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俞华华 《科技信息》2009,(34):I0092-I0093
数字加工的研究是认知神经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数字加工的脑功能成像研究已经揭示数字加工的过程是由多个脑区参与的广泛的脑神经网络来完成。通过脑成像的研究分别从不同的脑区,顶叶、额叶、前运动皮质、颞叶等来探讨数字加工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2.
双语语义表征的脑功能成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介了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有关双语语义表征的理论观点及其研究方法,重点总结了近几年来双语语义表征的脑功能成像研究结果,指出当前双语脑功能研究的主要问题是:1) 不同语言的语义表征是否具有完全一致的神经基础;2) 语言熟练程度和语言获得年龄对语义表征及其神经基础有什么影响;3) 两种语言的转换和翻译由哪些脑区负责,是否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了解音乐对人脑情绪诱发机制的规律,解决认知机制不清的问题,本文基于神经认知科学的基础理论,总结了目前国际上使用脑电图检查、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技术方法的研究结果,得到音乐对情绪诱发在不同脑区、不同频段的差异化及规律性影响等结论.该项工作将更加清晰地梳理与总结音乐对大脑情绪诱发的机制,对于音乐在脑认知与发育、音乐教...  相似文献   

4.
 公平问题是人类长久以来的话题, 研究已经证实人们存在着公平偏好。关于公平的神经基础, 研究者采用脑功能成像技术进行了深入探索, 并提示了其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本文介绍研究公平行为的博弈实验范式--最后通牒博弈, 概述基于最后通牒博弈的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从分配额度、得失情境、框架效应、群体意见、社会地位及情绪几个方面, 综述影响公平行为的因素及其神经基础。在临床研究方面, 列举了有关抑郁症、精神病态患者及反社会青少年的公平行为及其神经基础的相关研究。分析表明, 未来研究应注意从脑网络的角度对公平行为的神经基础进行探讨, 考虑到具体的社会情境对公平行为的影响, 加强博弈实验范式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应用, 并深入探索公平感知的神经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与正电子断层成像技术(PET)是当前快速发展的脑成像技术,两种成像技术原理不同但功能互补.若能将fMRI成像产生的解剖性信息和PET成像产生的功能性信息结合起来,将能更有利于识别、判断脑部组织的结构与变化;同时,若进一步集成神经信息学相关学科及科研环境,将对基础神经信息学有重大的意义.采用当前流行的Web Service技术设计整合fMRI与PET脑成像技术;同时以浙江大学多学科综合科研环境为背景,进一步设计了一个无缝的资源共享的神经信息学集成环境.  相似文献   

6.
杏仁核参与情绪记忆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功能成像技术近年来已应用于情绪记忆的研究,相关的研究结果扩展了依据动物实验所得到的有关结论.作者主要对近年来情绪记忆的编码和提取阶段的脑成像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杏仁核在情绪记忆中的作用不仅局限在巩固阶段,它的作用在编码过程的初期已显示出来,并参与记忆的提取过程.脑区相关和联结模型强调了杏仁核与内侧颞叶等之间的交互作用.已有的研究还表明,刺激类型是影响情绪记忆的重要因素之一.杏仁核还参与对情绪的刺激类型、情绪记忆的生动感和主观性的加工.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多种神经科学的技术相结合会更深入地揭示情绪记忆的脑机制.  相似文献   

