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近日,巴以爆发七年来最严重的冲突。5月7日,以色列军警驱赶了一批居住在东耶路撒冷的阿拉伯住民,双方开始有小规模骚乱。5月10日,由于以色列军警限制阿拉伯人进出圣殿山,骚乱升级为导致300多人受伤的大冲突,耶路撒冷陷入混乱。此后,控制加沙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大举介入,扬言誓死捍卫耶路撒冷,  相似文献   

2.
时事概览     
正美国迁馆激化巴以矛盾5月14日,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正式在耶路撒冷开馆。此举激化了巴以矛盾,给巴以冲突的解决制造了新障碍,也给地区紧张局势增添了更多不稳定因素。开馆仪式上,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视频发表致辞称,美国驻以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是一件早就该做的事。他宣称,美国仍"致力于促成(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持久  相似文献   

3.
正巴以冲突的战火让我想起20年前在洛杉矶国际电影节上观看的首映纪录片《许诺》(Promises,又译《美丽天堂》)。该片对住在耶路撒冷地区的七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儿童进行跟踪拍摄,发人深省。七名小主人公分别为出生在以色列的双胞胎兄弟雅各布和丹尼尔,他们的祖辈从波兰逃到西耶路撒冷;笃信伊斯兰教的巴勒斯坦小男孩马穆,他住在巴勒斯坦区的东耶路撒冷;生活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男孩斯洛莫;居住在耶路撒冷城外犹太老城难民区的巴勒斯坦男孩法拉和女孩姗娜宝;住在紧邻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居住区的以占屯垦区的以色列男孩莫许。  相似文献   

4.
开掘隧道酿悲剧9月24日深夜,以色列当局在重兵戒备下打通了位于圣殿山西墙下一条古代隧道的新出口。为抗议以色列当局的这一行径,从9月25日起,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连续几天与以色列军队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双方死70多人(包括15名以色列军人),伤近千人。这是自1967年以来巴以间爆发的规模最大的流血冲突。巴以和平进程由此处于空前危机之中。耶路撒冷隧道位于耶路撒冷圣城内圣殿山的西墙  相似文献   

5.
牛新春 《世界知识》2022,(10):72-73
<正>去年五月,加沙、耶路撒冷、约旦河西岸和以色列国内的巴勒斯坦人城镇同时爆发规模不小的暴力冲突,迫使国际社会紧急介入;今年四月,上述各地区的暴力冲突再度同频共振,以色列内阁危如累卵,安全形势骤然紧张。2020年以色列与阿联酋、巴林签署《亚伯拉罕协议》时,人们曾经怀抱一种美好的愿望:双方缓和关系最终能推动巴以问题的解决。然而,连续两年的大规模暴力冲突表明,  相似文献   

6.
<正>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黎巴嫩真主党积极策应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在黎巴嫩与以色列交界地区频频与以军交火,冲突烈度达近2 0年来之最。不少以色列官员认为,黎巴嫩真主党是以色列外部安全的最切近威胁,该组织一日不除,以色列北部就一日难安。  相似文献   

7.
正7月上旬,埃及外长舒凯里到访耶路撒冷,会见以色列总理兼外长内塔尼亚胡,后者还在推特上大秀亲密,称和妻子在家里招待舒凯里,一起观看了2016年欧洲杯决赛。舒凯里此访是近十年来埃及外长首访以色列,并相对罕见地访问了耶路撒冷而非不太敏感的特拉维夫,其目的在于推动埃及总统塞西今年5月提出的重启巴以和平进程、构建以色列与埃及"暖和  相似文献   

8.
正在今年2月召开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会上,巴勒斯坦高层通过了关于终止与以色列经济关系、拒绝承认以色列以及终止与以色列安全合作的决议,以此作为对去年12月美国特朗普政府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反制措施。如果说"拒绝承认以色列"和"终止与以色列安全合作"是巴勒斯坦人在政治和安全上对以色列作出的"姿态",那么"终止与以色列经济关系"则将实实在在地考验巴以之间的社会和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9.
自中东发生“阿拉伯之春”以来,利比亚问题、叙利亚问题和伊朗核问题等热点话题,冲淡了人们对巴以问题的关注.然而就在3月中旬,巴以持续发生武力冲突,一连数日的暴力冲突造成3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是2008年年底以色列向加沙地带发动“铸铅行动”以来巴以最严重的军事冲突,以色列方面也遭到了数百枚火箭弹的“光顾”,一些建筑物受损.不过,正当人们为局势进一步恶化捏一把汗时,巴以双方却出人意料地签署了停火协议.当人们为之松了一口气时,以色列的战机又袭加沙,加沙的火箭弹再次飞向以色列.  相似文献   

