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科举到科学:中国本世纪初的教育革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社会中采用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导致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北离,阻碍了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科学教育的发展。维新运动时期从日本文汉字引入的“科学”概念,是作为科举的对立面提出来的,在清末新政运动中,全面引进日本的学制和地教材,这教育革命启动了人从传统儒学知识结构向现代科学知识结构的全面转变,科举制度与随着科学教育的迅速发展而消亡。  相似文献   

2.
宗教与科学的本质对立及其功能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宗教和科学关系在现象层面表现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没有一个恒定的模式。从本质上看,宗教和科学则存在世界现和方法论的对立。宗教神学本质上是以信仰超自然方量为核心的信仰主义体系,把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归结为神的意志和表现,而近代以来的实证科学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中断了自然和上帝之间的传统联系,只要科学继续沿着这一道路走下去,那么,宗教与科学之间就会存在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鸿沟。但是,宗教与科学的本质对立,只是就学科之间的关系而作的形式逻辑判断,并非对人所作的价值判断。人是决定宗教价值和科学的价值的主体和关键。无论是宗教还是科学,都是人类的“自我设计”,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从认识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等方面,我们将发现宗教和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人的客观需要的两种相互补充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3.
从根本上说,科学与宗教是不相容的,在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中,科学与宗教的对立和斗争是一条主线。但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正视在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中还存在着一条副线,特别是在科学发展的早期阶段,科学与宗教往往交织在一起,呈现出极为复杂的依附关系。中国的道教炼丹术就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典型。炼丹术是道教的重要组成部份,它的基本指导  相似文献   

4.
默顿命题的理论贡献--兼论科学与宗教的统一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社会迫切需要在宗教及其与科学的关系上进行"解蔽",应当从根本上弄清宗教的真正含义、社会作用,以及它与科学的关系,以期端正对待宗教的态度,充分而正确地发挥宗教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重温"默顿命题"、了解有关争论,领略其理论意义,当是大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辩证法包括结构辩证法与功能辩证法.西方哲学史上的辩证法思想属于结构辩证法的传统,而中国古代的辩证法却发展出了独特的功能辩证法思想,其最突出的成就是对阳刚阴柔的对立面功能不对称性的认识.在实践中,在当代中国辩证法理论中萌生了基础和主导的辩证法范畴,它具有普遍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是辩证法的重要基本范畴.本文对这对范畴进行了系统建构.  相似文献   

6.
在苏联“自然”杂志1958年第1期中有Γ.Α.库尔沙诺夫以“自然宗教的反动本质”为题发表的论文一篇, |其主要内容如下: 科学世界观和宗教世界观的斗争的特征是科学对宗教、真理对虚伪、理性对神秘主义的愈来愈新的胜利.在科学愈来愈新的胜利的面前,宗教和教会理解到产学的巨大的力量,力图把科学吸引到自己这方面来,企求使科学与自己协调起来.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西方思想界,怀特海过程思想的追随者们非常活跃,他们以过程思想为基点,为人们讨论研究传统的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维度。过程思想的基点是对在的古老而又崭新的理解,以流变的、不断实现的实有代替传统的固定不变的实体,终极的范畴的转变从根本上转换了讨论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的角度。怀特海之后,怀特海主义者对科学与宗教问题的解决主要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当代过程思想学派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已经有力地推动了整个科学与宗教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宗教、科学理性和世俗化趋势之间具有动态的、多样性的联系.世俗化的出现并非单纯地"击溃"了宗教,而是招致了宗教在多样性文化情境内以各种方式复活.宗教对于人的本性和人类社会是更为基本的活动,它有非常强的适应性和适度灵活性.实用主义探究理论既塑造作为探究样式的科学,又架构作为探究类型的宗教理论之翼.在允许宽泛地适用于具体探究的各种方法分歧的同时,它也以相同的方式建构科学和神学的理性.  相似文献   

