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4月,第八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将在克罗地亚举行;同样在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中东欧地区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区域,"16+1合作"正在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欧洲经济圈的重要"接口"。不过,中东欧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地区,中东欧16国更是千姿百态、个性迥异。今年2月,美国国务卿蓬佩奥高调访问中东欧三国,显示出美国强力"重返"中东欧的姿态和  相似文献   

2.
<正>10月28日至29日,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第四届中国—中东欧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承办。来自国内十多家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九个中东欧国家以及德国和希腊等国相关机构近80位代表参加了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东欧与世界:变革、发展与调整",与会代表就"中东欧国家与欧洲一体化""中  相似文献   

3.
正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东欧国家一直沿"欧洲化"道路前行,2015年不过是"欧洲化"道路上的一个点。这里所说的"欧洲化",指的是中东欧国家在内部体制上通过政治经济转型与西欧国家趋同,在外部关系上通过加入西欧国家所属的西方社会的核心组织——欧盟和北约与西欧国家融为一体,内部趋同与外部融合同时进行、相互促动。选举与未来政策走向2015年,波兰和克罗地亚分别举  相似文献   

4.
正经过几轮东扩后,中东欧地区大部分国家已经成为欧盟成员国,几个西巴尔干国家也把加入欧盟作为本国的战略目标。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使得其实现了"回归欧洲"的夙愿,也使欧盟内部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规模和范围更加广泛,给欧盟带来了新的生机。但中东欧国家与"老欧洲"的差异性也导致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困境。在疫情冲击下,欧盟及其成员国都面临着抗击疫情和恢复社会经济的艰巨任  相似文献   

5.
正中东欧政局剧变至今已25个年头。这四分之一个世纪对中东欧国家是极其复杂、极不平静的时光。那些乐观的学者以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历史的终结",但25年来,全球的发展,特别是欧洲历史的发展表明,历史远未终结,中东欧国家在政治、经济与外交等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到目前为止,变革仍在继续。自上世纪90年代以降,东欧政局剧变及其后发生的多重转型一直是世人关注的话题。转型是个宏大的系统工  相似文献   

6.
正探秘中东欧主编:霍玉珍定价:96.00元ISBN 978-7-5012-6388-2为了适应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交流交往不断增加的形势,以及国内民众对这一地区加深了解的需要,外交部欧洲司组织了一批从事对中东欧国家一线工作的外交人员,于2017年开始编写《探秘中东欧》一书。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本书终于编写完成。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足不出户"穿越"欧亚大陆,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11月15日,由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中东欧研究室主办的"中东欧国家在欧盟:现状和前景"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外交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河北地质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和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以及《世界知识》杂志和国际在线的媒体代表共计3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是欧洲一体化的出发点——《罗马条约》签署60周年,也是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下称"罗保")这两个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10周年。3月25日,欧盟重回"出生地",签署面向未来十年发展的《罗马宣言》,公开宣示了相向而行但发展快慢不一的"多速欧洲"模式,包  相似文献   

9.
这期话题是一个厚重的历史“命题”。我们试图通过回溯中东欧国家历史发展脉络,勾勒一个中东欧回归欧洲的历史轨迹。欧洲联盟在欧洲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感谢陈乐民先生,在他身上,我们再一次感悟到“厚积薄发”的内涵。感谢朱晓中先生,新年钟声敲响时,他还在为我们的文章深思苦想。———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10.
中东欧国家“回归欧洲”的步伐稳健而坚定。如果不出现意外,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与斯洛文尼亚等中东欧八国,加上地中海上的塞浦路斯和马耳他,将于2004年5月正式加入欧盟。届时的欧盟成员总数,将从15国跃至25国之多。此外,尚未结束谈判的两个中东欧国家,即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也有望于2007年入盟。欧盟此次扩大,是欧盟首次突破西欧地区向中东欧国家扩展;而中东欧申请加入欧盟的成员之多,与欧盟现有成员的发展差距之大,可谓前所未有。这些特点,既对扩大的实现构成严峻挑战,又对欧洲与欧盟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那么。经济发展差距如此之大的两个地区是怎样走向联合的?东扩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在此,让我们听取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吴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04年中东欧11国加入欧盟后,中东欧国家经历了全面、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转型与改革。中东欧国家从欧盟成员国身份中受益颇多,也为欧盟的"东方"战略需求提供了保障。但自2010年起,欧债危机、难民危机和英国脱欧等一系列事件,严重冲击了欧盟现行体系,一些成员国与欧盟发生了离心倾向。尤其在难民问题上,民粹主义盛行,新一轮的较量则来自具有特殊的民族文化背景的"新欧洲"和坚守欧  相似文献   

