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大宝山矿区南部露采场内及27线、44线岩心中广泛出露的火山凝灰岩类,从岩性、岩石类型、产状、空间分布特征等证明,该火山活动中心可能位于矿区西北部。还从矿体产状形态与地层岩性,围岩蚀变与矿化,火成活动与矿化,以及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成矿历史,成矿地质环境,从海底火山热液——沉积直到岩浆热液活化转移、迭加成矿等方面,详细讨论了海底火山作用与层状菱铁矿、多金属矿床的成因联系及其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2.
探讨河南省栾川钼钨铅锌银多金属矿集区内不同矿床类型、不同成矿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S、Pb、C、H、O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研究区内不同类型矿床具有统一的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是由斑岩体中心向外不断演化的岩浆热液流体体系。区内不同类型矿床均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62~131Ma B.P.)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钼钨铅锌银多金属成矿系统以晚侏罗世花岗斑岩体为中心,由中心向外分为中心成矿带(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床)、过渡带(矽卡岩型硫锌多金属矿床)和边缘成矿带(热液型铅锌银矿床)。由中心向外,成矿时代具有由老到新的变化趋势,矿物组合和蚀变类型具有由高温到低温变化的特征,成矿流体具有由高温-高盐度岩浆热液流体向中低温-低盐度流体演化的趋势,晚期大气降水加入特征明显。由于不同成矿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差异和成矿流体运移路径上物理化学条件的不同,富含成矿物质的深源岩浆热液流体在斑岩岩浆热动力驱动下,形成了一个以燕山期花岗斑岩岩浆侵入活动为中心,时空密切关联的钼钨铅锌银多金属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二棚甸子-宽甸万宝一带铜钼矿成矿的地质特征,对这一成矿带铜钼矿所处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区、矿体地质特征等进行论述,分析总结矿体的成矿条件,探究岩浆活动、构造运动及围岩蚀变与铜钼矿体成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铜矿体多产于岩体内部或接触带附近,钼矿体主要赋存在花岗闪长岩岩体内,刘家沟、昌邑沟钼矿体赋存于花岗斑岩或石英斑岩围岩,滚立岔则是一条燕山期侵入的花岗闪长岩与古生界地层所形成的含铜多金属矽卡岩带;断裂构造多具控岩控矿作用,为成矿提供元素的运移通道,断裂交汇处是储矿的有利部位;围岩总体上具有硅化、钾化、伊利石—水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等.  相似文献   

4.
德兴斑岩铜矿成矿流体演化与来源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主要研究了德兴斑岩铜矿床不同期次脉石英及花岗闪长斑岩石英斑晶中流体包覆体的特征,测定了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冰点,估算了成矿流体的盐度、密度等参数.结合花岗闪长斑岩与石英脉中石英氢氧同位素数据的讨论分析,对流体的演化过程和来源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花岗闪长斑岩石英斑晶中的包裹体代表了岩浆流体的特征,石英脉中的包裹体记录了岩浆流体演化成成矿流体的特征。研究证实成矿流体主要由岩浆流体而来,成矿流体演化晚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  相似文献   

5.