7.
系统介绍了近年来手语加工的脑损伤以及脑成像研究,重点阐述了如下几个问题: 1)手语基本情况介绍;2)研究手语神经机制的2种角度--脑损伤角度和脑成像角度;3)手语理解和产生的神经机制;4)手语研究中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多通道脑电信号的情绪识别研究逐渐受到关注,但多通道脑电情绪识别信号复杂且各通道重要性一致,并不能高效且有针对性地进行脑电情绪识别。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缩放卷积层和脑电通道增强模块的情绪识别方法,能直接在脑电物理通道上进行增强学习。首先,通过缩放卷积层提取多通道脑电情绪信号的类时频特征;然后,通过脑电通道增强模块对所有脑电物理通道重新赋予不同的重要性;最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情绪进行分类。该方法能够融合多通道脑电信号的时间和频率信息,同时,通过输出各脑电通道的重要性,探究不同情绪维度与脑电通道之间的关系。在DEAP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验证,不同脑电通道对情绪识别任务的重要性存在差异,其中,额叶区和枕叶区的C4、 P4、 P3、 PO4、 F7 5个脑电通道重要性相对较高,该情绪识别方法在愉悦度、唤醒度和支配度3个情绪维度上的识别准确率也均有提升。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9年建立了脑功能与医学成像联合实验室, 其主要研究方向是:以认知心理学、脑功能成像(fMRI、ERP)等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研究高级认知功能(工作记忆、选择性注意、执行控制、决策等);及相关的认知障碍和精神健康,如老年人和神经内分泌疾病病人的记忆功能、网络游戏成瘾等.在这些方面已经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今后将进一步关注积极心理学中的重要问题,如情绪及幸福感的认知神经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脑功能成像技术在针刺机理研究中的运用为科学阐释针刺效应的中枢机制提供了无创性、可视化的研究手段,但是由于脑功能成像和针刺操作的复杂性,针刺神经影像学研究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就针刺神经影像学研究中样本量、受试者纳入和针刺操作等方面讨论其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研究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11.
《自然科学进展》2006,16(8):939-939
这部经过彻底修订的第二版《人脑功能》阐述了现代无创伤脑成像技术的理论、实践和应用方法,以及在探索正常脑和疾病脑的结构和功能中的应用.本书由功能成像实验室(Functional Imaging Laboratory,FIL)的成员所撰写,FIL是维康基金会(Wellcome Trust)资助的伦敦实验室,在过去的10年一直致力于发展脑成像技术的方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时间是我们生存的基本维度,理解时间加工的神经基础对于感知觉、运动控制等领域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综述相关研究总结了毫秒级和秒级时间加工的神经基础,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时间加工的神经基础是分布式的而非集中式的,主要在小脑、基底神经节和大脑皮层进行.目前还未有理论能统一解释时间加工的机制,未来研究还需深入对时间加工的机制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自传体记忆研究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自传体记忆研究中新近出现的功能研究取向以及自传体记忆脑机制的神经心理学研究和脑成像研究结果。功能取向的研究表明,自传体记忆具有自我、社会和指导这3类主要功能。神经心理学和脑成像研究发现自传体记忆主要定位于颞叶与海马,但这2方面研究的结果之间却存在着很大的不一致:以脑损伤病人进行的神经心理学研究发现自传体记忆主要表现为右侧颞叶与海马的功能,而对正常人的脑成像研究却表明提取自传体记忆事件时主要的激活部位是左侧颞叶与海马。目前尚无关于这种不一致现象的评论与解释,由于自传体记忆的脑成像研究数量较少且结论并不一致,在进行更多的脑成像研究之后再来比较神经心理学与脑成像的研究结果可能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现代脑科学与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脑科学的不断进步,使其在教育中的应用经历了四个阶段.现代脑科学研究中的基础神经 生物学和脑的高级功能两个不同研究层面对教育实践都有重要的启示,其中对神经突触的增长模 型、突触的可塑性、阶段性、经验与环境对脑发展的影响和学习与记忆、多元智力理论及情绪的脑机 制研究的不断发展,对教育的可行性、必要性和适时性给予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过去 10 年间, 神经科学运用脑成像技术, 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和事件相关电位(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 开始了在社会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关于自我的研究, 并取得重要进展。作者首先回顾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包括自我参照加工的神经机制、关于自我的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的区分以及文化对自我结构相关脑区的影响; 然后从实验范式、自我和他人的差别以及我国文化神经科学研究现状 3 个角度, 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典型的PD病理表现为脑中黑质多巴胺神经元退行性变和路易小体沉积,但这些改变不能完全解释PD产生的临床症状,目前PD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明确,尚未建立系统的早期诊断及保护治疗方式。随着诊断及治疗技术的提高,生物学标记物、脑网络及神经调控等有望为PD早期诊断、机制探索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基础。本文综述了PD在生物学标记物、脑网络研究及神经调控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光学神经成像研究进展付玲(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武汉430074)大脑功能的成像检测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光子学技术的发展为认知脑成像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可在神经系统信息处理机制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介绍了在神经元、神  相似文献   

18.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关于自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10年间,神经科学运用脑成像技术,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开始了在社会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关于自我的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作者首先回顾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包括自我参照加工的神经机制、关于自我的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的区分以及文化对自我结构相关脑区的影响;然后从实验范式、自我和他人的差别以及我国文化神经科学研究现状这3个角度,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面部表情是社会互动和情绪感染的重要形式,准确的面部情绪加工有助于做出合适的社会行为.睡眠缺乏会影响面孔情绪加工的不同方面,损伤面孔情绪分类和模糊情绪评级,并减弱记忆的巩固效果.以往研究通过不同类型的剥夺操作,为整夜睡眠、快速眼动(REM)睡眠和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在面孔情绪加工中的作用提供了依据.综合已有证据,面孔情绪加工异常可能是REM阶段特异性依赖的,体现在杏仁核、前额叶、脑岛及前扣带等脑区的皮层活动及睡眠阶段γ和θ等脑电活动.应加强睡眠阶段或组合在面孔情绪加工中的机制探讨,有望未来基于面孔情绪加工,更好地实现对睡眠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
 公平是合作与竞争的基础。古代思想家就已认识到公平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 留下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等名言。现代社会和道德也同样提倡公平。对于公平行为背后的心理及神经机制的研究, 方兴未艾。面对公平与不公平, 人们是如何进行决策的?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策?为回答这些问题, 研究者采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事件相关电位等脑功能成像技术, 试图通过探究人类公平行为背后的神经基础来促进对公平行为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