世纪90年代我国平均每年发生农业病虫害面积2.5亿hm2次 ,防治面积为2.7亿hm2,其中使用农药进行防治占90 %以上。1995年 ,我国通过农药防治 ,挽回粮食5400万吨 ,减少直接经济损失6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4.
10年来年均增长近3%,好于70年代,是本世纪持续增长时间最长的一次;多极化、区域化、跨国化的加速发展是最大的特点。80年代刚刚走完它的路程。在80年代,西方经济在经历近3年的衰退之后,获得了持续7年多的增长,成为本世纪和平时期西方经济持续增长时间最长的一次。  相似文献   

15.
"全球性饥荒" 1968年,人口预警学家保尔·埃里希在其所著的《人口炸弹》一书中曾预言:"本世纪70年代,全世界将经历一场饥荒,将会有几亿人饿死,即使现在采取一些紧急措施也无济于事。" 两年以后,在1970年"地球日"出版的《进步》杂志上,埃里希又描绘了一幅更加可怕的情景。他说,在1980~1989年间,美国将有6500万人死于饥荒,全世界总共将有40亿人饿死。然而,事实是什么呢? 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人口数量增长了1倍,粮食产量却增长了2倍。小麦和玉  相似文献   

16.
植物源农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世界人口的增长一直快于粮食的增长 ,发展中国家尤为如此 ,导致世界范围内粮食矛盾不断加剧。FAO1985年报道全球有5.5亿饥民 ,每年有4000万人死于饥饿 ;1998年 ,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饥饿和半饥饿状态的人口已增至8.28亿。到2040年 ,全世界粮食需求量将为现在的3倍。农药是保证提高农业单产的重要物资。20世纪90年代我国平均每年发生农业病虫害面积2.5亿hm2次 ,防治面积为2.7亿hm2,其中使用农药进行防治占90 %以上。1995年 ,我国通过农药防治 ,挽回粮食5400万吨 ,减少直接经济损失60…  相似文献   

17.
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第一次把人口与发展问题联系起来,提出了在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促进社会经济全面进步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我国西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社会发育程度较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该地区实施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更加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2亿,占总人口的16.1%,远超联合国"10%即为老龄化社会"的标准.由于生育率的下降和人口平均寿命的提高,老年人口占比还将持续增长.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预测,203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25%,中国的养老形势日益严峻.  相似文献   

19.
何谓“老人”?据统计,近年来虽然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放慢,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趋于稳定,但每年仍增加8600多万人,相当于德国人口的总和。1998年世界总人口已达59亿,预计1999年6月将突破60亿大关。自1960年以  相似文献   

20.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城市化”过程的发展,人口迅速向城市转移和聚集;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以及由此带来的“城市病”,越来越为人口学术界所关注,对城市与城市化问题的研究正在深化。城市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500年以前。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的人口数量与本身的规模一样,增长是很有限的,只是在现代社会下,才出现了普遍增长的趋势。十九世纪初,全世界的城市人口还不足总人口的3%,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城市人口开始了迅速膨胀,1980年世界上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口,已达17亿多,占世界总、人口的39%,比1900年的世界城市人口0.16亿增长了一百多倍。1985年年中,世界城市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