拜仁达坝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兴蒙造山带中部,是内蒙古东部地区超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构造中,呈脉状。矿石类型包括块状、条带状、浸染状、脉状、网脉状矿石。文章通过对拜仁达坝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详细剖析、流体包裹体和H、O、S同位素研究,分析矿床的成矿流体、成矿物质来源,探讨成矿过程及矿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为中温、低盐度流体,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晚期有大气水的混合,成矿物质以深源为主。与矿化有关的流体包裹体中含甲烷包裹体,表明成矿流体属还原性流体。出溶岩浆流体远程运移后温度和压力下降、与还原性地层反应后氧逸度降低是成矿的主要机制。结合成矿动力学背景,认为拜仁达坝银多金属矿床是受断裂控制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中温热液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冷水坑矿田层状铅锌银矿稳定同位素特征与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存于火山岩地层层间破碎带中的层状铅锌银矿是冷水坑矿田重要的矿化类型之一。层状矿体内碳酸盐岩与矿石中金属硫化物碳氧硫铅同位素测定表明,铁锰碳酸盐矿物的δ13CV-PDB变化范围在-4.8‰~-5.5‰之间,δ18OV-SMOW为12.6‰~14.1‰,白云质灰岩分别为-3.3‰~-5.9‰,9.8‰~17.2‰。金属硫化物δ34S值为-3.9‰~+5.6‰,多集中在-1‰~6‰之间,与矿田斑岩型矿床硫同位素组成一致。矿石铅同位素组成比较一致,其中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分别为17.786~17.809,15.572~15.605,38.281~38.386。层状矿体矿石铅同位素组成位于矿田铅同位素分布范围内且比斑岩型矿石铅分布集中。矿石硫、铅同位素组成表明层状矿床成矿物质来自矿田火山(岩浆)系统。含矿地层内的碳酸盐岩层为火山喷发间歇局限陆相湖正常沉积而成,铁锰碳酸盐为火山(岩浆)热液成因而非喷流沉积。冷水坑层状铅锌银矿为火山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在邯郸永年洪山碱性杂岩体及其附近发现了数条金矿化带和多处铜矿化点。碱性杂岩体及其周边多金属及贵金属矿化的发现突破了以往邯郸-邢台地区只是矽卡岩式铁矿富集区的认识,找矿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洪山碱性岩体北侧娄里金矿为例,测试分析了金矿石、斑岩体及不同围岩中Au,Cu等成矿元素含量,初步确定区内燕山期火成岩是形成金矿床和铜矿床重要的矿源层。在此基础上利用铅同位素示踪和分析了娄里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亦得出相同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形成碱性岩体的岩浆以地幔源为主,区内金、铜成矿元素均来源于幔源的碱性岩体。  相似文献   

8.
彩霞山铅锌矿床是卡瓦布拉克—星星峡中天山地块铅锌成矿带中发育的唯一大型矿床.矿体赋存于青白口纪卡瓦布拉克组第—岩性段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受构造控制,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顺层破碎带及糜棱岩中,近东西向展布,南倾,倾角为65°~80°,与矿区断裂及地层产状一致.通过碳、氢、氧、硫和铅同位素分析可知:成矿热液及挥发分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在与围岩碳酸盐岩发生反应时,交代溶解碳酸盐岩并在成矿过程中形成新生方解石和石英;成矿所需的硫主要来自海水硫酸盐的有机还原及细菌还原作用;铅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源,与海西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并同化了围岩中的铅.其成矿机理为岩浆热液携带了大量的挥发分和成矿物质,构造导通岩浆热液,使之在构造破碎带中与围岩发生反应,溶解围岩碳酸盐岩并与围岩中的硫结合,形成铅锌矿化;彩霞山铅锌矿床为—受构造控制的中温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对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进行探讨,对矿床形成的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内与成矿有关的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中统月山组(T2y)含膏盐白云质灰岩和下统南陵湖组(T1n)灰岩;控矿构造主要为月山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构造体系;成矿母岩主要为来自于上地幔的中酸性钙碱性燕山早期月山岩体;岩浆带来了大量的成矿流体、成矿物质和巨大的热能,是成矿的先决条件;构造为岩浆的侵位和就位以及成矿流体的运移和沉淀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场所;地层主要以其有利的岩性参与了成矿活动;矿体形态主要为透镜状、似层状,矿石组构主要为交代结构和块状、稠密浸染状构造,成矿作用主要为接触交代作用,围岩蚀变主要为石榴子石、透辉石等矽卡岩化及大理岩化,认为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早期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矿床成因属于以接触交代作用为主形成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0.
