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17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在疟疾治疗研究中的突出贡献与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William C.Campbell)及日本科学家大村智(Satoshiōmura)分享该奖项。她也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截至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共颁发106次,共计210位科学家获得该奖项,屠呦呦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12位女性科学家。屠呦呦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前身),多年来从事中药  相似文献   

2.
<正>屠呦呦领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2月10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领取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来自瑞典王室、政府内阁、诺贝尔评奖机构、各国驻瑞使团和社会各界人士1500多人出席颁奖典礼。图为屠呦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过2015年诺贝尔生理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科学精神是什么?"两弹一星"的艰苦奋斗精神,亦或载人航天的自强不息精神?人们在一个规范的领域讨论着,直到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触动了科学精神的"神经"。当下,屠呦呦获奖成为媒体、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百度搜索"屠呦呦",结果达1230000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前一次颁给药物研发领域要追溯到1988年,而且这是中国本土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更是值得庆贺。因此,当下更应着手的不是争论而在未来:中国实现诺贝尔科学奖的突破,应是中国科  相似文献   

4.
百年来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中,因发明先进的仪器设备而获诺贝尔医学奖共有四次,它们是:1924年爱因托芬(荷兰)发明了心电图机;1979年科马克(美国)亨斯菲尔德(英国)发明了电脑辅助X线断层摄影(CT);1980年内尔(德国)萨克曼(德国)发明了应用膜片钳技术;2003年比德.曼斯菲尔德(英国)和保罗.劳特布尔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与文明的贡献是巨大的,我们从多方面可以得到深刻的启示[1]。  相似文献   

5.
正托马斯·苏德霍夫除了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之外,他与中国还有不解之缘,他的夫人陈路是江苏无锡人。而陈路也有耀眼的学术记录,2005年,她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北京时间10月7日下午5点30分,在众人的猜测与期盼中,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终于揭晓。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由三名美国学者夺得,分别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细胞生物学家谢克曼、德国出生的斯坦福大学学者苏德霍夫,及耶鲁大学细胞生物学系主任罗斯曼。他们获奖的理由是"发现细胞内的主要  相似文献   

6.
●1933年1910年,摩尔根及其助手在果蝇遗传实验中,进一步证实了孟德尔因子的存在,证实了孟德尔已经发现过的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而且还作出了另外两大重要发现;一是发现基因是在染色体上,二是发现了遗传的基因链锁和互换定律。在果蝇遗传实验的基础上,摩尔根还建立了作为摩尔根理论主要基础的基因学说。摩尔根的遗传学成就不仅具有生物学意义,而且具有生理学意义。正因为如此,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1933 年把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首次授给了一位生理学家。●1956年美国实验物理学家巴  相似文献   

7.
百年来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中,因发明先进的仪器设备而获诺贝尔医学奖共有四次,它们是:1924年爱因托芬(荷兰)发明了心电图机;1979年科马克(美国)亨斯菲尔德(英国)发明了电脑辅助X线断层摄影(CT);1980年内尔(德国)萨克曼(德国)发明了应用膜片钳技术;2003年比德·曼斯菲尔德(英国)和保罗·劳特布尔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与文明的贡献是巨大的,我们从多方面可以得到深刻的启示[1].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大陆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对我国科学的发展意义重大。为及时表达科技界的心声,中国科协主办"科技界祝贺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座谈会"。  相似文献   

9.
<正>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William C.Campbell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是诺贝尔医学奖的第12位女性得主。20世纪六七十年  相似文献   

10.
<正>10月5日下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这是中国科学家因在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  相似文献   

11.
德法3学者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研究成果:分别发现了导致宫颈癌的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10月6日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和两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  相似文献   

12.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10月6日公布了2008年度评选结果——来自法国和德国的三名科学家因发现导致艾滋病与宫颈癌的病毒分享2008年度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这三人分别为发现导致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德国人哈拉尔德·楚尔·豪森,以及发现艾滋病病毒的法国人弗郎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  相似文献   

13.
遗传学的伟大先驱孟德尔 (GregorMendel)的分离规律,摩尔根(T.H.Morgan)的连锁遗传理论,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荣获198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巴巴拉·麦克林托克(BabaraMcClintock)所创立的转座因子学说 (theoryoftransposableele ments) ,把染色体上有固定位点的基因由静态变为动态 ,使人们认识到某些基因可因条件而在不同位点甚至不同染色体间移动 ,遗传学的面目因而为之一新 ,极大地促进了生物科学的发展 ,这使麦克林托克成为遗传学史上可与孟德尔相媲美的科学大师 ,获得了世人的无比尊敬 (Rhoades,1986;丁巨波 ,1985)[5 ,2]。然…  相似文献   

14.
1987年10月12日,在美国从事科研工作的日本学者利根川进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他的研究阐明了人体怎样产生千千万万不同的抗体来抵御疾病。利根川进今年48岁。他生于名古屋,1963年毕业于京都大学。同年,到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学习,后取得博士学位。1971年,他到瑞士,在巴塞尔免疫学研究所任主任研究员。1981年,他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系和癌研究所任教并从事研究工作至今。诺贝尔医学奖公布后,当时在场的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失野畅通过国际电话向《读卖新闻》社描述了当时的情形:当卡罗琳医学院的诺贝尔医学奖  相似文献   

15.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先生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学家的光荣和骄傲,也是全中国人的光荣和骄傲。为及时表达科技界的心声,10月8日,中国科协会同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举办“科技界祝贺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座谈会”。      适逢这一喜事,为进一步挖掘科学历史、总结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宣传中国科学家的成就,《科技导报》2015年第20期出版“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特刊。  相似文献   

16.
国际     
《广东科技》2010,(21):13-13
<正>2010年诺贝尔奖科技类三大奖项揭晓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三大奖项均已尘埃落定,三大奖项分别被来自英国、美国和日本的6名科学家收入囊中。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因在体外授精技术领域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7.
搜新吧     
《少儿科技》2011,(11):42-43
2011年诺贝尔自然科学三大奖项揭晓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三大奖项于10月初尘埃落定,来自多个国家的7名科学家共享此盛誉。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生于卢森堡的法国籍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以及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因在免疫学领域的贡献,获得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索尔·珀尔马特、拥有美国和澳大利亚双重国籍的科学家布赖恩,施密特以及  相似文献   

18.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屠呦呦等3位科学家。这是中国本土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对中国科学的发展意义重大。为了及时表达科技界的心声,10月8日,中国科协主办了"科技界祝贺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座谈会",中国科技界的领导与著名科学家20余人与会祝贺。《科技导报》力求真实、全面地记录此次座谈会,将各位领导和科学家的发言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19.
 1888年, 著名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成立了一家独特的私立科研机构, 命名为“巴斯德研究所”。成立以来, 该所共有10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巴斯德研究所不仅是微生物学、免疫学、传染病学等学科的起源地, 而且在研究所成立之初就开发出可以大范围应用的狂犬病疫苗、炭疽杆菌疫苗。  相似文献   

20.
盖蒂谢克合作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盖蒂谢克,男,1923年出生于美国纽约,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中美国际科学研究中心科学委员会董事会主席、世界著名科学家他在病毒学领域造诣颇高,是人类慢性病和早期老年痴呆症的发现人和奠基者。1976年因首次发现人类 KURU 病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为人类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2000年被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聘为顾问和荣誉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