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本文对比研究了68例初发甲亢和20例正常人血清透明质酸(HA)、谷丙转氨酶(GPT)和β_2微球蛋白(β_2-m)含量的变化,并就初发甲亢患者的肝功能损害及其与自身免疫机能状态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对照组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0~40岁,平均30.6岁。系本院正常健康体检合格者,排除肝、肾病变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肾功能及甲状腺功能试验均为正常。甲亢组68例均系初发,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甲亢(Graves病)、未用药治疗前,男21例,女47例,年龄18~51岁,平均年龄31.4岁。  相似文献   

2.
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的回顾性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 ,对 1 990— 1 998年住院治疗的 2 42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与研究 2 42例患者中 ,手术后发病 1 2 0例 ( 4 9.6% ) ,且以下腹部手术为多见 ;伴有原发病 3 5例( 1 4.6% ) ;原因不明 87例 ( 3 5.8% ) 发病年龄以 40岁以上者多见 结果提示 :深静脉血栓形成与高龄 ,手术创伤及肿瘤结缔组织病 ,肾炎性肾病、白血病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80例教职工体检心电图按一般心电图诊断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年龄在36岁以上的中老年教职工异常心电图(具有病理意义)检出率显著高于35岁以下的青年教职工,心电图病因分析,其严重程度也远远超过青年教职工。从而提出加强中老年知识分子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乃当前学校卫生工作之重要内容之一,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调查分析天水地区成人血小板各参数的正常参考值。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7月在医院体检中心正常健康体检成人79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8例,女369例,年龄在18~80岁。用日本公司生产XN-1000系列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纳入指标: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和大型血小板(P-LCR)等。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天水地区成人血小板各参数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天水地区的MPV,PDW,P-LCR,PCT等参数与成都地区和东北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0.05,~bP0.05),而部分参数与全国通用标准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cP0.05)。血小板参数正常范围的确定,帮助本地区的临床医师及时准确的判断检验结果,对诊断出血性疾病与血栓性疾病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 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动脉粥样硬化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病,其主要特点是动脉内膜出现粥样斑块,斑块中沉积大量脂质,使内腔变得狭细,阻碍血流,最终形成血栓,堵塞动脉,导致冠心病和脑动脉粥样硬化等,病死率很高。在一次体检中,我们对61例中年以上的知识分子进行血脂化验,其结果异常者18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595名40岁以上知识分子的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进行了调查统计,其中31人为高胆固醇血症,占5.2%,104人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占17.5%,30人为混合型高脂血症,占5%。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高而增高趋势,且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7.
经统计学处理我院1985年434例知识分子体检的血脂测定资料,发现高脂血症检出率的峰值在更年期,认为高校医院应把更年期年龄组知识分子作为重点血脂监测对象。研究临床病例,探讨了低振幅双峰 T 波的临床意义,首次提出静息 ECG(心电图)中,未低于1/10 R 的低振幅双峰 T 波应视为早期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总结以往 AMI(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教训,提出加强 AMI 的院外抢救和自救措施宣教,以降低 AMI 的院外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欧阳军 《科技潮》1999,(9):68-69
所谓"血脂"是指人体血液中血浆内所含的脂类。血脂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磷脂和游离脂肪酸。如果血脂总量或某些血脂成分在空腹条件下经测定高于正常值时,就叫高脂血症。研究表明,高脂血症和高血压一样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易患因素,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增高会使血液粘滞性增高血流缓慢,形成血栓而导致冠心病、高血压、脑中风及糖尿病。这类病常发生于中老年人中,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与家族和饮食有关。因此,对高脂血症患者来说,除了用药物及时治疗外,在日常饮食中,注意多吃些能够降低血脂的食物很有必要,可起到治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利用免疫损伤结合高脂饲料方法建立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 AS) 斑块形成模型,探讨影响其斑块形 成的相关因素。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 只。免疫损伤和高脂饲料组兔经耳缘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 BSA) 生理 盐水溶液( 250mg / kg) 并喂食高脂饲料,7d 后再次经耳缘静脉注射同等剂量的BSA。另设单纯喂养高脂饲料的AS 模型组和普通饲料喂食的正常兔组,72 d 后取血测定动物的血脂指标、炎症因子、血管活性物质、血小板聚集黏附 及血管内皮功能等指标,分析上述测定指标和兔主动脉斑块形成及病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72 d 后,免疫损伤 结合高脂饲料组和单纯高脂饲料的两组经病理观察主动脉均有斑块形成,其前者的血脂水平、血清炎症因子白介 素- 6( IL - 6) 、白介素- 8( IL - 8) 、高敏C - 反应蛋白( hs-CRP) 含量均比单纯高脂饲料组显著增高( P < 0. 05,P <0. 01) 。经Pearson 相关系数统计处理,上述指标和免疫损伤加高脂饲料致斑块的形成具有正相关性,和HDL-C( r = - 0. 58) 、NO( r = - 0. 26) 等指标具有负相关性。结论免疫损伤结合高脂饲料导致兔AS 斑块形成和血脂水 平、炎症因子、血小板聚集及血管活性物质等经典指标的异常有显著相关性,具有评价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流式细胞仪、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放射免疫法、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等,检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CD62p)、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剂(PAI-1)、血清内皮素(ET-1),以及凝血4项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ITT),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改变并探讨其意义.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PAI-1、FIB 3项指标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而t-PA水平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冠心病患者APTT时间显著缩短IP<0.05).由此可知,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减退,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测定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t-PA和PAI-1及凝血4项有助于早期发现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并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丹龙胶囊抗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丹龙胶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手术结扎大鼠下腔静脉使大鼠下腔静脉内形成血栓,称量血栓湿重和干重;用血栓生成仪观察记录电刺激5min内颈总动脉平均阻塞率(%);用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测定受试药对二磷酸二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结果丹龙胶囊能够减少下腔静脉血栓形成;降低颈总动脉平均阻塞率;抑制由二磷酸二腺苷引起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结论研究结果证明丹龙胶囊具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皮素(endothelin,ET)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中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接受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的4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为术后血栓组(简称血栓组,15例)与术后非血栓组(简称无血栓组,33例).术前外周血中检测血小板(p...  相似文献   