9.
"宗教"和"科学"这两个文化范畴对于理解现代性的本质及其遗产最为重要,但我们现在理解的"科学"与"宗教"都是相对晚近的观念,是在过去三百年里在西方出现的,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科学"和"宗教"这两个概念起初都是指个体的内在品质或者说"德性",到了16世纪则渐渐成为首先通过教理和实践来理解的东西,成了命题式信念系统,这种客观化过程是科学与宗教之间关系的前提。关于科学与宗教的传统叙事,无论是冲突、独立、对话和融合,都无法刻画"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这是因为,"科学"和"宗教"并非划分文化领土的自明方式或自然方式,它们既不是人类的普遍倾向,也不是人类社会的必然特征,而是因为独特的历史情况而形成的。无论是持冲突观点,还是持融合观点,都同样巩固了"科学"与"宗教"的现代边界。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从科学思想史、科学哲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系统科学的观点,对达尔文革命进行多视角、全方位的透视:(1)作为达尔文革命的功臣,华莱士确实受了许多委屈,对这种科学史中的"异化"现象,可以用科学知识社会学来进行解读。(2)达尔文的思想历经四次革命的飞跃。(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纲领可以用系统科学观点得到合理解释。(4)作为达尔文纲领的对立面,"宇宙完美设计"纲领仍包含合理内核和启发性。(5)借助于系统科学理解模式,进化论的科学语言与自然神论的宗教语言之间通过转译,有可能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11.
由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健康危机已成为现代性危机的重要表征.因此,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厘清科学技术与生命健康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尤为必要.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生命困境体现为由科技异化导致的卫生环境问题、卫生意识问题、卫生体制问题.要走出这一困境,则必须深刻剖析生命的主体结构、生命活动的展开形式及其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深层关联...  相似文献   

12.
当科学作为外来文化与基督教和儒学分别相遇时,基督教和儒学的捍卫者采取的反应十分相似:无论是基督教父的“希腊哲学源自《旧约》”说还是中国儒士的“西学中源”说都是先让科学“认祖归宗”,这在客观上确立了科学在本已文化中的地位;基督教父的“婢女传统”和中国儒士的“中体西用”说则进一步限定了科学与本己文化之间的从属关系。从“希腊哲学源自《旧约》”说和“西学中源”说到“婢女传统”和“中体西用”说,反映了一个从主观文化类同到文化利用的文化交流过程。  相似文献   

13.
明清之际"礼失求野"论之源与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末随着天主教传教士来华,中国士大夫开始学习欧洲科学和宗教。为消除接受西学的障碍,一些文人提出不同学说,为输入西学铺路,这些学说后来被清初学者所采用。文章试图从社会、文化背景出发,分析士人对西学的看法,特别是分析明清之际“礼失求野”论发展的源流及其在西学传播中的作用,希冀从整体上把握明末清初士大夫接受西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宗教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两种不同形式,社会实践是科学与宗教的本源。科学与宗教具有本质的区别,但是科学理论的基本假设必然包含宗教因素。由于科学和宗教之间存在这样的区别和联系,因此我们应该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理解二者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但开风气不为师--论自然辩证法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外正在开展科学哲学社会责任的讨论,涉及到与认知的真理性的关系以及科学哲学在何种意义上为社会服务。本文主张,自然辩证法是启示性的,它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向度上,倡导符合时代进步方向的精神气质,致力于思想启蒙,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建构或提供合理的思维方式,启迪智慧,促进真理的发现。在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史上,苏联曾扭曲了自然辩证法的性质,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总体上说,中国自然辩证法学科定位正确,正走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6.
黄遵宪先生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向西方圆家寻求真理的先进中国人。他的西方科技文明观很深邃,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采看,它今天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学真理     
一方面科学理论被普遍地认为是真理的典范;另一方面科学史告诉我们,无论多么成功的理论都逃脱不了最终被推翻的命运。这种"悲观的元归纳"表明,就其本性而论科学理论并非为一般人们所认为的那种符合论真理。关于科学理论本性的争论一直在进行中。本文在深入分析、谨慎运用相关专业资料的基础上,对"科学理论是否为真理",以及"如果是真理,它是一种什么意义上的真理"等问题进行了尽可能系统而清晰细致的讨论和论证。  相似文献   

18.
纵观西方哲学史,在主客二分的形而上学框架之中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如影相随,此涨彼落。当今,对科学本质的重新反思,已向作为真理和合理性化身的科学形象发起了挑战,并又一次引入相对主义。针对绝对主义存在的问题,相对主义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等多个维度侵蚀科学哲学中绝对主义基础。从对相对主义诘难与其回应中,我们发现温和的相对主义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学信念真、善、美的三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学信念是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科学认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预设和基本前提,是一个由真、善、美构成的三元结构系统。真、善、美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并达到完整统一。现代科学信念对科学认知有着重要的激励约束作用,是当代科学活动宏观调控的深层思想基础和哲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科学的切入点从实验到实验室的转移标志了科学论中的一场革命。透过实验室看科学,革新了理性主义科学哲学确立的科学形象。透过实验室看到的科学,汇聚了求真性、实用性以及社会性等多种属性于一身。科学具有文化上的二重性,它是社会-利益相关的,它的社会运行强烈依赖于从业者的道德基础。实验室是科学之“身”与科学之“心”的奇妙结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