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还原《红色中华》创办的历史情境,可以发现《红色中华》确实在政治力量的帮助下建构了一个文艺公共空间。这个公共空间是苏区文艺生产与传播的重要文化场域。一方面,其以设立文艺专栏、开展征文活动及健全工农通讯网为路径搭建了一个动态的集体创作空间,推动了苏区文艺的生产与再生产;另一方面,其通过建设发行网及广泛开展集体读报活动为苏区民众开拓了一个公共阅读空间,为苏区培养了现代读者。  相似文献   

2.
群团组织是川陕苏区群众参与苏维埃政权和革命活动的重要组织,也是党领导苏区群众的重要组织,是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党群互动的重要纽带。川陕苏区的群团组织广泛参与了土地革命、戒烟运动、革命宣传、扩充红军以及辅助红军军事斗争等革命活动,是苏区建设和斗争中一股活跃的群众力量。群团组织不仅为苏维埃和红军培养了大批干部和人才,还极大的保护了苏区工农群众的权益;不仅为苏区提供了强大的后勤保障,更直接参与了苏区的军事斗争,在武装保卫苏维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习方志敏精神,就要学习方志敏精神的价值追求。文章通过对方志敏精神的深入剖析,认为方志敏精神集中体现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方志敏积极传播先进思想武装工农群众,热心发展苏区经济造福工农群众,其精神切实体现了"为民"的价值追求;方志敏精神对"务实"的价值追求主要体现在政治工作、军事工作和经济工作三个方面;方志敏不仅在思想上坚守清廉,在实际工作中也以身作则。  相似文献   

4.
闽西苏区战时经济政策对革命战争的影响邓泽村“工农武装割据”是苏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它的实质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根据地为战略阵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  相似文献   

5.
湘赣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工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基础的工作方针,在粮食和食盐工作上具有战时经济的特点。季节性生产动员,是湘赣苏区组织群众开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湘赣苏区还积极通过发展对白区的贸易,特别是发挥苏区粮食有余的贸易优势,克服剪刀差现象带来的不利贸易局面,力争贸易平衡,并发挥合作社在促进商业贸易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开始形成,毛泽东提出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他指出在苏区应以农业生产为重点及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他还指出了经济建设在中央苏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试论江西苏区的职业技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区教育是我国新民主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苏区除大力办好高等、基础教育外,还十分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当时,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是:为工农大众、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办学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一切从苏区的实际出发,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因地制宜办学。因而,从理论到实践上都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遗产,它为我们现在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无疑是起到十分宝贵的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论述了民初至抗战前北京和南京政府发展手工业经济的政策和措施.文章认为,1912年的全国临时工商会议为北京政府的手工业经济政策和措施提供了决策依据;这些政策及其措施推动了20世纪20年代手工业经济"黄金时代”的到来;1930年的全国经济会议主张加速手工业生产中的技术替代,推动手工业向机器生产转化;南京政府对手工业的改造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手工业者改进技术的积极性,促进了手工业经济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试论江西苏区的职业技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区教育是我国新民主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苏区除大力办好高等、基础教育外,还十分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当时,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是:为工农大众、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办学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一切从苏区的实际出发,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因地制宜办学。因而,从理论到实践上都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遗产,它为我们现在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无疑是超到十分宝贵的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红四方面军进入川陕苏区后,面对川陕苏区贫弱的经济力及土地革命中“左”倾错误造成的不利局面,在苏区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了生产动员。从生产动员的结果来看,它有力地保障了革命战争和苏区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然而,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生产动员终究不是纯粹的经济工作,它所呈现出更多的是政治军事性,故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落后的生产力同巨大的革命支出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略论中央苏区的商业贸易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央苏区苏维埃红色政权建立后,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保障苏区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革命战争的物资供给,保卫和巩固苏维埃政权,中央苏区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在农业、工业和商业贸易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加强苏区经济的全面建设。本文就中央苏区的商业贸易建设对苏区经济的建设发展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作用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日趋严峻的斗争形势以及妇女解放的发展需要,皖西苏区的妇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主动参与根据地建设,逐渐在生产劳动、拥军支前、后勤保障、文化宣传等工作中展现出巨大的力量,成为苏区革命与建设的生力军。同时,在革命、建设与妇女解放的互动中,皖西苏区妇女为争取实现自身解放进行了艰苦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就。因此,对于皖西苏区妇女解放运动的研究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既有利于总结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解放工作的经验,又有利于以史为鉴、推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世纪西欧农村手工业有两个不同的渊源 ,一是古代罗马的 ,二是各日耳曼民族的。这两个传统在西欧各区域的经济中得到了体现。西欧农村手工业并不像从前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其在中世纪发展的三个阶段上表现各异 ,而且显示了它的复杂性。在中世纪 ,西欧农村手工业的主要特点反映在生产目的、生产者的地位、组织生产的形式、与市镇的共生关系以及产品的市场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第一节苏区的戏剧运动在苏区,戏剧一直是最有力的宣传工具。由于它本身特有的艺术力量。由于党和政府的培养,它在群众中影响之深广,往往驾于其它形式的文学之上。苏区的戏剧运动从根据地建立时起一直坚持到紅軍北上以后,它对当时的各項革命运动都起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为了叙述的便利,我們把苏区戏剧运动分成两个阶段来談,一是根据地初创时期,一是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成立以后。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江西的传统手工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规模的扩大与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同时,伴随着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手工业中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些新变化表明,到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内部正在悄然集聚着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闽浙赣苏区始终追求正规化和科学化的财政建设方向,坚持以经济建设作为财政建设的基础。预决算制度、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的建立为正规化财政体系奠定下坚实的基础;税收制度逐渐科学化,银行制度的建立为闽浙赣苏区的财政体系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保障。  相似文献   

17.
近代苏北市镇手工业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工具的进化,表现为传统手工工艺的改进、近代机器的推广以及非自然动力的使用;二是生产组织的进化,表现为手工工场的兴起以及手工工场向近代工厂的转型。近代苏北市镇手工业仍然是市镇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近代工业形成互补,推动了市镇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土地革命时期,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人民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为这一革命斗争产物的苏区文学也具有新民主主义文学的性质,即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当时,党的总任务是:开展武装斗争、深入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赣东北苏区文学服从于这一总任务,正如方志敏所指出的,它坚持“为工农大众和革命战争服务的方向”,为群众所创造,又服务于群众,有力地推动了革命斗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土地革命时期江西苏区的红色戏剧运动,在我国戏剧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第一次有广大军民参与的新型群众性艺术运动,是以中央苏区为代表的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它以革命的内容和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以及浓郁的地域色彩,卓有成效地起到了教育人民和打击敌人的作用,也是根据地军民革命斗争和生活的真实写照。苏区的戏剧运动是苏区革命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戏剧文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央苏区时期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意识形态危机,毛泽东通过加强对苏区群众的科学文化教育、繁荣发展苏区文艺事业、加强党的政治宣传和动员、制定政策团结知识分子等一系列措施,为战胜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各种危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思想保障。毛泽东在苏区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对指导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