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时波兰流亡政府与苏联政府外交关系的恢复及随后苏联领土上一支波兰军队的建立,完全是英美与苏联大国关系的“副产品”.英国政府自战争开始后,一直试图将苏联政府拉向自己一边,苏德战争的爆发使英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的合作成为可能.为此,英国政府不惜一定程度上以波兰国家利益为代价.同时,苏联政府为扭转苏德战争初期溃败的局势及获得西方的援助,同意恢复苏波外交关系并允许在苏联领土上建立一支波兰军队.在反法西斯阵营中大国与大国、大国与小国之间,在合作的同时又存在着各自利益的冲突,大国之间的交易常常以小国作为代价.苏联领土上这支波兰军队的组建,即体现了在战争初期盟国间的这种合作.  相似文献   

2.
沃尔特·格罗庇乌斯是包豪斯的创始人,在战争时期,他是一名骑兵军官,战争的残酷使他对艺术和设计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  相似文献   

3.
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在二战期间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2001至2006年,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先后6次参拜供有二战甲级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 以上两件事,集中反映了德、日两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罪态度.那么,对他们自己所发动的那场罪恶的战争,德、日两国的态度为何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去年12月23日傍晚,从白宫到梵蒂冈,有30多位世界领导人,包括英国首相布莱尔、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美国总统克林顿、意大利总统斯卡尔法罗、德国总统赫尔佐克等,为犹太人的“光明节”点燃蜡烛或出席庆祝“光明节”的仪式……“光明节”是犹太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公元前2世纪,耶路撒冷一犹大城邦处于埃及和叙利亚两强之间。公元前198年,塞琉古王朝统治叙利亚,后夺取了当时是埃及行省的犹大省,在犹太人地区实行希腊化政策,在耶路撒冷和犹大村镇推行异教习俗。前168年,塞琉古军队进入耶路撒冷,破坏圣殿中的至圣所。当年再次闯进耶路撒冷,劫掠纵火,在俯瞰圣殿的山上  相似文献   

5.
正在以色列国,所有确认犹太籍身份的形式都是骗局,充满了虚伪和傲慢。不少读者会认为本书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我放弃做犹太人,无理,甚至对此感到反感。这种观点一开始会遭到许多坚信自己是世俗犹太人的反对。而另一些人认为我纯粹是一个被仇恨吞噬了的可耻叛徒。顽固的恐犹分子早就把这样的问题看作无稽之谈,甚至荒谬,他们认为犹太人永远属于另外的种族。这两种人都确信犹太人就是犹太人,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摆脱他出生时的身份。对  相似文献   

6.
半月谈     
半个月来,国际形势的发展更明白地显示出一切事件都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和平和战争问题的斗争,同时也更加明白地显示出代表和平力量的东风的强大和西风的颓势。苏联单方面停止核武器试验的伟大的和平创议震动了全世界人民的心弦。波兰、罗马尼亚政府代表团先后访问中国和苏联政府代表团访问匈牙利,签订贸易协定,发表联合公报,进一步加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兄弟团结和合作,加强了保卫和平的力量。但是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势力却坚持冷战政策,拒绝苏联的和平倡议,并且采取敌视中国人民的态度,在远东继续制造紧张局势。美国企图以扩军备战的政策来  相似文献   

7.
半月谈     
两种态度,两条路线1963年9月1日,中国政府发言人再次发表声明,评苏联政府8月21日的声明。这是中国政府继7月31日声明和8月15日声明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声明。人们从中国政府的声明和苏联政府的声明可以看出:不仅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而且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  相似文献   

8.
在帝国主义阵营各国疯狂地推行着扩军备战的同时,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苏联政府却正在更进一步地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的和平经济。自苏维埃政权执政以来,共产党与苏联政府最关心的和最重要的任务始终是不断地与经常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尽可能地在每一个阶段上充分满足人民的物质与文化的需要。虽然苏维埃政权在十月革命后从沙皇手里接受了落后和支离破碎的经济遗产,虽然在苏维埃政权执政的三十六年有近乎十五年是处于战争的年代中和经过帝国主义战争、国内战争以及伟大的(?)国战争之后恢复国民经济的年代中,  相似文献   

9.
“犹太政权的建立是世界压迫者反对伊斯兰世界的举动……正如教长(霍梅尼)所说,应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伊斯兰世界绝不允许它的历史宿敌生存在它的心脏地带。”“一些欧洲国家坚持说,希特勒在二战时期杀死了数百万犹太人,把他们投入集中营……我们不接受这一观点,但如果我们假设这是真的,我们要问欧洲的问题是:希特勒对无辜犹太人的大屠杀就是他们支持(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的理由吗?如果欧洲人是诚实的,那么,他们就应该拿出欧洲的一些省份给犹太人,比如在德国、奥地利或者其他国家的一些省份,让他们在那里建立国家,建立他们希望成立的政府,这样,问题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哈迈迪·内贾德  相似文献   