西藏洞中松多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洞中松多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多金属成矿带东部,矿体主要赋存于前奥陶系松多岩群和中二叠统洛巴堆组,围岩多为碳酸盐岩,且蚀变强烈.已圈定2条矿化蚀变带和9个主要铅、锌矿(化)体,矿化带长度约2620~4100 m,宽约50~1140 m;矿(化)体呈层状和似层状产出,矿(化)体长为120~2881 m,水平厚度为2.1~13.1 m.矿石中主要有用元素为铅和锌,伴生有益组分为银、铁、铜、硫.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黄铁矿、白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透辉石、石榴石、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长石等.铅锌矿化与岩浆活动和大气降水有关,主要与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的岩浆—热液有关.同时矿床的形成与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和青藏高原的隆起有关.本文首次对洞中松多矿床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等的分析讨论,认为洞中松多铅锌多金属矿床是构造—岩浆等长期活动的结果,断裂构造为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富集空间,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的深层岩浆为矿床提供了主要成矿物质和热源,属于矽卡岩型—热液改造矿床.  相似文献   

11.
对取自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层状矿体和接触带矿体的黄铁矿和磁黄铁矿样品进行流体包裹体的He同位素测定,其成矿流体中3He和4He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43×10-13~9.39×10-13 cm3/g和0.64×10-6~3.25×10-6 cm3/g,ρ3He/ρ4He=0.06~0.21 Ra.在考虑可导致矿体中成矿流体氦同位素质量浓度比值发生变化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讨论了个旧锡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的成因.结果表明氦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反映出该矿床早期成矿流体中氦主源于地幔,应为海水与地幔流体混合形成.而后期大量富含地壳放射成因氦的燕山期花岗岩成矿流体对早期形成的矿源层或矿体进行叠加、改造.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不是单纯的花岗岩成因矿床,也不是单纯的海底喷流成因矿床,而是同生沉积与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的复合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12.
西藏蒙亚啊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西藏蒙亚啊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其特征,结合区域典型矿床研究厘定矿床成因类型。通过矿床近矿体蚀变灰岩和热液成因方解石碳-氧同位素及成矿不同期次石英氢-氧同位素分析手段,结合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温度和盐度测试研究,分析了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及成矿流体来源。结果表明,成矿早期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成矿晚期有大量天水混入;主成矿期成矿流体总体具有中高温和中低盐度特征,成矿从早期到晚期流体降温趋势明显。矿床形成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矿床类型属于远接触端夕卡岩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3.
位于武夷隆起带西坡的江西金溪熊家山钼矿床具有独特的矿化特点。本文阐述了熊家山钼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对该钼矿床成矿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的研究,揭示了中高温岩浆热液流体在整个成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并探讨了成矿流体演化机理。  相似文献   

14.
天宝山铅锌矿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宝山铅锌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变化大,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小,成矿温度低于150~250℃,成矿深度为1km。它是我国产于碳酸盐岩层中的MVT铅锌矿床之一,受有利的岩性、岩相和构造的共同控制。该文通过铅、硫、碳同位素组成、稀土元素组成、微量元素和流体包裹体资料,对成矿物质的来源及其搬运、沉淀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小寺沟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燕山运动晚期。三次岩浆侵入,形成了下杖子二长斑岩、上杖子花岗闪长斑岩和晚期脉岩(主要是闪长玢岩、花岗斑岩)。这三种岩石都含有引人注目的钾长石巨斑。在含钼(铜)矿化的花岗闪长斑岩体中,这种巨斑普遍发育,但展布很不均匀,一般聚集于岩体的顶部、边部。为了弄清这种钾长石巨斑的特征以及与成岩成矿的关系,笔者作了如下工作:  相似文献   

16.
