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化学除氧-胶束增稳室温嶙光法测定维生素K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Na2SO3化学除氧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胶束体系中,以TlAc为重原子微扰剂,进行了维生素K4的室温光法(RTP)测定.研究发现样品温度对RTP发射强度有影响,重原子Tl/SDS有一个临界比率值为40%,到此临界比率值后能获得高的RTP值.介质pH、Na2SO3、SDS及TlAc浓度不仅影响RTP强度,而且影响体系的除氧速度,最佳pH值范围在7.0~7.8之间,分析校正曲线在1×10-6mol/L~8×10-6mol/L和1×10-5mol/L~4×10-5mol/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DL)为2.1×10-6mol/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4%  相似文献   

2.
为了环境保护的目的,采用盐酸浸泡和硝酸铜改性海泡石,并经高温煅烧制得改性海泡石催化剂,在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中该催化剂协同低温等离子体氧化脱除汽车尾气中的NO.试验证明低温等离子体协同改性海泡石催化剂能够有效脱除NO,反应器输入电压、酸浸浓度以及催化剂煅烧温度对NO脱除率有显著影响.NO脱除率随输入电压增大而增加,等离子体能够有效提高活性粒子和氧自由基浓度,以及增大催化剂的活性和吸附性能.NO脱除率随酸浸浓度和煅烧温度的增大先增加而后降低,NO脱除率具有最佳峰值.最佳实验条件为等离子体输入电压>30 kV、盐酸浓度1.5 mol/L左右、煅烧温度400 ℃左右.NO最大脱除率可达88.4%左右.该研究为脱除NOx的工业性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硝酸镧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其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了不同浓度的La(NO3)3水溶液处理水稻种子,结果表明浓度范围在1.00×10-3~1.00×10-7 mol/L的La3+对种子萌发有刺激作用,并促进根、芽的生长,且增加了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在浓度大于1.00×10-1 mol/L的La3+则完全抑制了种子的萌发,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浓度过低<1.00×10-9 mol/L的La3+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随着浓度的减少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乳清酸的2.5次微分示波极谱法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拟定了乳清酸的2.5次微分示波极谱测定新方法.结果表明在0.8 mol/L HCl介质中,乳清酸产生一灵敏的极谱还原波,峰电位Ep =-0.77 V(vs.SCE);其2.5次微分极谱峰峰电流ep″与乳清酸浓度在4.0×10-8~4.0×10-5 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6,n=9),检测限为1.0×10-8 mol/L;13次平行测量4.0×10-7 mol/L乳清酸的峰电流,所得RSD为1.8%.该方法可直接用于测定牛奶中乳清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吸附溶出催化伏安法测定痕量锗的方法。该方法最佳体系为0.15 mol/L KCl+1.0×10~(-3) mol/L 3,4-二羟基苯甲醛(DHB)+2.0×10~(-3)mol/L EDTA+3.0×10~(-3)mol/L V(Ⅳ),pH2.15。其线性范围为1.2×10~(-10)~6.O×10~(-8)mol/L,最低检出浓度为3.6×10~(-11)mol/L Ge(Ⅳ)。  相似文献   

6.
在0.10mol/L LiCl-0.02mol/L HCl-8.0×10-3mol/L KBrO3支持电解质中,苯丙氨酸产生一个极谱催化波,峰电位为-1.65V(vs.SCE).该极谱催化波二阶导数峰电流与苯丙氨酸的浓度在2.0×10-5~2.5×10-3mol/L范围呈线性关系,其检测下限为6.5×10-6mol/L.本文建立了苯丙氨酸的分析测定方法,讨论了该极谱催化波的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7.
1-(2-吡啶偶氮)-2-萘酚(PAN)对鲁米诺-亚铁氰化钾化学发光反应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1.0×10-5-1.0×10-7mol/L范围内,发光强度与PAN的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极限为5.6×10-8mol/L。同时发现一些金属对此化学发光反应有强的抑制作用,为此建立了用此反应测定这此金属离子的新方法,测定Ni2+,Cr3+,Zn2+,Co2+和Cu2+的检测极限分别为1.0×10-9mol/L、1.0×10-8mol/L、1.0×10-8mol/L、5.0×10-9mol/L和6.0×10-9mol/L,相对标准偏差在1.28-3.10%(n=11)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基于甲醇对K2S2O8与亮绿间的氧化裉色反应有强烈的负催化作用,从而建立了一种测定甲醇动力学光度新方法.该法的线性范围为8.0×10-6~4.0×10-4mol/L;检出限为2.7×10-6mol/L;对1.0×10-5mol/L甲醇溶液连续进行11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4.2%.将该方法用于工业洒精样品中甲醇含量的测定,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9.
《咸宁学院学报》2002,22(6):66-68
提出了Ru(phen)32+-SO32+-Ce(Ⅳ)体系化学发光法测定溶液中亚硫酸盐的方法.SO32-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在1.0×10-7~1.0×10-4mol/L范围内成正比,检出限为1.97×10-7mol/L(S/N=3),1.0×10-4mol/LSO32溶液重复6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9%.该方法用于测定白葡萄酒中亚硫酸盐总含量为4.006×10-5mol/L,加标回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基于硫酸介质中高锰酸钾直接氧化DL-苹果酸产生化学发光的原理,结合顺序注射进样技术,初步建立了测定DL-苹果酸的自动化方法.对进样顺序、体积、流速和浓度各因素进行了优化,在156μL进样体积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4~1.0×10-2mol/L,检出限为(3σ)为5.0×10-5mol/L,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5.0×10-3mol/L,n=11).采样频率为84个/h.  相似文献   

