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赛珍珠在《分家》中通过分析爱兰和梅琳两位女性所走的不同教育路线,回应了传教士提出的用西式教育改变中国女性受压迫的问题。以爱兰为代表的“中间女性”将教育看作提升身价的“筹码”,却沦落为男性装点门面的“花瓶”;以梅琳为代表的“新女性”,汲取中西方教育中的营养,展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赛珍珠反对在中国移植西方的教育模式,认为只有像梅琳这样取精华、弃糟粕,才有助于中国女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2.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是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这种特征的形成和赛珍珠本人的成长经历以及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中西文化论争”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赛珍珠文学思想和政治主张的客观描述与分析,更加客观公正地揭示出赛珍珠文学创作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王随仁 《科技信息》2012,(11):185-185,176
1999年,语文教育大讨论继续热烈地开展。在激烈地批评语文标准化考试、语文教育的"伪圣化"等弊端之外,人们更多地进行了客观、理性的反思与分析。是为语文教育大讨论的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4.
赛珍珠的父亲赛兆祥近70岁时撰写了自传,但自传缺乏生平事迹,这使得赛珍珠有机会补充说明她父亲的“没有肉体的睿智”。事实上,这也正是“天使”在词典里的定义,赛珍珠将此用作《战斗的天使》的题引。笔者认为,“体现”(embodiment)是理解作为中美文化之桥的赛珍珠所持观点的关键。在赛珍珠1936年出版的她父母的传记中,她父亲“没有肉体”的态度和她母亲对身体的、人的需要的重要性的强调之间始终构成对照。由此,性别成为赛珍珠对美国教会政治解读的一个关键范畴:她意识到厌女症在传教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而这一角色使她得以与传教遗产保持距离,并激发她对父亲世界观中的种族主义根基进行抗争。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高速腾飞的时代里,在科技日益创新的天地问,为何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德性没有实质性的长进?教育的高压、文化多元性、政治与民主等冲突问题始终萦绕不弃.追根到一点上,即我们至封建时代以降的民族特性没有改变掉,传统伦理道德关系没有挣脱掉.教育的根本功能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处在这样的一个时空里,'人的革命'必须揭竿而起.这一时代的中国教育务必以人的转型为己任."德育至上的教育理性面需要回返到科学理性层面上来.  相似文献   

6.
赛珍珠的小说客观的描述了中国的社会现实状况,也展现了悠久的中华传统文明,特别是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农民生活和风土人情。其著作也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社会现实和传统社会文化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论情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安琪  程玮 《科技信息》2009,(28):71-71,74
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深度体验,贯穿于人的行为始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关于人的工作,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中包含的动力、感染、调节的情感功能与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各个环节中的应用分析,进而提出一些加强大学生情感培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观念的转变极为重要,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才会有新的教育实践,并把这种教育实践由自发的、经验的高度提升到自觉的、理性的高度,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从改变陈旧的人才观、树立新型的学生观、明确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等几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对于赛珍珠这样一位终身致力于中国书写的美国女作家,国内学者的态度褒贬不一,且一度贬大于褒.直到八十年代,国内学界对赛珍珠一边倒的批判与讨伐才逐渐消退.时至今日,我们虽然仍可在报刊以及学术论文中看到些许对赛珍珠的批评和质疑,但总体而言学者们已然能够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来对待赛珍珠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必须重新理性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主动回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融合发展,具体路径包括: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立德树人,将大学生思政教育贯穿党建工作始终;思政教育工作重点围绕党建开展,发挥好思政教育的桥梁作用;构建高校党建与思政融合的教育体系,完成由点到系统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人的成长过程就是控制兽性,保持人性,追求神性的自我提升过程.教育是实现这一切的主要途径.教育使人获得理性,包括科学理性、人文理性、审美理性.教育理性的控制功能造就了人的高贵的精神性.教育理性的消解及其功能的变异,就预示着人的精神危机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赛珍珠并非职业旅行家,亦非旅游文学家.从其创作兴趣和文风看,其传记亦非游记.她是以一个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和东西文化交流探索家的特殊身份,进入了“游程“的各个细节,以一个女性作家的特殊情怀,对异国的所见所闻进行了细腻的描述.其对“大地之旅“感性认识之深刻,对“几个世界“情感抒发之彻底,使得其传记作品在“不经意“间具备了游记的特点.故可从“赛珍珠传记作品是游记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赛珍珠传记作品的非一般游记文学价值“、“赛珍珠传记作品的旅游欣赏“等几个方面对其传记作品进行游记文学解读.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天为人世间配置的理性使者,担当着启蒙人类的历史使命.然而,人类始终处于愚昧之中,教师也时时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性.理性应该是一种先验的、预置的东西,能够使用理性本来就只是一部分哲人的禀赋,教师应该具有这样的气质.在教育普及的这个时代,教育已经异化为一种世俗的生活方式,丧失了固有的理性启蒙使命,这也是这个时代人类的理性阙如的映射.  相似文献   

14.
大学本科教育在改革的进程中无疑道阻且长,大学教育若想真正明确大学之道,从理念上重塑大学精神,从具体操作层面逼近"自由教育",须同时在"理性"与"人文"上同步推进,才能真正实现"自由教育"。"自由教育"起源于古希腊,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了自由教育的理念,却又未完全贯彻其"理性培养"和"人文精神"的要求。文章阐述了"自由教育"的发展起源,分析了大学结合"自由教育"的理念创办新型的培养模式,从而实现教育的真正自由化。  相似文献   

15.
赛珍珠因其杂合的身份,曾经一度被中美两国双重排斥。她呕心翻译的《水浒传》也因所谓的"误译"遭受批评。然而,脱离译者身份孤立研究译文难免有失偏颇。从赛珍珠杂合的身份切入,不难解释其杂合甚至"怪异"的译文产生的原因。通过杂合的译文,追求平等、正义的文化交流,是赛珍珠终生追寻的理想。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是现代“理性”危机下在文化和哲学层面上的反映,其根本特征是反形而上学。后现代主义力图消解自柏拉图以来的“二元对立”模式。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教育思想反映在教育目的、师生关系及课程内容诸多方面。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教育研究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要正确运用实验教学安全管理教育方法,必先准确认识其涵义和必要性,以实验教学自身特殊性为基础,结合实验教学安全管理特点,制订安全教育目标,通过实验教学安全思想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等,通过召开安全工作会议、理性灌输、活动熏陶、情景模拟、召开现场会、文化感染和自我教育等有效途径,实现实验教学安全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镇江年鉴》一直在收载赛珍珠有关资料,2007年卷以前记载比较零星、分散,2008年卷起开始集中记载,资料开始系统、丰富,主要形式为条目和题录。分析《镇江年鉴》中赛珍珠作品研究、赛珍珠人物研究、作品翻译研究、研究成果、赛珍珠对中西文化交流的作用,以及围绕赛珍珠举办的各类活动等资料状况,可以反映出赛珍珠研究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理性教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四化”,即教育过程的优化和实化,教育效果的内化和长化.理性教育的原则可以概括为“四人”,即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爱化人、以德度人.如果把素质教育作为我们的教育结果的话,那么理性教育就是具有一定特色的实现这个结果的手段.所以,施教者仅凭“爱心”,是难以承受“理性教育”的重荷的.  相似文献   

20.
<正> 在学习教育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之后,我们尝试着把其应用于教育研究的探索之中。实践证明,运用教育统计学的一些原理来处理教育研究中的问题,可以使问题和现象的描述更客观、真实、准确、可信,对问题的判决更科学、更合理。下面我把探索几例列出,以期得到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