12.
正7月5~8日,应保加利亚总理鲍里索夫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保加利亚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这是中国与中东欧16国(16+1)多领域合作框架内举行的第七次领导人峰会。峰会达成《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索非亚纲要》。与会各方认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和众多成果,确信16+1各领域合作蓬勃发展,日益成为务实的跨区域合作机制,惠及各方。但与此同时,一些欧洲大国和美国对"16+1合作"机制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中东欧国家"16+1合作"机制(简称"16+1合作")自2012年建立以来,经过五年多的不断发展日益成为中国与广大中东欧国家在各领域合作交流的重要机制平台。目前16个中东欧国家中已有11个成为欧盟成员国,而其余的中东欧国家也把加入欧盟作为本国重要国策和未来发展方向。这使得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进行合作时必须考虑与欧盟的关系。"16+1合作"与中欧合作密不可分,早在2015年习近平主席就指出,"16+1  相似文献   

14.
正欧洲有40多个国家,从中国与欧洲关系的角度看,其可分为西欧国家(包括南欧、北欧)和中东欧国家。前者绝大多数加入了欧盟;后者原属苏联集团,苏联解体后,有些国家加入了欧盟,本文所言欧洲主要指欧盟国家。中欧关系有"双轨",一是与欧盟成员国的关系,二是与欧盟整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中东欧落后于西欧?为什么“地理即命运”?为什么要回归欧洲?  相似文献   

16.
刘晋 《世界知识》2023,(14):24-25
<正>刘晋(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23年上半年,在乌克兰危机延宕不息的背景下,欧洲安全格局对抗性加剧,美国和北约影响上升。欧洲内部政治影响力格局持续变化,法国、德国苦寻战略自主之路和危机解决之道,中东欧、北欧国家及英国话语权扩大。与此同时,欧洲经济复苏与社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前景的不确定性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中东欧与二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极大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国际关系格局:苏俄的建立冲破了帝国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揭开了两种社会制度既相互对立、又竞争共存的新时期;美、日的迅速崛起开始动摇了长达几个世纪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在欧洲三大帝国或爆发革命、或战败、或土崩瓦解的巨变下,传统欧洲以大国为中心的国际均势体系受到剧烈冲击;中东欧一系列中小民族国家的诞生,奠定了今天欧洲政治版图的基础。战后英法等主要战胜国经过激烈的斗争和相互妥协,建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及毗邻地区(近东和非洲)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  相似文献   

18.
<正>将这16国视为一个整体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冷战结束后欧洲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认识,体现出中国政府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欧盟不断东扩后欧洲地缘政治新格局的新认识、新战略,以及中国对欧洲大陆不同地区的细分策略。2012年4月,中国开启了与中东欧16国("16+1")多领域的合作大幕。从那时以来,中国与中东欧16国(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马其顿、波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在多重危机的沉重打击下,欧洲似乎变成了动荡和衰落的代名词。欧洲眼中的最重要的内外挑战从内部来说,欧洲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是分裂的危险:英国脱欧、反对欧洲一体化的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兴起、拒绝接收难民的中东欧新成员国和老成员国的不和,以及饱受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1月1日,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加入了欧元区,成为第19个成员国,也是中东欧地区第五个进入欧元区的国家。越来越多的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和进入欧盟核心机制,重新激发起人们对中东欧国家之于欧盟、乃至整个欧洲意义的讨论。从2004年至今的十多年间,欧盟已经实现了三次东扩(2004年、2007年和2013年),中东欧16国中已有11个成为欧盟成员国,欧盟成员国也从15个增加到28个。与东扩前相比,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