13.
用表面张力法、电导法和荧光法研究了水溶性聚乙二醇(PEG)和十二烷基磺酸钠(AS)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导出了在饱和点下 AS 与 PEG 浓度的关系式(40℃)。在饱和点和低于饱和点下,用稳态荧光猝灭法测得 PEG—AS 混合胶束中 AS 的聚集数均为30±2。计算出 PEG 分子中122个结构单元与 AS 胶束形成一个混合胶束。在饱和点以上,整个体系的“平均”胶束聚集数增大。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具有凝血和止血的功能.血小板聚集率在一定程度上能预示患者的出血风险,故对患者进行血小板功能试验的检测对临床治疗和患者出血风险评估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测定对于临床上诊断出血性疾病、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及抗血小板药物监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在血液病、心内科疾病、神经内科疾病、内分泌科疾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抗凝药物的监测、疾病辅助诊断和预后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开展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技术是临床不可缺少的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5.
佚名 《青年科学》2008,(11):47-47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止血和形成血栓,这是由血小板的生物特性所决定的。其特性是血小板的黏附特性,凡是能激活血小板的因素,即引起血小板黏附;血小板的聚集特性,起到止血与凝血的作用。血小板产生后在血液中停留的时间为7~14天,只有开始两天具有生理功能,然后这种功能逐渐衰退,最后衰老和损伤的血小板经脾脏及肝脏清除。能激活血小板的因素如体内血管壁损伤、体外采血过程接触玻璃制品等。  相似文献   

16.
从成都大学1992年365名中老年教职工的体检结果分析,患有24种常见病.其中以高血压的患病率最高,为12.18%,其次为脑动脉硬化,占11.24%.高脂血症、肝胆结石、冠心病等的患病率也比较高.文章分析了与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有关的易患因素,指出这是威胁中老年知识分子健康的常见病,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槭酮(槭叶草总黄酮)对垂体后叶素引起大鼠心电图S-T段变化的影响以及观察槭酮对血小板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灌胃给药法.结果 中剂量和大剂量组具有一定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S-T段变化的作用,槭酮大剂量组具有较好的抗血小板血栓作用.结论 槭酮对大鼠缺血性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并可对抗血小板血栓的形成,具有一定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总结不同年龄段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附属医院呼吸科344例加重住院的哮喘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中年组(46-64岁)和老年组(大于65岁),对发作诱因、发作严重程度、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治疗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组哮喘78例,中年组156例,老年组110例。中、老年组发作诱因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诱因,与青年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应用方面中老年组高于青年组(P<0.05)。哮喘发作轻中度无年龄差别(P>0.05),重度、危重发作中老年高于青年组(P<0.05)。中、老年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各年龄段发作诱因均以呼吸道感染和花粉及刺激性气体为主要诱因,中老年组中度以上发作增多,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增加,老年组重症病例多,常合并基础疾病,易发生并发症,治疗敏感性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sis,AS)模型,观察茶多酚对AS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模型组(AS组)、茶多酚低剂量组(TPL组,0.2 g/κg)、茶多酚高剂量组(TPH组,0.4 g/κg),9周后测定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 1)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AS组与NC相比,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在10-9~10-4mol/L浓度的Ach溶液中血管内皮舒张率明显降低(P0.01);TPL,TPH与AS组相比,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在10-9~10-4mol/L浓度的Ach溶液中内皮舒张率明显升高(P0.05);2)血管内膜/中膜厚度比:AS组与NC相比,内膜/中膜厚度比明显增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TPL,TPH与AS组比较,内膜/中膜厚度比明显降低(P0.01);3)主动脉形态学观察:AS组大鼠动脉壁可见多处隆起于内膜表面的典型粥样斑块;动脉内皮细胞脱落,内膜增厚、断裂;中膜平滑肌明显萎缩,排列不规整.NC组无形态学改变,其他各组改变较轻,未见粥样斑块形成.结论茶多酚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正> 在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中,血小板的参与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血小板所起的重要作用是由其结构、特性、功能而决定的。1 血小板的结构与主要生化成分血小板(Platelet),也称为血栓细胞(Thrombocyte)。电镜下分为三部分,即外周层,基质层、细胞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