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旅游者生态足迹模型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计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旅游环境承载力国内外理论和计算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生态足迹概念及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旅游者生态足迹模型,用于衡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并应用该模型对我国各地区旅游者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在计算的31个地区中,大部分地区存在旅游生态赤字,只有3个地区生态盈余,说明我国旅游业处于相对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2.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理论和计算方法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Wackernage提出的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用于衡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通过应用该模型对中国沿海地区旅游生态足迹的计算和分析,阐述了建立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出发点和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1999-2008年生态足迹动态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子  苏欣欣  李红伟 《河南科学》2011,29(5):623-625
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模型,对湖北省1999-2008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万元GDP生态足迹进行了时间序列测度.计算结果表明:在这10年里,湖北省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以及GDP持有量一直在增加,但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趋势远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万元GDP生态足迹则一直呈现下降趋势.总体来说,湖北省1999-20...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测算依据和计算方法.结合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构建了旅游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和娱乐6个旅游生态足迹计算的子模型.以海口市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2006 年海口市的旅游生态足迹和本底生态足迹.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海口市的旅游生态足迹为865727.37hm^2,本底生态足迹为4O833301.69hm^2,生态承载力为520544.85hm^2,并由此计算出海口市的人均旅游生态赤字为0.064337hm^2,总人均生态赤字为0.731890hm^2.旅游生态足迹对海口市生态足迹的贡献率是15.19%,旅游生态赤字对海口市总生态赤字的贡献率是8.79%,反映出海口市的旅游业发展给当地带来-定的生态赤字,造成了环境资源消耗、亏缺和可持续发展压力.  相似文献   

5.
生态足迹可以定量地反映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对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等做了系统介绍,生态足迹分析模型正不断被完善并得到广泛应用,最后展望了生态足迹模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引入以区域平均产量为计算标准的区域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广西地区2004年生态足迹,定量分析研究广西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计算结果表明,广西2004年的生态足迹赤字达到0.654954hm2/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已经超过了区域内土地的承载能力.建议对区域内土地利用结构和功能做出调整,选择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人口、环境组合运作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合理地进行土地利用,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广西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鉴于国内对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与区域开发规划结合研究较少的特点,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的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供给)进行了定量的计算,结果显示,两个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供给在2.5×104m2,处于较高的水平.基于AHP的综合评价方法计算结果显示,佳木斯市和兴安盟地区生态系统处于较稳定状态,两...  相似文献   

8.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定量度量方法,在评判生态可持续发展、地区生态安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的关系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生态足迹分析方法通过对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亏的分析,构建人口容量的计算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金华市的人口容量分析中,以期为区域的社会、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9.
在提出生态足迹概念及其模型的基础上,以宿迁市为例,对其在1999~2005年的生态足迹及供给进行了计算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宿迁市在1999~2005年的平均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29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5489hm^2降为0.5141hm^2,下降幅度为6.34%;7年间的平均人均生态足迹为1.29421hm^2.人均生态足迹由1999年的1.28566hm^2变为2005年的1.06692hm^2,总体上表现为上升的趋势但升中有降;几年均出现生态赤字,反映了宿迁市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宿迁市的生态系统处于人们的过度开发利用之下;万元GDP生态足迹逐年下降.为了实现宿迁市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使其生态系统和淌费系统向稳定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足迹法是一种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以及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功能的方法.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和模型,并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和田地区2008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区人类对自然的利用程度已超过了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和田地区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足迹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测度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定量测度和评价是加强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生态足迹法是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文对生态足迹法的概念和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作了简单述评 ,对生态足迹的指标体系与计算方法作了详细介绍 ,最后分析了生态足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占用的提出背景、概念、指标体系、具体计算步骤等方面对该方法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分析了该方法的优点与不足,并指出未来生态占用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促进该方法的深入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将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于重庆三峡库区8个重点移民区县,通过计算分析其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与万元GDP足迹来分析其可持续发展性.结果表明:8个重点移民库区县的生态足迹都远远高于其生态承载力.各项生态足迹指标中只有林地出现盈余,其余各项指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赤字,特别是耕地与草地生态赤字尤为严重.基于以上分析,结合重庆三峡库区的自然、经济以及社会背景提出相应的减少其生态赤字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生态足迹法为基础,从高速公路通过区域的土地转化为可耕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化石能源地、建成地六个主要土地类型入手,阐述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以绵阳——遂宁高速公路(绵阳段)为例,计算高速公路修建前后绵阳市生态足迹与生态容量的变化,并预测评价研究段公路建设在影响范围内对各土地类型的改变的影响程度。为政府部门高速公路建设的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经典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对吐鲁番地区2007—2015年的生态足迹情况进行动态测算,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人均生态足迹驱动模型。结果表明,吐鲁番生态足迹出现拐点,由2007年的3.53hm2/cap上升到2013年的7.0hm2/cap后又降到2015年的6.16hm2/cap;吐鲁番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变化是人口、经济、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引起的消费水平提升是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该文应用生态足迹法和3S技术等实地调研方法,开展乡(苏木)尺度生态足迹时空变化的定量研究,通过调整通用产量因子,弥补了固定转换因子本身的不足,提高了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适合度,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分析了2000—2007年内蒙古正蓝旗牧区草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赤字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正蓝旗各地区草地生态足迹远远超过了生态承载力水平,研究区处于一种消耗高、效益低、以损失自然生态为代价的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2003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山东省统计年鉴(2004)》的数据为依据。对山东省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200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863544hm^2,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为O.618651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244893hm^2,人均生态足迹已经远远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表明山东省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强度甚高.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足迹的可持续发展度量及其预测--以广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足迹是一种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和量度维持人类的自然资源消费量的帐户工具.该文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广西2002年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广西人均占用生态足迹为1.3369hm^2,扣除12%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后人均生物生产土地面积为0.3901hm^2,人均生态赤字0.9468hm^2.将生态足迹模型与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耦合,构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模型,按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的状态,对广西2003-2020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状况进行模拟预测.广西生态足迹处于强势增长时期,到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将会达到2.139hm^2,而当年实际人均生态承载力预测值为0.4322hm^2,人均生态赤字增加至1.7068hm^2,生态经济系统承载状况处于超载状态.  相似文献   

19.
王与阳 《太原科技》2014,(11):3-4,11
生态足迹模型被公认为现有的较为客观且具有操作性的生态环境评价方法。然而,生态足迹理论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研究评价不够客观,模型过于静态等等。文章通过对生态足迹理论的研究,提出了影响其客观性的因素,并给出相关的修正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