11.
对汽车发动机内燃烧平衡做热力学平衡计算,得到的NOx结果与实际检测值基本一致,然后计算了等离子发生发器裂解汽汪后产生的CO和H2加入发动机后的热力学平衡,得到在发动机内燃烧温度下的NOx结果,结果表明,通过等离子体法裂解部分汽油可大幅度降低尾气中NOx的含量,当汽缸最大工作压力为40atm,工作温度为2200K,汽油与氧化比值为1:15.1时,以汽缸燃烧1摩尔汽油为基准,等离子体发生器裂解0.1摩尔汽油可使尾气中NOx含量降低到100ppm左右而CO浓度不大于100ppm,裂解0.2摩尔汽油可使尾气中NOx含量降低到45ppm以下,同时CO浓度低于65ppm。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L-苯丙氨酸薄膜修饰玻碳电极,研究了对乙酰氨基酚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循环伏安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新方法.研究发现:在pH 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聚L-苯丙氨修饰电极对对乙酰氨基酚存在灵敏的氧化作用,氧化峰电位负移50 mV.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在2.0×10-5~2.0×10-4mol.L-1和8.0×10-7~2.0×10-5mol.L-1范围内与其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10-7mol.L-1.对1.0×10-5mol.L-1对乙酰氨基酚平行测定5次,相对标准偏差为1.6%.该法可用于药品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单缸汽油机进行了结构改进,设计了用于空气调节的电子节气门机构,制定了各个工况下的空燃比控制策略,并对发动机的控制参数进行了优化,开发了发动机空燃比控制系统,实现了喷油和进气量的联合控制.台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进气调节系统后,发动机动力、经济性和排放指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在某型直喷增压汽油机上分别进行高压废气循环和低压废气循环实验研究。在中低转速部分负荷下对比了发动机燃烧、油耗、排放的相应变化并分析原因。结果表明,随着废气再循环率的上升,在两种不同废气再循环布置方式下,都出现了缸压峰值降低、相位滞后且爆燃裕度提高的情况。其中,低压废气循环对缸压峰值影响效果更明显,相较于高压废气循环进一步下降约20%。两种废气再循环布置方式对中低转速部分负荷下排放有改善,且趋势基本相同。CO排放基本不变。碳氢化合物排放增加,但随着转速的上升,该增加趋势减缓。转速越低,NOx排放降低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了解高十六烷值燃料均质压燃的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以正庚烷(n-heptane)为燃料,在一台改装的单缸直喷柴油机上进行正庚烷均质压燃台架实验.结果表明,正庚烷在均质压燃模式下表现出明显的双阶段着火特性;随着混合气浓度增大,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和燃烧放热率峰值升高;随着发动机转速升高,燃烧放热率峰值先降低后升高,高转速的缸内最大爆发压力降低;当废气再循环率增大,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和燃烧放热率峰值均降低,废气再循环使正庚烷均质压燃的运转工况范围向大负荷工况扩展,废气再循环率为75%正庚烷均质压燃运转的最高平均指示压力为0.41MPa.排放测试表明,正庚烷在均质压燃模式下的氮氧化物排放接近零,且可以实现无碳烟排放,但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排放较高.  相似文献   

16.
研制了一种纳米二氧化钛薄膜修饰的金电极(nano-TiO2/Au),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亚硝酸根(NO2)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极在酸性介质中(0.1mol/LH2SO4)对NO2的氧化具有高度灵敏性和选择性,且大多数阳离子对NO2的测定无干扰.NO2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0×108~4.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形关系,检测限可达2.0×109mol/L.  相似文献   

17.
利用恒温振荡的方法制备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与凹凸棒土(ATT)的复合物(CTAB/ATT),并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采用物理涂覆法将CTAB/ATT的复合物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制成CTAB/ATT复合物修饰电极,研究了邻硝基酚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邻硝基酚在该修饰电极上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利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其峰电流,邻硝基酚的浓度在4.0×10-6~2.0×10-5mol/L范围内与电流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i(μA)=-0.0176+0.0951c(10-6mol/L),相关系数r=0.9978,最低检测限2.0×10-7mol/L.  相似文献   

18.
在pH为8.5,0.2mol/L,氨性缓冲底液中,以酸性铬兰K(ACBK)为修饰剂,固体石蜡为粘合剂,制备了ACBK碳糊修饰电极。在-1.0V电位下富集,将钴以Co-ACBK络合物的形式吸附在电极上,以阳极溶出伏安法制定Co2+,在十0.106V(VS.SCE,以下同)处有灵敏的氧化峰,其一次微分峰电流与Co2+浓度在1.0X10~-12~1.0X10~-5mol/L范围内的负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此法的检测下限为5.0X10~13mol/L.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汽油机清洁燃烧技术途径 ,设计了 5气门汽油机馅饼状分层充气系统 ,试验对比了在分层充气前提下的稀燃和废气再循环对发动机排放特性的影响 ,并研究了两者叠加后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分层充气方式能够使废气再循环率达到 3 2 % ;在相同进气充量时 ,废气再循环与稀燃对改善 NOx 排放的效果基本相同 ;稀燃与废气再循环相结合可以获得比单纯稀燃或单纯废气再循环更好的综合性能 ,使 NOx 和 CO排放均降低到化学计量比无废气再循环情况下的排放指标的 10 %以下。稀燃与分层充气废气再循环相结合 ,简便可行 ,为研发低污染发动机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瞬态排放间接检测是对汽油机在汽车加速滑行组合、节气门加速开启关闭等瞬态工况下进行法规性检测、获得其排放状况的基本手段之一.本文进行了汽油机瞬态排放间接检测的实践:研制了汽油机瞬态排放试验研究所用的节气门瞬态控制器,通过对比试验获得五组分排放分析仪瞬态检测性能,采用符号时间序列的单缸Shan-non熵作为瞬态排放特征参数,构建了汽油机瞬态排放间接检测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