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3,(19):26-27
该课题针对主要林业入侵有害生物松材线虫、红脂大小蠹、刺桐姬小蜂和椰心叶甲对我国森林造成重大危害的现状,课题通过5年的实施,产出入侵物种关键控制技术,进而结合国家工程治理措施,集成有害生物防治共性技术,创建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技术体系。建立入侵种持续控制的试验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4,(14):15-17
该课题针对热区危险性有害生物和危害较大的香蕉枯萎病、病毒病、穿孔线虫病和槟榔黄化病等重要病原物开展诊断鉴定,建立有效的分子诊断检测技术,开发成套的高效、灵敏、快速的诊断试剂,通过集成创新不断完善检测技术手段和方法,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建立我国标准化检测体系;针对海南发生的重大植物疫情,如椰心叶甲、红综象甲、螺旋粉虱、橘小实蝇、刺桐姬小蜂等,采用GIS、生物信息学、种群动态模拟等技术与方法,监测其发生与发展趋势,定量研究入侵有害生物的适生区域和时空扩展蔓延模式,建立监测技术参数模式与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3,(24):70-7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频率和强度急剧增加,给各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生态威胁与社会影响,有效预防与监控入侵生物的扩张蔓延与危害成为各国政府的重大科技需求。我国是生物入侵非常严重的国家之一,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所列举的100种最有害的入侵生物中,入侵我国的就有50种之多。  相似文献   

4.
搭建动植物疫病抗体制备和系列免疫检测试剂开发的技术平台;建立我国尚未发生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分子鉴定方法;研究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高特异性和高灵敏性检测方法;建立昆虫基因条码检测体系。全面提升我国防控外来有害生物的能力,有效防御外来生物入侵、疫情疫病传人,保障我国持续增长的超大规模进出境活动畅通。  相似文献   

5.
"全国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及管理基础应用研究"是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项目承担单位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和草原病虫害防治总站(林草防治总站),联合国家气象中心、安徽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3家科研院校,云南省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1家省级森防机构及5家基层生产单位,组建了产学研相结合、跨行业优势资源整...  相似文献   

6.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和草害等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药品.根据其分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3种:(1)按主要用途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鼠剂、杀软体动物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2)按来源分类分为:矿物源农药(无机化合物)、生物源农药(天然有机物、抗生素、微生物)及化学合成农药3大类;(3)按化学结构分类,有机合成农药的化学结构类型有数十种之多,主要有:有机磷(膦)、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有机氯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酰胺类化合物、脲类化合物、醚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苯氧羧酸类、三氮苯类、二氮苯类、苯甲酸类、脒类、三唑类、杂环类、香豆素类、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相似文献   

7.
有害赤潮是一种伴随人类发展影响日益扩大的海洋灾害,近20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其灾害性影响在全球急剧扩展.我国近年来由于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增加以及环境的恶化,沿海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导致有害赤潮频繁发生、规模扩大、危害增加,对我国沿海养殖业、渔业资源、渔产品质量、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和损坏.  相似文献   

