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绿色建筑节水项目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经济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影响绿色建筑节水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综合效益的构成要素的分析,采用净现值作为综合效益的评价和衡量指标,构建了含节水直接效益、环境社会效益和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在内的综合效益经济模型,并在西部某绿色建筑住宅小区节水示范项目中进行模拟应用,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模拟结果表明,该项目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为3 929万元,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为933万元,效费比为4.2∶1,节水项目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中外墙的典型保温方式和常见保温材料,采用多松弛时间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建立瞬态共轭传热数值模型,分析间歇耗能条件下墙体的瞬态热传导过程,进而得出不同类型保温外墙的节能特性。在此基础上,发展保温墙体增量综合效益的计算方法,分析绿色建筑外墙的增量成本及其增量效益,进而建立外墙增量综合效益评价模型,获取保温外墙最优设计方案。研究数据表明,采取内保温方式的外墙在该地区具有最佳的节能特性,尽管采用不同保温方式和保温材料的外墙均具有一定的节能特性,然而,在其全生命周期内,使用外保温方式以及增量成本较高的保温材料的墙体的增量综合效益出现负值,因此,不适宜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此外,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增加保温层厚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外墙的保温性能,然而,增加保温层厚度会产生额外的增量成本,因此,绿色建筑项目实践中应综合考虑墙体节能特性及其增量成本进而选取适宜的保温层厚度,从而实现其全生命周期内增量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张建 《科技资讯》2012,(19):152-152
节能建筑是节能工作和能源政策的重要部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节能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角度,分析和论述了对节能建筑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和评价过程中的要点。  相似文献   

4.
司凯  邱栋  张新  苏火金 《海峡科学》2024,(1):102-108
该文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深入探讨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与效益,分析其对经济、环境、社会方面的影响。使用Vensim-PLE软件建立绿色建筑生命周期5个阶段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量化分析,从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增量效益和增量成本与效益3个方面模拟分析,阐明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更全面的决策依据,为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5.
离散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市场经济时代,市场与成本决定了制造企业的效益,主动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是这些离散制造企业的必然选择.从产品成本发生的全生命周期角度,提出了离散制造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离散制造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内容、成本控制要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绿色建筑节水项目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经济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绿色建筑节水项目直接增量成本和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的构成,采用净现值衡量指标的形式构建了含初始成本和未来成本在内的全生命周期增量经济模型,提出了直接增量成本的计算方法,并在西部某绿色建筑住宅小区节水示范项目进行模拟和算法应用比较.结果表明:该示范项目单位建筑面积直接增量成本为21.0元/m2,单位建筑面积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为31.5元/m2,表明该计算方法和经济模型具有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为节约风力发电机成本,通过从多个维度权衡风力发电机综合效益、处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关系、解决定性指标主观因素过大的问题,针对风力发电机部件进行初步选型,确定了需要绿色选型的4种部件,即发电机驱动、变桨、偏航、主传动.基于可持续性评价框架,在全生命周期评价的基础上引入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针对风力发电机制造、安装、使用过程的不同特点引入技术因素,建立部件绿色选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3个维度分别收集和计算风力发电机部件评价指标值,其中采用切削比能的方法解决加工过程能量消耗数据缺失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可持续性综合评价模型,建立风力发电机部件评价目标,采用蚁群算法优化最合适的参数.用优化后的模型参数对风力发电机可选部件进行评价,选取综合效益指标最高的部件用于设计和生产.  相似文献   

8.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概述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一种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包括建设期、使用期和翻新与拆除期等阶段总造价最小化的方法。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特点在于:(1)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的时域是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而不只是建筑物的建设阶段。(2)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是建设项目整个生命周期总造价的最小化,生命周期成本包括建设造价以及未来的运营和维护成本。(3)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包括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和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两个内容。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用来计算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成本,在计算时常常采用折现技术,即把未来的成本折和成现在的费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主要用在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作为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一种分析工具。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在建设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全生命周期成本加以控制,确保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目标的实现。(4)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是可以被确定和控制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不仅是一种可审计跟踪的工程成本管理系统,而且还是可主动控制的工程成本管理系统。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优越性1.从时间跨...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现有建筑模式能耗高、污染大,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绿色建筑具有能耗低、节能等优势,"十二五"规划以来,绿色建筑在我国快速发展。该文从项目全生命周期角度对绿色建筑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管理要点进行了分析,涉及决策、设计准备、设计、施工、动用前准备到保修6个阶段,对推动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数据挖掘与分析等研究方法,基于生态足迹和能值理论,建立了体育场馆全生命周期生态足迹评价模型。分别在两种收益模式下对大连市体育中心全生命周期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结果显示:在传统收益模式下,体育中心在全生命周期内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在配套开发土地与自身运营相结合的双重收益模式下,体育中心在全生命周期中呈生态盈余状态。最后提出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在体育场馆规划、建设、运营过程中,利用生态足迹评价模型进行可持续性评价;通过减物质化生产等措施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通过开发体育新城区等方式增加其全生命周期内的收益。  相似文献   

