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溶液质量浓度对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过程中溶液的质量浓度变化对碳酸化分解过程及其产品的粒度和强度的影响,发现随着溶液质量浓度的提高,碳酸化分解率降低,产品氢氧化铝的粒度细化、强度降低;在相近分解深度时,高质量浓度铝酸钠溶液分解的氢氧化铝的粒度和强度也较低质量浓度的差 相似文献
2.
铝酸钠溶液中二氧化硅的平衡浓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组成类似的化合物热力学数据与组成存在的线性关系,计算了4种钠硅渣的热力学数据,并计算了在铝酸钠溶液中形成钠硅渣后二氧化硅平衡浓度与温度或苛性比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二氧化硅平衡浓度计算值与实验值相符;同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或苛性比的增大,铝酸钠溶液中二氧化硅平衡浓度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3.
4.
5.
6.
7.
利用Hilbert-Huang变换方法对青海瓦里关观测站1991-05-2010-12期间的月平均甲烷质量浓度观测值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瓦里关自1991年以来甲烷质量浓度呈递增趋势,其月平均值比全球甲烷质量浓度平均值高60~110 μg/L;瓦里关甲烷质量浓度的瞬时增长率趋势与甲烷全球平均瞬时增长率趋势一致,但是,其波动范围更大,增长率在-8~23 μg/(L·a)内波动,而全球平均波动范围为-5~15μ/(L·a);质量浓度变化存在6个本征周期,分别是4月、7月、约1a、约2a、约5a和约11 a;其中约1a的周期与离瓦里关站最近的西宁市气温变化1a周期、西宁市降水11月周期紧密相关,约11a的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的11a周期相关性大,说明它们是引起甲烷质量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9.
本文研究了向不同成分的工业铝酸钠溶液添加BaO,以脱除SOi_4~(2-)、SiO_3~(2-)和苛化Na_2CO_3的反应,并对生成物进行了物相分析,探讨了反应的过程和条件,种分母液的净化综合效果良好。还对各净化反应的物理化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高浓度铝酸钠溶液分解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浓度为155g/LNa_2Ok,α_k:155,的高浓度铝酸钠溶液制取砂状Al_2O_3进行了试验研究,初步弄清楚了高强度砂状Al_2O_3形成的机理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铝酸钠溶液脱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硅在铝酸钠溶液中的存在状态 ,指出了在碱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中铝酸钠溶液脱硅的重要性 ,并从形成水合铝硅酸钠的一次脱硅和形成水化石榴石的二次深度脱硅两个方面介绍了铝酸钠溶液的脱硅机理、研究现状及进展。在此基础上指出了铝酸钠溶液脱硅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13.
焦建华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77-78
强碱弱酸盐水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水溶液显酸性.按照常规,只有这两种类型的盐溶液之间才能相互促进水解,发生较为完全的反应.文章通过一个实验的设计及实施,直观验证了某些强碱弱酸盐溶液之间也可发生反应,为研究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实验测定和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工业铝酸钠溶液蒸汽压的数学模型,该方程为P=69.45+0.4968N_k-4.649T-0.01358N_kT+0.1043T~2,方程的拟合性检验表明,实际测定值与方程计算值的百分偏差均小于2.0%,可见方程简单,计算结果准确,使用方便,该方程还描述了溶液的蒸汽压随溶液中Na_2O_k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实验测定的基础上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工业铝酸钠溶液比热的数学模型,为工业设计与生产中的热工计算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该公式描述了工业铝酸钠溶液中苛性碱、氧化铝、碳酸钠、硫酸钠和温度对比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铝酸钠溶液脱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硅在铝酸钠溶液中的存在状态,指出了在碱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中铝酸钠溶液脱硅的重要性,并从形成水合铝硅酸钠的一次脱硅和形成水化石榴石的二次深度脱硅两个方面介绍了铝酸钠溶液的脱硅机理、研究现状及进展。在此基础上指出了铝酸钠溶液脱硅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18.
19.
在金+石英共生分布广泛的金-石英建造矿石中有1—3%的黄铁矿,这就表明在成矿作用过程中有硫的加入。有些著作曾探讨过金向不同组成的含硫溶液中的转移问题。金在简单的石英+溶液系统中的析出参数,可以采用摸拟热动力计算的方法来确定。在等压条件下,研究过金的溶解度与温度以及硫、氢、氧用量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深有度铝酸钠溶液分解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浓度为155g/L Na2Ok,αk:1.55,的高浓度铝酸钠溶液制取砂状Al2O3进行了试验研究,初步弄清楚了高强度砂状Al2O3形成的机理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