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白居易的思想典型地体现了唐代儒、释、道三教归一的思想发展趋向.从他的思想发展历程来看,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思想倾向早期有儒家的积极用世、博施济众之心;中期有道家的安贫乐道、虚无恬淡之趣,又兼有佛释的超越世俗、愿生净土之意;晚期则三教思想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具有多方面、多层次复杂内容的开放动态系统。自汉唐以来,逐渐形成儒、释(佛)、道“三教互补”的格局。古代有成就的思想家、政治家与文学家,大都涉足过三教之学,出入于三教之间,不同程度受到三教的影响。这正是我国传统文化在中外多民族、多元文化交融的结果。张九龄的神道观,清晰地体现了三教兼容并蓄、相互为用的自觉意识,并较早地进  相似文献   

3.
在梳理《西游录》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宗教”一词在传统文化中与现代学界不同的含义,解读不同语境下“三教”词义的不同内涵及其在作品中的表述,辨明耶律楚材对老庄道家思想的尊重与对道教鬼神思想的贬斥,指出其“三教”观念中包含的是道家而非道教,进而厘清《西游录》中对全真教的攻讦无碍于他所表达的三教平等并行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北宋《易传》中的“寂感”说更进一步确立了其心性论的色彩,从人心之本然状态,以及心与理的关系方面,把“寂感”作为联系儒、释、道三教中心性论的桥梁和纽带,也正是在三教合流的思想背景之下,“寂感”说成为心性之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从心性论的角度确定了“寂感”说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5.
儒、佛、道三教是中国古代社会中重要的信仰,它们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对晋东南三教信仰的分析,探讨了三教信仰在地域社会中的传播、国家与民间信仰的冲突与协调等复杂关系,从而揭示了三教信仰在民间社会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自始至终或隐或显存在着儒、道、佛三教的诸种观念和思想,但三教在书中的地位并不平等,所受礼遇差别更大。崇道、尊儒、抑佛是三教在书和的境遇,且三教文化交汇融合、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7.
苏轼与儒、释、道三教的关系较为复杂,自宋以来争执颇多。本文从苏 轼对三教思想的吸收,体验,打通,融汇等的过程去考察,把握其存在的样态,对苏轼与三教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的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苏轼与尹善道都集政治家、学者、诗人三种身分而著称于世,都有出仕-流配-隐遁之人生经历。儒佛道三教合一思想是苏轼诗歌创作的重要特征,而儒家处世观使尹善道始终如一地坚持山林与朝廷一体论,这正是尹善道诗歌创作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儒佛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三大基础,三教的宗教文化是我国宗教文化的主体。在中国历史上,统治者一般都实行三教并用的政策,而宗教又与名山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对儒佛道与中国名山的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卢思道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末期,其思想及文学观念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儒释道三教的结合、南北朝不同的文学思想观念、文人集团的出现及唱和、批评活动等因素对卢思道文学创作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江泽民"三农"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三农"思想,为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做了理论准备。学习和研究江泽民的"三农"思想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冯英 《韶关学院学报》2004,25(10):14-19
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长期过渡的初始阶段,人文主义者在这一时期对宗教既爱且恨,表现出理性与信仰相交织的矜持宗教思想。促使人文主义者形成这种宗教思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时代造就了这一思想的形成,除此以外,文化发展的沿袭性,人文主义者的复杂性,以及许多外部因素的推动也成为形成这一思想不可或缺的条件。了解这些,对于认识文艺复兴运动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更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文艺复兴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基本问题,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与否.我党历代领导人都十分关注这一问题,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作了重要的论述,并形成了各自关于“三农“的思想,他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当前的背景下,梳理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的“三农“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薛福成经历了由地主阶级改革派、封建官僚洋务派到资产阶级改良派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了极具时代特色的早期改良思想.分析他的思想演变过程、主要内容及其特征,将对了解和评价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提供一定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尽管认知语法思想和索绪尔语言学思想在产生年代、哲学渊源、理论背景上不尽相同,但认知语法的核心思想-象征单位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观,两者同中有异,异中见同.  相似文献   

16.
人本思想的演进和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作为时代的缩影,各代史书的编撰中必然渗透了当时人本思想的流变,暗含撰史者对当世的理解与阐释。先秦是中国古代人本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人本思想发展为线索反观该时段史书编撰的变化,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中国古代史家独特的历史见解和以人为重的史学传统。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的水利建设是中国水利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从三个方面论述民国时期的水利事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说明这一时期水利事业在中国水利史上的地位:西方先进的科技思想和科技理论代替古代的治河思想和水利技术;对水利实行现代式的经营管理;培养水利科技人才,注重水利科学研究。但是,由于受到种种限制,民国时期水利建设举步为艰。  相似文献   

18.
儒、道、墨三家之爱作为共同效忠于先秦社会的哲学流派,在人性基础,修养方式,政治思想,爱的最高境界方面存在共同点,然从其各自特性上,不难发现三家之爱在立足点,群已关系,爱的方式,最终目的,意识导向又有其独立之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三家之爱都突显了各自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康德、卡西尔、霍克海默、阿多诺以及福柯、哈贝马斯等几代思想大师对"启蒙之问"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们的论述虽然内容迥异,但构成了整个近代西方思想史合乎逻辑的发展的各个环节,也为我们今天重新对启蒙进行反思提供了丰厚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作家,周作人的文学价值观发生了多次重大转变。这既决定于中国现代社会历史发展的风云变幻,也与他本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人生阶段上人生观的变化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因此,从人生观和文学价值观的互动关系出发,应该是厘清周作人文学思想发展演变过程的一个有效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