10.
以色列在阿拉伯被占领土上建立犹太人定居点,是阿以和谈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了解以色列犹太人定居点的情况有助于理解中东地区复杂的矛盾。1967年“六五”战争以来,以色列当局不断在被占领土上建立犹太人定居点。不过前20多年里步子相对比较慢,近年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所奉行的"单边主义"对好莱坞的战争题材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致美国国民对战争的态度都产生了很大变化.本文试图从美国单边主义政策出发,对冷战后的好莱坞战争电影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和犹太民族:新时代中的古文明》是隶属于犹太事务局的耶路撒冷犹太民族政策规划研究所发表的针对中国问题的战略报告。作者沙洛姆·所罗门·瓦尔德是一位法国犹太人,长期以来对中国艺术、哲学和历史具有浓厚的兴趣,他曾围绕着欧洲犹太人的中国观、开封犹太人问题发表了一些高质量的学术论文。2002年,加入犹太民族政策规划研究所之后,瓦尔德博士就如何增强犹太民族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准备1996年11月大选,以色列国内各政党及政治人物已开始积极活动。最近一个时期,以色列工党政府的中东和平计划正遭到国内舆论的诸多批评,而工党主要的反对党——利库德集团发生了严重的政治分裂。在这种背景下,原苏联、东欧地区犹太移民也开始活跃起来,对参加明年大选跃跃欲试。参政意识增强从1990年开始,从原苏联、东欧地区陆续移居以色列的犹太人已近60万(其中大部分来自俄罗斯)。这批犹太人已占以色列全国总人口的11%,在以色列犹  相似文献   

14.
马尧 《世界博览》2014,(23):16-18
二战后的联邦德国,通过宽松的难民政策吸收了大量战争难民,不仅为战后国家的重建提供了劳动力,也逐渐改善了德国在欧洲的形象。人类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是一部灾难不断的历史。战争、饥荒、大屠杀等大规模的灾难都会制造同一个产品:难民。难民是有流动性的,为保住性命,必定要迁徙到另外一个安全的地方去。在伊拉克战争和迄今激战犹酣的叙利亚内战中都产生了大量的难民。这些难民逃离炮火纷飞,俨然成为人间地狱的家园,奔向他们认为可以安身立命的他乡。  相似文献   

15.
正耶路撒冷是世界三大一神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共同圣地。耶路撒冷问题不仅攸关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世俗权益,而且牵涉全世界穆斯林、犹太人和基督教徒的宗教情感。1948年第一次阿以战争后,以色列和约旦分别占据耶路撒冷西部和东部。1967年第三次阿以战争后,以色列控制了整个耶路撒冷。1980年,以色列议会通过《基本法:耶路撒冷》,以法律形式将其定性为以色列"永久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并将议  相似文献   

16.
二战期间,印度独立运动取得了重要进展,这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其中与美国的态度有很大关系。期间美国对印度独立的态度经历了开始时冷静观望,过程中密切关注,战争末期作壁上观的变化。尽管这种态度变化始终以美国自身的利益诉求为转移,但对英国的对印政策产生一定影响,客观上促进了印度独立进程。  相似文献   

17.
过去几年中,苏联政府用了巨大的力量从事居民的住宅建设。由于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住房不足的情况在战前就已经存在了,而德国法西斯强盗带来的破坏大大加剧了它的严重性。战争一结束,苏联政府就着手解决这一关系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在1946年到1956年的十年间,城市中新建和改建的房屋共计有三亿平方米。到  相似文献   

18.
战争文学是以战争这一特殊题材为题材或背景的文学作品.作品中对战争生活的生动描写往往反映出文学家及人民对待战争的态度、观念、情感、心理等等.俄罗斯大量的战争文学作品反映了该民族的尚武性以及在战争这一残酷环境中英勇顽强和幽默乐观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当代作家贝娄虽从不承认自己是"犹裔美国作家",但这并不妨碍其创作的犹太性,《洪堡的礼物》颇为典型。小说深刻地揭露了犹裔美国作家的身份焦虑以及对美好"家园"的渴望。犹太人"负罪—受难—救赎"的生命历程构成了小说的内在结构,以灵魂不朽解脱死亡重负的核心观念被设定为小说的旨归。在同犹太思想的呼应中,不仅突出了犹太性,更赋予了小说感慨沉郁、荡气回肠的悲剧意蕴和深厚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20.
陈来元 《世界知识》2012,(17):60-61
以色列是一个移民国家,自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以来,一批一批的犹太人从世界各地拥来。以色列至今奉行鼓励移民的政策,凡能够证明自己有犹太血统的人到以色列定居,都受到欢迎。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这些移民有来自前苏联、东欧和欧美的阿什肯纳吉犹太人,也有来自西亚北非地区的也门犹太人和塞法迪犹太人,以及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黑种犹太人。这些移民有自己的方言和原居地的习俗,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亦有很大差异。他们的宗教理念又分正统派、保守派和革新派。更有甚者,经过三次大流散,许多犹太移民几乎丧失了犹太人的民族属性。他们不会讲希伯来语,对犹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知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