8.
海洋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被世界环保基金认定为海洋面临的四大威胁之一,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生态和经济问题。海洋生物入侵的生态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生态系统功能,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影响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危害旅游业和水产品安全;与土著生物杂交,造成遗传污染;带入病原微生物;暴发性增值,导致海洋生态灾害。鉴于我国外来海洋生物现状及分布情况了解甚少,并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在开展海洋外来有害藻的识别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在外来有害藻类识别、快速检测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理论和技术突破,研究内容包括:海洋外来种识别技术、海洋外来藻类快速检测技术及建立适用于业务化监测和风险管理的外来物种名录和信息管理系统等,研究内容具有很好的新颖性,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降低了海洋外来物种检测的成本以及由于及早发现外来生物而避免入侵的巨大经济损失,在港口等海洋生物入侵高风险区的示范应用为开展业务化监测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3,(23):74-75
人参是吉林省极具优势的特色产业,已成为吉林省中草药出口创汇的主导产品。人参有害生物的严重发生是影响人参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人参有害生物的防治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我国目前只有阿米西达、斑绝、多抗霉素、代森锰锌、瑞毒霉、甲霜灵锰锌、辛硫磷等药剂对人参有害生物的田间药效试验,但这些药剂远远不能满足生产上人参有害生物防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08,(2):61-61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at Buren)是一种对人畜健康、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危害极大的有害生物,有关部门已将红火蚁列为检疫性害虫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1.
植物病害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危及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祸患,在防控过程中发生的农药滥用则危害食品安全。发展绿色、高产和精准的抗病新策略、培育推广作物抗病新品种是解决技术障碍的根本途径,而这方面工作的有效开展依赖于在植物免疫机制基础理论和抗病基因系统发掘方面做出重大突破。通过对模式植物拟南芥免疫机制的研究,本领域在理论体系和研究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突破。近年来,以水稻、小麦等作物为模式的抗病机制研究,直接为作物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支撑,有力地推动了基础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速度。面向学科基础前沿和抗病育种中的关键问题组织重大项目研究,将会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做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为防治棉铃虫,我国1997年开始种植Bt棉花,到2000年已在华北地区大面积商业化种植。由于人类对于大规模种植Bt植物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尚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认识,Bt棉花对害虫地位演化的影响受到高度重视并引起广泛争议。本研究组在1997-2007年间在河北省系统研究了棉铃虫在Bt棉花田和常规棉花田的种群动态,结合华北地区1992—2006年100个试验点棉铃虫种群监测数据的模型分析表明:Bt棉花的大规模商业化种植破坏了棉铃虫在华北地区季节性多寄主转换的食物链,压缩了棉铃虫的生态位,不仅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而且高度抑制了棉铃虫在玉米、大豆、花生和蔬菜等其它作物田的发生与危害。这一研究成果明确了我国商业化种植Bt棉花对靶标害虫的生态效应,为阐明转基因抗虫作物对昆虫种群演化的调控机理提供了重要基础,对发展利用Bt植物可持续控制重大害虫区域性灾变的新技术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1 课题简介 毛白杨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木材用优良树种,国家制订的"六大林业工程"中,把发展速生丰产林作为重要的方面.但目前农林植物可视化方法在反映植物形态结构与环境因素、基因等相互作用的植物学原理方面尚缺乏深入、广泛的研究,难以有效指导实际的农业生产与作物栽培.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07,(21):28-29
向高处生长最快的植物生长在我国云南、广西及东南亚一带的团花树,一年能长高3.5米。在第七届世界林业会议上,这种树被称为"奇迹树"。生长在中南美的轻木,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07,(22):55-55
由生物毒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和食品贸易争端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其中毒性最大、与人类健康关系最密切、对农牧渔业作物的污染最重、分布最广的有真菌毒素、贝类毒素、藻毒素等。灵敏、快速、简单、经济的检测方法是降低毒素摄入量的技术基础,也是打破世界贸易战中技术壁垒对我国产生制约的关键。检测技术的落后,也造成我国政府部门对进口产品监管力度不够,对国内消费者造成健康危害。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灵敏并与国际接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毒素的检测方法、免疫亲和柱及试剂盒,以便开展对食品中上述毒素的污染调查,减少有害生物毒素的摄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维护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和声誉刻不容缓。另外,制备可商品化的生物毒素标准品,可以打破仅有美国、日本的少数几家公司的垄断及进货限制,推动我国对这些毒素的毒性机理、环境影响和生化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1,(9):16-16,18
生物质能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气化是一种生物质能转化技术.随着我国的能源需求越来越大,能源需要与环境问题非常突出.我国具有丰富的农林生物质资源,每年农业、林业加工剩余物达8亿吨.研究开发具有国内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适合国情的农林剩余物制备生物燃气关键技术及示范装置,将生物质转化为高品位的燃气,用于集中供气、燃气供热、燃气发电等,对于缓解化石资源短缺,有效减排CO2和有害气体,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殖发育过程直接影响许多重要农作物的产量。雄性发育与减数分裂为植物生殖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过程,对其调控机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生殖发育的分子机制,也可以为农作物的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近些年来,我国科学家在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植物花药中关键细胞的命运决定、绒毡层细胞和小孢子发生的分子机制、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和花粉萌发及伸长的基因调控等等。本文对我国科学家所取得的诸多成就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提出了对该领域发展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道路边坡、裸露山体等受损坡面的来源、特点、危害及其生态治理的原则、目标等进行阐述,介绍了《道路边坡及裸露山体植被恢复与生态防护技术》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在课题内容设置上,将社会高度关注的受损坡体稳定与坡面植被建植、水土保持、生态防护及生态景观重建相结合,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发,形成了综合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该极端雨雪天气发生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受灾面积广,给我国南方地区的交通、电力、农业、林业等造成了巨大破坏。其中,林业资源遭受严重影响,树木倒伏,树枝折断,树梢冻伤,竹株弯曲劈裂,苗木冻死压伤,温室大棚倒塌,电讯线路、防火设施、旸望塔、科研观测站等基础设施严重损坏。  相似文献   

20.
张家山汉简所见汉初规范毒物管理的法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包含有目前所知我国古代法律中最早和最集中的规范毒物管理的法规.它沿袭秦朝,对使用植物毒鱼法的季节进行了限定;还对鸟头毒的控制与利用以及毒脯肉的焚毁等进行了规定.这些法规体现了汉初立法技术的进步和立法范围的扩展,还对唐代相关律令的制定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