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马鑫 《科技咨询导报》2013,(34):210-211
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总趋势,本文以宁夏南部山区农户的调查问卷为基础,通过定量分析宁夏南部山区8县土地规模的的影响因素,从农户家庭收入最大化的角度,筛选出影响土地经营规模的主要因素。调查方法:访谈调查法和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认为种植面积和资金投入是最影响宁夏南部山区规模经营的因素,其次是劳动力和家庭人口,年龄不能影响宁夏南部山区的土地经营规模。  相似文献   

2.
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基于兰州市364户兰州百合种植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农业利润最大化法和劳动力机会成本法,对兰州市百合种植适度规模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运用劳动力机会成本法测得兰州市百合种植适度规模为0.53 hm2,农业利润最大化方法测得适度规模为1.06 hm2,得出兰州百合种植农户适度经营规模为0.53~1.06 hm2/户的结论。最后提出推进百合适度规模经营的措施:政府部门应加大兰州百合规模化种植宣传、完善土地流转政策、鼓励科研和技术人员推广科学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3.
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现状,通过对农业相关的土地法律法规和可行性政策进行理论分析和实地考察,突破现有的农业发展的固定模式,根据现行农业政策和农村整体经济状况以及农业人口的收入水平和收入模式,对比各种农业体制下对农村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农业人口经济生活水平的影响,在理论上探索出一套适用于中国农业土地流转的运行体制,并初步得到一个适用于旨在进行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体制的管理模式,为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提供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比较成熟,组织体系完善,具有十分健全的服务功能。但是,由于各国国情和农业发展背景不同,不同国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其中,较为成功和具有典型意义的大体上有三种模式:一是以中等经营规模农户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欧洲模式;二是以大规模家庭农场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美洲、大洋洲模式;三是以经营规模较小的农户为基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治的开展在我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为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创造了条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在土地整治中融入乡村景观规划的理论,扩充土地整治的理论及方法体系,为保护耕地、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乡村景观风貌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TM卫片解译与野外调查相结合、路线考察与典型样地相结合、资料分析与专题访问相结合的方法,对洛川原土地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土地资源系列制图的理论;阐述了土地结构与农业综合开发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途径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持续发展理论阐述了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管理的途径和对策 ,主要包括 :编制科学适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建立了土地用途管制体系 ;增加投入 ,开展土地整理 ,提高土地综合生产力 ;建立复合、高效、稳定的立体农业生态系统 ;运用级差地租优化城乡土地配置 ,建立生态型城市 ;加强资源环境观念教育 ,完善土地法制建设 ;运用现代技术 ,建立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8.
土地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和载体,同时面临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土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从农业发展、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三个角度,采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的现状数据与规划预期数据,对山西省土地压力进行科学测度,基于地统计学理论,对山西省土地压力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可视化表达,进而分析成因并提出缓...  相似文献   

9.
规模化经营克服了我国农地小规模经营的弊端,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但我国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细碎化问题在不同规模农户中仍普遍存在,导致我国土地规模经济难以显现。在农户调研数据基础上,利用超越对数(Translog)函数分析了不同农户经营规模与小麦产出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小麦生产在物质要素投入上存在规模经济效益,并主要在家庭经营1 000亩以上的农户才能体现;但土地细碎化对粮食生产规模经济的实现具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我国盐碱地对农业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危害,采用理论分析与物理及生物治理并开发利用盐碱地的方法,揭示出盐碱地的一般成因以及盐碱土对绿色植物乃至农业生产的危害。通过对盐碱地的治理与利用,可以逐渐地使土壤盐碱得到控制和改良,从而使我国农业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合理地改良和利用盐碱化土壤,因地制宜,采取切实可行的改良措施,就可以将这部分可观的后备资源,转变为宝贵的土地资源,提高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具体数据通过对耕地面积和耕地利用率、经营规模、农业劳动力、兼职农户、化学肥料与农药、机械化、农业生产性、作物品种的变化与进口农产品等方面的分析,概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的发展演变.战后日本农业从传统的以水田为中心、家庭劳动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小规模农业经营向机械化、化学化进行了转变.战后日本农业的成功转型,为我国农业发展和克服现阶段农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
经过改革开放后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优势逐渐释放完毕,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成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四大动力,在土地流转的实践中形成了集体组织主导型、民间自发型以及资本主导型三种土地流转模式,从理论高度认识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动力机制,从实践层面大力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制度的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经过改革开放后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优势逐渐释放完毕,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成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四大动力,在土地流转的实践中形成了集体组织主导型、民间自发型以及资本主导型三种土地流转模式,从理论高度认识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动力机制,从实践层面大力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制度的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一、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形势分析1.筹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时机已经成熟从日本情况看 ,日本在1961年实行了“国民皆年金” ,以及“国民皆医疗保险”的目标 ,那时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460美元。日本的“国民皆年金”主要是养老年金制度 ,另有伤残年金与遗嘱年金制度。1970年日本进一步实行了“农民年金基金制度” ,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支付力度 ,稳定农村老年生活 ;另一方面则试图进一步鼓励土地经营权转让 ,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农民年金基金制度对作为国民年金被保险者的农民 ,依据老龄以及土地经营权转让进一步支付年金 ;而1970年日本的人均…  相似文献   

15.
国内和国际理论界对列宁的土地及相关问题研究涉及列宁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和实践探索、苏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现实路径、解决苏俄土地问题的思想理论等若干方面。确立分析框架,探讨列宁土地问题思想的历史条件、理论来源、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及当代价值是我们主要的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农业企业土地流转的现状,认为农业企业与农户间的土地合理流转有利于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实现规模经营以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户的生活水平。同时,在对当前农业企业和农户间土地流转存在的产权主体不明晰、土地流转价格偏低等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明确界定土地所有权主体、科学制定农村土地流转价格等规范农业企业参与土地流转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农业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特别是农作物的生产能力,文章以浙江省台州市农业空间地理数据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朴素贝叶斯统计推理的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算法,为提高农业土地资源利用能力和农作物种植的科学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野外实地考察和典型地区1:10,000土地素填图的基础上,对西安城郊农业土地进行评价,揭示了西安城郊农业土地的现状特点和土地分异规律,提出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9.
山区农业持续发展土地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地是影响山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以贵州山区为例 ,从土地质量、土地结构、土地制度、土地利用与保护等多个方面分析土地对山区农业发展的影响 ,认为山区土地破碎 ,土层浅薄 ,不利于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经营 ,对持续发展不利。而土地类型多样 ,人类影响较小 ,污染轻 ,开发程度低 ,则为山区农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证。乡村政府强制农民种植 ,摊派种植指标 ,土地税种多、税率高 ,在土地流转中农民不能自主等 ,也严重制约了农业的持续发展。为此 ,文章提出了针对山区特点进行土地利用 ,建立健全适合山区的土地制度 ,充分利用山区特点 ,发展天然农业、绿色农业和特色农业 ,确保山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该文在对广西那坡县农业土地资源现状和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县有利于农业土地持续利用的经验,指出了不利于农业土地持续利用的限制条件和开发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