10.
丁隆 《世界知识》2024,(6):42-44
<正>沙特在本轮巴以冲突中被认为是“缺席的在场者”。长期以来,沙特不仅是最重要的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国家,也是巴勒斯坦事业的主要支持者和赞助者,这使其对巴勒斯坦问题的立场在伊斯兰世界具有风向标意义。外界普遍认为,沙特拟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是本轮巴以冲突的导火索,阻止沙特与以色列建交,  相似文献   

11.
正7月19日,以色列议会以微弱优势通过一项备受争议的法案——《犹太民族国家法》。该法全名为《基本法:以色列是犹太人的民族国家》,称以色列是"犹太民族的国家",并规定七枝烛台(犹太教象征)为以色列国徽,耶路撒冷为以首都,兴建犹太人定居点为国家利益;希伯来语为以色列唯一官方语言,阿拉伯语被降为"特殊地位"的语言。尽管该法案暂时未引发巴以局势大规模动荡,但国际舆论大都严厉批评以政坛,认为此举  相似文献   

12.
半月新闻     
10月23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华盛顿签署临时和平协议。23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华盛顿签署临时和平协议。6日耶路撒冷发生汽车爆炸事件,死3人,伤21人。以色列内阁宣布无限期推迟审议巴以和平协议。阿富汗武装派别塔利班与联合国在伊斯兰堡签署安全保障协议,为联合国工作人员和国际非政府组织返回阿富汗工作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3.
舒梦  刘中民 《世界知识》2023,(24):38-39+42
<正>自2023年10月7日以来,新一轮巴以冲突备受国际舆论关注,冲突已造成近两万人死亡,近200万加沙民众流离失所。11月24日至12月1日,冲突双方以色列和哈马斯短暂停火,尔后以色列重新发起军事行动并将地面行动扩展到加沙南部,导致本轮巴以冲突继续升级。  相似文献   

14.
正耶路撒冷是世界三大一神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共同圣地。耶路撒冷问题不仅攸关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世俗权益,而且牵涉全世界穆斯林、犹太人和基督教徒的宗教情感。1948年第一次阿以战争后,以色列和约旦分别占据耶路撒冷西部和东部。1967年第三次阿以战争后,以色列控制了整个耶路撒冷。1980年,以色列议会通过《基本法:耶路撒冷》,以法律形式将其定性为以色列"永久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并将议  相似文献   

15.
正6月24日至28日,英国王室重要成员、王位第二顺位继承人威廉王子出访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成为首位正式访问巴以的英国王室成员。访问期间,威廉王子在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分别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巴勒斯坦国总统阿巴斯举行了会晤。但鉴于巴以关系紧张,且恰逢美国将驻以使馆迁至耶路撒冷引发巴勒斯坦人强烈抗议并进一步导致血腥冲突的敏感时期,威廉王子不得不在访问期间审慎而行。  相似文献   

16.
又见阿巴斯     
胜利是美好的,它显示了我们的人民对于民主程序的责任心。但我们面临着更为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如何使人民生存下去,如何让被押人员出狱,如何制止以色列对巴人民的军事行动,如何建立一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家。  相似文献   

17.
<正>2023年1月31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结束为期三天的中东之行。他先后访问了埃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巴以紧张局势降温是他此行主要意图。自2022年12月29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领导的被认为是以色列史上“最右翼政府”宣誓就职以来,美国发起高官访以“接力赛”,在短时间内连续派出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中情局局长伯恩斯、国务卿布林肯访问以色列,降温巴以冲突,维持地区稳定局势是他们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外刊概要     
《世界知识》2012,(24):6-7
1旧冲突,新中东【英】《经济学人》2012年11月24日在中东这片土地上,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会有持久的和平吗?新一轮的激战证明这种希望微乎其微。为期两周的硝云弹雨,城市建筑已变成断壁残垣,140多名巴勒斯坦人和六名以色列人为此付出生命,其中多数是手无寸铁的平民。加沙的火箭弹第一次坠落在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圣城耶路撒冷也无辜蒙受炮火之灾。尽管之前巴勒斯坦与以色列曾多次冲突,但环顾四周,  相似文献   

19.
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制定国内外政策的决定因素。前段时间,巴以冲突愈演愈烈,一度好像就要爆发新的中东战争了,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原因可能很简单,是国家利益相冲突的必然结果。当然巴以冲突也有很深的历史根源。巴勒斯坦国在二战结束后55年,仍然没有建立起来。然而经历过四次中东战争的巴勒斯坦人的民族意识却高涨起来,以阿拉法特为代表的巴解组织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们数度迫使以色列回到谈  相似文献   

20.
吴冰冰 《世界知识》2023,(22):20-24
<正>从整体来看,本轮巴以冲突背后的大国博弈出发点是巴以之间的力量对比与各自的决策选择,核心是中东地缘战略格局中以色列、美国与伊朗的三方关系,而国际社会其他相关方对此次冲突做出的反应也耐人寻味。改变策略的以色列此次哈马斯突袭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打破了后者长期以来的“国家安全神话”,也意味着以色列国家安全“威慑原则”的阶段性失败。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