九顶山铜钼多金属矿床受地层岩性、岩体产状、岩石化学、岩体蚀变分带、接触带构造等控制。喜马拉雅期中期,富含钼、铜等金属及硫元素的的岩浆流体上升侵位,富成矿元素的岩浆热液,聚集于斑岩体顶部及围岩接触带,发生广泛蚀变交代作用,斑岩体内→外接触带出现浸染状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化→细脉-浸染状黄铜矿-辉钼矿化。矿区北东接触带,斑岩体内部至围岩接触带蚀变发育之处,矿区褶皱核部、两翼层间滑脱带、岩体内外接触带构造等均可作为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凤凰山矿田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指出矿田内与成矿有关的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下统南陵湖组(T1n)和龙山组(T1h).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控矿构造为处于接触带内的走向北北东、北北西和北西向的脆性扩容断裂,它们之间的相互追踪而构成的"之"字形断裂组合是矿体赋存的主要场所;成矿岩体主要为复式岩体中的花岗闪长岩和石英二长闪长斑岩,来源于统一的深部岩基,属来自幔源的中酸性钙碱性岩石,发育有各种类型的强烈的蚀变作用,具有形成矽卡岩型矿床和斑岩型矿床的巨大潜力;岩浆带来了大量的成矿流体、成矿物质和巨大的热能,是成矿最重要的因素,构造为岩浆的侵位和就位以及成矿流体的运移和沉淀提供了通道和场所;地层主要以其有利的岩性参与了成矿活动,三者的耦合作用,导致各种不同类型矿床(体)的形成;矿床(体)是岩浆 热液、地层、构造综合作用和有机组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赣西北武宁县石门寺钨矿是大湖塘世界级超大型W-Cu-Mo多金属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钨资源量占矿集区钨资源总量的67%,其中细脉浸染型钨矿体占矿区钨矿总储量的74%,是矿区最重要的矿化类型。石门寺细脉浸染型钨矿产于燕山期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岩时间一致,矿石硫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反映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细脉浸染型钨矿提供了钨金属,控制了矿体的成矿时间和产出空间。石门寺矿区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源岩双桥山群含钨量高达9.16×10-6,部分熔融时钨金属趋于进入岩浆。富钨岩浆发生结晶分异,残留岩浆中钨金属得到进一步富集,该残留岩浆汇集到岩体顶部,出溶成矿流体。岩浆出溶的成矿流体使围岩晋宁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燕山期的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发生云英岩化,导致岩石中铁、锰和钙等元素析出;这些铁、锰和钙与成矿流体中的钨金属结合,形成细脉浸染状黑钨矿和白钨矿。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是矿体产出的空间,云英岩化的范围指示矿体产出的位置,岩体接触带和云英岩是找矿的直接标志。紧邻矿体的、产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顶部的具有流体出溶性质的似伟晶岩壳岩性特征明显,野外极易辨认,可作为找矿的标志层。富钨的高分异S-型花岗岩小岩体及控岩构造是找矿的区域标志。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岩浆结晶演化特点、岩浆热液过渡与矿化的关系。利用Linkam TS1500热台对甲玛矿床含矿斑岩石英斑晶中的熔融包裹体进行鉴定、均一温度测定,采用电子探针与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探针对石英斑晶中的熔融包裹体进行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表明,含矿斑岩体形成温度为630~880℃。Na、Ca等元素易富集于岩浆挥发组分中,挥发组分饱和出溶形成高温、高盐度流体,成矿元素从最早的岩浆结晶分异阶段开始,强烈地选择性进入挥发性气相中进行迁移,出溶的挥发组分中具有成矿元素的初步富集。矿床在成因上与斑岩-夕卡岩成矿系统中的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甲马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火山-岩浆弧中的一个弧后盆地,并赋存于该盆地上侏罗统多底沟组礁灰岩与下白垩统林布宗组下部的砂板岩之间,矿床的含矿岩石为矽卡岩.作者在对其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其中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均一温度、包裹体成分的研究,并与典型岩浆热液接触交代矽卡岩矿物流体包裹体和现代海底热(卤)水的对比,显示该矿床层状矽卡岩矿物的形成温度、流体成分与典型岩浆热液接触交代矽卡岩存在较大差异;而与现代海底热(卤)水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推断甲马矿床层状矽卡岩的形成与岩浆热液没有直接的成因联系,而很有可能是与盆地演化过程中的热(卤)水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