11.
以湖南地区5栋公共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寿命期理论以及方法,分别计算了其全寿命期(即从围护结构形成阶段到拆除全过程)的建筑能耗、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成本.在此基础上,引入各个建筑的能比和绿色性两项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建筑的绿色性指标,并对各个建筑的绿色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办公建筑的绿色性明显优于商业建筑.两个指标的交叉对比结果表明,能比存在一个最优的范围.能比反映建筑对优质能源的利用或消费程度,绿色性指标综合考虑了建筑全寿命期的资源消耗、成本投入和环境影响,因而这两项指标可作为现有可持续建筑评价体系中被动式节能条款的补充,具有一定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为量化评价装配式建筑的生态效益,为政府制定生态补偿政策提供依据,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分析装配式建筑8个子系统各影响因素间的作用关系;并以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为衡量指标,对比装配式与现浇式建筑,建立生态效益评价因果关系图、流量存量图和计算方程,构建装配式建筑生态效益评价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现浇式建筑,装配式建筑的生态效益在建材生产与运输阶段、PC构件生产与运输阶段、建筑维护阶段处于劣势,尤以建材生产阶段为主;在建材运输阶段以及建筑建造、运行和拆除阶段占据优势,尤以建筑运行阶段为盛;从全寿命周期看,装配式建筑的生态效益较大,并随着施工面积的增加而增大,效益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13.
郭雅 《山西科技》2011,(3):40-42
以高速公路生命进程为序,以时间点为界,把公路全寿命分为3个阶段:建设前期阶段,建设阶段,建设后阶段;包括4种成本:首善成本、作业成本、服务成本,声誉成本。借助Excel软件建立基于蒙特卡罗法的全寿命周期总成本计算模型,使得决策者清楚明了在一定的概率下,项目全寿命周期要多少成本。  相似文献   

14.
面对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及减少碳排放的双重挑战,提高城市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降低建筑能耗,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实现建筑与新能源产业的融合发展显得非常重要.本研究选取包商银行公共建筑光伏系统,依据内蒙古包头市独特的气候特征,利用Ecotect求取典型建筑表面全年太阳辐射模型,基于最优系统配置方式,从高峰期能源潜力、经济潜力、社会潜力3个维度构建了光伏建筑太阳能利用潜力评价模型,对包商银行光伏系统太阳能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极端气候期间,包商银行光伏系统以总电力需求的12.5%来缓解高峰期当地电网的压力,将用能高峰延迟了2 h;光伏系统25 a生命周期净收益104.66万元,基于光伏系统单位造价为7.9元/W,上网电价0.8元/kWh的情况下,系统投资可在5.15 a内收回,且单位造价、政府补贴与投资回收期之间具有三维耦合关系;光伏系统寿命期内的环境效益为0.096元/kWh,社会效益为11.93元/kWh.此评价模型为城市中光伏建筑的推广及光伏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北京市某装配式民用住宅楼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装配式住宅全寿命周期能耗、耗及CO_2排放量的热力学计算模型。基于调研数据,应用此模型计算出该栋装配式住宅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能耗、耗及CO_2排放量;并与传统现浇混凝土住宅进行对比分析,作出能比变化曲线。针对装配式住宅特点,建立围护结构形成阶段热力学计算模型。结果表明,该装配式住宅围护结构形成阶段三项数据均高于现浇住宅;且能比较高,装配式住宅建造需要消耗大量高品位能源。拆除阶段装配式住宅建材高回收利用率有效降低能耗及CO_2排放量。假定建筑50年使用年限,全寿命周期内装配式住宅总能耗及CO_2排放量分别减少15.0%、12.6%;但能比略高于现浇住宅。建立的围护结构形成阶段热力学计算模型能客观评价两类住宅该阶段在能源消耗、能源结构及对环境影响的差异,结合装配式住宅全寿命周期热力学计算模型分析对装配式住宅节能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感知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振动的人数所占比例将超高层建筑舒适度性能水平划分为五个等级,并以结构水平振动加速度作为控制指标,建立了超高层建筑舒适度性能的评价方法。通过虚拟激励法进行频域分析求得结构在随机风荷载作用下的响应特性,获得一次强风作用下结构各性能水平的可靠度;考虑工程场地可能出现的风荷载水平得到建筑生命周期内各舒适度性能水平的可靠度;同时根据 “投资-收益”准则建立基于舒适度性能的超高层建筑生命周期费用模型;该模型可以考虑不同设计方案下的生命周期费用,并可依据生命周期费用最小原则进行投资决策,是基于性能的抗风设计的具体应用。利用该方法对某超高层建筑进行了调频质量阻尼器(TMD)安装与否进行了投资决策,说明了本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装配式建筑是在国务院和住建部等相关部门提出的绿色、低碳节能建筑及建筑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装配式建筑具有工期短、低碳环保、精简人员、质量可靠等优点,但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装配式建筑较传统建筑成本高。首先通过文献检索和现场调研,建立装配式建筑成本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基于模糊TOPSIS法对四个位于福建省内的装配式高层建筑项目距离最优成本的贴近度进行计算并排序,同时对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给出的装配式建筑评价指标进行成本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研究的方法能方便地对各装配式建筑项目进行成本评价,研究成果将为进一步研究其它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方案比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节能减排是实现中国碳排放目标的重要措施,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具有提高采光质量和降低能耗等优势,在建筑节能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基于能耗分析和经济性评价提出了光伏幕墙建筑能效评估模型,分别采用DeST-C软件和PVsyst软件进行建筑能耗仿真和光伏幕墙发电量模拟.以杭州地区某办公建筑物为...  相似文献   

19.
全寿命周期费用与绿色建筑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建筑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组成及绿色建筑经济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从全寿命周期费用的角度来考察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改变人们用传统的经济观和价值观对绿色建筑"高成本"的片面认识,使开发和保护绿色建筑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