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苏轼文学创作与《庄子》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与庄子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表现在创作中则显示出审美思想、艺术境界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同一性。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分析苏轼对《庄子》的吸收与借鉴,可以进一步探索苏轼艺术风格的形成及特点。  相似文献   

2.
自古至今,关于泰山的诗歌作品数量众多,能够找到的到底有多少呢?这一直是一个迷.于是,编一部完整的泰山诗成了千百年来文人们的一个梦想.今天,集先秦至当今一万六千多首诗作的《全泰山诗》出版了!我们不仅要祝贺作者袁爱国先生完成了这一项功德无量的巨大文献工程,更要祝贺千百年来文人们的梦想成真!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生产(或劳动)理论进行分析,推导出自然物具有价值,进而说明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并不一定成反比例。使价值与商品的范畴既符合逻辑又符合市场实际。  相似文献   

4.
西方近代哲学发生了认识论转向,相应地西方近代文论就发生了创作论转向。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等都主要是文学创作论,它们就是由相应的认识论哲学即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和以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等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在南宋的词坛上,辛弃疾是位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遭遇坎坷,既有抗金救国的豪情壮志,也有壮志难酬的哀怨悲愤。表现在词作上,即梦的意象频繁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文人在积极进取与消极隐退之间的游离,在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徘徊。  相似文献   

6.
7.
公元3-4世纪印度著名智者龙树是印度乃至世界佛教发展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龙树创立了大乘空宗,对佛教的理论和实际修行由小乘转入大乘起了决定作用。龙树的许多重要思想(如“八不缘起”、“实相涅架”等)都被后世佛教的显密各宗当作自己的理论渊源,被推为“释迦第二”。  相似文献   

8.
文学创作是一个漫长的旅程,而文学创作的真实与虚构早已成为一个中心话题,文学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似乎还没有人将它分得清楚。而在这里,文学创造中真实与虚构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不能分离。  相似文献   

9.
《潍坊学院学报》2015,(3):35-39
巴拉丁斯基突破了浪漫主义哀诗的局限,为了确定哀之缘由,达到文之真实,他将"环境与个人"、"具体与普遍"等现实主义思考与浪漫主义笔法结合在一起,从而开拓了一种新的哀诗诗思。作为俄罗斯诗坛上最卓越的哀诗诗人之一,他的哀诗创作对十九世纪俄罗斯哀诗的流变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郑思肖是南宋著名的遗民作家,他一生创作颇丰,诗文自具特色,创作分为三个高潮。郑思肖的文学理论观点比较独特,表现在人和文的关系、文和道的关系以及诗歌创作主张三方面。在宋元易代的特定环境下,这种文学思想维系并支撑着他的创作、爱国主义思想和忠贞的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11.
清叶叶前后,广西作家蜂起,在文学史上是一个颇为值得研究的现象。而在清代广西的作家中,若论文学创作涉及的体裁门类之多、作品数量之大及艺术成就之高,盖当推容县籍的王维新。他在诗、词、曲、赋、文、乐律、志书等方面均有建树,著述颇丰。惜迄今未见有对其遗著的系统整理和研究。本文对王维新的生平及其文学著作的几个主要体裁作品作简要探讨论述,以期评价确定王维新在清代文坛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灵感是创作活动中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现代心理学、思维科学等方面分析灵感的实质和特征,及其对文学创作的作用,指出获取文学创作灵感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事物的一切的。”  相似文献   

14.
还乡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空间移动,同时也和还乡者的人生体验共同衍化为文学地景。台湾作家钟理和艰难地行走于文化原乡和生命故乡之间,在“离去“与“归来“的还乡路上,他深刻地感知到还乡的“无意义“。这种生命体验在他的文学世界中表现为强烈的绝望意识和悲剧色彩。充分认知还乡经验之于钟理和的意义,可以使我们对其创作有更本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还乡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空间移动,同时也和还乡者的人生体验共同衍化为文学地景。台湾作家钟理和艰难地行走于文化原乡和生命故乡之间,在“离去”与“归来”的还乡路上,他深刻地感知到还乡的“无意义”。这种生命体验在他的文学世界中表现为强烈的绝望意识和悲剧色彩。充分认知还乡经验之于钟理和的意义,可以使我们对其创作有更本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茅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他在几十年的文学活动中,对于文学创作曾不断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创作了许多具有时代特点的作品。阅读茅盾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时代气息。正如王若飞同志所说的:“从茅盾先生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大变动,也可以看到中国人民解放运动的起落消长。茅盾先生的最大成功之处,正是他的创作反映了中国大时代的动态,而且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旅游文学是以旅游生活为反映对象,抒发旅游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思想、情绪和审美情趣的文学,旅游文学创作的深层次动因来自于道家思想。道家强调旅游艺术化的思想是旅游文学创作的本源动力,同时,中国古代文人的山水意识也源于道家的崇尚自然思想。旅游文学在创作手法、作品内容、创作的意境追求等三个方面都受到道家的文艺美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历来的研究者都根据晏几道的朋友郑侠是变法的坚决反对者,于是认为晏几道在熙宁变法中也站在旧党一边,反对变法.然而仔细分析晏几道的诗文词以及新发现的材料中有关他与新党的不少交往,我们完全可以肯定晏几道其实是一个看破世事的"忘名之士",他对政治属于比较超脱的逍遥派.  相似文献   

19.
<正> 1、前期科幻创作若干年来,对郑文光科幻创作的评论大多关注于的"语言风格"、"人物塑造"、科学技术与文学风情的"水乳交融"等表面结构,很少有人涉及作者个人生活侧面与作品之间的关系。虽然象铁璀、董仁威等人的评论中提到过作者的生平,但这些生平和作品之间的联系往往是表面化的。如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和种种个人的苦难之后,他的作品更加成熟。这种事物之间的表面联系的确无法解释作品内在构成方面的变化,更加无法阐明作家作为一个天才加体验者和叙述者在某种文化状态下的尴尬境地与潜意识的心理活动。作为一个在中国科幻文学领域中进行了重大开拓、在半个世纪中作品响誉国内外的重要作家,郑文光的个人生活和文本之间的深度关系,应该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一、心理与历史的交融、统一文学创作作为一种社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作为对世界的审美掌握,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条最基本的规律就是审美心理因素与社会历史因素的交融、统一。创作过程归根到底就是作家的审美心理结构如何受社会历史现实的制约、以及心理与历史如何取得统一的过程。无视文学创作中的心理现象,仅仅从社会历史的观点来确定文学创作的特点,当然是片面的、错误的;离开社会历史把文学创作看作是“纯”心理活动,或者看成主要是由生理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